新课标语文教学探究
新课程改革不提倡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提倡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与互动中交流彼此在学习中的收获、体验、感悟,师生成为平等、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发展。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说法,应改为“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到:一转变观念,二关注教材,三关注学生,四注重钻研。
一、转变观念
高中语文的新变化可以说有很多,所以教师先应转变观念,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再对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进行调整。
首先是课程目标和内容上的调整。我们教师原来更加偏重于知识能力,但是现在各个学科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了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学目标,在增加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教师要
转变自己教的方式,并引导学生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关注教材
教材是专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编写的,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学范本,所以教师要关注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凭借教材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着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首先,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学习。教材对一般的方法和学科内部的方法给予了充分关注。教师在教学语言知识时,要对教材中的学习方法予以关注,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领会科学方法的同时,增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的意识。
其次,重视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教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为教师营造了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
再次,教师要注意将科学史上一些有益的方法适当地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体会。
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试和重组。
教师在整个教材的处理中又要充分地考虑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关注学生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专家的理论中,我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至少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发扬教学民主,要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究其原因,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没有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被关注。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有了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
3.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积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实践。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作为教学资源加予利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四、钻研业务
新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纳了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值得我们认真、仔细地学习。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做到温故而知新,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语文课程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用毕淑敏的话,“对于我们的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因此,教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才能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责编 张亚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