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结构: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做出解释,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这些名词在“课程讲解”和“概念解释”中都有明确的定义或简明的概括。这种题型的难度在于要点的把握,而且内容广泛,覆盖面大。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论述。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外汇倾销
2.比较利益说(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绝对利益(教材16页) 4.国际收支表(教材141页) 5.J曲线效应( 教材153页)
6.马歇尔-勒纳条件(教材154页) 7.浮动汇率( 教材168 页)
8.绝对购买力平价(教材174页) 9.购买力平价说(教材174页) 10.出口债务率(教材231页) 11.贸易乘数(教材240页) 12.三元悖论(教材270页) 13.贸易创造(教材274页) 练习题 1.外汇倾销 2.国际收支表 3.比较利益说 4.购买力平价说 5.绝对利益 6.贸易乘数
7.马歇尔-勒纳条件 8.三元悖论 9.经济增长 10.出口债务率 11.贸易创造
12.绝对购买力平价 附:参考答案 1. 外汇倾销 解答:
是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这是因为本国货
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2. 国际收支表 解答:
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具体来说,国际收支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帐户,并按照复式薄记的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来的分析性报表。 3. 比较利益说 解答: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 购买力平价说 解答:
纸币本位的产物,解释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与其剧烈波动的原因。购买力平价有两类: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为在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后者为当两国都在存在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甲国发生通货膨胀,其货币购买力下降,若乙国物价不变,则甲币在乙的价值下降。该学说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取决于通货膨胀,而后者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故其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 5.绝对利益 解答: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实际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6. 贸易乘数 解答:
贸易乘数是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地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
7.马歇尔-勒纳条件 解答:
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的需求弹
性只有在足够大时,贬值才能引起更大的需求。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汇率下跌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如果假设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则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1(|Ex + Em| > 1)时,汇率下调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是该条件的重要性。 8. 三元悖论 解答:
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9. 经济增长 解答: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即一个国家的产品,服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或它们的人均数值来衡量。 10.出口债务率 解答:
出口债务率是目前世界上通常使用的衡量外债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100%. 11. 贸易创造 解答: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结成关税同盟之后,由于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从而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便是贸易创造。 12. 绝对购买力平价 解答: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一种,它是指在每一个时点上,汇率取决于两国一般物价之比。
简答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一般根据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扼要地回答。所提问题在“课程讲解”中大多有现成答案。回答这种试题,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
复习重点和难点
1.简述出口的贫困增长。(教材45页 ) 2.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 教材45页 )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教材118页 ) 4.分析说明J曲线效应。(教材153页 ) 5.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原则。(教材141页) 6.远期汇率的计算 (教材180页 ) 7.确定外汇储备数量的决定因素。( 教材165页 ) 8.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原理。(教材第十一章 ) 练习题
1.简述出口的贫困增长。
2.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
3.试分析说明J曲线效应。
4.简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原则。
5.设即期汇率1英镑 = 2美元(间接标价法),欧洲市场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一年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多少美元。 6.简述确定外汇储备数量的决定因素。 7.试述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原理。 附:参考答案
1. 简述出口的贫困增长。 解答:
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出口量随生产提高而增大,进口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出口贫困增长发生的条件: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促成销量的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出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出口贫困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 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 解答:
出口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出口量随生产提高而增大,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如图:
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从A外移到A',生产从第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移至第二条,生产力增长,世界价格线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从T移为T',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3. 试分析说明J曲线效应。 解答:
J曲线效应是指在现实中,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最终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快慢取决于供求反应程度高低,并且在汇率变化的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现象。J曲线效应是汇率变化时滞的体现,其原因在于:(1)贸易进出口合同均有一定期限,贬值后初期出口商不可能按新汇率结算。(2)即使汇率已经使进出口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但人们认识和决策,信息传递,生产改变等过程也有延迟的可能。(3)如果出口以本币计算,进口以外币计算,在汇率变化前签定的长期合同期内由于汇率变化反而会使外汇收入减少。(4)如果进口商预测汇率会进一步贬值,就会加速商品进口的订货并缩短订货期限,这会造成短期内进口需求扩大。
J曲线效应的期限大约为9-12个月,即汇率变化之后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对贸易差额产生正效应。如果在这个期限内,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满足,则国际收支就能得到理想的调节;如果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满足,则国际收支非但不能改善,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贬值出现负效应。
4. 简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原则。 解答:
编制国际收支表具有以下三原则:
(1)采用复式簿记的方法;
(2)采用权责发生制及当时的市场价格; (3)区分贷方,借方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 5. 设即期汇率1英镑 = 2美元(间接标价法),欧洲市场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一年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多少美元。 解答:
根据公式,远期汇率 = 即期汇率 *(1 + 外币利率)/(1 + 国内利率)得出:远期汇率 = 2×(1 + 15%)/(1 + 10%)= 2.091,即一年远期利率为1英镑等于2.091美元。 6. 简述确定外汇储备数量的决定因素。 解答:
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部资产,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其他各种目的。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另外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7.试述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原理。 解答:
(1)通过人口迁移传导国际经济不平衡。失业的不均衡随人口迁移使迁出地趋于平衡,迁入地得到了新的生产生力军。
(2)通过外流传导不平衡。智力外流使母国受损,从平衡转向不平衡,接受国则因流入者在原居住国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经济受益,即获得迁移身上的人力资本。
(3)工资变动造成的非经济平衡传导。A国原来工资高,B国工人大量涌入后,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使A国工资水平压低,将B国的低工资传导给A国。 (4)劳动力流动与失业的传导。A国失业人口流向B国,将有助于降低A国的失业率。但如果B国原来就存在失业,由于A国劳动力流入将加剧B国失业。 论述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一般是考察考生对某个所学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情况。不像简答题只需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考生应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阐述。要答好此类题甚至常需要考生把握好跨章节内容,从而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此类题型一般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回答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面地回答问题,如对某一理论进行分析时,要对其假设前提,基本命题以及对该理论的评价均要做详细阐述。 复习重点和难点
1.H-O模型与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教材第二章) 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教材72页 ) 3.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 4.吸收法的基本内容并作出评价。(教材156页) 5.确定汇率的几种传统理论。(教材168页 ) 6.国际借贷说的内容及评价。(教材73页) 7.推导并分析两缺口模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教材228) 8.画出斯旺图并叙述达到内外均衡所需的政策搭配。(教材264页) 练习题
1.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2.试述吸收法的基本内容并作出评价。 3.试述国际借贷说的内容及评价。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5.试画出斯旺图并叙述达到内外均衡所需的政策搭配。 6.试述H-O模型与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 附:参考答案
1. 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解答: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为动态。该理论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创新国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如广阔的市场,高水平的科技人员,科技投入高,且企业将创新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强,因此创新在创新国发生,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创新国产品在该国的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受到影响,从而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创新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该种商品在创新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周期往复循环。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当周期发生变化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使得比较利益学说,H-O模型动态化,对于相对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参与格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生产结构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2. 试述吸收法的基本内容并作出评价。 解答:
(1)吸收法的基本思想。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均衡为: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如果该经济并非封闭经济而是开放经济的话,则该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为: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进口)。即 Y=C+I+G+(X-M) X-M=Y-(C+I+G)
可以粗略地认为X-M为国际收支状况,令其为B,C+I+G为一国经济的总支出,即总吸收,令其为A,则有,国民收支=总收入-总支出,B=Y-A.
其经济含义为,国民收入大于总支出,国际支出将处于顺差状况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国民收入等于总于出,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况。当国际收支失衡处于逆差时,采用财政措施调节的做法有两个方面,或者是增加Y,或者减少总支出A.总之,通过改变收入和吸收来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同时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共同平衡,促使经济的均衡发展。
(2)对吸收法的基本评价。①调整Y,是改善国际收支较好的办法,但这隐含着资源配置或进一步提高总体能力,也就是经济资源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或者生产结构在重新配置中将得到改进,有的资源转而用于出口或进口替代。减少A的方法主要是紧缩开支,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总吸收中有进口成分,削减A,可以削减其中的进口,另外削减A后出现了闲置的资源,必须把剩余的资源投入到出口部门,最终改善国际收支。②国民收入本身受资源总量和资源重新配置难度的调节,若资源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短期内收入没有办法提高。从实践来看,收入提高有待于生产力的提升,极可能出现生产力提升与国外资源需求,机器进口之间的矛盾,此时对于国际收支调整出现困难。③减少A提高Y有时滞效应的问题,很难马上见效。吸收法侧重了商品市场的均衡,完全忽视了货币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若货币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出现严重通货膨胀,逆差调整较为困难。 3.试述国际借贷说的内容及评价。
解答:
(1)国际借贷说的内容主要有:
该学说认为,外汇与其他商品一样,价格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而后者又取决于国际商品,劳务和其他当期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借贷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该差额由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差额决定。一国债券大于债务,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供不应求,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国际借贷分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两种,前者为形成了借贷关系但未进入实际支付,后者则进入了实际支付,只有后者才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固定部分有时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汇率表现(固定借贷的发生有时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 (2)对该学说的评价
该学说是供求说的产物,一般认为,它解释了汇率的变动,但未解释汇率的决定。 4. 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答:
(1)该理论的假设前提:理论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以不完全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具有规模收益,考虑需求的情况。
(2)产品的同异质性及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品的概念是指投入要素接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第一,国家间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第二,合作或技术因素的,如银行业走出去引进来;第三,转口贸易;第四,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促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第五,季节性产品贸易。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是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是国内市场;人均收入决定一个国家需求结构,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易于发生贸易。
(4)规模经济是贸易利益的源泉。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可能是源于固定资本分摊和专业化分工,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
(5)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产业内贸易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其假定更符合实际,扩大了探讨内容,理论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考察。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对于它造成的追求产生了许多利益,这一理论是对比较利益的补充和发展,但是该理论基本是静态分析。
5. 试画出斯旺图并叙述达到内外均衡所需的政策搭配。 解答:
(1)斯旺图是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提出的。如下, 第一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对内存在通货膨胀;第二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对内存在经济衰退;第三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对内存在经济衰退;第四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对内存在通货膨胀;E点以上的充分就业线意味着对内均衡,对外存在着国际收支顺差;E点以下的充分就业线意味着对内均衡,对外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E点以左的BOP线意味着对外均衡,对内存在通货膨胀;E点以右的BOP线意味着对外均衡,对内存在着衰退和失业。 (2)政策搭配
为实现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认为在政策配合上应采取:财政政策治理对内失衡,货币政策治理对外失衡。具体而言,当一国对内存在通货膨胀时,
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手段;对内经济衰退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一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外顺差时,则应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图:
6. 试述H-O模型与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 解答:
(1)相同点
从基本层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之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 (2)不同点
①李嘉图认为商品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的,而H-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两种。
②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H-O模型则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则亦相同。
③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的出发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