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2022-09-04 来源:钮旅网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文言虚词练习(二)答案 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 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

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答案:

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5、 副词,可译为多么 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7、 可译为凭什么 8、 可译为怎么样

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

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 相当于“于”

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 助词,词尾,不译

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文言虚词练习(四)答案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五)答案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三、1、 代词,可译为他

2、 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 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 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 代词,可译为其中

9、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三、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4、 代词,可译为你

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6、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三、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22语气助词,呢;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三、

1、 介词,可译为因为 2、 动词,可译为是 3、 介词,可译为对、向 4、 介词,可译为被 5、 动词,可译为作为 6、 动词,可译为做 7、 介词,可译为为了

8、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 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三、

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 代词,可译为他们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答案

一、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4-5.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6-9.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10-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14-1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6-17.表示感叹语气的。

18-21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2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23-25【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26.【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7.【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三、

1、 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2、 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3、 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 4、 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5、 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答案

一、 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10—12介词“因为”“由于”;13—14介词“在,从”;15介词“在„„的时候”;16—18介词“拿,用,把,凭”;19—20介词“按照”;21介词“依靠”;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24连词,表并列;25—27连词,表因果;28连词,表修饰;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表承接;32副词,通“已”,已经。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三、

1、 名词,可译为原因 2、 动词,可译为认为

3、 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 介词,可译为把

5、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

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答案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三、

1、 介词,可译为根据 2、 动词,可译为沿袭 3、 名词,可译为原因 4、 介词,可译为趁着 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 介词,可译为凭借 7、 介词,可译为经由

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 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答案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从„„中”;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 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三、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 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

文言虚词练习(十五)答案

一、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

1、 动词,可译为赞许 2、 动词,可译为给予 3、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 介词,可译为和 5、 动词,可译为对付 6、 动词,可译为参与 7、 动词,可译为结交 8、 动词,可译为帮助 9、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文言虚词练习(十六)答案

一、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名词,准则、法则;3名词,等级;4—5副词,就是、乃;6副词,仅仅、只;7动词,效法;8—10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12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14连词,就,表并列;15—16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7助词,无实意;18助词,表疑问,“呢”。

二、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三、

1、 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 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4、 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5、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 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文言虚词练习(十七)答案

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10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1—12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3—14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 B„„的人 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判定语气) 三、

1、 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3、 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 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文言虚词练习(十八)答案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三、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