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野望》
一、作者简介:作者 王绩,字 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选自《王绩诗注》
二、体 裁:五言律诗(五律)
三、字音字形: 东皋 薄暮 徙倚 落晖 驱犊 采薇
四、字义:
1. 薄暮:傍晚。薄,接近。
2. 徙倚:徘徊。
3. 落晖:落日的余光。
4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六、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
2
答:“望”字既写出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2. 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对偶,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萧瑟恬静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的忧郁和苦闷。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5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也没有真正的知己。
《黄鹤楼》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作者 崔颢,唐代诗人。选自《全唐诗》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
二.体 裁:七言律诗(七律)
三.字音字形: 崔颢 千载 萋萋 鹦鹉洲 日暮 乡关
四.字义:
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乡关:故乡。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六、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了一种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答: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3
4
3.全诗最能概况诗人感情的是哪个字?理解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愁”字。(诗眼)
全诗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又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唐代诗人。人称“诗佛”。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苏轼评价他的诗和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二.体 裁:五言律诗(五律)
三.字音字形:塞上 燕然 征蓬 萧关 候骑
四.字义:
1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2 孤烟:指烽烟。3.长河:黄河。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及慷慨悲壮之情,显示了一种豁达的情怀。
六、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孤身出边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2. 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风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很圆很圆。
3.“直”“圆”两字十分传神,说说他们的好处?
“直”突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描绘了塞外雄奇壮阔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失意孤独的情绪。
4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图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线条美,线条简约,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构图美,色彩美,意境美)
5诗歌的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写诗人到边关的情形,突出了边关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都护和守边战士的赞叹及关心。
《渡荆门送别》知识梳理
5
6
一、作者简介:作者 李白,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二、体 裁:五言律诗 题材:送别诗
三、字音字形:荆门 大荒流 云生 仍怜
四、字义:
1.从:往。
2.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3.怜:喜爱。
五、中心思想: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
1.自选角度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的妙处。
答:运用拟人手法,抒情方式巧妙,赋予了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2.《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答: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
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3.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境,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怎样理解《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
“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随”字,随着,化静为动,把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关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 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体 裁:七言律诗
7
8
三、字音字形:贾亭 早莺 新燕 啄 马蹄 白沙堤
四、字义:
1、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
2、暖树:向阳的树。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争”,争相;“啄”,叼。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活泼可爱,新燕衔泥筑巢忙碌的神情,突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答:“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向阳的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3.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的“渐”字或“才”字。
答:“渐”字化静为动,将草丛中缤纷盛开的鲜花一下子写活了,表现了西湖初春的生机盎然。
“才”字情景交融,既点明了“初春”的时令,又体现了诗人对春草的一种怜惜之情,显得富有情趣。
4. 从植物变化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
答:“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写出了当时的人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写“乱花”和“浅草”,体现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