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查缺补漏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0-02-21 来源:钮旅网
2019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查缺补漏题--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12分)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1】守空堂。 壮齿【2】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1】块然:孤独貌。【2】壮齿:壮年。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秋风”两句以写秋景起笔,写出了秋风寒冷、白露凝霜的景象。 B. “柔条”两句写植物的枝条一日日苍劲,绿叶一天天地渐趋萎黄。 C. “明月”两句写明月从云边露出,“皦皦”突显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D. “披轩”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便开窗面对前庭,听得雁鸣嗷嗷。 2.从全诗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中,“月”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诗句中的“月”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D. 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朱淑真《菩萨蛮》) 3. 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都有“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3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1 / 6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13分)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luò):卓越,突出。 1.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杜甫《偶题》)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其二》) 2.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 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2 / 6

3.《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 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3分) 过辛稼轩神道【1】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2】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3】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4】树林。 注:【1】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2】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3】《阴符》:兵书。【4】宰:坟墓。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2.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最高楼(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①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③,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逸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闲饮酒,醉赋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

⑤,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 ③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⑤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晴日”中的“须”同义。 3 / 6

B.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 C.“便休休”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 D.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 2.下面诗句中都提到了“酒”,请选出与辛弃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的一项(3分)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 李白《行路难》)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杜甫《登高》) 3.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俚俗,通俗)”。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4 / 6

2019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查缺补漏题--诗歌鉴赏 参考答案 一、《杂诗》参考答案: 1.(3分)D 2.(3分)A 3.(6分)答案要点: 相同点: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2分) 不同点:“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空荡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2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2分) 二、《别元九后咏所怀》参考答案: 1.BC 2.(1)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拟秋怀诗》参考答案 1.(3分)D 2.(4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1分),解说虚词的意思(1分),具体分析虚词“于虚传处神”的特点(虚词与作者的口吻神情的关系,虚词对诗作思想内涵的作用)(2分)。 3.(6分)评分要点:诗人主张(1分),所受启发(1分),结合阅读或写作实际(2分),具体阐释(2分)。 四、《过辛稼轩神道》参考答案: 1.A(应该是“太行天党”气势森然严肃,不应当是“阴郁萧森”。与“巫山巫峡气萧森”区分)

2.D(原句表达感情:英雄已为中原流尽眼泪,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伤感痛苦。D表现的是欣赏江山美景的喜悦。)

3.(1)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作者对诗人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 【解析】题干提示从两个方向作答赋分,同时要关注作者张以宁对诗人辛弃疾所表达的感情。评分要点:结合诗歌相关内容(2分),分析其苍凉的意境(2分)和悲壮的情怀(2分)。 五、《最高楼》参考答案: 1.B 2.C

3.评分标准: 解释“亦庄亦谐”2分;举例2分;分析2分。 答案示例:(1)“亦庄亦谐”是说《最高楼》的艺术特点。“亦庄”即庄重严肃,词人就如何看待财富问题训诫儿子,自然是个十分严肃的内容;“亦谐”即诙谐风趣。词人在谈论严肃话题时,并不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而是以轻松之语道之,如“葺个园儿”“作个亭儿”等句,读来活泼俏皮,妙趣横生。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2)“亦雅亦俚”是说《最高楼》的语言艺术特点。“雅”即端庄文雅(富有文采),如“须”“暂”“未曾”“葺”(“待”“更”)等,文词典雅精粹,落笔惜墨如金;“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如“千年田换八百

5 / 6

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等句,纯用口语,毫不雕饰。“雅”“俚”浑然一体,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形成本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3)“亦雅亦俚”也可以从用典角度答题,如: “亦雅亦俚”是《最高楼》的语言有艺术风格。“雅”即语言端庄文雅(富有文采),体现自本词大量运用典故,言简而意丰;“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词中虽大量运用典故,但化作口语,灵活自如,脱口而出,毫无艰涩之感,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形成本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word下载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