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研究

2022-08-31 来源:钮旅网
音乐研究

85

《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总第282期

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研究

熊秉林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文化馆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发展现状,从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探讨了如何将民族化元素融入到音乐作品作曲技法中,希望能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我国音乐作品作曲民族化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作品;作曲技法;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85-01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音乐领域也有着光辉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国家的音乐作品引入国内,在促进我国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民族化作曲技法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要集中力量研究音乐作品作曲的民族化技法,将我国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交叉指法来进行弹奏,让整部音乐作品洋溢着生动、灵活的色彩。同时,一些带有地方性、民族性特点的节奏或节拍,都和当地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因此需要运用当地的节奏和节拍,在音乐作品中加入地方化民族元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这样一来,听众就能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而判断出其属于哪个地方的节奏,令人感到回味无穷。[2](三)对复调进行民族化处理。我国传统音乐大多都属于单声部线性音乐,而很少出现多声性音乐。我国不少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会把西方的复调技术同国内的民族特点相结合,以此构成汇集东西方特色的音乐作品。例如《牧童短笛》,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该首乐曲的第一段与第三段都采用了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以及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此外,创作者还运用了民族化的“鱼咬尾”作曲技法,当出现高声部的间歇时,便由低声部和高声部相衔接,借助其尾音而衍生出优美的旋律。这样一来就把西方音乐中的复调手法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调结合在了一起,诞生出带有民族化特征的音乐作品。[3](四)对和声进行民族化处理。进行音乐创作时,和声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音乐作品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合理使用和声,便能很好地强化音乐的多声性。在我国乐曲演奏过程中,可采用平行四度、五度和弦等方式,凸显出民族化色彩及旋律,并弱化西方和声的功能。例如《百鸟朝凤》,其中出现了不少单音与双音,把唢呐独奏的滑音以及颤音都完美展示了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采用和声配置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非三度叠置的和弦;二是五声调式纵合化和弦;三是和声的平行进行。这三种技法都能展现出民族化旋律空灵、纯朴、明亮的特点,并强化和声的民族性。一、我国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发展现状

首先,音乐启蒙教育呈西方化发展,这是当前作曲技法民族化存在的问题之一。当我国仍在采用传统乐器时,西洋乐器便取得了快速发展,因而我国许多作曲家趋向于运用西方的音乐理论及演奏技法,导致我国的音乐作曲和启蒙教育呈现出西化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开始接触音乐作品的人就难以真正领会到民族化的特色,而是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更多。[1]其次,音乐作品欠缺地方化民族特点。在众多音乐作品中,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总是显得比较稀缺,由于遭受西方优秀作曲家们的影响,渲染着国外民族特色的作品早已跨越了国界,在我国范围内广为流行。虽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也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技法,但我国的民族化元素却受到遏制,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运用,导致国内音乐作品民族化特点匮乏。最后,民族化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也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过后,我国音乐创作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构成了多元化局面。不少学校都大量引入西方国家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国内的民族化元素没有获得足够关注。二、如何将民族化元素融入到音乐作品作曲技法中(一)对旋律进行民族化处理。在创作民族化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将民歌作为主要的旋律,并对调式和节奏进行科学的选择,把带有民族化特点的材料当作主旋律。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虚与实的内容整合起来,确保其和谐相融,让民族化元素和音乐作品达到完美的合一境界。此外,在进行实际演奏时,还可以适当模仿并吸收我国民族乐器的不同特点,以此展示出独具特色的音响效果。(二)对节奏进行民族化处理。分析我国的音乐作品便可以看出,在我国民间,多数民众都会采用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作曲的时候,也可借用敲锣打鼓的节奏来对音乐旋律进行烘托,以此渲染出更为浓烈的气氛,并让整体音乐作品都富有激情。例如,在演奏《花鼓》这首乐曲的时候,就要把锣鼓作为整部作品的核心,因为作曲家在曲子开头部分就采用了我国流行、通俗的锣鼓节奏,希望以此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在该首曲子当中,演奏者运用三、结语

我国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想要改善这些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可对旋律、节奏、复调、和声等进行民族化处理,以此来实现我国音乐作品与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发展。参考文献:

[1]贺思媛,贺思娴.试论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法[J].艺术科技,2017,30(10):53.[2]黄春燕.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102-105.[3]刘洋.音乐作品创作思想与作曲技法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93-94.作者简介:熊秉林(1963-),男,汉族,云南弥勒人,大专,三级作曲,研究方向:作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