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钧瓷的烧成与探索

2020-05-07 来源:钮旅网
遗产与保护研究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2018年4月 第3卷 第4期 Vol.3 No.4 Apr. 2018钧瓷的烧成与探索 孔春生(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河南 禹州 461670)摘 要: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我国瓷器生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钧瓷烧制的原理是以氧化铜为主色剂,在烧制过程中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混合反应,形成红紫相间、白蓝掩映的窑变效果。文章在探究钧瓷窑变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窑变因素的成因,提出了控制火焰气氛、临界还原点、转火操控等因素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达到科学完善生产工艺和烧成技术的目的,最终形成理想釉色。关键词:钧瓷;窑变;火焰气氛;临界还原点;转火操控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Firing of Jun Porcelain KONG Chunsheng(Kongjia Jun Porcelain Ltd., Yuzhou Henan 461670, China)Abstract: Jun porcelain is one of the five famous kilns in the Song Dynast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rcelain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is taking Jun CuO color as the burn agent, in the firing process and iron oxide and other metal oxides mixed reaction, the formation of red and purple, white and blue shaded fambe effe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fambe factors, causes for different variable factor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es to control the flame atmosphere, fire point and other factors, to achieve scientific and perfect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urpose of firing technology, finally form the ideal glaze.Keywords: Jun porcelain; fambe; flame atmosphere; critical restore point; fire cotrol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盛于宋,原产地就在河南禹州。其独特之处在于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在烧制过程中以氧化铜为主色剂,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混合着色,形成红紫相间、白蓝掩映的釉面效果。钧瓷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带给人独特的美的享受,还因为其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贵在窑变。钧瓷在宋代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瓷种,“是宋代钧瓷创造性地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我国的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1](图1)。1 钧瓷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领域从技术上讲,钧瓷是中国瓷器生产中第一次正式应用铜红的瓷种。它打破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向下开启了明清两代的釉下彩技术。这项工艺的发明体现了河南禹州窑工的创造性,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宋代赋予了它现实的沃土。钧瓷之美,贵在色彩,而色彩之美,图1 钧瓷制作(来源:作者提供)作者简介:孔春生(1972-),男,高级工艺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南省非遗传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钧瓷烧制技艺。E- mail:315335446@qq.com.109遗产观察 / Heritage Observation2 对钧瓷窑变成因的探索由于窑变成色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传统烧制工艺很难有效控制,因此,钧瓷窑变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天人合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对窑变最好的解释。对于釉色发生的特异变化,一些钧瓷艺人既不能说出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重复出现,也都简单地称之为窑变。钧瓷窑变的重要因素是由烧成来完成的,过去有“三分做、七分烧”之说,可见烧成的重要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十窑九不成”已成为行内的共识。大家一直认为烧钧瓷是靠运气,靠“天成”,窑变之谜从钧瓷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困惑着历代窑工们。他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探索从没有停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出一套烧成方法,但是始终没有明白窑变的真正原因。到20世纪80年代末,要烧成一件“鸡血红”就相当困难,所有的珍品都是靠“运气”碰出来的。3 研究窑变因素,掌握窑变色彩经过千百次实践和试验,现在对钧瓷的窑变原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窑变的因素是多样的,窑变是一种高温化学反应,所形成的色彩、纹路等艺术形式,都是其反应的结果。经过研究证明,影响窑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窑炉结构、烧成制度、配方、温度、气氛、压力、火焰流速、釉层厚度、施釉方法等。3.1 引进新式窑,破解烧成难题首先,窑炉结构的合理性对烧成至关重要,窑变是靠窑炉来完成的。传统窑炉虽经过不断改进,但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因直接烧柴、烧煤,窑内温差大,对升温速度、窑内气氛、压力等难以掌控,不能满足坯、釉配方对火焰的要求,所以造成“十窑九不成”的结果。坯、釉的最大温差范围在30°左右,传统窑炉的温差在100°以上,最大时在150°以上,过大的温差在成瓷方面都是问题,何谈窑变。往往出窑时烧过火的、生烧的比完整的还多,既完整又有色彩的就更少。窑炉结构的落后和对烧成的科学认知是制约钧瓷烧成的两大因素,因此对窑炉进行改进势在必行。由古代的燃烧池与产品同室的马蹄窑、麻斗窑,到1949年以后普及的燃烧室与窑体分开的倒焰窑、直焰窑,由单火膛到多个燃烧池,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目的都是为了缩小110温差,节省劳动强度,利于操作,提高合格率。虽说有进步,但进展不明显(图2)。图2 老式窑炉(来源:作者自摄)20世纪90年代初,液化气梭式窑刚在国内兴起,因窑炉结构和燃烧方式更科学先进,我们就率先引入到钧瓷的烧成中。根据长期对钧瓷烧成研究,很快就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烧成方法,使钧瓷“十窑九不成”成为了历史。梭式窑炉的引入解决了升温困难、窑内温差大、压力、气氛难以操作等难题,为后来进一步的研究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 改进烧成制度,精准把控转火点先进的窑炉满足了坯、釉对火焰的要求,但同一种釉子,不同的烧成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还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烧成制度来保证成色。钧瓷的窑变釉色,行业内称为铜红釉,是以含金属铜主色剂通过还原焰烧制而成的,和其他陶瓷色釉不同。其他陶瓷的色釉是几种金属氧化物通过高温相互作用而生成所需的色调,成色十分稳定,而氧化铜成色则不与其他氧化物化合,单独成色。只对火焰气氛敏感,在不同的烧成火焰气氛下产生不同的色调:在氧化焰下是绿色、还原气氛下是红色。可见,通过控制火焰气氛,钧瓷能够呈现非常丰富的色彩,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以达到想要的色彩(图3)。过去因为窑炉和技术的落后,经常烧出“白窑”,即没有色彩,主要原因是没有还原;或者“黑窑”,即颜色重,发黑、发乌等,主要是因为前期氧化不充分,还原过早、过重。何时氧化、何时还原,在当时各厂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烧“白”、烧“黑”的现象非常普遍。钧釉的烧成大致经过3个阶段: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也叫弱还原。烧成前期要求是氧化焰,目的是排出结构水、结晶水,分解无机盐等。中间阶段是还原焰,也是重要的成色阶段。后期为中性弱还原焰,是防止氧化的保色阶段。但变换火(a)珍珠点(b)袈裟片(c)蚯蚓走泥纹(d)羽毛纹图3 色彩丰富的窑变(来源:作者自摄)焰气氛的关键温度转点,始终没有统一标准,这还是因为窑炉落后。钧瓷釉的转火温度差只有20 ℃,该变火焰时错过这一温度就会“白窑”,太早就会“黑窑”,没有人能确切把握这个转火点。因为窑炉温差太大,经验丰富的窑工通过观察孔的火焰判断温度,但只看到局部,按照要求1 000 ℃转火,观察到的是1 000 ℃,但距离火膛不同距离的部分温差可能相差200 ℃。此外,每次窑装的产品不同,观察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无法制定出精准的烧成制度,最终也就无从确认何时转火。窑炉改进后,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各种火焰转火的准确温度点,再也不会出现“白窑”的现象,同时也细分了各阶段的烧成作用和确切的温度点,细分为净色期、成色期、保色期。这样的划分很通俗地让新烧窑工明白各阶段的作用,直观地判断出颜色好坏是由哪个阶段的操作形成的,便于总结和分析成色,更加科学地完善了烧成制度,为后来的钧瓷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煤烧窑烧成确定了理论。现在,即使老式窑炉据此理论也很少有“白窑”现象了,现在“黑窑”已不是缺陷了,鲜艳的釉色越来越多,色重的老窑产品反而成了抢手货。总之,科学的烧成制度是提高钧瓷成色率的重要因素。3.3 促成窑变的其他因素(1)不同的釉料配方是促成窑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氧化铜在碱性基础釉和偏酸性釉的发色差别很大,不同的釉料配方在相同的还原气氛下,表现出的色调也是不同的,釉料配方的耐火度也会对窑变产生影响,同时釉料矿石中的钙、铁、镁、锡等助色剂,还有微量的稀土元素,都在釉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成色的作用,不同的比例会使钧瓷产生不同的色彩。所以不同遗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4月 第3卷 第4期 Vol.3 No.4 Apr. 2018的釉料配方组合也是窑变的重要因素。(2)温度对窑变也同样重要。烧成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釉料设定的烧成温度才能停烧,完成烧成,钧瓷的窑变就是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止火温度的高低对产品外观色彩、光泽会有很大影响。(3)气氛是指火焰的成分,燃烧气体包含二氧化硫、氮、无机盐等,火焰性质(还原、氧化、中性)和燃烧气体合称为“气氛”。铜在不同火焰下有不同的表现,钧瓷釉,或称铜红釉,主要指铜在还原气氛下产生的色彩,是钧瓷的主要成色成分。气氛对窑变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气氛就没有了钧瓷的颜色,气氛的轻重会直接影响钧瓷颜色。(4)压力也会对窑变产生影响,压力就是窑内燃烧时的气压。压力一般从观火孔可以观察到,窑内有压力时,观火孔火焰就往外伸,伸得越长说明压力越大,称为正压;反之,往观火孔内吸风就称负压。在相同的火焰气氛下,不同的压力对成色有影响。火焰的流速和压力在相同的火焰气氛下,火焰流动快慢对成色亦有影响,不同的是火焰流动会在产品局部留下痕迹,往往会出现令人意外的画面(图4)。图4 天球瓶(来源:作者自摄)4 结束语构成钧瓷窑变的因素很多,所谓“入窑一色,出窑成彩”的魅力即在于此。现在,窑变的原理已经知晓,并能通过对窑变因素的部分掌控实现较为理想的成色,但远不能完全控制窑变。一件钧瓷珍品是多种因素巧遇而成的,是不可复制的。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巧遇”的合适条件,创造出更多“巧遇”机会,这是钧瓷生产中,推动技术不断进步的源泉之所在。参考文献[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26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