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残疾人社会工作

2020-03-20 来源:钮旅网


第一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学习目标:

了解残疾、残疾人的概念以及残疾人观念的变化

了解残疾的原因、种类以及残疾人的特征

理解残疾人权利以及权益的保护

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残疾与残疾人(主要内容)

残疾:

世界卫生组织把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形态残疾;(2)丧失功能残疾;(3)社会功能残疾

汤逊德:五类残疾(1)畸形或损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功能限制;(4)由于异常而造成的残疾;(5)由于不利条件而造成的残疾。

残疾人:

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1)根据身心功能和身体结构分类

(2)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

(3)根据障碍影响程度分类

(4)根据ICF分类

残疾人功能定义

损伤(impairment):

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不正常,这里关注的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

残疾(disability):

由损伤导致的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不能以正常人的方法完成动作或活动,关注的是人们无法完成的任务。

残障(handicap):

对承受者的一种不利的状态,它限制或组织了承受者实现其社会角色的职能,关系到特定的环境和与他人的交往。

失能的原因和残疾的产生

预防 专业工作的干预: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

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任务 一个青年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案例研究会上,被指定管理一名女性四肢麻痹症病人,在接触她的新病人时候,她告知病人其对四肢麻痹证一无所知,但表示愿意学习,这位社会工作者和病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一起度过了一天,并且学习到许多相关的知识,为病人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进行干预的架构 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概念,把个人和社会在某方面联系起来。 经历这一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的联系。

个体型残疾与社会型残疾

个体型残疾:残疾人所受的问题是他们自身伤残的直接结果。

例:纽约大学医院(New York University Hospital)的社会工作者weller 和miller,观察分析了新的截瘫患者适应残疾,艰难地经历着四个阶段的过程:

第一阶段:震惊(shock)患者损伤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在突然袭击下的及时反映,通

常是以哭泣和有时候精神极度不安而产生幻觉等为特征。 第二阶段:否定(denial) 拒绝接受以后不会完全康复的现实。 第三阶段:愤怒(anger) 经常将怒气发泄到周围行动自如的人身上,因为这些经常引起他们回想已经失去的东西。 第四阶段:抑郁(depression)在严峻的长期残疾的情形下,精神抑郁。

迪肯森:应允许病人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必然会为自己失去肢体、失去工作能力或失明而悲伤、哀愁,应帮助他们进行失去身体形象的调整,就我个人来说,我怀疑任何人在没有经历过这种不可恢复得突然袭击下,能完全理解残疾后所感受到的恐怖。 社会型残疾

调整是对全社会进行调整,而不是对残疾人个人进行调整。

国际残疾人年在1981的第一个正式目标是帮助残疾人在身体上心理上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的问题是:对残疾成员,社会愿意在其工作模式上、制定预期目标上做多大的调整?对正强加于残疾人身上的,他们自身无法逃避的限制作多大程度的接触

个别残疾人的亲身说法:在接触社会型残疾模式前后,我的生活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发现这种与我的经历相关的思考方式,它赋予我一种对自我生活的理解,并将之与数千甚至数百万世界上其他人一起分享。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

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中国内地台湾:身心障碍者 中国香港地区:弱能人士

东南亚地区:残障人士 日本:身心障害者

残疾:侧重于疾病或缺陷 残障:强调外界障碍和不利影响

残疾人的种类

视力残疾 听力言语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生理上的障碍性 经济上的低收入性

生活上的贫困性 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P46,李翠英《残疾人社会工作》)

是一门学科 是一个专业 是一种方法 是一种过程 特殊性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一、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范畴与维度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案主双重性质的问题

 作为健全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由于缺乏具有与残疾人相似的生活经历,要做到感同身受比较困难

2、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维度

 残疾观

 残疾因应观

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包括价值基础、方法技巧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1、躯体残疾:心理学视角

2、戈夫曼:污名(stigma)

3、墨菲:《沉默的身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残疾体验),中界概念与残疾人的社会体验联系起来,比偏差等概念更好,不仅意味着未能符合某个文化标准,更是在生活世界中弥漫的不确定之边缘状态。

3、 增能(empowerment)

三、社会学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残疾观

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

 个人责任论:归因于个人,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

 社会责任论:无论先天性还是后天性残疾都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 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论:单纯强调生物医学和环境因素都无法完全解释残疾现象,是由于两者在互动中凸显的裂缺导致的残疾。

残疾现象的理论

 标签理论:用来解释某些偏差行为何以产生的理论,也是反对那些不正确地制造偏差行为的理论。应用到残疾现象上,哪些人被认为是残疾人?他们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残疾人?反对轻率地给某些人加上“残疾人”的标签。

 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或其它伤残人员)相关的理论,福柯曾经分析某些精神病院队患者治疗中的权力,从而对某些精神病的治疗提出质疑。

2、残疾因应观

(1)社会福利理论:老人、孤儿、残疾人、非自愿失业者都应得到食品等各方面的救济和扶助。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

 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 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 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2)社会政策时代理论:

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而较为集中出现的时间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为目的的社会政策普遍形成,并且作为一种制度被有效实施的发展阶段。

(3)社会排斥理论:

 指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一个多元概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

 在一个社会中,解决社会排斥,是为了社会整合。

 唐均认为社会排斥是游戏规则造成的,而社会政策研究的目标就是要修订游戏规则,

使之尽可能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趋于更合理、更公平。

三、 多重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 哲学——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指以包括健全人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的人为本。

2、 伦理学——人性理论

3、 政治学——人权理论

人权,指人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自己神圣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4、 经济学——木桶理论

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巨大社会隐患。

5、 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社交需求

第三章 残疾和自我认同的发展

一、自我认同的维度

问题:“你是谁”或“你怎么看待你自己”

答案:残疾在残疾人关于我是谁的理解中可以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其他方面都显得不重要或者意义减弱,但是个体业可能会缩小、隐瞒甚至否认自己身患残疾,借此尽可能地掩盖残疾的事实。

二、适应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适应残疾(adapting to a disability)隐含着消极的含义,但事实并未如此。

三、Makelprang和salsgiver的生命阶段发展观

儿童期0-3岁:

 残疾儿童本身会用残疾人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 残疾婴幼儿的父母本身经验也会对残疾儿童产生影响,因为他们一直期待和盼望着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这种体验会让一部分家长对残疾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

 父母也许会过度保护和溺爱残疾孩子。

3-6岁

词汇和语言成为他们沟通的工具,需要学会控制自己和周围环境,让残疾儿童和非残疾儿童进行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

6-12岁

 残疾儿童将文化中流行的外貌和身体审美观内化了,他们可能会否认自己的残疾。

 残疾儿童的生活颇为艰难,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时光。

12-18岁

 自我认同的形成。

 残疾青少年的性别认同也可能出现问题。

青年期

 青年残疾人会通过寻找角色模范或其他同样患有残疾的人来获得自我认同,渴望投身于残疾人的文化中。

 残疾青年往往要面临生活的重大调整。(比如,男青年经常会在田径运动、娱乐活动或车祸中遭遇事故而成为残疾人)

中年期

 将生活中心转移到家庭之外,完全沉浸在社区生活中,中年残疾人是残疾人运动的

主力军。

 在这个阶段致残的中年人在残疾人文化圈之外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和稳定的友谊。

老年期

长期残疾的人能更清楚地指导自己需要什么,也能够更好的操纵自己的人生系统。

四、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的残疾认同

Stone曾经以盲人为例子说过这样一段话:

失明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角色,盲人特有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并非失明这种残疾所固有的,而是通过再普通不过的社会学习过程所获得的,因此,失明本身并不会使盲人变得依赖、忧郁和无助,这种残疾本身也不会使盲人变得独立和自信,盲人是由于我们所有人都要经历和社会化过程所塑造的。

病人角色

 他们必须看过医生,并获得了医学机构出示的疾病确诊

 他们必须将这种确诊的条件视为令人不快的

 人们对他们能承受的所有正常社会角色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五、赋权和残疾认同的正常化

Taub和greer对患有生理残疾的学龄儿童的赋权以及获得积极自我认同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残疾儿童在学校经常感受到同龄人的冷漠,可能会从体育活动中排除出去,与此一起排除出去的还有社会化机会和娱乐的机会,在这种情境下,残疾成为了此类儿童的最重要的品质,如此,残疾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交往就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当他们被给予了直接参加运动的机会,并对其访谈后,所有的残疾儿童都指出是一次非常积极的体验,很喜欢运动带给他们的社会化机会,当残疾儿童在体育运动中为自豪感和成绩而努力时,他们有一种自我控制感。

五、rolland关于残疾认同的分类

 渐进型残疾:残疾的严重性和损害性不断增加,如糖尿病等。

 稳定型残疾:在个体的一生中保持不变。如失明和耳聋。

 复发型残疾或周期型残疾:永远不知道病何时会复发,如狼疮。

六、逃避对残疾的认同

 许多身患残疾的人——尤其是后天致残的人,通常不承认自己是残疾人。

 残疾本身带有一种消极含义,意味着无能、缺乏竞争力和无法自立。

 《不情愿的自我认同》:对残疾的感觉,残疾人往往都提及别人的残疾更严重或更需要帮助,试图说明自己是独立的,可以独立完成更多事情。

第四章 理解残疾人的体验:发作、历程和结果

一、发作及发作之后

确诊:一个人的致残方式对其自我知觉和对自身残疾的理解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或许在一起交通事故或者滑雪事故中突然致残。

1、 幼年期致残的体验: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同”,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可能是其它儿童的逃避行为,可能是其它儿童父母的恐惧等。

如果我看起来不正常,大人们会为此感到极为不安,当我努力去看清楚一样东西时候,大人让我睁开眼睛,摆正脸,这让我感到无比孤独,为了配合大人们谎称我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我只好对大人的行为表示默许,这便是我整个童年时期的主旋律。

通过讲述自己否认残疾事实的原因,sally总结了她对残疾的感受,这一感受讲到了她在童年时期否认残疾的原因。

(1) 为了减少他人的焦虑和痛苦 (2) 为了避免他人的失望和沮丧 (3) 为了避免他人的不信任 (4) 为了避免他人的不认可 (5) 为了达到他人所说的正常概念 (6) 为了避免让他人扫兴

(7) 为了配合他人的谎言

《抉择》(making choice),marry提供了一个关于她本人体验的生动画面:

某人的女儿 儿童 我是你的女儿 我在你的双人床上出生 你认为我是一只长着翅膀的不健全的小鸟 然后你就想 上帝为我选择了你 你将一直深爱我 像别人的母亲那样 在我八个月大时候 他们将这一切归罪于人造地球卫星和苏联人,

他们在每天早晨忙完家务活, 帮助我形成拥有双臂的身体意向, 同时,我们都期待科技能发展快一些。

2、突然致残的体验

初为残疾人的体验将成为患者个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保留在那里,在患者的漫漫人生中,她总是不断地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和别人听。

突然致残的发生方式与残疾原因相关:

(1) 车祸引发脊髓损伤:留给自己适应的时间很短

(2) 中风、头部外伤等导致的永久性改变,身体遭受的打击反映的是情感和智力的受损。

家庭成员的反应和适应过程可能与患者本人存在细微的差别,他们可能比患者更容易接受事实,也有可能更难接受事实。

一个在十几岁时酒后驾车失事的女士回忆了自己的体验:

我醒来时已经在医院里了,我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能动了,我也不能说话了,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幸好我最好的朋友来看我,我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就像一个新生儿,他们必须教我如何爬行,如何走路,如何说话,但我知道我说得非常怪,我再也不能

像从前那样快速地说话了,再也不能上大学了,我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的伤残。 3、慢性残疾的体验

这种诊断常常发生在多发型硬化症患者、某些精神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狼獊患者身上

John,一名处于渐进型多发性硬化症初期的患者,解释了在诊断过程中的体验: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己不能用左脚踩音乐的节拍,我很喜欢音乐,而且是个左撇子,所以这个现象对我来说非常奇怪,诊断的过程真是太可怕了,我花了11个月时间咨询了一个又一个医生,每个医生都只是耸耸肩,最后一个医生告诉我,我不是脑瘤,患的肯定是多发型硬化症。

女士,30岁,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某些疾病在初发阶段的症状和人们通常体验到的许多其它疾病的状况很相似,一开始,我的症状是典型的感冒,我多次去看医生,我告诉医生我的头部曾经受过伤,便送去做脑膜炎检测,后来,在医院接受了五六天的治疗。 出院回家后,我发现自己的一个手指头非常疼,后来,所有的手指包括脚趾都开始肿胀和疼痛,无法完成每天的工作。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在风湿病学家处,做了一个检查,确诊为风湿病,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

4、成为一名长期的患者

当一个人被确诊为患者之后,他与医疗机构之间就发生了一种长期、甚至是复杂和矛盾的关系。比如:可以选择一位随时都能拜访到的医生吗?可以选择一位治疗方面有医术专长的知名医生吗?应该听从医生的所有安排吗?

女士,30岁,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分享了那些对医疗系统和昂贵药物产生依赖的残疾人的世界。 当我最终被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之后,我仍然全职上班,但是我在互联网上了解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压抑。我的关节都肿了,无法入睡,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检查和放射性治疗,可是没有一种方法真正有效,我的心情变得极度抑郁,后来医生给我开了抗抑郁的药物。现在,只要我吃下医生给我开的所有药物,我的关节炎就会稳定,尽管我的感觉好起来,但我仍然每六个月就要看一次医生,我的生活中似乎冒出了很多以前不存在的医生、医院和医学实验室。

5、面对世界

(1)家庭成员和照顾者

父母习惯于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物理环境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的抵制孩子争取独立的努力,除了残疾孩子,家庭中通常还包括非残疾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分配和平衡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使自己在满足残疾儿童需要的同时不冷落非残疾孩子等。

家庭中致残的人不是孩子,而是成人,多发型硬化症等,所有这些都会对成人(通常

是有孩子的成人)造成影响,不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照顾孩子,要依赖他人帮助自己来完成被看成是自己责任的养家任务等。

(2) 同辈群体:

残疾人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非残疾人的世界中,同学和同事是没有残疾的,残疾儿童在躲避诸如他人的凝视和询问等可能导致自己痛苦的事件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出于小学阶段的儿童。

一位重度弱视的老人分享了他在学校早期经历:

为了能看见黑板,我总是坐在教室的前排,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且我认为,每个人只有坐在前排才能看见黑板,我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坚持坐在后排。 在课间活动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从不选择打棒球,当我打棒球的时候,我一次也击不中球。

当一个人在成年期致残后,他/她的许多亲密关系已经形成,一方致残时候,最脆弱的应当是刚刚发展的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往往会随着残疾的确诊而终止,这令人非常痛苦。

有年轻女士分享: 当我致残时候我已经结婚两年了,我觉得丈夫很关心我,也愿意帮助我,帮我梳头、帮我穿衣服,穿鞋等,过了一段时间,他对我的照顾开始不耐烦起来,对我吼叫,态度也越来越恶劣,我认为生活不应该如此,我本来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现在我只希望处理两件事情——我的残疾问题和离婚问题。

6、在公共场所露面

为了想弥补视线转移者给残疾人带来的不快,有些人变得过分热情,把残疾人看做下等公民和需要随时提供帮助的人,一般来说,这种帮助比不提供任何帮助的效果还要差。

John,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描述了自己在公共场所路面的体验:

最令我苦恼的事情是:人们之所以能记住我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令我感到非常悲哀,因为我希望,我之所以能被别人记住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或某些令人愉快的方面。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把我看做异类,但我心里明白,我甚至不能自己洗澡。

二、残疾的发展历程

1、渐进型残疾:

会担心自己的未来,会预期到自身功能的丧失,他们会为此感到悲痛。

癌症晚期的女士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不喜欢它,不喜欢虚弱、疲劳和糟糕的内心感受,但是我仍然努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件事情,力图减慢病情恶化的速度,来赢得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只要自己能做我就尽量去做,还考虑在自己不能上班时做些什么。 JoHn,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他的体验:

现在,我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在患病之前我是一名收音机修理工,现在我不得不放弃工作而继续治病,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

2、慢性残疾

一位家庭主妇提到,当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稳定时候,她会著拐杖散步,孝敬一下自己的父母,学习绕着房子慢跑等,接受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的事实。 3、 周期型残疾

恶化-恢复循环型残疾通常开始于成年早期,患有这种残疾的人很难外出,当处于残疾的恶化期时,配偶、同伴等需要承担这一照顾任务。

一位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患者: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瑜伽班,我很喜欢它,但我现在却无法抬起自己的胳膊和腿,我是否应该坐轮椅去上课?是否应该放弃自己已经付费的课程和享受? 第五章 理解残疾人的体验:容忍无能和刻板印象

一、 行动障碍

在当前社会中,行动障碍往往象征着残疾,根据社会建构模型,行动障碍这一残疾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造世界不太乐意接纳那些使用替代性交通工具的人。

1、 不依赖他人的轮椅移动

 人们使用轮椅的原因各异,一些人由于意外事故或受伤而导致下肢瘫痪,一些人由于疾病恶化而难以行走等。

 轮椅使用者经常需要解决某些其他人不会碰到的特殊问题,比如轮椅使用者一定要仰视才能与那些站立的人进行眼神交流。

 轮椅使用者尽管有些人是暂时性的,但很快就会注意到那些能走路的人难以发现的障碍。

一位热衷于参观博物馆的旅行者的陈述:

我的丈夫推着我走在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林荫道上,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条路两边的残疾人专用入口,却一个也没有。  轮椅变成了身体的延伸,变成了真切能感受到的身体的一部分。

2、依赖他人的轮椅移动

 某些类型的残疾限制了人们的手臂等的功能,如,中风患者等。

 电动轮椅会让人们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这类轮椅比较笨重。

3、 由于能量水平所导致的残疾

 许多行动障碍不是由于外伤或者直接由疾病引发的,而是由于以上种种残疾所导致的能量丧失而产生的。

 某些类型的残疾与能量的丧失和枯竭存在特定的联系。比如,慢性疲劳综合症会使患者觉得自己无法完成必需的日常生活任务。

 氧气的使用和肺功能的问题也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困难,比如哮喘病等,都会导致身体能量水平下降。

Connie是一名心理学家,需要连续不断的输氧来维持生命。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由于自立能力的丧失导致的权能的丧失,我会感到非常空虚和寂寞,现在是一名轮椅使用者,每分每秒都要和氧气机在一起,对于氧气,我是又爱又恨。

二、感知觉障碍

视觉受损和听觉受损是感知觉障碍的两种主要形式。

1、失明与视觉受损

失明:多数人把失明看做是所有残疾中最糟糕的一种,人们一般把盲人看做是个人的悲剧,看做是“值得帮助的”。与靠轮椅移动一样,失明也是一种社会建构物。

孩提时失明的kleege的自传描述:

除了对视觉的渴望,我知道能看见一位着什么,因为我一直生活在一个为有视觉者制造的世界中,我使用的语言、文学作品等,我对失明这个问题所能提供的最具有价值的见解是:失明对我来说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总的来说,我不会因为失明而怨天尤人。

Gary的体验:

我28岁失明,从一开始的视力减弱到视觉的完全丧失,我的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我的妻子早早离开了我,我也丢掉了工作,我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视力正常的人对盲人存在刻板印象,比如,我们应该穿脏衣服,或者吃相粗俗,把我们看成没有防备能力的人。 目前,我已经习惯了失明的生活。 视觉受损

Jean生活在一家老年人生活照顾机构中,描述了自己的视觉受损经验:

我从出生起,视力就一直不大好,过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手去做,现在生活在这个生活护理社区,感到很幸运,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我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我对自己的看法还和以前一样,一切都没什么变化。

2、耳聋和听觉受损

耳聋:耳聋包含有很强的社会成分,聋人宁愿选择不融入主流社会,而是发展处一个完全不同的聋人文化,作为文化,聋人文化存在着权力和互动的问题。

 聋人文化是一个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文化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渗透,其联姻率一直在攀升,90%的聋人之间联姻。

 运用多元文化模型来思考聋人问题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尊重聋人群体,但这也恰恰证明和支持聋人和听力正常者之间存在鸿沟。

三、交流障碍

1、表达性失语症及其他口语交流障碍:通常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头部受伤所引起的。

2、接受性失语症:在处理口头和书面语言的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3、认知障碍:发展性障碍

 《山姆大叔》这部影片为观众理解发展性障碍患者的文化及其面临的挑战提供了绝佳的视角。

 比如为成人保护服务工作者举办的发展性障碍工作坊中的对话:

你是要去上学吗? 是的。 你要来一份三明治吗? 是的。 你喜欢我吗? 是的。

 发展性障碍患者很少被告知有关性的问题,他们的性活动和性关系往往不受到鼓励。

四、认知功能障碍:老年型痴呆症

患者的行为在后期会出现极端的变化,必须使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一对一的照顾,其家人也往往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患者的家庭和个人简历强大的支持网络是重要的。

老年痴呆者患者的访谈记录:

我一直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我一生都在工作,并且现在也在工作,尽管已经93岁了,但我现在工作得很辛苦。 我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要上班,有时候不知道日期,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 没有人告诉我该服用哪种药丸,我总是丢东西,丢了手杖、钱包和笔记本。 五、精神疾病

在《疯癫的制造》(the manufacture of madness)书中,saza提出:精神疾病是社会制造出来的荒诞事务,社会用它来解释超出社会规范之外的行为。精神疾病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建构物,在一个社会中被高度评价并且赞扬的人,在另外一个社会中可能根本就不被接纳。

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父母去世以后,我不得不照顾我的哥哥,他经常打坏邻居的东西,我听说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中年早逝,但他已经患病30年了,依然活着,我变得非常焦虑和抑郁。 六、残疾的显眼性:特别的挑战

1、不显眼的残疾

比如学习障碍问题等。

2、 显眼的残疾

 比如:严重脸部疤痕、胎记等。

 显眼的差异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本身并不构成残疾,而是他人的反应制造了残疾:恐惧、好奇、害怕等等,都会伤害患者的自尊,显眼的差异是一种社会性残疾。

第六章 对个体和社区的评估

 任何一个案主或案主群体的问题、资源、需要和情境都是独一无二的,如社会孤立、失业、不充分的住房等。

 评估可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评估包括五个步骤:收集信息并将收集到得信息以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起来;推论,即社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判断来理解步骤1中的材料的过程;对案主的功能进行评价;案主与社工就解决何种问题达成共识;制定干预的计划。

 社工在评估的过程中携带的是广角镜,即采用一种宽广的视野来进行评估。

 案主在评估过程中携带的是长焦镜,即案主关注的是自身生活体验的独特性,关注的是通过自己的个人信念和文化体验对影响自己的世界和事件的理解,关注的是自己尝试

解决问题的知识等。

 诸如致残、失明等客观现实对社工和案主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一、生态观

 生态系统起源于自然科学

 Germain指出,压力可能产生于三种情境:生活的过渡期;环境压力;非适应性的人际互动

 Allen-meares和law提出了三维生态评估方法,六个评估原则:

1、 应该从与案主发生互动的多个生态系统中收集资料

2、 信息来源应该包括案主、案主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社工的观察

3、 应该对描述案主和情境的所有变量进行评估

4、 信息应该尽可能全面

5、 应该以有条理的方式整理信息

6、 应该将评估与多种干预联系起来

二、经典的生态图

 生态图有一个核心圈,位于生态图的中央,一般是某个个体的名字,也可以使所有家庭成员的名字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社区或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个体或身患残疾的个体。

 生态图的绘制过程是一个赋权的过程,可以在社工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由任何残疾类型的患者单独完成。

饼图

饼图是生态图的另一种形式,将一个大的圆圈作为主要元素来使用。饼图也可以使用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环境图

 每种生态图系统都强调理解案主世界的某个方面,环境图将案主放在三个同心圆最里面的那个圆里,紧邻案主的那个圆是她的照料网络,最外面的圆是维持网络。

 照料网络由给案主提供照料的人或机构组成,如家庭成员、朋友以及案主提到的其他人。

 维持网络一般包括社区资源和机构等等。

 如果某个圈中的要素相对较少,可能意味着该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可以从社会工作干预中受益。

 如果案主在维持网络的圈中未列出社区资源或列出的社区资源很少,那么,社工可

能需要探索背后的原因。

优势视角

 Cowger开发了一个强调对案主的优势进行评价和理解的评估工具,优势视角下的社工实务强调社工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案主的优势。

 基于优势视角的评估方法首先是要求案主在社工的帮助和鼓励下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案主对个人问题的解释和讲述,以及选择与该问题相关的何种情境来讲述,本身是一个赋权的过程。

 四个象限代表两个轴顶端的两个因素的联合:环境优势;个体优势;环境缺陷;个人缺陷

三、生物心理社会观

 评估包括五个参数:

 生物:生理功能

 心理:内心世界、心理、情绪

 社会:外部世界、关系、环境

 文化:外部世界、民族、种族、部落

 精神:先验知识、宗教和信念系统

特定残疾的评估框架

 残疾的具体特点

 残疾时的年龄

 残疾人的性格和人格

 残疾人的家庭特点

 残疾人所处环境的特点

 社会经济地位

 种族

 文化和社会互动

致残

 功能性残疾

 社会强加的残疾

致残的年龄

 年幼致残:儿童天生残疾或在幼年时致残,大部分适应和应对残疾的能力取决于父母等的反应

 年长致残: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机,要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残疾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影响。

四、对生活质量的评估

五、对社区需要的评估

第七章 利用案主的优势和社工的技能优化沟通

我们不能说某个人是残障者,我们也不能说某个人是残疾人,我们只能说某个人患有残疾

残疾指社会强加给残疾者的一种障碍,比如,无法使用交通工具、无法进入房屋等,残疾不是用于描述人类的术语,残疾是指身体的某项功能运行不良。我们把人放在首位,把残疾放在第二位,残疾者首先是人(snow)

沟通

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由三部分组成:发送者编码并发送信息,信息穿越外界噪音的干扰进行传递,接受者接受并编译信息,然后接受者对信息进行再编码和发送,过程重复进行。

 Compton指出,一方能够完全理解另一方所说、所想以及所感的完全的彻底的沟通是不存在的,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很多,残疾只是其中之一。

 任何案主在沟通中都可能遇到困难,有些残疾会直接影响沟通,并对案主和社工提出特殊的挑战,这些残疾包括听力和视力方面的障碍等等。

一、 与感知觉受损案主的沟通

由于感知觉受损而产生沟通困难,主要出现在接收过程中。

1、 听力受损的案主

 了解受损:听觉受损的程度、性质和情形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必须要了解案主所经历的这种限制。比如,确保已经关好门,关闭了收音机和电视机,将所有的外部噪音降到了最低。

 促进沟通:案主的身体和面部表情是否表露出紧张,案主看起来是否过分关注你的言语?案主对你的问题或陈述是否做出了不恰当的反应?等。需要尽量调整自己的座位,寻找最佳的沟通位置。

 保护案主的隐私:案主通常不会意识到大声讲话会侵害自己的隐私,此时社工提醒此问题非常重要。

 助听器:听力有损伤的案主一概拒绝或有选择地使用助听器的不少见,你可能发现助听器被故意关掉了,以此来“关闭这个世界”,这是一种优势,案主通过这种优势来掌控她的环境。

耳聋的案主

 了解耳聋:在美国,耳聋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亚文化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如果你本身是一位耳聋的社工,在聋人文化背景下工作可能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 与读唇案主的沟通:读唇是一种很难学会的技能,需要好的视觉、直觉和丰富的语言。

 与使用合格的手语翻译的案主沟通:合格的翻译会认真聆听你的谈话,并将你的表述通过手语翻译给案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沟通通常非常高效,但第三人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案主与社工之间的互动。

 当耳聋影响讲话:对耳聋案主令人无法理解的谈话,社工以一般的嗯、哼来回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视觉受损的案主

 了解视觉受损:视觉受损的形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了解是哪种视觉受损影响了案主。

 非语言沟通:如果案主是部分视觉受损,社工应该坐在案主的可视范围之内。

盲人案主

 了解失明:为提供有效的服务,社工应该了解有关失明以及如何与盲人沟通的资料。

 与盲人案主会面:当去盲人案主家里拜访的时候,记得放下的窗帘和灰暗的光线给视力正常的人和盲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 导盲犬:导盲犬不是宠物,是工作犬;是经过训练并与它们的主人一起工作的;始终与它们的主人待在一起。除了系有狗链之外,还戴有特殊的挽具。

二、与口语表达能力受损案主的沟通

1、读唇法:当通过读唇来理解案主的某些谈话时候,请大声重复案主的话语并询问案主是否正确,如果不明白案主的沟通信息,请案主重复她所说的话。

2、信息板:信息板可以是由字母组合的任意单词,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也可以自己去做。

3、手指操作的沟通系统

4、眼动沟通系统:无法离开房间、无法讲话的案主可以使用眼动系统沟通,但这种系统价格不菲。

三、 与患有精神疾病案主的沟通

 尽管与有精神疾病的案主一同工作时候,可能无权选择时间、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记得在不同的时间案主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取决于那一时刻案主的内心感受。

 因为有精神疾病的人通常在交流感情的时候存在困难,所以社工应该了解案主的非语言沟通。

四、 与患有发展性障碍的案主的沟通

 发展性障碍患者通产更需要坚持不懈地个案管理服务,需要一系列的技能和技巧。

 有些患者非常善于语言表达而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些人的沟通让人难以理解,有些人根本不能使用语言来沟通。

 有发展性障碍的人对时间的理解有特殊的困难,方法之一是用带有四季图片的卡片,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代表人的不同年龄的一系列照片。

五、 与患有认知障碍案主的沟通

 利用机会之窗进行授权和决策:案主可能有一段时间是清醒的时期,可以进行反省和思考。

 优化记忆

 使用非语言沟通形式:肢体语言

六、 与身体瘫痪案主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多少跟案主身体哪一部分瘫痪、瘫痪到何种程度有关。

第八章 信任和关系的建立

 在社工建立了与案主交流的最佳条件之后,社工其实就已经为工作的开展做了准备。

 Sheafor等指出,对社工来说,与案主建立关系的过程是一种艺术:你要有艺术细胞和直觉能力,要有满腔的希望和热情等。

 必须在社工和案主之间取得平衡,社工带来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开展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框架,案主带来的是实践、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个同样必不可少的独特框架。

一、 信任的建立和信念关联

信念关联包括三个要素:相信社工具备解决案主问题的能力的信念;相信案主具有发生改变的能力的信念;相信社工和案主付出的努力具有价值的信念。

1、 对社工能力的信念

 许多残疾人服务的代理机构都会主动招聘与案主有相同经验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如果这些机构和组织找不到患有相同残疾的人来做社工,可能会寻找患有其他残疾的人来代替,基于一个假设:人们对残疾的体验是相通的,通过这些体验,社工和案主之间可以形成彼此的信任。

 社工可以采取几个步骤来帮助案主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比如书、一些相关的残疾人支持和服务的组织,或参加一些社工同辈小组。

 还可以选择观看一些与案主残疾有关的影片,如《飞越疯人院》、《钢琴》、《雨人》

 社工可以直接与案主探讨对残疾的体验,小心而有策略地向案主建议:了解盲人的体验、坐轮椅者的体验等。

2、 社工和案主要相信案主具有发生改变的能力

 残疾人案主可能把自己的残疾归咎于许多看似相关或者不相关的问题。比如:当一个残疾人由于残疾而无法像以前那样就业的时候,可能会为此感到心情抑郁等。

 社工还应该相信,案主天生具备改变和改善自身处境的能力。

 通常情况下,社工对人类改变自身和适应各种不同情境的能力怀有坚定的信念,但有时某种残疾或严重的残疾会让社工产生无助感。

3、 相信案主的价值

 有问题的案主通常存在无价值感和低自尊。

 社工通过尊重案主的尊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在面对面的服务中尽量使案主感到舒适,通过询问问题的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及通过其他的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向案主传递对其价值的尊重。

 价值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案主可能由于行为或人格的原因而导致价值的缺失,对于重度残疾患者而言,无价值感是可能源于生活质量的问题或对他人的依赖,社工要考虑的不是案主有没有价值,而是要考虑案主的生活有没有价值。

 认为案主的生命缺乏与生俱来的价值的信念可能在以下情境下发生:精神病医院、长期护理机构、重度残疾服务机构等。

二、 同感和同情

1、 避免同情和怜悯

 当面对的是一个历经磨难和痛苦焦虑的人,许多人会流露出对对方的同情,可能会说“多惨,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但这种流露,我们以为是支持对方,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同情贬低了人性、降低了人的独特性和自我感。

 对案主而言,怜悯比同情更难接受,怜悯者保持一种超脱于案主问题的架势,同情夺走了案主的独特感和自我感,怜悯却摧毁了案主。

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开始建立关系之前对自己可能反应、案主的优势等进行反思。

2、 促进同感和同感的沟通

一名具有同感的社工可以准确和敏感的知觉案主的内心情感并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案主。一旦社工理解了案主的体验及这种体验对案主的意义,那么,社工就可以就这种理解与案主进行沟通。

三、 避免假设陷阱

 社工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中容易犯得另一个错误假设是:残疾本身,是或者应该是社会工作实务的核心,案主之所以向社工求助,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的问题等。

 与案主患有相同残疾的社工必须处处小心,以避免自己掉入假设陷阱之中,虽然社工与案主患有某种残疾可能有助于信念关联的迅速建立,但事实上社工的体验与案主的体

验,包括对残疾的体验和对生活的体验两个方面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1、 培养耐心和理解

虽然许多案主可以轻松而舒适地与社工交流,但与采用非传统交流方式的残疾人案主进行交流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和特别费时的事情。

与案主进行沟通将极大地促进社工洞察力的发展。

2、 降低恐惧和不适

 当人们把他人看做与自己不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适甚至恐惧的内心体验。

 某些残疾,比如艾滋病、严重的身体畸形或精神分裂症可能会比另一些残疾带来更大的恐惧。

 知识是最好的资源,如果担心感染上案主的残疾,关于残疾传染和病因学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排除恐惧。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所做的个案社会工作,是将个案社会工作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应用于残疾人个体或其家庭,以社工一对一的方法,协助他们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理和心理失调问题,从而出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增进对社会适应的过程。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1、 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遭受的限制是双重的。

2、 工作过程的特殊性:残疾是绝大多数的社工难以亲身经历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对残疾人的同理心的表达以及服务需求适切性的考虑,比其他群体要困难得多。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者一般从属于不同的残疾人工作部门,比如专门处理自闭症的社工,脑瘫的社工、唐氏综合症的社工等,这些都需要专门的训练,而大学往往很少开设此类课程。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挫折理论:挫折感会令残疾人产生固执行为,比如不配合治疗,对他人产生排斥、反抗等态度,或者产生厌世情绪等。

➢ 归因理论: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某种原因对于个体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在原因,那么会产生气愤和敌意,如果归因与内在原因,那么会感到无助,如果归因于自身的残疾,容易产生自卑。

➢ 正常化理论:人们对残疾人的许多看法往往是一个强加权力的过程,社工应该运用同理心,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P5

接案 收集资料 分析诊断 制订计划 介入 结案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P61

个人模式 社会诊断模式

个案实例——脑瘫儿童家长个案工作P62

实务模型:残疾人的个案社会工作

社工和/或案主的个人倾向是一个很具决定性的选择因素:有的选择心理动力定位,有的选择认知行为模型,有的选择女权主义实务模型等等。

一、 危机干预模型

1、 危机的定义:危机是个体将事件或情境视为超过其个人资源和应对机制所能承受的一种困境,除非危机能够得到及时缓解,否则将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2、 引发危机的事件和征兆:一类是紧急情景事件,比如严重病症或残疾的症状发作等;另一类是发展性变动,会引发危机:退休、进入养老院、生育等等;存在危机:伴随着人们重要关于目的、责任、独立和义务等问题而产生的内在冲突和焦虑。

3、 挑战和机遇的产生

处在危机中的人没有寻求帮助时候,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可能会自己解决危机,从而获得新的力量;会控制所有的痛苦情感以度过危机;变得完全不能应对和经受一场严重的打击。

4、 实务方法:危机干预模型一般在危机发生后六到八周使用,作为一种短暂的治疗

形式。

六步模型:

 定义问题

 确保案主的安全

 提供帮助

 研究替代方案

 制定计划

 获取承诺

5、 应用于残疾案主

残疾本身可能不是案主生活中唯一潜在的危机根源,残疾案主也会在结婚、离婚、失去心爱的家庭成员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 赋权模型

残疾的脆弱性:赋权模型可以帮助案主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环境和社会政策改变以促进社会公正。

实务方法(8个指导方针):

 利用能够促进处理、适应或社会变迁的步骤以及技能

 通过使用赋权技能和确保案主的基本需求

 保持案主的心理舒适和自我尊重

 通过教授技能促进问题解决和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

 利用特别的工作技能

 在合适的时候,在团体和社区使用赋权模型促使社会环境改变

 与案主工作的时候,从专业角度把自我意识和痛苦的经历作为应该考虑的问题的一部分

三、 倡导模型

1、决定模型的适宜性:表达需求和作出满足他们要求的选择至少需要以下三点能力:

 有理解、反应和自我评定能力;

 有考虑另外的选择和决定一系列行动的能力;

 履行已选择行为的能力

2、道德问题:当案主选择拒绝社工认为是有益的、与案主的愿望紧密相关的服务或资源时候,案主有权决定社工应该为代表他们利益的哪些行为倡导。

3、实务方法:社工与案主相互理解或达成协议以得到社工作为案主代表的许可时非常重要的

四、 个案管理模型

1、 确定模型的适宜性

 案主具有严重残疾、使得他们处境艰难、此情形不适合用传统的社会工作方法治疗

 推测这种残疾和伴随的功能损伤是长期的、不可治愈的

 案主的需要不能通过家庭、朋友以及案主的其他关系网络得到满足

 由于处理技能差等方面的信息,案主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2、 实务方法

第九章 残疾人小组工作

残疾人小组工作的定义:

➢ 残疾人小组工作要考虑到残疾人的身心特点

➢ 需要社会工作的知识,同时需要医学、病理学以及康复知识

➢ 应该以医院、学校或社区为依托开展工作,需要得到医务人员、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的支持

➢ 需要充分激发小组成员的动力

➢ 服务对象包括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

残疾人小组类型以及特性比较P76

残疾人小组工作实施模式范例P77

(一) 社会目标模式范例——尊残助残范例

(二) 交互模式范例——携手前进小组

(三) 治疗模式范例——自立自强小组

残疾人小组工作实例P86

实例1:“全新暑假”——六岁以下特殊孩子小组工作

实例2:“交流学习,缓解压力”——自闭症教育机构家长支持小组P96

实例3:“你我支持,共同进步”——脑瘫儿童以及家长成长小组P105

第十章 残疾人社区工作

残疾人社区工作的界定:是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

残疾人社区工作的实践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基本假设:

➢ 关于个人的假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社区居民很少有共同的目标。(关于旧城改造的例子;《蜗居》中拆迁房的例子)

➢ 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在集体行动中充分考虑个人的需求和利益,每一个个体都是倾向于和他人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活动,集体和个人利益可以最大化。

➢ 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更关注以人为中心,关心当地的发展

残疾人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

➢ 残疾人居民对社区问题意识和关心的加强

➢ 残疾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 残疾人居民与其他居民之间互助合作的加强

➢ 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区领袖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2、社会规划模式

基本假设:

➢ 关于个人的假设:在理性指导下的人际互动可以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

➢ 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需要对社会中的个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否则个人的理性自私可能会带来社会的失序

➢ 关于社区的假设:社区问题是缘于社区本身人力等的缺乏,具体表现为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等较低。

3、社会行动模式

残疾人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 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

➢ 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

➢ 推进残疾人的社区康复

➢ 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

➢ 建设社区无障碍环境

➢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社区工作实例

➢ 残疾人社区工作概况——以南通市B社区为例

➢ 社区残疾人的组织建设——以广州市S街社区残疾人协会为例

➢ 社区参与精神病康复服务的探索——以广州L家属资源中心为例

➢ 残疾人社区工作本土化实践——以广州市T街康园工疗站为例

第十一章 实务模型:残疾人的社区社会工作

一、术语界定

 残疾:残疾个体可能把自己看作是更广泛的残疾群体的一分子,或者他们会把那些与自己一样患有活动和功能的受限、残疾状况或受损的人视为一体。

 社区:社区一般是地域性的,根据地理区域来划分,从此种意义上而言,身患残疾的人一般不会形成一个社区。但是社会中存在很多社区通常都没有清楚的界限,而且同一个人可能是很多社区的成员,这些社区可能包括地理社区、职业社区、功能社区等,残疾

人社区是多层次、多元化的。

 实务模型(五个步骤):确定问题和预期结果;确定要被改变的系统;找出并确定主要的工作对象;决定关注的范围;定义社会工作的主要地位。

二、社区需求评估模型

社区评估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 了解社区

 使用各种方法对社区的不同方面和性质及需求进行评估

 社区内或社区外的评估人员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应戴有开放的思维和积极主动地心态去倾听和了解。

 需求评估是以必要的需求为焦点的,将社区的力量和资源包含在评估中也是重要的。

三、自助小组模型

 残疾和自助:比如关注一种特殊残疾状况或问题的主要组织都能为自助小组提供通道,比如脑瘫网等

 社工的作用:在自助小组中扮演专业地位的社工都是局外人,社工也有从自助小组中受益的需要和问题

 自助小组和社会行动

四、赋权模型

 小组成员的参与:鼓励所有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随着小组规模的扩大,个体的参与趋于减少,而成员会感觉到他们关注的问题以及个人的努力在小组中所处的地位降到最低程度。

 赋权对话:分享个人故事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当小组成员聆听他人的故事,好像听到了自己经历的回音,于是能够由个人推及到小组。

 社工的作用:在赋权模型中,社工的角色不是指挥或管理,而是协助小组成员得到努力的过程和结果。

五、社会行动/功能型社区模型

社工的作用:

 组织者

 倡导者

 协商者

 教育者

第十二章 实务模型:残疾人的社会和政治运动

一、 结盟模型

联盟可以将专业的代理机构、权利倡导组织和社区小组联合起来。

联盟的建立

 结盟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足够大的组织力量基础以发挥对服务项目和政策的影响力,使之产生预期的变化。

 一般情况下,有效的联盟往往由社区小组、人类服务机构或组织组成,在解决与残疾有关的问题和事物上,一个有效的联盟可以包括主要的服务组织、人类服务机构和社区小组。

社工的作用

关系建立技能在联盟建立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的过程

一旦结成了联盟,确立了目标,制定了行动计划,改变的过程便开始了。

政治倡导模型

 机构模型

 过程模型

 小组理论模型:各小组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变革之目标

 精英理论模型:公共政策为精英集团所掌握,而且政策反映的是精英集团的价值观和利益

 理性模型:理智的决策时对某项政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后,进而选择利弊比最大化或最高效的行动或政策。

 递增模型:一个有效的小组理论模型,会利用并参考现有的政策来进行变革。

社会运动模型

 会员资格

 改变社会关于残疾的范式

 社会运动过程:

 社工的作用

第十三章 家庭中的残疾

残疾儿童

 一个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的出生,会给家庭带来严重创伤,甚至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 赛尔福和斯托:许多作者描述了父母最初的感受,一些心理学家对没有生育正常婴儿的父母进行观察,记录下他们的悲痛和哀伤的部分过程,这些父母们感到极端的震惊、失望、羞愧、困惑和内疚,此外,还有挫折感,并且不愿意接受孩子,这些父母因为要长期面对现实,所以会长期处于哀伤之中。

 社会工作至少可以在三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需要精神支持时候提供抚慰;提供取得现实帮助和取得物资资助的机会,极少负面影响。

 朗斯代尔:残疾和哀伤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常,一个明显严重损伤的婴儿出生时,在一阵沉默之后,医生们和助产士们压低了声音议论着,紧接着就把婴儿从母亲身边移开了,母亲和父亲就会意识到出现了异常情况,他们只能等待被告知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对父母就开始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开始感到悲伤,在9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中,他们曾企盼得到一个正常的婴儿。

 出生对于一名先天残障婴儿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母亲在母亲孕期就发现胎儿有先天性残疾,一般来讲,流产是必然的选择。

 格罗斯在《玛莎的葡萄园》(martha’s vineyard)中所做的耳聋研究中,描述了一个听力正常儿童的出生是多么令人感到完美,但是一名失聪儿童的出生,在任何情况下,也都不会使人感到悲伤甚至后悔。

 家庭需要帮助的最后一个领域,是帮助他们缓解在与冷酷无情的专业人员和官僚接触时候所产生的压力。鲁滨逊在《两个世界》(in worlds apart)的书中,列举了问题的许

多方面,包括医生和家长间令人不愉快的谈话,专业人员甚至不承认家长会感到不安全。因此,社工可能牵涉到两个重要方面:作为正在向家长提出建议的工作组成员,应当试图让家长相信,他们会尽可能用接近最适当的人道主义方式处理;家庭对他们的处理可能感到愤怒,应当给家长精神上的支持。

虐待残疾儿童

米德尔顿的观点:  施虐者倾向于攻击残障儿童,但由非残疾成年人控制的保护组织却很难相信。

 作为福利体系的代表,社会工作者觉得残疾儿童遭受虐待的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 还有一些虐待行为不被人们认识,是因为这些行为并不发生在非残疾儿童身上。

 最后,虐待可以被认为是为解决行政管理难题而付出的可接受的代价。

米德尔顿认为:社工必须承担起有关儿童虐待的挑战,并将其视为突破那些人为界限的反压迫行动的一部分,同时也不应因为偏见,人为儿童或父母某一方完全错误而将另一方视为理所当然的牺牲品。认识残疾儿童虐待问题,还应该关注那些由于文化和体制形成的残障。

莫里斯对残疾人自豪感的重要性的描述:一位母亲说,无论她的孩子有何种残疾,她都会一样地爱他,但同时这位母亲也表示,她并不爱孩子残疾的那部分。得到与正常人一样的人生价值,并不意味着忽略我们与其他人身体方面的差异。

残疾儿童的成长:建立人际关系

 残疾人常常存在社交上的残障,原因既有完全缺乏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也有缺乏激情和社交技巧的原因,以至于难以适当地发展和维持友谊和爱情。

 正是儿童时期的过度保护和专门学校的经历,而不是他们自身的功能残障,使得他们与同龄人相互隔绝,造成了他们缺少社交能力。

 莱梅特认为:虽然身体损伤部分地制约着残疾人成功的机会,但最关键的制约来自文化上对残疾人的偏见,这些偏见是由人与人之间形成的隔膜以及拘泥于形式的社会残障等原因形成的,正如许多身体有残障的人所说的:问题不在于身体残障,而在于人们对残疾人的偏见。

 残疾青年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环境、别人的反应、隔离的教育方式、过度的保护,以及当健康人社会向他们提出要求时候,他们缺乏应对的经验等等。

残疾人的两性问题

残疾人的两性问题被认为是个人的私生活范畴,对残疾人来说两性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他们能否找到配偶根本无法保证。

残疾人的婚姻与伙伴关系

 夫妻中有一个是残疾人,或两个都是残疾人的家庭,性可能但不一定是一个长期问题。

 肯定存在住房、行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 调查表明,妻子是残疾人的婚姻比丈夫是残疾人的婚姻更容易破裂一些。

 残疾人的婚姻可能产生三方面的问题:个人或两性方面的个人问题;缺乏财力或实际物资供应问题;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差别。

残疾人老龄化

衰老所带来的困境不但表现在生理上,还表现在情感上,一天天变老使人们更加反思以前的生活,而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这种反思总是与种种不便联系在一起的,特别对于

残疾妇女而言,对于生命中往日第十四章 残疾人的社会支持和娱乐网络

 残疾通常会改变和影响案主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对那些成年后才致残的案主来说,残疾会对他们的社会关系模式和自我概念产生极大地影响。

 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也会因为残疾而有所改变,承担残疾人长期护理责任的家庭成员也有一些自己的特殊需要和考虑,会对残疾人产生影响。

一、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成员、同辈群体、朋友、俱乐部以及其他的组织。社会关系有利于我们确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关系反映了我们的兴趣以及对不同活动和关系建立的选择。

对社工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理解案主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而不能根据理

想化的标准来确定案主的想法。

二、 评估

❀经典生态图

三、 在已有的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 致残通常会影响案主的社会网络,曾经亲密的朋友可能无法适应案主行为和能力的改变,甚至会出现短暂的逃避。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残疾可以通过接触而传染,即便根本不存在传染的可能性,这样的想法也会妨碍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 如果有需要,社工和案主可以重新界定案主的情形来解释案主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

 宗教组织、社会行动团体、政治团体以及其他特殊兴趣团体通常是案主构建社会网络以寻求社会资源的最佳场所。

四、 同辈群体的支持

同辈群体可以是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可以是同一性别的一群人,可以是婚姻状态相似的一群人

为特定类型的残疾人提供服务的项目可以提供多种同辈支持活动,包括一般性的支持小组、青少年小组、老年小组、热线和电话支持服务等。

五、 来自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的支持

 美国,大部分残疾人都住在社区里,要么自己一个人住,要么和家人住在一起。

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以更好地满足案主的需要,需要相互分享经验,并且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时光的回忆,总是令她们想起被剥夺完整家庭生活的权利。

第十五章 残疾人的资源和支持网络

一、民间部门的资源网络和服务概述

 民间部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大都是一对一的直接服务。

 有些民营机构是营利性的,大多数民间机构是非营利性的。

 美国为特定残疾患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介绍说明:

智障人士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retarded citizens)

关节炎患者基金会: 1948年以来,募集了2亿元用于关节炎研究。

主要项目是在海内外举办年度马拉松比赛。(walk on run)

全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协会:

通过遍布全美的地方分会网络向超过100万的患者提供帮助。

以上三个组织的异同:

三个组织都强调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给残疾人以支持并鼓励他们自我增权。

二、残疾人的居所

1、膳宿关怀

 从某种意义上讲,尽管独立生活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当残疾人面临独立生活时候,膳宿关怀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 据了解,居住在膳宿之家的残疾人大多患有下述四种病痛之一: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大脑性麻痹、中风和关节炎。

 长期居住在膳宿关怀中心会产生个人的经济问题。

 膳宿关怀中心会带来残疾人的隔离问题。

2、立法情况

 英国为残疾人提供膳宿关怀的主要有三个部门:地方政府、保健服务和独立机构。

3、残疾人膳宿供应设施:一种受到抨击的设施

 戈夫曼《收容所》:绝对收养所的特征是住在里面的人失去私生活、缺乏选择则有、失去建立有意义的个人关系的机会。

 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会产生一种被称为收养所精神病的神经性疾病。

 《远离生活》(a life apart):miller and gwynne描述的“仓库式”的膳宿关怀处和绝对收养所有相似的地方,都要求人们去保持去个性化、从属态度和屈从于收养所的艰苦生活。

 劳里的观点:对于残疾人来说,如果失去了对日常生活的决定权力,比如何时吃饭、何时起床与入睡,谁来提供帮助以及提供何种帮助,膳宿之家可能成为一种虚拟的监狱。那些没有上锁的浴室或卧房,工作人员可以不敲门便长驱直入,这些都让居住在机构的残疾人感到被剥夺了隐私权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拒绝别人的权利。

4、膳宿关怀的替代模式

残疾人村(the disabled village)

 荷兰的一个残疾人村,聚居着约400个严重残疾人,80%是单身,也有很多已婚夫妇,双方都有严重残疾。

 这种居民村,没有能够与更大的社区融合,变成了一个残疾人集聚区。

 对于身体残疾的人而言,这种残疾人村的概念令人不舒服。

混居住宅(collective houses)

 丹麦:一个残疾人与三个正常人居住比例建造了一些供租赁的街区式房屋,目的是把残疾人从收养所和残疾人村迁移出来,但是外部世界仍然把这些混居住宅区看成是残疾人居住区。

终生住宅(lifetime homes)

在欧洲有部分国家采用,扩大了残疾人住房的选择权力,为他们带来了享有独立生活方式的机会。

五、社会工作、社会型残疾和膳宿关怀

 根据社会型观点,残疾不是身体损伤的后果,而是收养制度的后果,因此要采取以下全部或部分的解决办法进行处理:

 消除膳宿关怀处的医院化倾向,把病房管理者、医生和护理人员撤出来,不要制服,要把青年残疾人和医院分开。

 通过承认残疾人的人权,增加居住着个人生活的隐私性和自主性,并使得所有的人都有私生活,包括作出自己的决定,何时睡觉、何时起床等等。

六、日间护理设施

对残疾人和社会工作者来说,一个重要的、既能防止家庭破裂又可以不进膳宿关怀处的可用方法是日间护理中心,残疾人定期到日间护理中心区,既能使家庭护理人员的压力

减轻,又能使残疾第十六章 灵活性、无障碍性和适应性技术

与所有案主一样,残疾人案主也向往高质量的生活,这种生活指的是能在社会中拥有尊严、自由和独立。

新建的房子必须有某些设施以方便残疾人生活,老房子则必须重新装修以适应残疾人家庭的需要。

通用设计概念被引入到房屋建筑中来,universal design,即是无障碍设计。

一、 建筑环境中的灵活性

案主家庭附近的环境

 各个城市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获取服务的途径是存在极大地差异的。

 电影院应设置放轮椅的地方。

 饭店门前设有斜坡方便坐轮椅的人进去

 超市里设有宽一点的结账处

 商场里设有供顾客使用的电动购物车

案主的需要和周围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社工需要画一个案主住所周边环境的草图,把案主可以去的地方标记出来,这样做对案主是有帮助的。

患有残疾的父母

身患残疾且孩子年龄尚小的父母,其特殊需要不止满足其自身的医疗护理需要,不管是残疾之前还是残疾之后有孩子,残疾都会对他们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构成帮助

二、 可适应的生活空间

听觉障碍:把常规音量调大

视觉障碍:增加房间的亮度

嗅觉障碍:可听的探测器对他们避开危险有帮助

触觉或灵敏度的改变:使用特定质地的材料

没有力气或行动不便:比如把门扩大,重新设计家具的摆放

平衡性和协调性障碍:

认知能力的变化:设置安全的阻隔

三、 通用设计

人们在设计物体和住宅的时候必须考虑是否适合所有人使用,要求房子可以长时间地使用,通用设计并不仅仅关注残障人士,还包括儿童、成年人和老人等人的需要。

 人得到更大范围的生活体验。

第十七章 美国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卫生保健方面的职能

对刚刚致残的按住而言,社工要帮助其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找到好的医疗护理服务途径,接下来是安排一个价格合适的护理项目。

一、 医疗护理

 易获得性

 对于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接受治疗的案主来说,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治疗期间住在医院附近,当治疗结束以后再回去。

 由私人或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

 医疗保险制度

 公共医疗补助制度

 管理型服务

二、 辅助性的卫生保健服务

 看护和看护助理服务

 理疗

 配镜和眼睛检查:国际性的狮子协会

 牙齿护理

第十八章 残疾人康复工作

康复的定义

➢ 萌芽期

➢ 形成期

➢ 确立期

➢ 发展期

现代康复的三方面含义:

➢ 功能训练

➢ 全面康复

➢ 重返社会

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

➢ 医学康复工作

➢ 教育康复工作

➢ 职业康复工作

➢ 社会康复工作

康复的程度

➢ 低水平康复

➢ 中等水平康复

➢ 高水平康复

康复的价值理念:正常化(normaliz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