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射阳县镇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20 来源:钮旅网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关于射 阳县镇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 考 口赵惠林 (江苏省射阳县委党校江苏射阳224300)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 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 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射阳就更无从谈起。要提高射阳县的整体 发展水平,就必须推动一大批经济滞后乡镇的堀起,因此,全面审 视全县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全县镇域经济存在的主要 问题,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对策,对于射阳县 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争当排头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成东鱼、西果、南药、北蒜、中蔬菜的农业“五大区域”布局,分别 是以黄沙港、海通为中心的鱼、虾、蟹水产养殖生产基地;海河、 陈洋为中心的优质梨果生产基地;洋马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基 地,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临海、千秋为中心的优质大蒜生产 基地,种植面积2O万亩;合德、耦耕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生产基 地。大蒜、梨果、药材、蚕桑四个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成为镇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亮点,全年共完成总产值3.26亿元,占 镇域农业总产值的42.5%。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形成具有 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带。 (2)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9年末,射阳县l7个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射阳县共有1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生态染 整集中区,总人口近百万。境内还有省属农场3个、市属盐场i 个;镇域人口82.5万。耕地124.3万亩。近年来,射阳县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 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年内新增5家。在18家农业企 业中,省级3家、市级12家。初步形成黄沙港水产品加工、特庸 展观,大力弘扬“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新射阳精神,大力实 施“项目立县、港海兴县、特色强县、创业富县”四大战略,加快推 进“沿海开发、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特色园区、高效农业”五大突 破。积极谋划“两区一地”的经济发展构想,进一步凸现镇域经 济的核心地位,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有力地 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镇域经济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持续快 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009年,全县17个镇共完成生产 总值174.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茧丝绸生产、临海蒜产品保鲜三大县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全年 18家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农业总产值3.8亿元,以签定合同、合作 合股等形式带动数O 95万户,与2008年相比,均有两位数的增 长,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产增收。 (3)农业品牌战略稳步实施。按照无公害绿色化的要求,提 升沿海种养业水平。构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 建设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按照农场化和现代化要求。引 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在射阳港海堤外垦区内建设省级水产 值4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2 亿元。2009年该县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2009年全县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5.2亿元,平均每个镇实现 财政总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财政总收入超亿 养殖科技示范园,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发挥沿海养殖业优 势.培植高效农业经济带。加强对高效农业优质品牌的创建与培 育力度,以品牌为先导,通过品牌带动,加快建设富有射阳特色 的高效农业产业带。2009年末,射阳县已注册的农业品牌有银穗 大米、天马菊花、青龙牌蒜薹等86个,稻米、大蒜、菊花、生猪、莴 苣等一大批农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省无公害食品的认 定.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极为重要的作 用。苏洋集团成为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双山集团成为省级龙头 元的镇14个。2009年全县镇级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2.1亿元,平 均每个镇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 63.0%.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37.0%。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从镇域经济总收入构成来看. 企业,射阳大米获得中国产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评估前十位,第 四次蝉联上海市十大优质畅销品牌。 2009年第一产业收入占15.6%,非农产业收入占84.4%.比上年 分别减少与增加3.7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地化、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的生 产格局初步形成 (4)农村改革持续深化。2009年末,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社12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1家,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其中 规模流转3.8万亩。当年完成水利土方1300万方,植树总量860 万株,分别比上年增加30.4%和18%;新增沼气池2500座,新增 改厕20050户。 近年来,射阳县切实把加强农业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各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不断加大农 3、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通过建基地,育龙头, 创特色,树品牌,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带,推动了农业逐步向基地 化、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新农村 建设为总揽,以“两化一改”为重点,各项工作亮点纷呈。2009年 实现农业总产值118.4亿元、农业增加值42.1亿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7620元.分别增长9%、7.5%、11%。 (1)建成一批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基地,形成特色农业产 业带。2009年末,全县已建和在建千亩设施示范园达21个、年纯 效益百万元以上规模养殖场达22个,示范园总面积达3.2万亩, 呈现出发展快、配套优、标准高、模式新、效益好的特点。初步形 近年来,射阳县各镇坚持实施“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 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支 撑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总体上形成了以纺织、机械、化工、建 材、食品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格局且构筑起以纺织、化工为主导, 纺织机械、探伤设备、食品加工为辅的五大产业体系。 2009年,镇域工业企业完成纺织总产值63.77亿元,占镇域 工业总产值的64.4%,完成化工业总产值17.1O亿元,占17.2%, 完成纺织机械制造业总产值6.59亿元,占4.5%,完成探伤设备 制造业总产值6.18亿元,占4.3%,完成食品加工业总产值S.40 亿元,占3.7%。五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99.04亿元。占镇域工 10《大江周刊・论坛》201O年11月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业总产值的68.3%。 二、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射阳县镇域经济发展仍较滞后,与加快发展的形 势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有很大的差距。 (1)镇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相当突出。2009年GDP总量排 名靠后的四明、通洋、阜余3个镇,共占全县16.6%的人口、15.2% 的面积.仅实现占镇域10.5%的生产总值和9.5%的税收,两项指 标均不到最富镇合德的50%,分别为38.5%和32.6%。GDP总量 最大的合德镇为15.8亿元,最小的四明为2.2亿元,相差7.18 倍。 (2)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工业支柱产业单一。2009 年工业的第一大产业纺织占镇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4%,而 第二大产业化工的比重还不到20%。二是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 餐饮业等完全竞争行业为主,而旅游、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发展仍 较滞后。2009年镇域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 比重为43.6%,房地产业比重仅为12.6%,旅游业比重更低。 (3)大企业少,投资规模小。2009年末镇域共有产值超5000 万元的工业企业5家,比重仅占O.6%,而低于200万元的工业企 业有475家,比重超过半数,高达57.2%。2009年,镇域共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17.8亿元,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为26.2%。 分镇看,投资低于1.5亿元的有4个,其中最低的只有O.46亿 元。大企业少,投资率过低,导致镇域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 (4)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力量薄弱。2009年末,镇域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只有403人,其中,高中级人才 116人.分别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O.4%¥13 O.1%。科技经费投入不 足。全年科技经费内部支出036亿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 出0.18亿元,分别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只有0.28% ̄H 0.17%。新 产品销售收入3.2亿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6%。 三、镇域经济发展中相应的对策思考 (1)突出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兴镇战略。以工业化 为核心、园区为载体,迅速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盘湾等工业 强镇的发展历程表明,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要靠工业 的兴盛,镇域“三化”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 ①进一步强化工业在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各镇特别是西北 部的经济欠发达镇要形成落后主要在于__I=业基础薄弱、发展滞 后的共识.将思想统一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做到认识上有新提 高、新境界,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善于吸收利用盘湾、海通发 展工业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全力培育和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 业,以形成后发优势,干方百计发展壮大工业总量,走出工业立 镇之路。 ②要认真做好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工业项目向园区 聚集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节省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强 化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的重要措施。因此,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高度出发,按照“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强力打造特色工 业园区。各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 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着力规划、建设和完 善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有序向园区聚 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 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逐步改变零星办厂、无序发展的局面。 (2)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在积 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 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 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人大市场。通 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 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 附加值。 按照农业园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产 业发展优势,坚持外向突出、特色鲜明、统筹发展,以“一心、四 带、五园区、十基地”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一 心”即立足该县耦耕、合德、海通现有设施农业,发展较大规模的 综合型、研发型、生态型、观光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带”即沿 该县四条交通干线,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外向化现代农业示范 带,分别为沿海高速设施农业示范园、射阜淮线现代农业示范 带、陈李线外向型农业示范带、海堤公路规模养殖业(畜牧、水 产)示范带;“五园区”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 工集中园区、农产品物流服务园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和苏台 农业合作园区:“十基地”即建立粮油、棉花、中药材、蔬菜、林果、 蚕桑、大蒜、食用菌、畜禽和水产十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从而 加快建设以特色化和外向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 工集中园区和农产品现代物流服务园区,努力将该县打造成为 优势明显、市场完善、辐射力强、生态优美的外向型农业综合示 范区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镇经济协调发展。发展小 城镇.是壮大县域经济和带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 镇域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利于 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 展。目前射阳县有17个建制镇,52多万人口聚集在小城镇及其 周边地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 施。特别是在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方面,认真抓好 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借鉴省外的成熟经验和好的做法, 逐步消除户籍樊篱,切实解决土地流转方面“落脚不落户”、“落 户不落业”、“进厂不进城”、“返乡无田耕”的问题。其次是营造小 城镇发展强势。小城镇担负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 体化的艰巨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因此, 不仅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小城镇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而且 还要从文化、教育、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增强其自 我发展的能力。其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潜 力的镇,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镇积极发展成为小城市。把小城镇建 设与农业产业化、镇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促 进资本与资源对接。积极构建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 “商品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交通链”,突破行政 区域之间、城镇之间、镇村之间的封闭状态,全方位促进城镇生 产力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繁荣。 (4)坚持统筹区域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木桶效应告诉我 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 最短的板,对射阳县来讲,欠发达镇就是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改 革开放以来.射阳县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 经居于全市前列。但按人均指标来计算,射阳县的位次比较低, 主要原因就在于射阳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量大面 广。人口众多。针对目前射阳县经济强镇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的 状况,各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 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发展定 位.明确发展重点,采取措施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特 色和优势。使欠发达地区有更多的镇发展壮大起来,走协调发 展、和谐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大江周刊.- ̄iX))2010年11月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