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人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评述

2020-02-19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人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评述

作者:马瑞 李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4期

摘 要 自成人依恋理论提出后,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关注到成人依恋类型和成人亲密关系之间的相关。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成人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方面所做的研究,归纳出成人依恋类型从认知模式,归因风格和交流方式上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成人依恋 类型 亲密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首次提出依恋理论,最初是指婴儿同其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而强烈的感情联结。1979年,鲍尔比在对其理论进行补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尽管依恋行为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特别突出,但是在人类“摇篮到坟墓”的毕生发展中,都存在着依恋(吴薇莉、简渝嘉、方莉,2004)。依恋的研究由此扩展开来,研究对象也由婴幼儿逐渐扩展到青少年以及成年人。近年来,国内外对成人依恋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拟从近几年的研究入手,对成人依恋和亲密关系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 1 理论背景

依恋理论认为儿童能够在与特定个体交往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周春燕、黄希庭,2004),内部工作模型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持续发挥作用,并影响成人的各种社会功能,而依恋理论由此得以拓展到成人阶段。目前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恋表征(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另一方面是婚恋依恋(Romantic Attachment),本文中成人依恋特指婚恋依恋。

亲密关系,是伴侣之间建立的有较多情感卷入的关系。亲密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型从个体和情境两方面对亲密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个体的相互依赖是他们与环境多方向连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加工模型则主张对动机和责任的判断是维持亲密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动机和决断对建立并保持亲密关系的重要作用。 2 不同依恋类型下的亲密关系

在何种依恋风格的个体适合交往、恋爱的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不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认知模式不同

有研究显示,在亲密关系中,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对关系的信心和抱持的非理性信念有所不同(侯珂、邹泓、蒋索,2005)。安全型个体强调双方亲密性的增加,非安全型个体更在乎自我的感受,其中高焦虑型关注自己的安全(会否被抛弃),高回避型强调对对方的控制。在对亲密关系中的得失评价上,安全型认为自我与伴侣的付出和收益是平等的,高焦虑型个体则认为自己收到的回报更少,高回避型对感情交换的量感知较低(Grau&Doll,2003)。另外,安全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体验更多,而对配偶形成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虐待易感性,他们在婚姻和恋爱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对于被抛弃的威胁,更倾向于以仇恨、敌意的方式应对(陈丽君、钟佑洁,2009)。

在认知模式方面,安全型依恋类型个体的思想模式更有利于发展积极良好的亲密关系,而非安全型依恋个体的思想模式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把亲密关系带入消极的发展轨道。 2.2 归因风格不同

不同依恋类型会从归因风格上会影响亲密关系。研究表明,安全型的人有积极的自我观和乐观的期待,对伴侣也更为信任,他们更倾向于把伴侣的行为解释为适宜的和有帮助的,个体采用这种认知模式来维持伴侣及本身的积极印象;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更多的是会感知到关系中的不适宜行为,将事件归因为悲观的方面,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悲痛并由此产生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最终导致差的关系结果,且个体对伴侣的消极归因比对自己的消极归因更会影响关系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亲密关系质量(陈燕蕾,2008)。

在归因风格方面,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归因风格有助于对亲密关系建立乐观的信念,带来更多的积极体验,促进关系的维持和发展。反之,非安全性依恋个体的归因风格容易导致亲密关系的恶性发展,给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带来一定的阻碍。 2.3 交流方式不同

沟通和交流是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方面,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安全型和矛盾型依恋个体比冷漠型和恐惧型个体更愿意进行自我表露,高焦虑型的个体将自我表露当成缓解被抛弃焦虑的手段而不是促进亲密程度发展的方式,且对伴侣的自我表露反应也不积极;高回避型的个体则表现为强制性封闭(compulsive closure),此种类型的人不但不愿意表露自我,甚至在和高自我表露的伴侣交往时会有不舒服的感受(Mikulincer,1991)。

在交流方式方面,安全的依恋类型个体的交往会在适当的自我表露,积极的反应中良性循环,而非安全型个体的交往会由于沟通中的障碍而影响亲密程度的发展。 3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国内外在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研究手段也还比较有限。而且,国内的研究多采用国外已有的对依恋类型的分类方法,但是此种分法是在对国外被试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与外国的被试存在着从历史渊源到现状发展的诸多差异,因此此种分类方法在我国是否可以不加修改地进行使用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不过,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已经有国内学者在此领域做出跨文化研究的思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外学者能够精诚合作,做出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来丰富在成人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Grau I&Doll J(2003).Effects of Attachment Styles on the Experience of Equity in Heterosexual Couples Relationships.Experimental Psychology,50(4):298-310.

[2] Mikulincer M(1998).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Versus Dysfunctional Experiences of Ange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4(2):513-524.

[3] 陈丽君,钟佑洁.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评述.集美大学学报,2009.10(2):43-46.

[4] 陈燕蕾.不同依恋类型者对伴侣行为的归因.科教文汇,2008.3:170.

[5] 侯珂,邹泓,蒋索.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40-650.

[6] 吴薇莉,简渝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4.3:131-134.

[7] 周春燕,黄希庭.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215-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