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培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交流的机会,现将自己工作做简单的总结。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关键时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住时机,具体指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具体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编出了三字经:“铃声响,进课堂。快坐好,速安静。坐如钟,站如松。手放好,脚放平。老师讲,记在心。”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升旗,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
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校领导及任课老师的称赞。孩子们的习惯正逐步形成,趁势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激起他们更深层的好胜心。我又从听课质量上提出要求,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体味着胜利的快乐,同时,也明白了成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珍惜劳动的果实,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言行举止、性格习惯等都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与其夸夸其谈,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班学生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记得开学时,几个学生拿了扫把不知所措地站着。看着这一切,我只得压住了心中的怒火,手把手地一个一个教,将近一个月,做值日生成了我的必修课。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会扫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还有学生告诉我他今天帮奶奶扫地了,奶奶夸了他一整天。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三、重视联系,双向配合。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了。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自己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他们会受益终身。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训练中我做到三个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一日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
促进大家。为了明确要求,我制订了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说话等不太有礼貌,我就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东西,如何接发作业本,如何说话。鼓励学生关心班级体,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但他们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培养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学习、竞争、合作,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学习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小小读书站站长、课间活动监督长、广播操小教练、早读课上的领读员等,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