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实录2016最新
《学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没有讲解古汉语知识,而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文言文,又设置了给两人起名字,“召开学弈经验总结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以下是课文《学奕》教学实录,一起和店铺来看看吧!
一、感受文言,了解特点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己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话文”。白话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导的。古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不
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赏析:文言文名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侵染的良好载体。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支老师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文章特点,然后以“之”的古今不同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古今意义的不同,这一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意义深远。它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文言的特点——一字多用。
二、解读课题、激发兴趣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
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迟疑了一下)行! 三、初读课文、习得方法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生:(齐)是。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己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学生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平常说话不会这样说。比如我说:\"我们要听家长的话。\"这个\"家长的话\"是不是教导我们的话呢?
生:是。
师:对呀!如果我们老是说:\"我们要听家长的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教导。\"多累呀!(众笑)所以,按照我们平常的语言习惯,\"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己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么? 生:射天鹅。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师:讲得很漂亮!大家看,这一段我们研究了三个\"之\"字,特别是第三个\"射之\"中的\"之\",注释上并没有解释,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
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学生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
师:得了,一个问题全叫你一个人承包了!(众笑)你既然这么聪明,我问你,你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