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20-04-07 来源:钮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12月第14卷第6期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Dec.2006 Vo1.14 No.6 分析目前医学教育的模式,纵观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结合 教学中,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国外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我们的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使医学生能够更扎实的学好医学基础课,顺应时代发 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医学院校学科背景单 展的趋势,就要打破按一般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设 一,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礼仪、伦理修养等较缺乏,在人文 置课程的传统医学教学板块结构,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内容的综 素质方面有待加强。在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临床教 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 学,能使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接触社会,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 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问题 高。 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是在医 总之,将“临床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能 学本科基础课教学中加强临床问题式教学的思想来源。 够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能够培养 “临床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具体实施 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实施能力、素质、创新等层次的教育。将“临 方法可以不同,我们认为在学生上医学基础课的一、二年级的同 床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穿插 时参与临床相关病例的见习、讨论,可以更好地结合临床来学习 部分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可以 医学基础课。 培养其创造开拓能力、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以适应社会发 通过在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中进行“临床问题式教学”,可 展的需要,成为高质量医学人才,其长远意义十分重大。 以解决如下问题。 改善课程体系和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基础后临床, 参考文献: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实验室教学与临床脱节,并疏远社 [1]王馥明,孙叶萍,顾鸣敏,等.医学生对本科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区和社会。而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相对独立,使学科 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13—15. 横向联系少。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课程体系阻碍了对医学生实 [2]贾志敏.全面质量管理在美英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_.2004, 践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本科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临床教学, 14(1):133—138. 可以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 [3]袁祖望.美国名牌大学的成长道路及其借鉴意义[J].汕头大学学报 题的能力。 (人文科学版),1997,13(增刊):104—109.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接受式教学 [4]汪华侨,陈增保,张惠君,等.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1998,6(1):24—26. 法,基本上以课堂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忽视素质能 [5]黄清音.浅议如何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 报,2005,26(11):1326—1327. 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 [6]朱桂华.问题式教学方法及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临床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医学本科基础课 19(4):69—70. 在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奉水东,陈 新,赵 英,龙理良,李凤华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导学科,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预防医学的发展与水平。为了更好地适应'3-前和今后疾 病防制形势的需要,本文对流行病学学科的定位与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科学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行的 建议,力争能提高流行病学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6}06—0726—02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的发展状况 致认为: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流行病学始终起着其它学 影响着整个预防医学的发展与水平,所以重视流行病学学科的 科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的发 建设,不仅是学科本身关注的大问题,同时也是整个预防医学领 展,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SARS的出现,暴露 域关注的大问题。流行病学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以及预防医 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流行 学教学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的 病学教学更好地为今后的疾病防制工作服务…?如何培养出合 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大爆发之后,流行病学更凸现出其在 格的预防医学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受到广大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主导地位。2004年4月在河南郑 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下面主要就流行病学学科的定位和课程教 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流行病学教学工作会议上,与会的专家一 学体系的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 1 流行病学学科的重新定位 收稿日期:2006—09—06 近20年来,流行病学在方法学上发展比较快,一些调查分 作者简介:奉水东(1972一),男.湖南新化人.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 析方法不断涌现和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流行病学的科学研 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这些流行病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其它 ・72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tt学教育2006年12月第l4卷第6期 学科的研究中,流行病学也因此逐渐成为一门方法学。从一定 意义上讲,流行病学为其它医学学科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 贡献。但另一方面,流行病学在教学、科研及实际应用过程中, 逐渐偏离或淡化了流行病学的传统功能,即流行病学是研究疾 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从群体角度预防和控制疾 病的学科。尽管流行病学的定义在教科书中并没有多大的改 NORTHWEST M】1DIcALEDUCAT10N Dec.2006 V01.14 No.6 消。从表面看,这部分内容好像与流行病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些 实验室技术是开展流行病学的必要工具,流行病学观察不仅仅 是通过询问调查,填写调查表,它也需要借助某些临床或实验室 检验技术来实现对疾病群体现象的观察。通过实验室的实习可 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开展传染病及慢性非传 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时所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技术:二是使 学生加深对流行病学的理解,使他们明白流行病学不仅仅是询 问调查、统计分析,它也需要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技术,流行 病学是在微观和个体基础上的宏观医学。 2.2时间的科学安排 变,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调整及其在实际应用中,这一作用在 大大削弱。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学科设置进行了调整,将流 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合并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许多人 误认为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一回事,流行病学就是卫生统 计学,卫生统计学就是流行病学。在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也更 注重于流行病学方法的讲授,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而关 于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的讲授却越来越少,学生所掌握的 流行病学知识多是有关于方法学的知识,很少了解各种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病以及其它与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知识。在实习课 中,学生也很少能参加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工作。这样长期的积 累,流行病学会逐渐偏离原来的传统,甚至偏离医学,这也使流 行病学学科在医学中的地位逐渐减弱。2003年SARS的流行 给我们敲响了警种,传染病离我们并不远,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仍然会受到各种新老传染病的威胁,流行病学在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方面还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病也 同样需要流行病学发挥作用。因此,我校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 方向需要重新定位,其定位必须符合现阶段和今后疾病预防和 控制的需要。流行病学应定位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不仅是 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必修 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更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 生、发展以及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以此来指导我校流行病学 学科建设和教学活动。 2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科学设置 2、l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结合 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 分。理论教学应重点介绍流行病学总论(包括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及其与基础医学、临床 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等其它学科的关系)、方法论(包括各种研究 和调查方法)和疾病的各论。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方法论和各 论部分所设置的实习课。实习课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采取课 堂讨论的形式,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便进 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二是现场实践,这是流行病学实践教 学的重要环节 2,但这一重要环节往往被忽视,甚至已被取消。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认为流行病学是一门 方法学,只要理论教学或课堂讨论就可以了;二是客观方面的原 因,现场不好选择,现场工作也越来越难做,有些研究方法不适 合课间来做等等。习惯成自然,这样多年累积的结果是流行病 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实际,使我们对各种方法的介绍仅限于纸上 谈兵。从流行病学学科发展和教学的角度看,这一环节必须加 强,这要求学院和教师要下功夫,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医院及相关部门、社区的联系工作。只要学校重视,有些现 场调查的实习课是可以开展的,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 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的生态学研究等。各论部分安排一些传染 病及慢性非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内容,通过实习课的教学,使学 生掌握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如病原分离培养技术,抗原 抗体检测技术,基因的体外扩增和核酸序列分析技术,慢性非传 染病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等。这部分实习内容在我校已被取 流行病学是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从群体的角度 来认识疾病现象。从理论上讲,流行病学工作者应掌握基本的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应的卫生统计学知识。因此,学生需在 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后再来 学习流行病学,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流行病学知识及其重要性,从 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病学的课程宜安排在临床医学和卫生统计 学课程之后。流行病学课程在整个医学课程中的时间安排,应 符合医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所以将流行病学课程与临床医学, 有时甚至与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行讲授不尽合理,这种安排不 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不利于流行病学教学水平的提 高。 实习是流行病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内容应该更加丰 富,方式也应该多样化。但是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等许多客观 条件的制约,目前的实习方式仍以专题讨论形式为主,学生动手 实践的机会不多。另外,课间实习方式和时间安排也需要调整, 以往多是在讲授几学时理论课后,紧接着就安排相应学时的课 间实习,从表面上看,好像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其实这种安 排并不符合流行病学的教学要求。流行病学课间实习的目的, 一是巩固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解 决实际问题往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简单的课间现场调查 实习,应包括调查设计、现场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和撰写报告等 步骤,所以一次较系统的课间实习至少需要约20学时,才能真 正有助于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助 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公共卫生条例、法规的补充 SARS的爆发,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加 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 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两部法律应该纳入流行 病学的教学工作,保证有足够多的教学课时,并纳入到学生的专 业实习当中,使医学生不仅懂得疾病防制的专业知识,而且熟悉 疾病控防的政策和法规,以便在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 驾轻就熟。 总之,流行病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_3 J,这 样才能充分体现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主干课程的特点和胜任 其在疾病防制中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苏虹,叶冬青.流行病学理论与疾病控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3):257—258. [2]陈清,吴敏,俞守义.实践教学对于学习流行病学方法的重要 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1,9(1):22—23. [3]王声勇.我国疾病控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疾病控制杂志. 2004.8(1):l一3. 7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