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3-02-03 来源:钮旅网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打擂/擂鼓 量杯/量体裁衣 妙趣横生/横冲直撞B. 困厄/扼要 蜕变/脱胎换骨 中流砥柱/舐犊之情C. 曲艺/曲径 载重/载歌载舞 四舍五入/退避三舍D. 稳妥/气馁 警惕/玲珑剔透 万马齐喑/不谙世事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颠沛 脉搏 听诊器 幅圆辽阔 淋漓尽致B. 漂泊 畜牧 俱乐部 容光焕发 悬涯绝壁C. 寒暄 部署 竞技场 出类拔萃 博古通今D. 富娆 古刹 孺子牛 风度翩翩 络绎不绝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

古诗文默写。

______ ,君子好逑。(《关雎》)

居庙堂之高则尤其民, 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由月光移动和月夜难眠,转入抒发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爱国之情,亘古不息,多少文人志士因为这份情感将生死置之度外。“ ______ , 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为天下人的幸福安居甘愿牺牲自己,坦露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 ______ , ______ ”(《过零丁洋》),文天祥宁死不屈、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吟诵舍生取义的绝唱弦音。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______:比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的,分为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以及小叶类;还有按发芽迟早分类的,如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等;依据产地划分,可分为浙茶、川茶、闽茶等;依据其生长环境来划分,可分为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等;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两大类。品种如此丰富繁多的茶,很难简单地评判品质的优劣高下,②______,可能更为客观和准确一些。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第1页,共16页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市井图景里的中国人-收字纸》(见右图)

材料二“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二刻拍案惊奇》开卷诗

材料三家海渔民如果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余秋雨《笔墨童年》

请解说材料一的图画内容。要求:①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②有合理的说明顺序;③80字左右。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收字纸”这一做法的深刻内涵。要求:用“收字纸不仅是……还是……因为……今后我们……”的句式回答。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童心可贵,亲情无价,即使在贫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显示动人的光芒。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简述他们祖孙之间体现亲情的故事情节。 ①小马与老马(《骆驼祥子》) ②阿廖沙与外祖母(《童年》)

请结合《水浒》“林冲买刀”“杨志卖刀”的故事情节,说一说两人因“刀”而引起的相似命运。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第2页,共16页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不敢出一言以复B、久而乃和C、主人日再食D、无鲜肥滋味之享

复前行,欲穷其林春和景明食之不能尽其材陶后鲜有闻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马说》)(《爱莲说》)

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结合语段(一)写求师之难的语句,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语段(一)第二段与语段(二)的叙事部分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述。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扇关不上的窗

母亲是在父亲过世五年以后的一个大雪初霁的傍晚离开的。那天之后,我住进了祖母家里。那年我六岁。和我们一起住进祖父母家的,还有一窝燕子。

开春以后,北方的天气逐渐转暖。冰雪融尽了以后,阳光懒懒斜在窗上,别是一番怡人的情趣。祖母将糊在窗子上的塑料布揭了下来,开了窗,让春风把蓝天白云和杂着山区质朴的泥土的腥味刮进屋里。

背对着打开的窗子,我隐约感觉到有东西飞进屋子里。仰头看向屋顶,发现是一对燕子围在屋顶垂下的灯泡上端的灯座,两只燕子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电灯的灯座上,用田泥和稻草做了一个碗大的窝。

从那一晚开始直到燕子再度飞往南方,家里的那扇窗就一直开着。

第3页,共16页

那年夏天的蚊虫尤其的讨厌,数量格外的多。农村防蚊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窗子上钉一层纱。然而祖母为了让那对燕子能够随时自由的出入,准备把窗子开着,不钉纱!可恶的蚊子,半夜里常常把我叮醒。

我曾与祖母商量,能否将那扇窗子关上,或者给那扇窗钉一层纱,哪怕只一晚也行。祖母一边用肥皂水给我擦洗被蚊子叮咬的红包,一边语重心长的说,那样燕子晚上怎么回家?我想想自己的身世,便也不忍心让燕子一家难以团聚。祖母说,等入了秋,燕子一家飞去南方,就可以关上窗子了。我翻看着阳历牌,计算着燕子还要多久才能飞走。

虽然心有抱怨,但一份惊喜却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天早上,我在燕窝正下方的地面上发现了一只破了洞的空蛋壳和一小摊跟往常不大一样的燕子的粪便。我知道,燕窝里已经孵出新燕了。我搬来一把椅子和三个板凳,放在燕窝的下方, 趁着祖母去乡里赶集的时候,偷偷 爬上了我搭建好的凳塔,将燕窝里的情形看了个清楚。 四只雏燕张着乳黄色的嘴巴,一边叫嚷着,一边紧紧挤在一起。它们身上的羽毛不多,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稚嫩的体肤。我想,那些雏燕一定很冷,它们的毛那么少,它们一直在发抖,它们如果一直抖下去,万一感冒了怎么办?我从“凳塔”上下来,找了一块棉布然后又爬上去。

我给雏燕盖“被子”的时候,祖母回来了,并且看到了站在三个凳子上的我。她高高的举起双手,将我从凳子上抱下来。她没有责备我。

那一年,我见识了一对燕子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它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外出捕捉昆虫,再将昆虫喂食给始终仰着脖子张嘴喊饿的雏燕。

我再也不想着关窗户了。盛夏常有暴风雨,天气多变,要是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刮窗扇,误关了窗子怎么办?我把这份担心告诉祖母,她领着我找来两个小木块,卡在窗扇与窗框交叉的角上,这下窗子再不会自己关上了。尽管窗子一直开着,可是有一天那只公燕却没有回来。之后的几天里,我都没再见到那只公燕,只有那只母燕在飞进飞出的给雏燕们找食物。我想,那只公燕大约是再也回不来了。它或许是病死了,也或许是被鹞鹰捉了去。这让母燕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我常能听见日渐长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的雏燕们因为饥饿而拼命叫喊的声音。

我为失去公燕的燕子一家感到担忧。祖母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将我手里拿着的准备喂食给雏燕们的米饭夺了下来,又放上一些跟稻米粒形状和大小差不了多少的蚂蚁卵。

母燕外出觅食的时候,祖母帮我搬来了凳子,并逐一搭放好。 我爬上“凳塔”偷偷 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将米粒吐出来;而喂给它们的蚂蚁卵,它们却连咀嚼都省了,直接吞咽下肚。 母燕飞回来的时候,雏燕们已经吃饱了,没有哪一只还张着嘴向它们的母亲挣要食物。我躲在一旁感到无比的自豪。

之后,每天我也像母燕一样,出去外面帮雏燕寻找食物。我翻开了许多石头,掰开了许多枯木,我一颗一颗的从被我掘开的蚂蚁窝里捡拾着蚂蚁卵,积攒了小半罐头瓶。母燕外出以后,我便爬上“凳塔”给雏燕喂食。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雏燕们嘴角的乳黄色渐渐淡了。一个清晨,母燕外出的时候,四只雏燕也跟了出去。它们笨拙的扇动着翅膀,它们飞飞停停。有一只雏燕不小心撞到了窗棂,摔在了窗台上。它爬起来,抖了抖翅膀,再度起飞。

第4页,共16页

秋风来了,有一天晚上,母燕和它的四个孩子没有回窝。我站在开着的窗口焦急的等着,等到屋里的灯亮起,等到屋外已经漆黑一片。祖母走到我身边,轻声说了句把窗子关上吧。

终于可以关窗了。它们或许已经在飞往南方的路上了。我呆呆的站在开着的窗口,心里酸酸的。祖母站在我身边,仍旧是轻轻抚摸着我的头。

窗子终于关上了,我心里却敞开了一扇窗,一直敞开至今。窗子里面是祖母慈祥的笑和家的温暖,窗子外面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和我对家深深的眷恋。根据下面提示填写句子,从“我”的角度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祖母揭下塑料布打开窗子, ______ ; 祖母拒绝关窗也不钉窗纱, ______ ; 祖母和“我”一起固定窗扇, ______ ; 祖母告诉“我”可以关窗了, ______ ;

文中两处画线句中,都用到“偷偷”一词,各写出“我”哪些不同的心理? 【甲】趁着祖母去乡里赶集的时候,偷偷爬上了我搭建好的凳塔,将燕窝里的情形看了个清楚。

【乙】我爬上“凳塔”偷偷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将米粒吐出来;而喂给它们的蚂蚁卵,它们却连咀嚼都省了,直接吞咽下肚。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祖母”的人物形象。(不少于两处)

文章首段和尾段各有什么妙处?请从行文结构和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必“也学牡丹开”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来,因央视《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人袁枚的这首沉寂了 300余年的小诗《苔》,被荧屏内外无数的目光点燃了。在节目里,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的孩子们以发自生命深处的天籁之音,动情地演绎了这首区区二十字的小诗。这首诗唱哭了作为评委老师的庾澄庆和曾宝仪,更感动了生活在各个中心或角落的人们。 ②然而,感动过后,我们不妨作个反躬自省:除了被《苔》里的励志气息感染之外,我们是否怀着对如米小的苔花(乌蒙山区的孩子们)居高临下的怜悯,或者对如米小的自我隐秘的哀怜?诚然,这种对人对己的怜悯本不必置评,但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值得探讨。也就是说,在世俗的价值刻度上,苔花远逊于牡丹,苔花“也学牡丹开”是积极向上之举,反之则是不思进取乃至自暴自弃了。

③那么,苔花到底该不该“也学牡丹开”呢?我看未必。苔花虽然“如米小”,却不甘于自身所限,执意突破卑微却独特的自我,奇迹的开花引来惊叹,获得人们夸赞。“也学牡丹开”,此时人们对苔花的赞美,根本上还是因为牡丹花之美,而非苔花本身之美。这种忽视苔花自身生存意义的赞美,并不合适。

④怎么才能帮“像牡丹开”的苔花找到真正的赞扬?另一首小诗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日本人松尾芭蕉有首著名的俳句:“当我细细看,呵!一棵荠花,开在篱墙边。”不难看出,这句诗中所绘的荠花,其处境与苔花基本一样,但松尾芭蕉眼中的荠花并不像苔花那样汲汲于像牡丹开出花来,她只是在无人注意的篱墙边浅斟慢酌,悠悠然地绽放着自己的天性之花,没有羞怯,更没有哀怜。看来,不是“花”不同,而是观看时的视角、解读时的出发点有异。我们必须看到苔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才不会让它沦为被众人赞美的他者。

第5页,共16页

⑤苔花和荠花或许是卑微的、灰暗的;但只要能以苔花看苔花、以荠花观荠花,就可以想到她们并未觉得自己处于穷乡僻壤之中,也不会感觉自身渺小,她是完整的、无可替代的,不容任何知识化、比较性的眼光去撕裂她,评定她。中国的道禅哲学讲得很明白,万物齐一,诸法平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圆满俱足的整体,其自身就构成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⑥苔花如此,人亦如此。看苔花的视角能变,看待他人与自身也应该立足更准。 ______

⑦在一个充满比较性眼光的世界里,总会出现一些一时公认的价值范本,它们撩动着世人的欲望,逼迫着世人抛弃自我,削足适履地去成为一个用世俗价值观虚构出来的他者。殊不知,这个世界本无意义的决定者,每个人都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花,一切都在自在中建构着生存的意义,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人也好,花也罢,都应是这个世界最纯粹的生命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共同分享着这世界的乐趣与意趣。

⑧正如电影《无问西东》中所唱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优秀的他人固然可欣赏,但本色的自我更加值得坚守,成为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应是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

本文以“也学牡丹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解说文章③④两段的论证思路。

为本文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充论据,你会从下面材料里选哪一则?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孙中山求见清末名臣张之洞时用了一张极为普通的名片,结果名片不仅退回,上面还写了“持三字帖,拜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的内容。血气方刚的孙中山照礼回敬“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材料二物无贵贱,平等无私。 --庄子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布迪曼九、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11.题目:道不尽,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明人杨文定在狱中十余年经常断粮,还因为上命不可测,时时面临可能突然下达的死刑命令。但是,他他仍然精神振作,读书不停止。

同监狱犯人劝他:你都已经这样了,随时都可能死掉,读书还有什么用呢?杨文定回答:朝闻道,夕死可矣。

就这样,五经诸子,他通读了好几遍。

后来被释放,晚年拜阁老,朝廷每有大事,文件都出自他手。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6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妙趣横生”与“横冲直撞”中“横”都读“héng”; B.“困厄”中“厄”与“扼要”中“扼”,都读为“è”; C.“载重”与“载歌载舞”中的“载”都读为“zài”; D.都不同。 故选:D。

本题考查多音字读音和容易误读的常见字,解题时,注意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分析辨别。形近字要认清字形,然后确定其读音。

解答这种类型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认字时,要记住每个字的音、形、义。多翻看工具书,以加强积累。

2.【答案】C

【解析】A.有误,“幅圆辽阔”的“圆”应为“员”; B.有误,“悬涯绝壁”的“涯”应为“崖”; C.正确;

D.有误,“富娆”的“娆”应为“饶”; 故选:C。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点练习。

3.【答案】【小题1】窈窕淑女

【小题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小题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小题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答案:

(1)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书写)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注意“圆”的书写)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庐”的书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第7页,共16页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4.【答案】茶的分类有多种方法,用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来评价不同的茶类

【解析】①处可以根据后文的“比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的”“还有按发芽迟早分类的”很容易很分析出此处可以填有关茶的分类的内容,如:茶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②处可以根据后文的“品种如此丰富繁多的茶,很难简单地评判品质的优劣高下”以及后文的“可能更为客观和准确一些”不难分析出此处可以填关于针对不同的茶类来进行不同的评价之类的内容,如:用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来评价不同的茶类。 答案:

①茶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②用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来评价不同的茶类

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理清句子内部的转折、否定、内在因果关系等等,方可迎刃而解。

5.【答案】【小题1】(1)解答此题先观察所给的图画,了解其构图要素,然后按一定

的顺序,比如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顺序,对图画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即可。此图主体部分是两个人,右边的人挑着两个竹制的大筐,前方的筐上插着一面小旗;左边的人拿着一个纸篓。画面的左边写着“收字纸”三个字。

(2)根据题意,从三则材料中提取出能表现“收字纸”作用的关键词句,然后用指定句式表述出来即可。材料二,指出收字纸处理的方法“付火中”,作用“清净”环境,“福禄无穷”;材料三,以渔民的行为表现人们对字纸的崇拜,对汉文化的尊重。余秋雨的话则表现了对文字的尊重是“世间之礼”“天地之敬”。表述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正确排列内容,组合成句。“今后我们……”处要补充的是我们对文字尊重的具体行为。 答案:

(1)示例:图中画着两个人物。站在左边的男人手上拿着一个废纸篓;右边的男人挑着两个用来装着纸的竹编大筐,左边的筐子上插了一个小旗,上写“敬惜字纸”。 (2)示例:“收字纸”不仅是收取字纸用火焚化,清洁净化环境的行为;还是敬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行为;因为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有了祖先的智慧,才有了文明的传承;今后我们也要敬惜字纸,既爱惜纸张,又尊重汉文字,做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小题2】

【解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表述能力。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

第8页,共16页

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①《骆驼祥子》中的小马和老马是祖孙

二人,二人相依为命,其中一个情节就是祥子给饿到的老马买了包子,老马不舍得吃留给孙子小马。②《童年》中的阿廖沙受祖母的影响最大,他也深爱着自己的祖母,当祖母被酒馆女主人谩骂时,他想办法给祖母报仇,祖母却教育他要与人为善,不要报复别人。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林冲与杨志都为军官出身,且武艺高强,都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林冲被高俅陷害,以宝刀为由把林冲骗进“白虎节堂”,林冲在奸人的陷害下,最后投奔梁山。杨志为求做官去上下打点,最后没有钱只好卖祖传的宝刀,被牛二纠缠,杀死牛二,杨志最终也落草为寇。 答案:

(1)①示例:祥子为饿倒在茶馆的老马买来肉包子。老马不舍地吃,留给小马;小马也不含地吃完,要多给爷爷几个。小马代爷爷拉人力车挣钱养家,与爷爷相依为命,共同在贫穷的环境下艰苦地生活。②示例: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捎带着骂上了外祖母。阿廖沙很生气,要为外祖母报仇,他趁酒馆女主人下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外祖母得知后释放了酒馆女主人,还用这件事教育阿廖沙,告诉他要与人为善,不要报复别人。

(2)“故事情节”示例:林冲跟纠缠林娘子的高衙内斗智斗勇阶段,在街市上买了一口宝刀,却被高俅以“看刀”为由,诱入“白虎堂”,祸事临身。杨志想重新当官,花光了钱,只好卖祖传宝刀,可惜遇到牛二胡搅蛮缠,杀∫牛二,由此获罪。

“相似命运”示例:林冲和杨志,这两位本领高强,一心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被“刀”砍去了希望,最终落草梁山。【小题2】

【解析】本名著题考查《骆驼祥子》《童年》《水浒传》情节与人物分析,结合名著内容作答。

《水浒传》是中考常考名著,多从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分析等角度出题,多考武松、林冲、鲁智深等重点人物,因此对重点人物重点情节要熟悉,要会分析。

7.【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感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另一是“烂柯人”。“怀旧空吟闻笛赋”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翻似烂柯人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答案:

第9页,共16页

(1)对旧友的怀念,对亲朋凋零的伤痛之情和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怅惘以及作者豁达的胸襟。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诗人对未来没有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达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小题2】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8.【答案】【小题1】C

【小题2】【小题3】【小题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回答/又,故不合题意;

第10页,共16页

B.暖和/和煦,故不合题意;

C.同“饲”,喂养/同“饲”,喂养,故符合题意; D.鲜美/少,故不合题意;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敝衣:破旧的衣服 略无:毫无。

句意: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对比手法的分析能力。求师之难的语句有“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其中老师“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老师声望高,弟子多、神色严厉与作者“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求学态度形成对比,“或遇其叱咄”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4)本题考查记叙的作用,作答本题要答出记叙在文段中起的不同作用和目的。语段(一)陈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通过求师之难、求学路途的艰难、生活的艰苦,用现身说法来劝勉马生;语段(二)叙述故事,引起论述充当论据。 答案: (1)C

(2)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3)示例:“乡之先达执经印问”这层次,先生这名望之高、弟子之众、辟色之严、呵斥之历,与作者的“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问学的甘苦。

(4)示例:语段(一)第二段中的叙事部分,陈述作者自已艰苦求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寄寄寓对马生的期望,达到劝学的目的:语段(二)中的叙事部分,叙述别人的故事,充当事实论据,引发议论阐述观点。参考译文:

语段一: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

第11页,共16页

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语段二: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只要学了,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的天资不如别人;能力也不如别人,但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的学习,)等到学成了,就知道关键不是天资与能力。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9.【答案】【小题1】“我”惊喜地发现燕子飞来

【小题2】“我”被蚊子叮咬,数着日子盼望燕子离开【小题3】“我”没有等到公燕回来,帮助母燕喂养雏燕【小题4】“我”却心有不舍,从燕子和祖母身上得到家的温暖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要求从“我”的角度按提示进行概括,即按照前半句的提示,写出“我”的心理和做法。按时间顺序,当祖母揭下塑料布打开窗子,“我”惊喜地发现燕子飞来;祖母拒绝关窗也不钉窗纱,“我”被蚊子叮咬,数着日子盼望燕子离开;祖母和“我”一起固定窗扇,“我”没有等到公燕回来,帮助母燕喂养雏燕;祖母告诉“我”可以关窗了,“我”却心有不舍,因为“我”从燕子和祖母身上得到家的温暖。

第12页,共16页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甲】句,“偷偷爬上了我搭建好的凳塔,将燕窝里的情形看了个清楚”,这里的“偷偷”表现了“我”的好奇心,怕惊扰到雏燕而小心翼翼;同时,又担心被祖母发现自己的行为,因此感到担心。【乙】句“我爬上‘凳塔’偷偷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这个“偷偷”是怕被母燕发现,也怕被雏燕拒绝的心理。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祖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她疼爱“我”这样一个孤儿,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当“我”爬上“凳塔”,祖母抱下“我”还不责备,可以看出她是个关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人。从她“一边用肥皂水给我擦洗被蚊子叮咬的红包,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那样燕子晚上怎么回家”,以及她“将我手里拿着的准备喂食给雏燕们的米饭夺了下来,又放上一些跟稻米粒形状和大小差不了多少的蚂蚁卵”等语句可以看出祖母一个细心体贴的人。从祖母接纳燕子,不忍关窗,没有公燕时救助燕子的行为可以看出,她是个热爱生命、善待动物的人。

(4)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赏析。要求从行文结构和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文章首段和尾段。文章的首段,交代了“我”的孤儿身世,引出祖母给“我”家的温暖的故事,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文章的尾段,“窗子终于关上了”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我心里却敞开了一扇窗,一直敞开至今”展示“我”的心理变化,“窗子里面是祖母慈祥的笑和家的温暖,窗子外面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和我对家深深的眷恋”内容上概括了文章主旨,突出了亲情的主题。 答案:

(1)“我”惊喜地发现燕子飞来;“我”被蚊子叮咬,数着日子盼望燕子离开;“我”没有等到公燕回来,帮助母燕喂养雏燕;“我”却心有不舍,从燕子和祖母身上得到家的温暖。

(2)【甲】句中的“偷偷”主要写“我”趁家人外出,搭建“凳塔”,怕被祖母发现的心理;还表现我对燕窝里的情景很好奇,怕惊扰到雏燕而小心翼翼,所以用“偷偷”。 【乙】句中的“偷偷”主要写我悄悄帮助燕妈妈的情景,表现“我”趁母燕飞出去觅食时帮它喂养雏燕,既怕被母燕发现,也怕被雏燕拒绝的复杂心理。

(3)示例一:祖母是一个热爱生命、善待动物的人。从她接纳燕子,不忍关窗,没有公燕时救助燕子行的为可以看出。示例二:祖母是一个关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人。从祖母疼爱“我”这样一个孤儿,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我”爬上“凳塔”,祖母抱下我还不责备,可以看出。示例三:祖母是一个细心体贴的人。从她“一边用肥皂水给我擦洗被蚊子叮咬的红包,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那样燕子晚上怎么回家”,以及她“将我手里拿着的准备喂食给雏燕们的米饭夺了下来,又放上一些跟稻米粒形状和大小差不了多少的蚂蚁卵”等语句可以看出。

(4)示例:本文首段,交代人物身世,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把文章引向“家”这一主题,引出故事。本文尾段,照应标题,收束全文,概括主旨,突出亲情的主题,展示人物心理的变化,体现“我”在事件中的成长。

这篇文章,明写人与动物的故事,暗写亲情,非常感人。“我”自幼父母先后离世,六岁时住在祖母家里。春天来了,祖母揭下塑料布打开窗子。一对燕子从窗口飞入,在屋顶做了个窝。夏天到了,因窗户开着,蚊子经常把“我”咬醒。祖母很心疼我,却不关窗也不钉窗纱,因为不能挡住燕子进出的路。我经常盼望燕子早日离开。不久,小燕子出壳,“我”和祖母一起固定窗扇,以防它因风刮而关闭。后来,公燕子失踪,母燕独

第13页,共16页

自喂养雏燕。“我”也四处寻找昆虫喂养雏燕。秋天到了,燕子一家飞走了,窗户终于可以关上了,“我”的心里却满是不舍。“我”从祖母为燕子敞开的一扇窗,联想到自己在祖母的荫庇下,感受到家的温暖。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人物。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10.【答案】【小题1】材料二

【小题2】【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议论文的题目。议论文的题目常用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题目引用古诗名句,点明了作者的观点,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赏析论证思路。细读两段可知,第三段首句直接提出作者观点:苔花不必学牡丹开。然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进行证明。第四段论述了怎样帮苔花找到真正的赞扬,列举了松尾芭蕉的一首诗,也是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进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看到苔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才不会让它沦为被众人赞美的他者。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细读这三则材料可知,第一则材料证明的道理是要学会尊重他人或人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第二则材料证明的道理是人无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第三则材料证明的道理是人要保持自我,不可盲从。所以材料二可作为第六段的论据。 答案:

(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直接点明作者观点。

(2)首先提出观点:苔花不必学牡丹开。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进行证明。接着论述了怎样帮苔花找到真正的赞扬,并列举松尾芭蕉的一首诗来进行具体的证明,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看到苔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才不会让它沦为被众人赞美的他者。 (3)材料二。因为材料二中蕴含的道理是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与第六段的观点相契合。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引起轰动的一首小诗写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必学牡丹开。然后依次论述了为什么不必学牡丹开,怎样帮苔花找到真正的赞扬,然后推而广之,论证了人应坚持本我的观点。

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是中考常考考点,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作者首先提出了**的观点;(2)接着运用过渡、引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论点;(3)论证部分,先引用**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论点;(4)最后总结,得出**的结论。

第14页,共16页

11.【答案】你的爱

【解析】【例文】 道不尽,你的爱

  夏夜的星辰,在深邃的天幕上闪烁着清辉。远方有颗期待的星,向我招手,唤起我遥远的记忆。

  这记忆是夜空中飘逝的一个梦,是生命历程中的一缕风烟,像一粒火花,一枚杜果,在苦涩中充满着圣洁的活力。

  那是孩提时,我曾在夏夜的屋檐下,胆怯地藏在母亲的怀里,透过她额前的秀发,窥视着那奇怪而高的星空。星光冲破朦胧的夜色,闪闪发亮。这个陌生的晶莹世界的眩感,使我觉察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就像是一只不敢问世的小鸟。好奇和憧憬,只是一个童真的疑窦,于是我紧紧地依偎着母亲的衣襟里。在迷惘和困惑中,我发现母亲正在俯视着我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斗那样明亮!

  于是,母亲的眼睛,便深深地地藏了在我的记忆里。

  转眼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在书房里聚精会神地写作业。猛一抬头,只见妈妈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站在了我的面前“孩子,休息一会儿,喝杯牛奶吧!”望着身患感冒还不忘为我热牛奶的妈妈,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起身对妈妈说“谢谢!”妈妈看着我喝完牛奶后,又静静地关上门出去了。

“当……当……当”伴着闹钟清脆而有节奏的报时声,我的作业也“大功告成”了。   当我合上书本,走出书房时,我愣住了,只见妈妈一个人靠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睡着了。妈妈每次都是这样,等我写完作业上床后,她才像休息。这回身患重感冒也没例外,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明白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天晚上,我是躺在床上背完当天所学的20个英语单词的。

  十几年了,直到今天,母亲的每一个举动仍然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着,仍然激励我去勇敢地战胜学习中的每一个困难。

  母亲的爱,伴我成长,母亲的爱,激励我成才。   道不尽的母爱,道不尽的感激。母亲,我永远爱您!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道不尽的具体内容。补题的范围很宽泛,比如,道不尽,你的爱;道不尽,那种感觉;道不尽,对你的思念:等等。可以写人,可以写物,不作具体要求。但一定要从生活中取材,选取最能触动自己情思的事件与人物,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写作思路】补题为:道不尽,你的爱。以母爱为表现的主旨。首段表明母爱的无尽与缠绵,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主体部分可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从生活中选几个表现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的细小事件,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于母爱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这是一篇以歌颂母爱为主旨的记叙文。作者从生活中选取事件,事件细小而感人至深,真实可感。作者的文字流畅而富于深情,如清泉流淌,不经意间就打动了读者的心。

12.【答案】生命的价值在于永不放弃 一颗星,发出微弱的光芒却点缀了黑夜;一

朵花,只有单一的色彩却装点了花园;一个生命,只是独立的个体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景象。

第15页,共16页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尽管每个人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坐以待毙与努力拼搏却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追求。生命的价值,在于永不放弃。

  每当谈到对生命,对人生的看法时,我总会想起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推销医疗器械的黑人,妻子因为不堪承受家庭经济的负担离开了他,他们的儿子只有六七岁。一个沒有什么学历和技能的人,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获得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他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与汗水让人感动。我看完这部片子后,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字:“不放弃。”

  幸福往往伴随着坎坷,而人生的价值就像幸福一样,总会在经历苦难后才会得到升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拼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或是脚蹬水晶鞋,亦或是衣衫褴褛,你就是你!你的价值不会因为这些外在因素而改变。

  苏珊大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就像是鸡汤一般,为这个贪婪的社会补充着营养。一个相貌不出众的人在这个普遍以貌取人的社会里想得到认可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一曲高歌感人肺腑,她的成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太在乎外表,关键看有沒有毅力,苏珊大妈就是一个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人。

  一粒沙、一滴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不要被它的外表迷惑,广袤的沙漠是沙给瞧不起它的人开出的证明,肆虐的洪流是水向轻视它的人刺出的报复之剑。   生命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永不放弃。

【解析】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是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杨文定在狱中十余年,随时可能被执行死刑,但他仍然精神振奋,读书不辍。被释放后,当了高官,替朝廷制定文件。这个故事说明: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加强学习,为将来做准备。这则材料的主题可概括为“永不放弃”“任何情况下都要加强学习”。从选材上看,这个文题可供选择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以从小处入手,从人生角度谈“不放弃自己”,比如痛苦,比如挫折,比如中考等;也可以从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角度谈“不放弃自己”,比如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等,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记叙文,一是从自己入手,记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难关,抒写不放弃自己及心灵成长成熟的感悟;写求学过程中的失利,离开至亲的悲伤孤独等,在这种情形下自己如何不放弃等;也可以从别人入手,还可调用阅读过的熟知的名人素材,如整天和轮椅相伴,时刻同病魔斗争,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终不放弃自己的霍金。

本文标题新颖,直接表明了观点,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篇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很好地引起下文,同时为全文创设了一种抒情的氛围。文中事例典型,很好地论证了主题,结尾再次扣题,进而升华了主题。

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