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
1
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2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3
三、巩固练习
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
2. 课堂检测
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1、2题。
4. 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4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5页 认识吨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吨。
2. 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5 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
6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条鲸
6
鱼体重约34( )
2.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1. 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7
2.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 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 2吨=( )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8
3.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6——9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9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秤、生活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认识体秤,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10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
11
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课 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12
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
4 650 4 50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13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估一估 思考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14
四、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
15
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
16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
30——×3——( )——×7——(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
(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
(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
17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题 信息窗1:出海归来 备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
18
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19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④简便写法: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3×312=
①估算
②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0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
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
(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
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 60 90 ( ) ( ) ( )
111 222 ( ) ( ) ( ) 666
学生独立完成
5.自主练习8
21
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
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 )×5=400 2×( )=648
6×( )=666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1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2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23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4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
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26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4 512×4 2×283 316×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6.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
27
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书上的练习比较少,在完成书上练习的基础上要加大练习的数量,使学生熟练掌握。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1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
28
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29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
(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30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比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
31
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25×4= 25×8= 2、 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5 454×4 4×198 378×5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
(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32
125×8=
89×5
9×278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25×7= 234×3= 2×142=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3
152×6=75×8=
7、自主练习10
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教学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较高,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1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
34
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35
①学生估算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 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 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3 25×4 13×7
300×9 120×3 250×4 130×7
36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250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末尾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7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38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
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39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等于0。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必要的练习要跟上。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1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40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4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五、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4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42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3、小练习,找朋友。
二、完成练习
1、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
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
2、请你当小导游
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
43
3、小组内介绍自己周围熟悉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4、乘车 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任选两个站点,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
5、填表
先读一读介绍文字,想一想,然后独立填写。
根据自己的填写,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全班进行评议。
6、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方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的练习。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3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3页
44
教学三维目标 1、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述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
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45
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
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
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单一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如电动门、电梯、风扇、车轮……但对于一些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容易造成误解,如:开门、翻书、跳绳等,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46
课时 4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7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
(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完成不错,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
第四单元 风筝厂见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7――P49
教学目标:
48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9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50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49_50
51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1――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52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2、估算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53
补充练习:96÷3 84÷4 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52――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54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
55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口算:60÷6=10,12÷6=2,10+2=12
笔算:列竖式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师:我们再来看“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看:“86米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6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3、练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4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57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5――P5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8
[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59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3、练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8
教学目标:
1、巩固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60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4、聪明小屋,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9、60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1、2、3题,学生独立做。
2、4题,学生独立做。
3、5、6、7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第九课时
61
教学内容:教材p61、62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7题,学生独立做。
2、8、9、10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11题,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课题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课时 1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周长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62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
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
2.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
(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
63
(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
(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
3.课件出示:
(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
(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
5.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
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
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
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64
四、教学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围护栏
——图形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教学反思 理解周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周长,教给学生测量、估计周长的方法,并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题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周长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65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
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6.走迷宫(出示迷宫图)
(1)有几种走法? (2)哪种走法最近?有多长?
66
(学生观察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小结 谈收获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课题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课时 3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周长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练习导入 1.估一估、算一算:
72×4= 5×21= 57×3= 84×6= 324×2= 231×4= 412×4= 192×4=
67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两幅图片:
估一估木盆箍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一棵9人正好能合抱的大树大约有多粗?
二、实践活动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故一估、量一量小组成员的腰围、胸围和头围。
测量工具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软尺,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测量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2:你能做一幅毛线粘贴画吗?估计一下大约用了多长的毛线
(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一幅毛线图,教师巡视指导,作品成功后,全班展示交流)
三、教学小结 谈收获
四、教学反思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但在估计圆柱形物体的周长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课题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课时 1 备课时间
68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三维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难点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
(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69
3.解决长方形周长 8米
(1)出示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8+4+8+4=24米
2×(8+4)=24米 2×4+2×8=24米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教学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70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长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8+4+8+4=24米
2×(8+4)=24米
2×4+2×8=24米
24×8=192元
六、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较好,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到底该不该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存在疑虑。
课题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三维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71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难点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
二、新授 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
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
7+7+7+7=28米
(7+7)×2=28米
72
7×4=28米
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4.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
四、教学小结 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五、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正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7+7+7+7=28米
73
(7+7)×2=28米
7×4=28米
28×9=252元
六、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不错,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公式的使用也不错。
课题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课时 3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三维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74
教学难点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估一估、算一算
39×5= 201×3= 73×4= 198×2=
91×3= 88×6= 48×9= 212×8=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3.要想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2)课桌高约60( )
(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75
学生观察画面,分析题意,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用12根同样长的火柴棍,能围成几种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填写表格
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
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
5.出示第9题:张大爷的养殖场平面图。中间是用石块砌成的水塘。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全班交流)
三、教学反思
自主练习第九题的题意表述不清楚,池塘已用石块砌好,是否还需要加木栅栏?因此学生在这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课题 我学会了吗? 备课教师
课时 4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我学会了吗?
76
教学三维目标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学难点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 1.出示情景图: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
(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
77
(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
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
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评价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小的综合练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不明白,需要教师加以解释。
第六单元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78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9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½ 读作二分之一
¼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80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 分数线
81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82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83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84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85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86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87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8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89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90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91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92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第七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名片吗?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课前同学们都为自己制作了名片,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名片。
二、新授:
(一)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
(二)摸名片(属相)
1.提出活动要求:
93
把小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
2.小组同学先猜测,各选择代表一种属相。
3.实验验证。组长将组员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
4.根据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会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数量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数量越小,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三)摸名片(男生女生)
1.说明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同前
2.活动前,数数各小组内男、女生的人数(一样多)估计摸到谁的可能性大?
3.小组开展活动。
4.全班交流统计结果。
5.根据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事件存在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94
三、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1.女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20个巧克力)
2.男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10个巧克力)
他们分别摸出哪种糖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摸名片的小游戏,通过摸名片,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二、练习:
1.摸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球:7红5兰)
95
(1)提出活动要求:每次摸一个(每次摸出后重新放回),共摸20次。
(2)估计,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3)操作验证,看实验结果和你估计的一样吗?
2.小猫钓鱼(练一练)
观察每个小猫眼前鱼缸中每种鱼的数量,然后根据统计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小猫钓到哪种鱼的可能性大?(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一个转盘)给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应该怎样涂?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明理由)
4.摸扑克:
(出示8张扑克牌:1张红桃、3张梅花、4张方片)
如果从这8张扑克牌中任意地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区分两个问题的不同点:只要存在就有可能性,数量多地可能性大)
5.出示一个飞镖盘,其中2兰、4红、6黄
96
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
三、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好吗?
二、活动 (一)布置活动要求:
1.每10人一个小组(5男5女),男女穿插围成圈,一个男生蒙上眼睛击鼓,其他同学传花,鼓声停止,看花会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
2.活动前先预测,并说明理由。
(二)小组进行活动
(三)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
97
(四)改变要求:如果减少一个女生,红花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小组继续进行活动,活动后交流)
(五)小组讨论设计一种游戏规则,然后一起做游戏。(游戏后全班交流)
(六)全班制定一个游戏规则,集体游戏。
三、丰收园: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
教材简析: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吗?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
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
垃圾的名称 ……
99
能否再利用 ……
(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 ……
数量 ……
(三)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活动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