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0-05-02 来源:钮旅网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 ③世皆谓之天门云 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 C.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

B.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 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 .B.古时登山,循东谷人 循:顺着 .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烛光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稍:逐渐 .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

A.一舍,三十里,计算距离的单位,“一舍”的“舍”与“退避三舍”的“舍”都指距离。

B.蓬户,指用蓬草编门,“蓬户”中的“户”与后文“瓮牖”中的“牖”的意思并不相同。

C.胜,即优美的,与《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胜”意思相同。

D.朔日,阴历的每月初一,“朔”与《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中的“晦”都用来纪日。

二、情景默写 4.补写出空缺部分。 (1)在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拒绝从师学习的理由“ , ”。 (2)《劝学》以譬说理,强调君子在学习上如果不专心,会出现“ , ”的状况,自身优势将消解。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日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其中“ , ” 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 (4)苏轼《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5)唐宋诗词中关于“水”或“月”的描写很多,比如“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记载,自己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日这天,与“ ”,攀行四十五里, “ ”, 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尽诚意待人与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3)小华作为主持人,要为校园艺术节上的民乐合奏节目《中华民乐情》写一则串词,来介绍民族器乐音色丰富的特点,却一直没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①乙文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②,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由,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释】①本文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偶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作的一篇散文。②齐云、落星与下文井干、丽谯均为古代名楼。 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C.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D.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是最常见的两种纪年方法,一位皇帝在位时一般只有一个年号,也可有多个年号。

B.行宫,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场所,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周易》与《论语》《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几部儒家经典著作一起合称为“六经”。

D.十稔,谷物成熟叫做稔,庄稼通常一年一熟,人们把一年称为稔。十稔,谷物成熟十次,也就是十年。

8.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9.甲乙两文均借景物寄寓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请简要回答两文作者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登泰山记 【清】姚鼐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④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⑥桐城姚鼐记。 文本二: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皆砌石为磴 蹬:石阶。 C.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 ..

B.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云气。 D.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 ..B.崖限当道者/客有吹洞箫者 ..C.古谓之天门溪水/至其浅深之际 ..

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B.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C.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D.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山之北和水之南皆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说明汶水在泰山的北面。 B.行宫,指京城外供帝王出行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古文,文中指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与《师说》中“好古文”的“古文”意思相同。

D.鹿鸣,即鹿鸣宴,常指科举考试后的一种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鹿鸣》而得名。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完成后,姚鼐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他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

B.姚鼐认为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会考虑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方法能否对大众有益。

C.姚鼐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他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名声和欧阳修、曾巩的名声接近。

D.姚鼐著作很多,有《九经说》《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三传补注》《法帖题跋》《笔记》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二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中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①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秦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6.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文中“不可以中阻也”的“中”与《短歌行》“忧从中来”的“中”字含义不同。 17.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2)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19.(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下列小题。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20.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晦: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 2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课文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登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史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临皋(ga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②冯夷:水神。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山的南面。

B.京师:一般指国都。

C.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D.望:望日,农历每月十六。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始循以入 以待子不时之需 ..B.至于泰安 将归于临皋 ..

C.东谷者 ,古谓之天门溪水 飞鸣而过我者..

D.其远古刻尽漫失 凛乎其不可留也 ..

25.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登泰山记》叙说登山经过,描写夕照和日出胜景,综述名胜古迹,详略得当。B. 《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传统写法,抒发自己的人生思考。C.《登泰山记》以“桐城姚鼐记”结尾,交代作者;《后赤壁赋》结尾梦醒不见道士,余味深长。

D.姚生动描绘泰山的山石树松,苏轼客观点出赤壁的江岸水月,都在寻找精神慰藉。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B.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C.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参考答案:

1.B 2.C 3.C

4.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 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道皆砌石为磴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6.A 7.C 8.(1)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9.①甲文作者借描写泰山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②乙文作者借竹楼抒发了自己漂泊不定、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信念。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16.B 17.D 18.(1)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

(2)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19.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

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20.D 21.B 22.(1)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又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

(2)到日观峰几里之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23.D 24.B 25.D 26.A 27.(1)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

(2)这时快到半夜,向四周看看,(觉得)冷清寂寞。正好有一只孤单的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