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对达到高品位、高境界的诗画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诗(文)、画之间的渗透与相融。如果能把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模仿“环境识字”的做法,在低年级尝试“图画日记”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一、画图。“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跟我们写文章一样,没有好的素材,很难写出好的文章。这里的“图”就是写日记的素材。我这样指导学生画图:春天到了,小朋友,校园的花,你最爱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形状怎样?我这一问,犹如一道晨光擦亮了学生迷蒙的睡眼。他们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述说着各种各样的花,也画出了五彩缤纷的画。另外,用拼图补图的办法构成新图,再进行写日记也是一种好办法。如学生剪了一只老母鸡,一只小白兔,拼贴在本子上以后,再在画面上补画上蓝天、太阳、绿草地,写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这样,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表现欲,从而画出美画,写出美文,同时,拓宽他们的生活视野,获取了源头活水。
二、看图。学生画好自己喜欢的有话可说的图后,要用几句完整通顺的话写出图意,在这之前要仔细地观察一下图,即看图。我告诉学生:看图时不能乱看一气,要有顺序地细细观察。看清楚周围的景物怎样,人物的动作、表情、穿着打扮怎样。可以先整体后部分地看,也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边看边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图意。看图时,不但要有顺序地把图看细,还要把图看活。这里的“活”就是指要围绕中心进行合理的想象。不但要看清表面意思,还要看出画外之意,体会画内深情。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写的内容才能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例如,郑宝同同学的一则“图画日记”,画面是一个装饰性很强的长颈鹿,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妈妈去北京出差,给我带回来一只花布长颈鹿,它长长的脖子,头上有一对树丫似的角,样子可爱极了。”
三、想图。想图,就是让学生从画面的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图画与日记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这既是两者的共同点,也是两者的结合点,相互交叉与渗透。所不同的则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日记用语言和文字。这种渗透与相融,正是图画与日记可以结合教学的基础。图画不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它表现的往往只是一种静态平面,是一瞬间的镜头,其中还有很多无法画出来或没画出来的内容,因此,光看画面内容还是无济于事,必须让学生边看边想,增添画面的情节,扩展画面内容,这样才能使内容具体起来,丰富起来。记得有一次课间,一个学生拿着一则自己的“图画日记”怯怯地来到我面前说:“陈老师,您看我的日记。”我顿时被吸引住了。只见画面上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歪戴着帽子,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咧嘴笑着。画面中央夹着这样一句话:“第一次做值日生,我心里很高兴,我干得特别卖力气,身上都是土和水,妈妈接我时吓了一跳。”画的下面写着:“我冲妈妈笑了起来。”画面中由于加进了生动真实的心里话,变得更加趣味盎然,充满融融情意。又有一位小朋友把这样几只小动物画在一起:小白兔、大象、老狼、小松鼠。他把这几只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联系的动物,想象编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写图。“写”是“画、看、想”的归宿,是此项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把“想图”的话写下来。在这一环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缩短口语与书面语的距离,强调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写别人能看明白的句子,做到前后连贯,不重复。我先是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图,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写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或什么在什么地方就行。接着,让学生加上合理的想象,写一句内容具体的话。到一年级下学期,就要求学生画图写几句话,要求写得完整、通顺、明白。到二年级,在学生画单幅图写日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多幅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联系的图,拼在一起进行想象写日记。逐步连句成段,写出一段完整、通顺、连贯的日记。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画图写日记时首先要求交代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着具体写怎样干的。最后要写清楚干得怎样或结果怎样。通过这样严格的训练,我班学生在升入三年级之前,绝大部分都能写出短小的记叙文了。
硕果孕育于心血与汗水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图画日记”训练,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热爱生活,走进生活,既锻炼了写和画的能力,又陶冶了性情,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视觉表达能力。现在,我班的许多学生都把“图画日记”作为一种有趣的爱好随时随地信手涂抹,使紧张的学习生活注入了一片片欢悦的笑语。当我站在语言和画面的交点,我深深感到,“图画日记”缓解了孩子们因学习而带来的压力,满足了孩子们渴望了解世界的求知欲,为孩子们发挥创造性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使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视角去观察世界、领悟生活、表现自我。
收稿日期:2014-0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