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复习试题:生物专题二十: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020-04-20 来源:钮旅网
专题二十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6·山东潍坊期末)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2016·全国超级中学模拟卷)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用于生长发育项目 能量(kJ) A.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

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40 kJ

3.(2016·中原名校联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摄食量 530 粪便量 330 呼吸消耗量 和繁殖的能量 X 110 4.(2016·广东惠州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1·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5.(2016·潍坊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2016·山东潍坊检测)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生物多样性的描述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 层次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7.(2016·山东德州期末)某岛屿上的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后鼠种群暴发,并由鼠疫杆菌引发鼠疫。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B.大量捕杀鼬后,若兔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减少 C.鼠和兔获得的能量越多,流向鹰的能量就越少

D.该岛上的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碳元素不能传递给植物

8.(2016·长沙八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2·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9.(2015·江苏如皋模拟)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 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

C.图2中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

10.(2015·广东广州综合测试)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该系统离不开人的管理,设计未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1.(2015·江西九江七市第一次联考)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

·3·

浓度最高 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 C.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⑥

12.(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质量监测一)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13.(2015·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联考)在上海世博会E区,有着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CO2→C3→(CH2O)→丙酮酸→CO2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14.(2015·广东百校联考)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羚羊在奔跑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

B.羚羊在奔跑过程中,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加快 C.题干中的案例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在食物链中,狮子最多获得羚羊同化总能量的20%

15.(2015·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4·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16.(2015·青岛模拟)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A.(a+b)×20% B.(c+d)×20% C.(a-c)×20% D.(b+d)×20%

17.(2015·广州模拟)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浓度低 A.①③④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③④

18.(2016·山东德州期末)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5·

(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3)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_______。

(4)若食草性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 J能量,其粪便中含有240 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0 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 J,要满足食草鱼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________ J的太阳能。 (5)运动能力很弱的底栖动物可用________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图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当Nt为________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19.(2016·山东莱芜期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A、B参与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这是实现其________等功能的主渠道。

(2)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________(填字母),碳元素在A、B、C间以________形式传递。

(3)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稳定性,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________。

(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等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污染加重,导致更多水蚤死亡。此过程中,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5)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5·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

·6·

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A B C D E 鱼(甲) 河蚌 小球藻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 水蚤、小球藻 / 水蚤 小球藻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78 25 3 10 5 某种杀虫剂 96 57 5 31 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为________。

21.(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________________成分;从生态系________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 000 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

100 kJ,

统物关系

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________(填“>”或“=”“<”)10%;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 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碳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5·山东烟台3月诊断)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组实验,用1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

实验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培养液体积/mL 甲 A 4.0 200 B 4.0 800 C 0.8 200 D 0.8 800

(1)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______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个/mL。

(2)图丁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 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

·8·

答案精析

1.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将大气中CO2固定为含碳有机物,从而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2.D [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X为90 kJ,A、C项错误;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90÷200×100%=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项错误;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00 kJ,则该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200×20%=40 kJ,D项正确。] 3.B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①正确;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②错误;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③正确;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④正确。综上所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有:①③④。]

4.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错误。]

5.C [某些结构极其简单的生态系统(如荒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很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 6.B [白人、黑人、黄种人均属同一物种,故其反映的是遗传多样性,而不是物种多样性。]

7.A [兔数量不变,鹰的数量未必会减少;鼠、兔均为鹰的食物,其获得的能量越多,流向鹰的能量也越多;分解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但物质可传递给植物。]

8.C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乙的同化量为200 kJ,丙的同化量为30 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

30

200

×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9.CD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A正确;据图分析,2、3、4、5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图2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图2中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③表示兔的粪便量,属于草的同化量,D错误。]

10.AB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用蛆蛹粪便作有肌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错误;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离不开人的管理,这种“加环”能提高系

·9·

统的稳定性,D错误。]

11.C [乙中的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错误;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②错误;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甲中d处(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③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④正确;甲中的a组织液、b淋巴、c血浆构成内环境,⑤正确;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看不出有几条食物链,⑥错误。]

12.C [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A正确;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B正确;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C错误;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是Nt=N0·λt,而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J型曲线,D正确。]

13.A [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的不是二氧化碳,是酒精,A错误;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性氢还原为有机物,有机物经过有氧呼吸的糖酵解阶段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零碳馆”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释放到大气中,被植物吸收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正确。]

14.D [在羚羊奔跑过程中,会氧化分解血糖提供能量,因此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A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上述例子中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错误;在食物链中,狮子最多获得羚羊同化总能量的20%,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D正确。]

15.C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不能被植物利用,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含有的能量就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16.B [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b),其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a-b=c+d。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b)×20%或(c+d)×20%。正确答案为B。]

17.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的分析,①中因不知道两人的食物量,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无法比较;②中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传递效率不变,仍为10%~20%;③中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设养活一人消耗能量

·10·

为m,如A能养活10 000人,对应的玉米能量至少是50 000m,同样数量的玉米,B中至少养活的人数是50 000×10%×10%=500人;④中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的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 18.答案 (1)生产者 分层 (2)直接价值和间接

(3)抵抗力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4)1 200

(5)样方 b、e 大于 衰退型

19.答案 (1)营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A 有机物 (3)抵抗力 强 (4)负 正

(5)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或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N元素部分不能归还土壤)

20.解析 (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可知其食物链,其中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x×10×10=55x;当

2221

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

33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375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 分解者

·11·

21.(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 (2)> 150

(3)负反馈调节 不能

(4)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

22.解析 (1)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培养液体积越小,锥形瓶中所剩空间越大,氧气越多,则酵母菌繁殖的越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而葡萄糖浓度越高,种群密度越大。曲线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甲中B、A、D、C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该计数板是25×16型的,采用五点取样法,即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平均每格6个酵母菌,5个中方格总共30个,这样1mL有酵母菌30/80×400×104×5=7.5×106个。(2)据图,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b、c、d属于生物群落,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生物群落;题图揭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3)b固定的能量为200 J/(cm2·y),用于呼吸的为112 J/(cm2·y),则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 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土壤的基本条件还在,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应该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1)B、A、D 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7.5×106 (2)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88 次生演替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