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本科市场营销范例

2023-04-24 来源:钮旅网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1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

教育部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列出的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能力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谢忠秋、丁兴烁认为,市场营销专业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分两类。第一类为初级目标,即培养企业所需的方面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第二类为高级目标,即培养企业所需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发展型人才,该类人才的培养是要实现企业如何管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梁文玲、高红静认为基层营销人员能力体系包括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销管理人员能力体系包括基础管理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具体到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培养重点在于基层营销人员的能力体系,即实践能力的培养。学者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拥有的实践能力体系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论,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市场营销类比赛的视角来分析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具体需求。目前全国类得比赛有中国市场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商业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研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我校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了这类大赛,这些比赛赛程、赛事大体相同:经过初赛、决赛,测试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考核学生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演讲等相关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比赛要求设计了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体系(见下表),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包括三本)大三、大四10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他们的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现状和需求。

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弱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调查表明,有4O.O%的学生对自己需要拥有的专业技能类型不了解。说明专业培养忽视了实践模块,或者没有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来培养、考核学生。包括我校在内的大部分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都是根据模块设计,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专业没有显著差异: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甚至任课老师都一致,造成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都很模糊,就业应聘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因为缺乏技术背景,应聘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相关岗位还有相对劣势。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欠缺的最多的是专业实践技能,占总人数52.5%。很多学校和任课老师都忽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由于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任课老师大都是“门到门”,从学校毕业就任教,没有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因此教学也只能囿于理论。另一方面是评价体系导向的问题。。

(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有43.8%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标准。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大体从教学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或了解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缺乏规划。本科四年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学生的心智基本成熟、吸收知识很快、接受能力也较高,而很多学校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递进性、系统性;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连贯和协调。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要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要从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指导原则,确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培养方法和培养方式等环节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的建设。

(1)教学团队人员背景可以多样性,除了专职教师外,可以适当聘请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形成市场营销教学的“双师”结构。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2

    。

    1.行业支持力度不够,教材内容有待丰富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是以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注重理论创新、注重服务一线、注重开放式教学的教育,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是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仅仅系列教材就有很多种。而这些教材的编写人员大多数为高校教师,一般都是先对现有理论进行阐述和归纳总结,然后简单罗列一些营销小案例,缺乏对现实市场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也缺乏对当今市场上各行各业的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细致分析,甚至根本不想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分析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的方案和策略。这样,编出的教材很难及时吸纳各行业的成功营销经验,往往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支持,造成体系不系统、与市场脱节、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叠

    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有出版的各类市场营销专业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的专业细分。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有的只是名称进行了专业细分,如旅游营销、汽车营销、服务营销和房地产营销等,但内容却重复交叉。。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营销理论基础。第二,缺乏沟通衔接,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加之任课教师对其理解的深浅和角度的不同,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标准迫在眉睫。

    二、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教材建设思路

    1.整合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根据“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的转移进行课程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第一,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进行整合。市场营销专业界定课程内容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倒推法”。首先,以专业职责和综合能力来确定专业必修课,然后围绕专项知识和技能界定专业课内容,以实现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为目标;其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与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即确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内容;最后,以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共同需要的知识确定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为若干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营销策划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及市场开发、推销技巧、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体现本科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专业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网络知识、会计核算知识、证券投资、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通过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整合,由浅入深地构建起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为中心、多重素质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此外,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整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将本科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将《全国营销员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第二,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渗透和互动为切入点,用理论课程来指导实践课程的开展,用实践课程来验证理论课程的内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让参加训练学生的五分之一达到初级营销主管业务水平,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合格营销售货水平,其余的学生就业不存在障碍。为了达到训练目的,针对训练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有:确定训练基地;每月邀请三家公司到学校召开销售工作会议;邀请一家公司的内勤到中心工作,使受训人员感受内勤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根据递进原则,让受训学生直接参与营销工作。通过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整合推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做好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工作。

    2.“双师”参与、行业支持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应用型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要学有所用,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基于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使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使学校教师与工程一线人员紧密结合,教材建设也应通过校企合作来体现其特色,教材内容要尽量反映市场要求。而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与市场一线的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因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企业最清楚,企业参与教材建设非常重要。由地区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完成、由“双师”参与编写的教材能使教材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及时性,反映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水平。这里所谓的“双师”是指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如高级营销策划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资产评估师、高级培训师等,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建设必须由“双师”参与,共同完成。每年寒暑假,专任教师抽出一定时间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市场发展情况和基本发展趋势,了解广告公司、市场调研机构、物流公司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类运行规则及具体的操作规范,熟悉所任课程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工作职责,为编写实用型教材和实践课程教材收集翔实的资料。在教材编写的具体操作中可由专业教师任主编,企业集团董事或市场策划人员任主审,或由企业一线人员提供市场操作信息与心得,教师整理、归纳,再由企业人员审核。由“双师”撰写提纲并亲自参与编写的教材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这也是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之路。

    3.以本科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和推动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而非理论的系统性,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根据此类教材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工作。

    第一,在教材编写中“产学结合”的测评。本科院校教材的开发应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地反映就业市场形势,在教材的编写中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未来工作岗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理念。

    第二,在教材编着者的组织上“双师型”的测评。在教材编着者的组织选择上,注重行业专家与教师的结合,适当选择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教材的编写,从而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实践经验,准确实用。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还能够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第三,教材编写中实现学生“双证制”内容的测评。“双证制”是本科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本科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应建立有效衔接,在促进本科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化技能证书考试接轨方面发挥作用。

    4.立体化是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3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的现状

1.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际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虽然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教师能很容易的寻找案例素材,简单易操作等多个特点是大多数教师实践教学的首要选择。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数教师经常会选取经验介绍类或技巧集锦类的实际案例,发生的背景大多都是欧美企业和欧美市场的相关案例,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国民的文化素质等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做到真正理解这类案例的难度就相对比较大,所学经验也不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的各种企业。在现实中,我们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很多是在中国内地的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工作,而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学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里开展营销工作有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适合我国本土的营销方式,这些都严重阻碍市场营销教育的良性发展。

2.考试方式比较单一,闭卷理论考试是考试的主要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安排合理的考试方式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督促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多数延续传统的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多均采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即所谓的“一卷定乾坤”。试卷内容一般包括概念分析、简答题型、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大多数是课本上的照抄理论。考试形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考前老师会划定大概的复习范围,而这些范围也就基本涵盖了最后的试卷题型,学生只要靠死记硬背,即使对某些概念、原理一知半解,就可以考取高分。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对具体的运用并没有了解到位,所以这样的闭卷考试很难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也就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专业型教师比较缺乏,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必然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更应该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比如可以聘请大型公司里具有丰富经验的营销经理来给学生们授课,毕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在现实环境里所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距。。

三、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完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二是创造良好的案例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三是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四是教师做好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民办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引进“创业之星”软件、“ERP 模拟经营沙盘”、“因纳特”软件,这些软件和沙盘的引进和使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运作以及市场营销过程中所能涵盖的具体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考试方式

。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第二,理论考试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因此,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三,实践考试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实践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卷、口试、上机操作等方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试方式改革,学生们可以很好的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建设

近几年,云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尤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后促使了云南整个经济布局重心向沿边口岸转移。在此情况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目前,云南省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但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普遍存在着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相符合的现象。为此,本文在提出了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约有40余所,其中30多所院校设有市场营销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然而,随着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很难在本地院校中找到适合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原因之一是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半已经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对岗位要求变化的速度。。

2.课程体系设置无特点

目前。云南省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理论课程环环相扣,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课程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为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又增设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没有针对性,不成体系。它们忽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上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没有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与区域经济的特点,专业培养范围大而全,课程重复设置,内涵建设模糊。

3.考核方式无创新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依旧是传统的闭卷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强化记忆能力,缺少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二、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1.确定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导向,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运行,云南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往来将逐渐增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将迅猛发展,在此前提下,市场一定需要大批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而这些人员必然能够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最新方法,具有面向营销活动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能够运用电子商务平台,采用网络营销的现代销售方法,提高实际市场营销能力。

2.加强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

依据云南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整个经济结构的影响,根据企业运营岗位链技能要求的内在关联性,建立以市场营销专业为龙头,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对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团队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专业群的延展性、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本专业群对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3.设计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要连接云南本土企业,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让学生小组承接企业真实营销项目,按照项目的推进设置课程体系。把多门课程整合成项目模块,缩小理论课时,让理论教学服务于项目运作。在每一个模块中,设计多种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再设置多种教学任务,做到任务驱动教学。

4.创新考核方式

侧重于过程考核方式,在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把教学内容项目化,再把项目设置成多个教学情境,针对每个教学情景进行详细的评分。评分的方法多样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是学生小组之间互评,可以是对接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真实顾客对学生进行评价等等。考试形式多样化。可采用报告、实际操练、经营绩效等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学生在完成一项真实营销项目过程中,存在教学情境任务完成情况考核、阶段性销售业绩考核、上班出勤率等多个方面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刘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梅士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01,11(3):67-68.

[3]王玉霞.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J].职业时空,2016,12(1):39-42.

[4]贾强,殷菲.基于“双创”视阈下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236-237.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市场营销专业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9-02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两强一好”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大学生德育与管理相结合效果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依托,以全程职业营销技能训练为重点,通过强化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以及GMAT营销资质认证培训等,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营销岗位适应能力,在本科层次率先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四年制的本科院校,前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等内容,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训练,并针对顶岗实习中现的企业营销问题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毕业论文。该模式以全程发展技能实践为核心,建立校企合作,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衔接学习与实践、实践与就业的关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该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实效,形成了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特色。最近两届毕业生中的试点就业率高达100%。学生们从业于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以及食品加工企业,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服务营销相关的工作。这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办学方针的指导。从特色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更是市场营销专业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果。

一、“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基础,以校企联合为手段,协作就业为目标,全方位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各种实践基地,探索顶岗实习、社会需求人才培养、双证制等多种指向就业的教学手段,形成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通过认识实习基地,企业现场人员的讲解,使学生获得专业的感性认识;聘请企业经理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讲授专业实战课程;第四学期通过课程置换,深入实践基地完成企业营销策划书,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职业认证考试,获得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职业资格认证(GMAT);最后一年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共同组成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规范相关的制度,并由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出联合指导计划书和培训方案,针对企业实际为学生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最后就企业营销问题完成毕业论文,优秀学生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就业。

二、“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

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更教育教学理念。“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将学生真正推向社会,与市场需求接轨。这之中的核心环节是职业分析,此项工作的进行必须要与企业具体工作紧密结合,不能照搬照抄或是凭空想象。通过企业的工作分析和专业教师探讨的职业分析,了解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具体要求,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特别要注意相应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这样,就可以知己知彼,在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具体要求嵌入其中,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为此,营销专业学生、教师都要切实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质量。通过专业讲座,课堂教学渗透,获得学生理解、支持和配合;通过专业调研、座谈会、经验交流等形式,使教师认识到位,提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课程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在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过程中,要体现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在构建专业课程的体系架构以后,要开发和建设每一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这当中要求每门课程的建设都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方案,从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制定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对需要反复训练而形成的职业行为习惯,要在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体现。对专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要在不同课程标准建设时统一标准,各门课程按照一致的要求规范学生,达到反复强化形成内化意识的效果。

该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从浙江义乌商学院的“淘宝实验班”的做法中得到了启示,在《服务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营销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实际指导学生的创业相结合,学生们自主创业,合作开设了实体店面和淘宝小店,在同学中反映强烈。真正学以致用,积极性很高。

3.专业实验条件与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开展各种实训项目,必须加强营销实验室建设,选用营销主干课程实训软件,开设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人员推销、销售管理、市场调查和预测、广告策划与管理、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课程实训,要保证实验员和教师的指导水平;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除了硬件建设以外要特别重视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从制定实训活动的规章制度、设置与管理实训课程、营造实训室职业文化环境、实训课程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考虑和体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实习基地建设是“3+1”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动员各种力量建成5~8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一些分散性的实习单位,制定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各种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制度、保密制度、带队与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与登记备案制度等,规范学生的行为,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在可行的条件下,要借鉴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岗位工作制度移植到学校,使校内外实训活动的制度要求相衔接,统一标准,减少学生校内外实训的距离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习环境,进而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要求。

在此,还要特别指出,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内的实训环节要在要求上、制度规范上尽可能地做到统一化、标准化。即每门课程的实训部分以及每一门实训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的要求上都具有一致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是需要学生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多门课程的反复强化,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树立职业意识、具备职业道德的目的。

4.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及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虽然各高校都大力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真正意义的“双师”是很少的,通常只是某某老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而已。那种既是企业里掌握营销实践真谛的实践专家,又是高校里具有理论水平的高师实在太少。从企业里请兼职教师也困难重重,原因是:第一,目前还没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的政策,因而缺少必要的环境支持;第二,企业里的实践专家们通常营销理论水平有限;第三,兼职教师的时间有限,经常影响教学的正常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分析的工作,确认该专业需要配备什么样的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如何界定。在肯定包容教师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积极进步,饱含“正能量”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第二,是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接受外部培训,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到高校“盯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使教师能够真正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中体现的职业素养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第三,是对教师的激励和考核。可以减少工作量的限制,鼓励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成长为“大师”。对于效果突出的,给予奖励。反之,对于不按照有关要求履行职能的,采取必要的措施惩治或者督促其改进,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基本的人文保障。

总之,该专业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这有利于学生全面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管理类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宋彧,王轲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3.刘篪.从营销专业建设入手培养学生营销职业素养.[J].市场营销导刊,2009(6)

4.马颖,张好东.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本科市场营销范文6

1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成都工业学院(下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历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但升本后的营销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特色营销人才?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重新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导引不明确。学校升本后,明确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但是专业课程偏重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学习,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行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加之实训环节与行业衔接不紧密,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呈严重的低端化趋势。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理论课程设置具有较明显的“大营销”体系烙印,强调宽而全,与其他院校的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不系统,虽然设置了多个能力训练专周,比如市场营销策划专周、商务谈判专周、推销实务专周等,但多为课程导向,有时会成为教师理论教学体系的延伸,达不到能力训练的目的;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研究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训练项目缺乏针对性。

最后,实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训资源在院系之间无法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营销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校外实训的行业融入度比较低,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感官认知,没有形成真正的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三是学生的校外实训多集中在终端营销岗位,很难接触到行业的完整营销过程,对营销活动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更是知之甚少。

2重新定位专业特色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着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的原则,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程,将专业特色定位为:依托本校工科传统优势,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引领,着重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具备工业企业基础知识、熟悉工业品营销环境和营销技能,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第一,机械电子类工科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和行业资源,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二,可以有效摆脱营销人才市场激烈的低端化竞争;第三,工业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行业知识水平以及国际化视野等要求较高,系统学习有助于特定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第四,有助于与其他院校营销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发挥工科院校专业优势,强化职业导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工科基础知识植入专业课和实训专周之中。设置两门以上工科基础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两门工科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实训环节突出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设置ERP模拟对抗实训、工程训练、生产管理实训等几个专周,其中工程训练在校内的校办工厂完成,生产管理实训则是在校外企业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团队指导完成。

(2)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能力特质培养。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工业企业最看重营销人员的7大能力特质: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全面的行业知识、国际化视野。于是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并且规定每门课在授课时安排不低于三分之一课时用于相应能力的实训和拓展,每门专业课最后留出2~4学时,特聘企业专业人士传授实践经验。

(3)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和工业企业营销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采用6+4模式。即安排6个管理能力与营销能力特质讲座和4个专业(行业)知识讲座。

32实训教学体系创新

(1)校内实训资源协同创新。长期以来,我院校内实训资源大多都是分专业以系部为中心构建的,各实训室资源相对独立,实训设施仅服务于所在系部的实训项目,使用与日常管理权限也属于系部,外系部、外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更不可能实际操作这些实训资源,实训资源使用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是“应用型工业企业营销人才”,工科实训资源是实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寻求从管理制度上打破原有的实训资源部门管理模式,释放实训资源活力,逐步实现校内实训资源共享是实训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2)校外实训多元化。其一,与企业合作开设生产管理等实训专周。企业组织各个生产管理环节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联合

设计实训流程和编制实训资料,学生到企业实训1~2周,深度学习企业经营流程。其二,与有实力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训和毕业实习,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择优轮换选送。其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竞赛,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四,营销策划实训。以团队的形式为企业做营销策划或活动策划方案,企业只需要为学生做一两次企业经营方面的讲座和提供必要的企业经营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收获不错的营销方案或创意,学生也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33毕业设计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专业知识面较广,但理论深度不够,要求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对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毕业设计应该与具体的营销实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是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特质之一。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定具体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整写作一份营销策划案,以此考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