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例

2023-12-06 来源:钮旅网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双重属性;学校;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78-0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其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程度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增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情趣,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疲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培养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达到文化育人,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双重属性揭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有两个环境: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境”,即针对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依赖的“环境”,如,现有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社会大环境等;二是期待学生通过在上述环境中的改造而达到的能驾驭的状态,即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建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倡导“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

再来看第一个“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境”,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也可看作是教学结果。这一点显然已经在研究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广泛地被认识到,但人们往往忽视了第二个“环境”对第一个“环境”的反作用,而实质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具有过程性与结果性的双重属性,具有手段性与本体性的双重属性。

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双重属性,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技能环境,文化情趣环境。文化价值环境强调学生认识到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习得必要的知识,文化技能环境强调学生改善校园或班级的文化氛围的能力,文化情趣环境强调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

从双重属性的角度解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可能带来的好处:其一,有利于从理论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证明其存在价值;其二,提升其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便于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落实。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现状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价值取向的偏失

1.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轻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趋向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下大力气出巨资搞建筑、竖雕塑,这势必会影响到文化环境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

2.低俗文化有存在的空间

由于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忽视了人的因素,淡化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现了“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在这样“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重现代文化或外来文化,轻传统文化

现在的学生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许多学生以现代青年自居,用挑剔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并有强烈的崇洋心理,如: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传统文化,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这二者是相悖的。

(二)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漠视

(三)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等同于知识的“灌输”

长期以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时一直强调的是对“规范”的灌输,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主体——人的培养,使实践更多地流于形式,以至于在工作中常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

三、基于双重属性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优化的主要对策

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首先要更新理念,这集中体现在: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凸显主体为实践理念,过程与结果并重为系统理念。。

(一)回归到以人为本,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神形具备

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时,必须尊重生命,重塑尊严,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克服在学校整体功能中重物轻人的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社会功能与本体功能协调发展;克服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的观念,使二者协调发展,在当前应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不仅能在舒适的文化环境中熏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能达到并驾驭现有文化环境,创造生成更高的精神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神形具备。

(二)坚持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

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还应与时俱进,在内容上体现现实性,为此必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具有自净功能,但其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指望它自动地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课堂内外,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建设校园生态文化。

(三)学会讲“中国故事”,突破跨国度交往中的“文化围城”

欧阳康在讲文化环境时,谈到“文化围城”,其中有两种现象:其一,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其二,城外的人不想进去,城里的人不想出去,而正确的选择应是,城里城外的人,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受着来自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以及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冲击,因此,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需要国际理解的眼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包容度,用“君子和而不同”的大气使之融合,为此,首要的一点是我们应会讲“中国故事”,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步精彩。五千年的薪火相传,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留下了无数饱含思想精华和价值追求的“中国故事”。学校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时必须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符合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发展水平,综合时代特色,本着人文化、个性化的原则定位,切合学校发展历史,有的放矢。培养校园人的文化自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作用,并在对全球文化环境与自身文化环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文化环境创新,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创新,超越跨国度交往中的“文化围城”。

(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体验和创造,因此,传统的只注重结果性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引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发挥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技能环境、文化情趣环境中的诊断、导向、监督、激励、调节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道德质量和审美情操。

四、结语

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的事物赏心悦目,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不仅体现在个体上,也体现在群体中;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上;不仅体现在结果上,也体现在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欣赏上,也体现在创造中。

。学校只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才能以文化力推动教育力,以教育力促进文化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方李莉.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5.

[4]欧阳康.“文化围城”及其超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1).

[5]肖谦.多视野下的大学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考

在人类不断创新与创造进程中,价值是其重要集合体,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本质体现。人们在对各种事物价值进行不断认识的基础上,所逐渐形成的根本观点与总看法被称为价值观。在现今经济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其价值观形成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高校思政教育实施创新,以确保其在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环境下,能够对其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下面本文就对大学生多元价值观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进行思考研究。

一、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态势下,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与任务,促使高校思政工作人员不得不面对现实,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解决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领域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其素质教育是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思政教育也是高校综合性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直接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对研究领域进行多维度拓展,使高校生思政素质与理论水平得以提高。首先要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空间,对其思政教育空间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在实践、理论以及思维等方面不断创新高校在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课程,确保大学生在对多元价值观进行不断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其适应与理解社会的能力。

(二)引导与教育主导价值观主体性地位问题。大学生价值取向在不断渗透多元价值观的进程中逐渐趋于多元化,同时大学生价值评价标准也逐渐向多重化发展,由此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造成价值目标功利化、以及价值选择个体化现象的出现。高校生群体的复杂性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复杂程度与难度进一步加大,各种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不断融合,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也因此受到非常严重的排斥与冲击。所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一定要通过创新教育方式,以大学生主导价值观为正确价值观,同时在高校全部思政教育中将正确价值观主线贯穿其中。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确实问题。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多种思想、观点、理论等,而大学生是受这些社会思潮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态态度、观点意识等都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时代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是个性发展,虽然有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

二、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实现精细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精细化管理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文化。而“精细化”中的“精”,指的是必须精心做好每份工作,确保各环节的精密性。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细化分工,进一步确定心理辅导、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教育以及生涯规划指导等专业化发展方向,逐步细化教育对象。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目标、进程及责任,保证思政教育执行到位,责任到人。此外,将所有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内化成大学生自觉行动。思政教育内化的实现有利于达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细与精的目标,并以此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与合力。

(二)遵循教育规律,完成高校思政教育使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通过内化与外化,对大学生进行有步骤的施加思政影响,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人才进行塑造与培养,以此实现多元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首先,实现总体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统一。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必须全方位培养学生思政、心理、法制以及道德教育,将其锻造成为对社会游泳的优秀人才。其次,必须实现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统一。各国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出现呈现相互渗透的趋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其思政教育内容必须具有世界性与人类性,逐步实现传统型和本土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思政教育内容,对不同思政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要因时而定,在选择和实施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经济市场中,人们广泛对大学生诚信品质产生了疑问,需要引起高校教育的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实事求是,将诚信放在人生价值中的第一位。课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对人类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制约以及驱动作用。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这也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组成,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高校一定要立足现实,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予以不断完善,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发展路径,建立一套与当代大学生特点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政教育机制,积极引导高校生树立科学信念与崇高理想。以上本文对大学生多元价值观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方向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华玲,张静,谷峰.高校思政课与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11-212.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课证赛”一体化;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一、市场营销课程实施“课证赛”一体化的意义

1.课证融合的意义

实施“课证融合”,通过调整及优化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更贴近和符合各行业的实际需求,课程安排更具实用性。这既符合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学历培养的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2.课赛融合的意义

学科竞赛体现“学以致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赛融合”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市场营销课程“课证赛”一体化的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通用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营销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其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把“证”和“赛”引入到“课”教学中,吸收“证”和“赛”优势更好地提高课程教与学的效果。

二、市场营销课程“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容

1.调整教学内容

要实施“课证赛”一体化,就必须根据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学科竞赛等内容来调整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助理营销师证书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两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超出市场营销课程范围,涵盖其他几门专业课程。我们要把市场营销课程中涉及的助理营销师考试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其次,要把相关学科竞赛涉及的知识点也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实际运用。

2.调整教学方式

(1)将原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团队参与为主的项目教学方式。课程初期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指定或自定项目。项目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由教师讲授,团队成员讨论学习。团队之间采取课内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好的项目或是好的团队直接推荐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这种教学方式把原来枯燥的“推式”教学转变为学生求知求解的“拉式”教学。

(2)大课堂将集中教学与小课堂分散教学相结合。基础理论讲授以大课堂集中教学方式进行,小组讨论、项目指导等环节以小课堂分散教学方式展开。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随时在线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定时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与指导。。

3.调整教学主体

要实施“课证赛”一体化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讲教师单枪匹马的工作方式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可以引入课程教学团队与竞赛指导团队(当然这两个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兼任),这样可以借助众人之力落实课程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这种主讲教师负责、教师团队参与的教学主体调整,经过我校实践检验,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4.调整考核形式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目前考核形式一般都是以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以我校独立学院为例,目前课程考核也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采取随机选题的机考模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成绩构成比例为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和考试成绩60%。其中,实验以课内项目竞赛的方式展开。

因为考证、竞赛与课程考试成绩的取得往往是不同步的,这就涉及一个成绩互认问题。我们把课程以前获得的相关竞赛成绩按照一定标准折算后,可以用来抵课程成绩或取高操作,也可以把课程以后获得证书的成绩与课程成绩取高操作。

三、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是“市场营销”课程的“课证赛”一体化,后续将进一步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改进,以便于为以后推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使课程体系更加实践化、应用化。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参与度

一、目前参与度不够的现状分析及成因

(一)从参与面上来讲,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

目前是思政课实践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形式,一般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实践项目,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新闻播报、主题讨论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实际教学活动中看,课堂上的这些教学活动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上课期间班上大概80-85%的能够参与进来,参与面比较广。但问题是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形式,毕竟虚拟的课堂环境和客观现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它先天地存在着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得来的体验不真切、感知度不足,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学生的参与度又不够深,但仍然做不到全员参与,并且思政实践教学也不应该仅仅局限性于模拟的课堂活动。

(二)从学生参与深度来讲,校园的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度较高

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体活动比较多,学生们参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校园十大歌手、演讲比赛、时装秀表演、话剧表演、辩论赛、武术比赛等,有些思政任课老师为开展实践教学,就以这些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又符合思政教育的主旨的文体活动为切入点,梳理出校园思政教学活动的新思路,在校园演讲比赛中,设定“道德与法”、“个人与社会”、“在宝马车里哭与在自行车上笑”等辩题和校园的辩论赛活动协同进行,并且开展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拿辩论赛来讲,活动中不仅有辩手、评委、主持人,还要后勤服务队,保障团(纸条、现场用具)、秩序维持队、礼仪队,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结合校园里的这些赛事等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比赛活动通过排练、彩排、比赛、评比、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思政课的主旨,而且可以消减当前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天然抵制情绪。由于参与这些活动学生是自发、自愿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参加比赛的这部分学生,把比赛看的很重,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因此,他们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能深刻体会到思政实践教学所设置的内容深度和思政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和校园文体活动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是这种结合校园活动的思政实践教学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是参与者多数是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一般是从社团活动的角度开展活动,学生本身很少从思政实践课的角度来考虑,参与的学生多数只是在客观上从活动过程中受到思政实践课的影响,但教学效果无疑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在这样的校园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思政课育人的核心内容和学生校园活动主题紧密柔和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教师对活动的过程管理比较困难,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捂得太紧。正确的方法应该像放风筝一样,让学生们一方面感觉到活动有相当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否则,学生就会没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也感觉到有一根绳子在扯着他们,否则,活动易流于形式,偏离主题,但如何拿捏这其中的松紧度很难把握,教师对活动过程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三是参与进来的学生人数有限,参加的主要是一些校园里比较活跃的学生,像学生干部、有才艺的学生等,从参与的广度上来讲,它和思政实践课堂上相比参加的人数少,学生参与度较低。

(三)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或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度最低的一种形式,但是恰恰这类实践活动才能给学生最真切、最实际、最能培育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方式。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用在思政校外实践教育再恰当不过,但是,囿于师资力量、经费、社会资源等限制。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情况看,这一类的实践教学目前只是个别学生代表能够参加,一个年级有三、四千名学生,参与者至多只有上百个名额。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大多是爱国教育基地、到城乡贫困儿童、养老院开展公益活动或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做社会调查,除了这些传统的形式外,还有许多当代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周期较短连续性差割裂感强,学生参与度低,效果甚微,应该对这些教学形式进行认真策划,制定方案,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一趟、帮扶一次,做一份调查,交一份报告、感想就完成教学活动,人的价值观、信念,的确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不能连续地开展参观、帮扶调查教学活动,在加上实践形式老套、内容老旧,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而新时代有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思政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学生却没能参与进来。比如现在很多公益活动都可以为思政社会实践教学开拓渠道,也有大量的社会组织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大学生也能够并乐于接收这些新颖的教学活动,像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部门为实行职能外包,成立“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这种机构本来可以吸纳大批的高职大学生来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毕业后都能够进行定点帮扶社区内的人群,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不仅能克服思政实践教学连续性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真正的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青年学子道德思想品质教育,形成全社会有效遏制道德滑坡现象的合力;再比如院校的思政老师也可以利用一年一度的春运,定期安排学生到火车站等流动人口密集需要帮助人多的地方,为旅客等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遗憾的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依然囿于参观革命圣地、帮扶贫困儿童等有限的几种传统形式,不能紧握时代的脉搏、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切身需要适时组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也不了解实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社会育人意识,影响了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二、问题的解决之道

首先,根据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针对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学生体验不真切等不足的问题,可以把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实习课有机结合起来,来提高大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的深度。由于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教学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方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课程中实训、实习的课时多,也颇受学生的普遍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思政实践课堂课可以和这些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结合在一起。比如和通信专业“通信事故现场应急实操”项目的实训相结合,其专业重点是训练学生事故现场处理的专业技能,思政课实践的重点可以是训练“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老师们在学生实训前把两门课的教学目的告知他们,学生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注意这些教学点。课程结束后由专业老师和思政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分别给出考核成绩。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中有很多可以和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结合的内容,比如“实事求是”、“爱国爱乡”、“理想信念”等。把思政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实训、实习环节中来,可以克服单独的思政实践教学课虚拟性和,学生感知度不真实的难题,并且能“德”“智”并重,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

其次,思政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来。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一些学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参照这一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执行和教学评价中来,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评价一般都是有课任教师一手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第执行教学方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果从方案的制定到方案的执行,到最后的考核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列实践内容来策划实践方案、执行计划,最后的考核评价也让学生进来,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担任指导者的角色,这样既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大大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思政实践活动可以紧密结合具体赛事活动抓住思政教课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而比赛的策划、执行计划、评价机制等具体过程都放手给学生去做。

第三,社会、学校、老师都要有“育人”的强烈意识,青年学生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的社会物欲膨胀,导致过度重视青年人的技能培养,“德育”由于其效果的滞后,所以从社会环境上必须扭转世人重“技”轻“德”的观念。从社会讲,企事业单位要有为青年学子提供思政实践教学的机会的责任意识,不能只讲经济效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都有吸纳大学生社会实践义务,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提供、创造条件和机会,吸收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思政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从高校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担负起“育人”的重任,高校不是技能培训机构,而是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教学管理部门理应把思政教学抓起来,切实重视德育教育,不能一种讲求就业率,从思政教学部门来讲,编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等,思政任课教师必须对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仔细梳理,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连续性,形成一整套系统、规范、动态而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这样从宏观社会环境到微观教师个人形成重视“育人”育的合力,营造重德育的社会氛围,对推动大学生参与到思政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思政实践教学要体现时代性。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形式依然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到贫困乡村帮扶儿童、老人,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城市社区和农村做社会调查等这些传统的形式。这些沿用了几十年教学套路实在引不起学生的兴致,这些活动很多学生在中学甚至在小学都多次参加过,再加上如今网络、资讯的发达,学生不出校门已知天下事,所以如今的思政实践教学要跳出这些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套路,否者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时代性,更不能使学生大范围的参与进来。信息的泛滥一方面给传统的思政实践教学带来重大冲击,另一方面又混淆学生们的视听,众多的虚假、错误信息观念给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今天必须让大多数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百姓生活,进而了解这个时代,还他们一个真实可触摸到的社会现实,而不是混在信息中“信息扭曲的虚拟”社会。

小学思政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构建

大学生作为新社会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干部后备队伍的主要力量,所以在高校学习期间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廉洁观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已有许多高校意识到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内容上还有些空洞,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那么怎么在高校中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措施,将廉洁教育体系化、制度化的融入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合力,这是一项新课题。

一、大学生廉洁观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廉洁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肤浅,存在“知行不一”的特点。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的廉洁观状况为:

1、总体情况良好

尽管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但大多数同学的廉洁意识观念比较强,对开展廉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他们也都对当前社会上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并希望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杜绝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2、对腐败的认识理解不够清晰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来看,应该充分肯定的是他们的本质和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时,往往表现出对腐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认识不够清晰,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久而久之,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见怪不怪,甚至有些大学生对腐败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逐渐淡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扭曲等问题。

3、对周围的腐败现象漠视、认可甚至直接参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这方“净土”也在不断受到社会腐败现象和阴暗面等不良现象的猛烈冲击,导致部分廉洁意识不强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错位,道德水准下降。在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大学生在考前向老师送礼以求老师“高抬贵手”放其过关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在学生会干部选举中通过请客吃饭拉选票。面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不良现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表现是漠视、认可甚至直接参与其中。

二、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的构建前提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的关键时刻,在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可以使他们客观的认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提高自我意识,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就应探索完善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必须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工作来抓,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培育廉政意识、整肃校园文化风气、培养合格人才、造就风清气正的国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许多高校已经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的教育,但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以至于现在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性,将廉洁教育系统化、制度化,并融入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合力,这是一新的研究课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教育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大学生廉洁教育开展得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富有成效,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三、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的构建

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性,要侧重于对学生从“知”到“信”的教育,侧重于传授廉政文化知识,澄清是非观念,引导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意识。

1、进一步加强领导机制

高校要不断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宣传、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党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研室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并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高校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完善教育机制

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机制。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廉洁教育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课时,增强廉洁教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将大学生的专业课和廉政教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高校教师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训与道德教育、廉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廉洁观、价值观、道德观,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廉洁观念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第二,充分发挥典型形象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带给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涵养,促进教师自觉养成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高尚品格,发挥教师反腐倡廉宣传员和示范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党员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的刻苦学习、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通过事迹报告会、座谈、网络宣传、演讲等形式,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身边榜样。第三,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大学生在欣赏艺术,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使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3、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要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开展情况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年终考评工作范围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和办法。。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抓住学生入校、入党、干部竞选、期末考试、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廉洁教育,通过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大学时段的道德表现,并以此作为考评的参考,与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等有机结合起来。

4、建立联动机制

廉洁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开放性的课题,需要学校自身、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合作,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因此,高校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协调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责任。一是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充分挖掘警示教育基地、教育实习基地等资源,共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重点。一是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性,因势利导,积极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祖国社会的热爱之情,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公德,增强自身廉洁意识。。引导学生增强正确判断事物好坏、善恶、美丑、真假的能力,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选择合乎时代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构建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绝不能畏缩回避,而只能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Z] .教思政[2007]4 号文件.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Z] .教思政[2005]3 号文件.

[3]实施纲要起草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