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同学们去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其受到古人优秀传统道德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可以在学校组建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小组或者是开设传统道德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学生可以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学习方法、孝悌理论和道德修养等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喧闹繁华的现代,通过与古代圣人的对话,沉淀自己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此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教师教授传统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终达到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
(二)通过教育的途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
学校要想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之前,首先了解当代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观,然后根据实际的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案。而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想不断地完善思想教育模式,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选取其中表现较好的作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树立模范意识。。
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原因
(一)学生群体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如今,大部分学校都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以往教育教学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传统教学中不适合现代教学管理的部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的增加,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但究其根本,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找出一个适合当今思想政治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当今的学生处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一旦学生自控能力较低,就存在着会被错误的文化思想所误导的危险,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当代学生思政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首先,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目前学校普遍使用的教育模式是以班集体为主要形式的,一个班集体一般只有一个班主任老师或者是辅导员,实行一对多的管理体制。但是又由于班主任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对所属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学习管理,所以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从而将学校整个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变得逐渐完善,不断地创新学生的管理方式。其次,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所以说学校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整体理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理念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倡导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施善于人,助人为乐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担负着这样的教育责任。加强学生社会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政观念,将学生从“小我”的精神层次提升到“大我”的精神层面。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或者是为他们带去自编自导的精彩节目等,多让学生参加这种积极向上的活动,有益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政观。通过这种思政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学校的管理体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一、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的发展对体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红色体育运动的形式特点以及意义的探析,红色体育运动应在高校学生当中开展,为教育起到助推作用[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命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它是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繁荣的同时,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新诠释。新时期,我们需要理性认识高校体育的文化使命,这对促进高校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包括了运动技能、体育目标、运动技巧、综合素质等项目的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同时承担着帮助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高校体育公共课是学生入学必须选修的科目,思政教育可以与体育课有机地融合,使两种不同科目形成协同效应,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实现
当下高校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逐渐养成“全科育人”的教学方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于健康的标准也不能只是身体素质的优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还需要承担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培养。有效的体育教学还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爱国意识的高效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指引,倡导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高度融合,不断创新融合的方法,利用好红色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高校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文化科学教育、实现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结合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要融合思想教育,首先要了解红色文化的璀璨历史,从唯物辩证法等指导思想理论出发,对体育运动的联动性、过程性、发展性、矛盾性进行讨论,讨论结果指出:在思想意识下,体育运动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核心本质,以及内外关系的规律,是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精神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转变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了强烈的价值冲突,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一种态度。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考虑以“为谁培养人”为使命,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价值载体,重新思考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合理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怎样培养人”的延伸[3]。强调教师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普及体育知识,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个人独立人格的培养。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息习惯,践行“锻炼身体,体育强国”的理念。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学派作风来带动新一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走到一起,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挖掘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德育要素,对高校体育德育要素与通识教育进行整合创新,不仅是传统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也是德育方法的创新,提高普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教学实效性,为培养合格公民打下基础[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学生生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技能,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完成学业,应对未来进入社会和职场的高强度挑战[5]。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的理念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养成的重要保障。。
1高职院校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说明
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对于国家建设及民族兴旺来讲,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希望,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责任使命,而实现这一愿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及必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作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生课程体系规划中应将思政课教育教学作为主修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中,以推进思政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基本现状
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了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及要求。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基于高职院校招生特点,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已成为工作重点。而随着国家及高职院校对思政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1)对思政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方针政策,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教法改进、教学研究、师资力量加强等方面卓有成效。国家提倡职业院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是在平等的地位对待的,部分学校更提出了“强技能必先强思政”的理念,说明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了重要的地位。(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而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不太满意或觉得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不断拓展。对现有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不难发现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不断拓展,如今思政教学已逐步向媒体、网络、社会等拓展,而接受的渠道也逐渐向手机、网络、报纸杂志等过渡。相对于传统的思政教学,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已经逐步拓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2.2存在问题
关于现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虽然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情况,无论是从学校及学生认识,还是从教学工作开展中均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1)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认识程度存在偏差。如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更没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对其今后工作及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被动的在学校接受思政学习的思想将使得其教学效果收获甚微。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对思政课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及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逃课等问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降低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得学校开展思政课教育的目的及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不能有效的贯通,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必然存在,且对学生成长及成才带来显著影响。(2)思政课日常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部分教师实施思政课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甚者,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的学生普遍存在。该类学生的存在将对其他学生造成严重影响。。(3)思政课教学考核方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思政教学与其他自然学科存在明显的区别,思政课教学在掌握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应理解其精神实质及内涵,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现有思政课考核采取试卷考试或以论文结课的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生对思政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其结果将对思政课教学存在误判,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3.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的主体在于学生,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二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牢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以实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
3.2加强教师个人素质及技能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及素质属于主要的方面,学校应作为重点进行培养:一是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技能的培养,鼓励在职教师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教研队伍;二是思政课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也是关键,思政课教育教学已被作为学生重要的课程进行教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形式化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将思政课教学作为主修课程来对待,采取多种方式,应用多种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3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反馈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改善日常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针对性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二是任课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开展座谈,及时了解高职学生内心的想法及在学习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对学生实施针对性辅导及在后期教学中加以改进。
3.4注重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多方面评估学生
;。即对学生应既作为评价的对象,也作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考虑,并将自评、班委评价及老师评价结果相融合,以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全方位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以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三是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及限定硬性指标,如对于一些经常旷课及不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学生不及格的评价,以督促或规范学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而相反,对于思想素质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给予满分或其他奖励,以激励其他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管理;问题
。为了杜绝这些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给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和班级环境,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顺利落实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就是结合高校大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态,把理论作为最主要的理论内容,并配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教学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各大高校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心理动态,并结合学生的真实意愿和实际心理诉求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学生管理工作能否得到具体落实有赖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因此无论是各大高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思政理论,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帮助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认为只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严厉管教,让其在学校内能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就完成思政教育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虽然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学校在人文关怀方面还有缺失,尤其是各大高校没有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同理心。很多大学生虽然表面上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2.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通
。高校大学生在考试、奖学金、评优评级等方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就业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和动摇,此时需要学校派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评估,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放松心情,避免学生在不成熟和错误的心理暗示下做出极端的行为。但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也只是对学生的出勤等方面进行简单管理,二者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因此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以学生为本成为口号
自教育部推行教育改革以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就目前来看,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都没有具体深入落实这一理念,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对策
1.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力度,选派最优秀的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并将表面的理论知识深入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思想政治理论。
2.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室或者咨询中心,鼓励大学生在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和动摇的时候及时到咨询中心接受专业、正规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将心中的负面情绪和巨大压力宣泄、排解出去,避免将各种心理问题积压在心中,从而酿成大祸。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或者自行组织各种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譬如说青年志愿者活动、孔子协会、音乐社,等等。学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时能够和其他人和谐相处,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心理和思想上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帮助高校大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以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任俊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1.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程 教学 误区 对策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精湛的思政教育教学操作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不少高职院校是在中专、技校的基础上合并、或融入、或重组升格的,并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必然导致高职思政师资严重短缺。大多思政教师理论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指导社会实践,由于对实践教学效果缺乏考核和奖励机制,以致于无暇耐心地指导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加上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难以满足思政教学和专业实践操作的需要。传统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偏重技术操作,忽略人性化,重技术、轻思政的现象严重,同时学生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的育人理念陈旧,人性化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欠缺,导致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劳务纠纷比重增加。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下滑。一是现在大部分高职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娇生惯养、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很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偏低;二是教育的大众化导致高职招生难度加大。无论是生源数量,还是质量都呈下滑态势;同时,相当部分学生不是对职业教育的热爱,而是考虑就业前景才选择的,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
二、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教育观念缺乏与时俱进。传统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观念,忽视了学生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目前,高职高职教育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者应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需培养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而学校往往以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和就业率来衡量其办学水平,认为搞人文教育是务虚。这样,必然造成高职生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动力,对待弱者缺乏同情心,职业道德水平偏低,不能把服务对象放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一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去分析,而去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等,使得高职生在进行专业操作练习时往往是无声的,或仅是只言片语,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公式化,人文关怀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与实际操作练习之中。
2.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高职院校要么沿用中职人才培养方式,要么照搬本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多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虽然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却又与临床实践应用脱节,导致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临床实战经验而难以对口就业。
3.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引导高职生树立“以爱岗敬业为中心”的信念是正确的。但是,只是强调为保证教育质量与职业岗位的安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忽视对职业行为的从业人员自我保护等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取的。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良好的从业素质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是保证岗位安全,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的矛盾,避免劳务纠纷的前提;不能理解专业(职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准则,从而出现职业行为不规范和随意性,忽视操作细节、服务不到位等不良行为,容易受到身心伤害。
三、改进和加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观念,引导高职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其核心是人文精神。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倡全面教育观。。这就要求职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人文精神教育应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发挥人文教育功能。作为专业教师,坚持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主导,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人文精神就是集中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价值。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教化的过程。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更要在教师授课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营造人文关怀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融入高职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全过程
专业技能操作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的桥梁。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掌握专业技能操作的关键是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操作。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着重难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整和重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和考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在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实习中,教师要示范演练、言传身教,鼓励和指导高职生动手操作,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普法教育,增强高职生法制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应将自我防护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认识到合理过程中存在或面临的职业危害和合理纠纷及处理办法;开设法律课程和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我防护以及保证自身的从业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好自身的职业性防护。让学生意识到,职业劳动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的服务、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规范的合理行为,不仅是保证合理质量和自身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基本前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习惯和职业行为。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思政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用现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模式,重视高职生技能训练和人文精神培养,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对策
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和时代变化的必然,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将其运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及传播信息的优化等,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新媒体的基本概述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被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类交流和沟通需要的新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将传统的各类媒体的边界逐渐模糊化,消除了各个领域之间或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并且,新媒体的出现,表现出了明显的交互性和时空跨越特征。。
2、新媒体发展趋势
从目前来看,新媒体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发展趋势大致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二是融合能力更强,新媒体的融合能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随着其不断地发展,能够将更多的信息进行融合,进而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进程。借助共享的网络平台的构建,还能促进部分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时事新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真实认知的形成,也带来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和资料等。二是促进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传统的教育大多要求学生从关键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同一事物的更多影响或其他形态展示出来,促使大学生认识到,习惯性的思维并不能完全解决某一问题。
2、消极影响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有积极影响,必定会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将新媒体运用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其中海量的网络信息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许多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影响,或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近几年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缺乏参与实际社交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呈现出交际能力弱化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创新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将新媒体以及其他全新的因素充分运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首先接受并信任这种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的创新,需要教师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从全新的教育角度出发,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新媒体的运用,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和谐课堂的构建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以及掌控教学课堂节奏的能力,以保证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做到教学的张弛有度。
2、丰富教育手段
丰富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入新媒体等教学元素。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当时的社会时事相结合,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只有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手段,在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保证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充分结合,并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优化传播信息
新媒体在包含了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泛滥等问题,许多新媒体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不健康或不真实的信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有必要对参与课堂教学的信息进行筛选和优化,保证涉及到的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其为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普及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以保证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对学习有用的信息。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率,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手段,以及优化传播信息等方式,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开创了理论教学与媒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甘珣,肖朋.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39-240+238.
[2]何群.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283-284.
[3]路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8: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