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困生;被动教育;自我教育
所谓学困生,通俗地讲,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那么,造成学困生这一后天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该怎样有效转化呢?结合多年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下面简要做一阐述。
一、学困生的形成
。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能合理自控,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日积月累,无从学起。二是由于教育者教育方式方法不正确、不合理。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思维和方式各不相同,在同一教育作用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学困生的转化
1.尊重、信任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易被周围人误认为他们各方面都不如人,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导致进一步放任自流。因此,我们教育者应充分尊重、信任学困生,用赏识的心态和方式与学困生进行交流,重塑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比如:对一个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困生,我们不能火冒三丈地去批评数落,而应心平气和地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问其原因,说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处,并劝其及时补上,这样既不伤其面子,又能让他感到老师对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平等,从而促使其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2.适时启发、表扬学困生
学困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较差,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适时地表扬、,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他们的机会与平台。这样,有利于增强学困生的上进心,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自我教育”。
3.正确有效引导学困生
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所以高校需要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辅导员处在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他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并且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少走一些弯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许多信息在没有被过滤的情境下,直接被推送到学生面前,这可能会对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 “互联网+”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分析
1.1 克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难点的需求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且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当前背景下,社会各类信息具有极高的开放性,不同地区甚至国家民族的人群都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许多大学生开始不加思索地接纳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及思维。显而易见,这种趋势是既有好处也有坏处的。其中的坏处就是容易淡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模糊当前学生的政治观念并且导致他们在思想上的混乱状态。网络特有的虚拟性会使得学生游离在真实生活和虚拟环境之间,长此以往会引发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高校辅导员通过应用“互联网+”的思路,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及辨别水平,有效结合当前的互联网以及思政教育。让学生合理甄别和利用网络信息,并且全方面地对接当前的思政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建立线下教育和网上教育相契合的教育模式,可以防止广大学生遭到负面信息的困扰,让当前教育更具实效性。
1.2 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需求
。在这种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引入“互联网+”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高校学生可以在相应的网络平台里高效获取信息,对于破除当前的信息障碍有着较大的作用,可以促进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民主对话,让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实效性。在当前的“互联网+”思路下,辅导员可以把教育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精致作品,把思政教育内容转变成具有较强互动性的内容。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成为具有极强立体感及质感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2 “互联网+”给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难题
2.1 弱化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反馈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所以辅导员必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把这部分内容当作思政教育的关键。互联网的隐匿性比较强,这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因素。第一点,互联网中隐匿着我国复杂多样的政治环境气氛,一部分西方国家使用多种渠道,大范围地宣传他们的价值观念及社会思想,其中就包括特别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坏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1]
2.2 增加了大学生选择信息内容的复杂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学生面临着互联网中大量的没有经过审核和筛选的信息内容,这些都在挑战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伦理思想,并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这些思想主要是享乐主义、极端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这些干扰到。而后,这些影响也会在学生在网络行为和言论上表现出来,并且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所以就出现了模糊价值观以及放纵自身行为及言论的情况。[2]
2.3 学生产生网瘾,并且出现交际障碍
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对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中,而不是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在所有的业余时间里都进行网络交友、网购及网游,就会影响到自身的正常发展。在这些网络行为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后,大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是非判断能力及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在许多情况下,网络具有难以比拟的重大优势,但是在当前,辅导员难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监管,只有有效平衡学生在网络中以及真实生活中的行为,才能做好工作。[3]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方法探讨
3.1
在平时的校园生活里,一部分学生并不敢于或不便于和辅导员直接交流,对于有些话题,他们在面对面的过程中难以启齿。。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建议和想法没有被限制,而是被充分打开,他们可以和辅导员畅所欲言。辅导员在答疑中,需要注意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学生提出了正常的、合理的需求,就需要大方予以支持和鼓励。如果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只为了发泄自己的小情绪或者想跟辅导员无理取闹,就需要给予适当的疏导和说明。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拉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而且能够真正了解他们的现实情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且在他们成长以及发展的道路上做好引路者及指导者的身份。以良师益友的身份来指导学生。[4]
3.2
。。在以往的面对面问题探讨中,学生和辅导员两者之间会存在微妙的隔阂并且难以畅聊尴尬敏感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工作的正常开展。。。辅导员要做的就是给予合理的关心、爱护和导向,保持自身的教师魅力并且确保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符合时代潮流导向。。这样一来,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会得到大幅提升,并且都能养成良好的自媒体教育素养。[5]
3.3 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和以往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生动等特点,在信息的高效传播方面远远优于报刊、图书以及教师讲座等形式。想要借力于“互联网+”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就需要持续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高效使用相关工具,并且发展成为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力武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具备极为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功底,还需要把当前的事实充分结合思想政治原理,并且讲通这些内容。。同时,教育内容需要具备科学性、政治性、道德性,这些符合当前时代和社会节拍的内容,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对于学生的言论,辅导员需要以引导为主,避免直接完全否定学生的言论,而是正面引导他们。[6]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产生时,我们英语老师的情绪一般也会非常激动,肯定让我们老师不发火、不激动是不可能的,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考虑一下发火和激动,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和坏处,我们应该要用理智战胜情感,一定要学会冷静地处理,寻找一个合适的台阶给自己下。其实,学生都非常明白他们的确应该需要尊重老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抵触情绪的产生必定有隐情。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深入认真调查研究,从细节入手,更是要仔细分析和查找原因,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够找出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不能靠自己的主观判断,轻而易举地进行想当然的猜测。如果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好问题,反而会激化存在的矛盾,造成事态矛盾的进一步扩大化。
要知道国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加强烈。”我们遇到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当中有些老师对待学生往往是非常简单粗暴,缺乏耐心与宽容,可能有时甚至想一棍子拍死。。如果我们长时间都在埋怨学生,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垂头丧气;如果我们无休止地责怪学生,那么只会引起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天天“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学生,还不如高兴热情地善导和鼓励他们来得行之有效。尤其我们英语老师更应多加鼓励学生,既能增强他们改正错误的自信心,又能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我们英语教师更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位好学生,更要善于与他们交真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更应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处理问题时,有些老师依靠自己身材高大,不是采取以理服人的方法了,而是依靠自己的绝对武力来对学生进行压迫解决,这是我们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即使当时学生没有反对,其实学生的心里压根就不服你,这样反而会增加对你的怨恨。所以,我们教师遇到学生与自己产生抵触时,一定要克制自己要爆发的情绪,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并说服他们,一定不能动手甚至打学生。如果我们老师动手打了学生或是体罚学生,既是法律法规不允许的,也肯定征服不了学生那幼小的心。
我们当中更是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遇到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时,硬是急于求成。很快就找班主任或学生家长告状,还可能直接找学校领导出面解决问题。自认为这种方法很好,但却不知大多数学生这时的心理非常脆弱、思想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再去找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去刺激他,那就更容易产生更糟糕的结果。其实,这时的我们不要太着急,要心平气和地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此事,认真分析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在自己身上发生呢?我们老师应该剖析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我们自己能够解决问题,那就不要找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这也是对我们英语教师自控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个考察。
我们身边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处理与学生发生的矛盾时,喜欢翻学生的老帐本。。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一事归一事,我们要从学生现在出现的问题着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上级领导在批评我们时,把你以前的一些陈谷子烂米都摆了出来,我们又会怎么去想呢?再次,我们英语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来的,更应该理解学生,更应学会换位思考。
。
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 健康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通过孩子延续自己的家族和人生的意义是不少家长最为看重的事情。因此,对许多家长来说,不仅要把孩子养育成人,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孩子承载着过重的父母的希望,家庭教育很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实施,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压抑和叛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是不解决,就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厌学、自卑、孤僻、敏感甚至情绪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是时代所需,是现实所要求的。
一、家庭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是时代要求
在现代,我国人民的物质财富大大丰富,大多数家庭的孩子,物质营养基本上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需求反而更加强烈和多元化。对当代家长来说,若是依旧以传统的经验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恐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具有自身的规律,不能以成年人心理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必须根据他们生长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去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来学会感知和思维,学会分析和想象,学会控制情绪等等。对家长来说,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个性,个性是反映孩子心理特点的人格,也是其与别的孩子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情绪特征,这就是孩子心理情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找到他们的兴趣动机以及信念所在。
心理,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功和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养,激活其激情,养成良好个性,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情绪这种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三个基本途径
家庭教育基本上都在家庭中或者家族中进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家庭教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有一定的基本途径。
途径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朋友。
传统文化中,对孩子情感的独立性尊重不够,很多家教文化强调的是用一种严厉的方式来强迫孩子接受,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时候必须采用强制性的方式来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和规矩。其实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是有着独立的思想和情感的,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轻易破坏孩子脆弱的信任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信任,愿意依靠家长,从而对家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家长应该意识到,从人格的角度来讲,家长和孩子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的,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意愿,不要强制性的去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从而导致亲子间的心理隔阂和情感阻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更多的是引导,而不应该是强制,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得到完善,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来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
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其实更应该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的心灵世界终究是与成年人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心理规则和情绪。只有把孩子当朋友,才能获得他们最大的信任,从而听到他们的心声,这样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培养好孩子的健康心理。
途径二:多肯定,多鼓励,学会宽容。
孩子具备独立意识,但是这种独立意识并不是特别强大,他们一方面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另一方面却无法从内心深处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一定是对的。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对于孩子合理的行为和做法,家长要多肯定;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行为和做法,家长要多鼓励。尤其是一些心理比较胆小,不敢尝试的孩子,家长更加应该用肯定和鼓励去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担当,从而对其心理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不过孩子终究是孩子,不管是因为不懂事,还是淘气,犯错的概率还是很高的。面对孩子犯错,家长一方面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错误所在,不能轻易犯错,必要时,可以采用一些合理的惩罚,当然,体罚除外,可以进行一些创意性惩罚,让孩子主动意识到错误并认错;另一方面家长压学会宽容,当然,这种宽容不是指纵容,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他们分析,讲道理,而不是简单的用惩罚去解决问题。
途径三:多用正面的人物、故事和情绪来引导孩子。
对孩子来说,在家庭教育中,若是对他们讲太多的道理,恐怕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不过改变一下方式,用一些正面人物和故事的例子,或许效果会好得多。比如说,要想让孩子不撒谎,若是滔滔不绝的给他们分析撒谎的坏处等等,肯定没有多少效果,还不如好好给他们讲讲皮诺曹的童话故事,这样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作为家长本身,其日常言行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若家长在家里更多的是呈现的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自然也会感染孩子,引导孩子产生这种心理情绪。家长若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动不动就发脾气吵架,自然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因此,家长必须在家庭教育中用正面情绪引导孩子。
结语:
在当代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强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起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那就是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个美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
下面就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中的障碍、途径及注意点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思考。
一、有效沟通存在的障碍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
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正不断接受着新思想的洗礼,学生的视野、知识面更加广阔了;新思想的冲击也让学生的思想行为超脱常规,因此,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首先应该学会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
结合自身多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发现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学生慑于教师的“师道尊
严”,感觉教师“高高在上”,由此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往往会表现出害怕与教师交谈、躲避教师,“无声胜有
声”的负面行为。这种心理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成为师生沟通的一大阻碍。因此,对于学生“师尊生卑”的心理,作为班主任,应适当放下教师威严,和善、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平等相处,慢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打通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
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途径
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途径,我将结合个人教育经历,对于不同的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展示
如下:
1.爱的代言
从教经历中,曾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在三、四年级时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但升至五年级却渐渐地无心向学,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成绩也明显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侧面了解到,因为家庭原因:母亲患病,父亲在他上五年级时又不幸得了糖尿病,家庭经济失去支柱,生活压力很大。;;通过这些措施,该生逐渐走出心理困境,学习积极性也慢慢提高,开始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2.“朋友”交心
从教经历中,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该生性格内向自闭,不擅与同学交流,另外他还有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针对此类学生,我采用朋友谈话交心的方式,私底下找该生谈话,肯定他在各方面的优点,同时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关于做小偷的种种坏处,从而顺利拨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同时,对于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事例,在班级开会时予以表扬。由此,他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了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并开始变得乐观积极,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3.行动的力量
在班级管理经历中,发现存在这样的情况,对教室的卫生,值日学生初始还认真对待,但往往半学期后会开始敷衍了事,对于此种情况,我首先在班级中说明该情况,但不指责学生,同时带领学生亲力亲为,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由此,班级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沟通出现的障碍、沟通的途径不难发现,在班级管理中,结合学生实际,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结合班级实际,班主任工作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纪律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思德教育。
并且大部分同学还是留守儿童,所担任的班级有学生16名因为是农村小学。平常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不够,言行举止,良好习惯方面有很多弊端,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做的第一步工作,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的学生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为班级做贡献”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班级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提高竞争意识。
为了使班中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班级管理中。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教育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总结自己过去,充分认识自我然后在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劳动、爱好特长等方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是切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虽然是自己与自己比,但实际上也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大。这样的竞争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因而,学生谁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心中荡漾,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活动,使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优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三、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平常我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上进心和求知欲。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他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还经常帮他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先跟他谈话,要他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而只要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同样会成为好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还特别叫他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进行个别补习。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让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一番,让他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备课充分。上课效果才会较好。所以我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时常思考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用学生的眼光来看世界,上课时想方设法一让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教学中注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设计和进行语文教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转变教师角色,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心灵交流,灵魂碰撞的过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保护学生独特的理解和发现,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过程的愉悦,改变了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学习兴趣,激活每位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愿意学习语文,会学语文了
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还采取了一些方法。让他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才能提高同学们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二、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谈不上自觉学习,抓学生坚持预习的习惯,学生借助课后思考题,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做到勤检查。培养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修改文章和订正作业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