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0-0105-5 中图分类号:F833文献标识码:A
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风险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一种站在整个公司角度进行的整体化风险管理方式,我们平时见到的公司风险管理(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或整体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也是指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比如,一个保险公司可能会面对由需求变化、利率变化、资产价格变化等带来的种种不同风险,最终对公司产生影响的不是某一种风险,而是所有风险联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从公司整体角度进行的风险管理才是最有效的。 Risk Management)。ERM的概念是由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和证券公司最先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整个机构内部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和业务环节的各个种类的风险进行通盘管理。ERM 要求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各种风险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利率、汇率、股票、期权等)以及承担具体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风险管理。第二类是基于风险决策因素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TRM。TRM(Total Risk Management)是从风险决策角度提出的另一种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引入风险管理策略的三因素概念,这三个因素包括概率(Probability)、价格(Price)和偏好(Preference)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谋求三要素(3P’S)的最优均衡。目前TRM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建立如此庞大而复杂的TRM系统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相对TRM理论而言,ERM具有良好的现实可操作性,本文所讲的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ERM。
一、全面风险管理经典文献回顾
(一)国内(中文)文献回顾。陈秉正(2003)在其著作《整体化公司风险管理》中论述了风险管理概念的演进、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各种策略,并对整体化风险管理进行了展望。文章主要是融合了Shimpi(2001)的《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和Doherty(2003)的《整体化风险管理》两本风险管理巨著的精华,论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阳(2006)《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一书从金融机构的风险角色分析入手,归纳了风险的概念和性质,并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论述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现代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美)尼尔・多尔蒂(Doherty, Neil. A.,2003)《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公司风险的技术与策略》,这本由陈秉正,王在2005年翻译的风险管理著作认为随着近年来衍生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保险市场开始重视在保单内容的设计上将可保风险与财务风险相结合,因此,当前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反映公司的理财能力和增加公司的价值。整合型风险管理是结合保险与金融工程技术,利用创新性避险工具来管理公司的风险,包括可保风险(Insurable Risk)、财务风险、营运性风险和事业风险(Business Risk)。Doherty, Neil. A.还认为考察风险的成本是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对风险的成本做了深入分析,并考察了容易产生风险成本的公司结构特征,指出改变公司的结构特征同风险一样属于重要的风险管理策略。该书对如何利用简单的和复杂的财务杠杆对风险进行管理,包括应急性融资工具的分析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是一个创新,增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赖志仁(1999)在《风险管理与全球保险之未来趋势》一文中论述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产业间的合并和企业并购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保险、银行、共同基金、资本市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商品之间的差异性变小,替代性变强。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能继续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而应该从公司整体的视角上开发一种综合的风险处理方法。该文章还指出多种避嫌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会成为未来的潮流,但并没有具体说明企业应该如何整合这些避险工具来处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潘国臣等完成的文章《整合风险管理与会司价值》(2006)指出,新兴风险管理工具有资产避险、负债避险和权益避险三种,这三种避险工具的价格分别为、和,并且三者的关系是>> 。如果采取避险措施之前的资产与负债额分别为与,则在资本结构已经是最优的假设下,采用负债型避险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冲击是最小的,其次是权益型避险方式,而资本型避险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冲击是最大的。若是分析损失后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则单纯使用资产型或负债型避险工具都是不利的,应该综合运用多种避险工具。但文章并没有就该理论进行实证研究。
(二)国外文献回顾。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研究部在其著名期刊《Sigma,No3/2005》发表了《产险业资本承保与价值创造的实践》①一文,该文章指出:影响产物保险公司的资本成本因素是投资活动与承保风险的组合。而公司价值比较高的产险公司的承保利润波动较小,这些公司都有较好的风险选择、风险分散与再保险安排,或者使用了创新的风险转移技术。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从实证角度出发验证了风险管理提升公司价值的重要作用。Shimpi(2001)年的著作《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中提到:风险就像一头大象,传统的风险管理就像盲人摸象,“虽然每个人都摸对了一部分,但总体上来讲还是错的”。书中对于传统个别的风险管理与创新整合型风险管理做了比较,其中包括: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公司财务与保险;财务长与风险管理人;众多个别风险与整合风险;众多个别市场与整合的市场。并对整合前后的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论述。该书与Doherty(2003)②的著作是学术界公认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最经典的两本著作,两本书的着重点不同,内容各有千秋。Doherty(2003)主要论述了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Meulbroek(2002)在其论文“A Senior Manager’s Guide to Integrated Risk 。并提出了处理风险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修正公司的营运方式;二是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三是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产品)。以此来适应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变化。Meulbroek认为应该用最具成效的方法达成风险管理的目标,使企业在遭受不可预测的意外损失时,可以及时获得融资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进一步发展。Culp(2002)的两篇文章认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本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但长久以来的公司财务处理方法总是将两者分开来管理,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失了管理的效率。Culp建议公司应该采用整体化风险管理,利用创新型金融避险工具来管理风险对企业内部的现金流、盈余与资产负债表的不利影响,并避免非预期损失事件实际发生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的冲击。
二、全面风险管理产生的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是在图1所示的三个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涉及保险、财务套期保值、投融资、杠杆管理、薪酬设计甚至税收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③
首先是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的发展。风险管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管理“可保风险”而出现的。Robert Mehr和Bob Hedhes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可保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之后,可保风险管理又有了一系列的创新,比如有限风险计划;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以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捆绑式保障保单,这种保单不仅包括传统的可保风险(财产和责任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从而打破了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障碍。
其次是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工程理论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金融创新高速发展的时期,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柯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夏普和罗斯创立的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布莱克和舒尔茨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衍生产品和金融工程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风险管理用于套期保值的工具,还为公司其他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了方便。公司不仅可用衍生产品对特定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还可以将衍生产品嵌入到公司的负债和权益里。而新近发行的巨灾债券和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RT)则是直接出于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出现的。
再次是公司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Cummings通过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说明了公司是如何通过对风险进行保险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Mayers和Smith(1983)又基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摩擦成本,提出了更新的公司风险管理理论(关于风险的成本,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有详细的论述),即风险的摩擦成本或交易成本可以使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增加公司价值的过程。针对风险的成本解释, Doherty Neil A.(1985)又提出了管理风险的“对偶策略”,即公司既可以通过降低风险又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或组织结构、改变杠杆作用的方式来减少风险的交易成本。
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这里主要介绍美国COSO委员会和GARP组织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一)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①。COSO全称为“发起机构委员会”(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它是一个自愿性质的私营机构,致力于通过商业伦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全面风险管理给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企业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之中,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 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经营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目标―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八个构成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方式可能会失灵,控制活动可能会变得无效或不再被执行,企业的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等。面对这些变化,管理者需要通过控制手段,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是否持续有效。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ERM框架有如图2所示的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开展风险管理活动。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
(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②。GARP(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在英国老牌巴林银行倒闭、全球风险重要性开始凸现的背景下由风险专业人士倡议产生的专业组织。GARP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所要做的是了解从金融机构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风险同时去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因而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会平衡风险管理结构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该组织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括策略、程序、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模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融合(如图3所示)。
(1) 把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预测并分散风险方面的优势;(2) 建立风险管理过程,这个过程要便于公司组织内部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实施,并能主动支持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 (3) 通过在组织人员指导和风险行为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合理安排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4) 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理性和动态的划分,合理地反映公司商业策略和外部市场环境所对应的风险;(5) 建立一个风险和行为的衡量系统,这个系统要透明、可信、及时,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实现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的统一;(6)强化组织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持续性,提高企业风险承受的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加股东收益。GARP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模组协调合作,共同负责完成以上六项风险管理任务。实际上GARP方案与COSO的ERM框架并无实质区别,GARP方案囊括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并做了重新组合,更进一步来说,策略是中心,风险管理基础设施、过程和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三大平台。
四、全面风险管理的四种基本策略①
全面风险管理策略针对的不是单个风险,而是整个公司的风险剩余,它包括下面四个基本策略。。
(一)资产规避策略。“资产规避”可以定义为用一项资产为其他资产所存在的风险提供规避。资产规避策略的思想是:一个包括了基础资产和规避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有很小的风险甚至没有风险。比如投资组合F,一定量的资金$被投资于两项资产。第一项是基础资产,每投入的一美元的回报为AB;第二项资产,即规避资产,每一美元的回报为AH。资金$按{1h}分配于两项资产,并且两项资产的相关系数ρBH为负,在接近-1的极限时规避效果最好。
资产规避:F= $(AB+hAH) 0>ρBH≥-1(1)
如果ρBH=-1,则存在某个规避率h*使得投资组合不存在风险,此时COV{ $(AB+hAH) }=0。
再保险保单是保险人采用的一种传统的资产规避形式。新型的资产规避工具是巨灾期权,巨灾期权是根据保险公司所要求的指数价值而制定的期权,当指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指数值(执行价格)时,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得一笔支付报酬。资产避险核心思想是当基础资产遭到损失时可以通过另一项资产的获取来弥补,当然中间涉及规避费用的问题(再保险保费或期权价格)。
(二)负债规避策略。与资产规避策略不同,负债规避是在资产负债表的相反方面实现的,即用一种负债的免除来弥补基础资产的损失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投资组合包括的就不是规避资产,而是基础资产和规避负债的组合。
负债规避:F= $(AB-hLH ) 0
如果ρBH=1,则存在某个h使得投资组合不存在风险,即COV{$(AB-hLH )}=0。许多新型的风险管理策略,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股票期权和巨灾债券都属于负债规避。
(三)股权规避策略。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避免风险带来的各项成本,保值公司对突然损失的融资能力和对投资机会的筹资能力。除了获得外部资本注入和借债,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达到这些目的,那就是损失后的股权融资。当损失事件发生后,公司为损失或投资机会筹措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资金使用的成本取决于损失事件的严重程度、公司的特许价值以及当时金融市场的环境,而公司所关心的一是资金需求数量和成本,二是损失后的杠杆水平。股权融资可以满足筹资需要,而且不会增加杠杆率。虽然债务融资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会增加杠杆率①。当一个公司现有的流动资产无力支付投机性损失(流动性危机),而公司其实还具有一定数量的特许价值,这时候采取的资本调整措施实质上是特许价值的一种变现。
股权规避策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简单的损失后权益融资。这种策略的一个特征就是新的权益资本的可发行价格会由于损失而降低。第二个策略是保险人购买其自己股票的一个看跌期权,这个期权可以在预定规模的损失发生后被执行。这些新的工具已经在市场上发行的“巨灾看跌期权”中被使用。
(四)杠杆调节策略。风险的成本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或减少风险的交易成本两种方式降低,这是新型风险管理的“对偶性”特征,也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策略时考虑问题的两个基本方向。。杠杆调节策略可以用来处理财务困境成本,贷款人和剩余权利要求者之间成本等。此外,如果发生了突然的损失,公司将发现由于杠杆率的降低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有利的位置,或者对已破坏资产进行重购,或者对新方案进行融资都变得相对容易。
杠杆调节策略顾名思义是对公司财务杠杆水平的调节,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都属于杠杆调节的范畴,只是由于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都集中在新型规避工具的使用上,这些新型工具又都属于股权或负债型避险工具,所以把这两种工具单独拿出来介绍以示重视。除了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杠杆调节策略涵盖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红利政策的制定、债务和权益间的转换等,这属于更广泛的公司财务管理的领域。
参考文献:
[1]Culp, C.L., (2002, Spring), Contingent Capital: Integrated Financing and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Culp, C.L., (2002, Winter), The Revolution in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A Decade ofInnovations in Process and Product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3]Doherty, N.A.,(2003).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edition.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
[4]Meulbroek,L.K.,(2002).A Senior Manager’s Guide to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5]Shapiro,Alan C.andSheridanTitman(1985).“An Intergrated Approach to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Midland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3,#2,41-56.
[6]Shelor,Roger M.,Dwight C. Anderson and Mark L. Cross(1992).“Gaining from Loss :Property-LiABility Insurer Stock Pric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89 California Earthquake”,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5,476-488.
[7]Shimpi,P.A.,(2001).Integrating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NY:Texere LLc.
[8]陈秉正.整体化公司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3.
[9](美)尼尔・多尔蒂著.陈秉正、王译.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公司风险的技术与策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阳.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1]潘国臣等.整合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J].保险研究,2006,(9).
[12]赖志仁.风险管理与全球保险之未来趋势[J].风险管理学报,1999,(2).
[13]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4.
关键字:规避风险,招标文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的建筑市场形式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全面实施,施工企业的企业定额尚未完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招标人想要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必须抓住招标阶段这一关键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
现在通长使用的招标文件基本上是由投标须知、评标办法、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条款、合同协议书、投标文件格式、图纸、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其他文件章节组成。其中投标须知、技术标准和要求、图纸几部分均应结合工程项目具体特点编制;投标文件格式则是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表格,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其他文件就是类似“廉政建设责任书”一类的格式文件了,本文对此不加累述,仅对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评标办法的编制及合同条款中部分内容、各章涉及的招标要求设定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这是招标人规避风险的最关键点。
一、工程量清单编制如何规避风险
工程量清单计价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从2003年7月1日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以来,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招标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有利于投标企业的自主性、有利于建设风险的合理分担。
对于“工程量清单”这一概念首先应有明确认识:工程量清单是把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准备实施的全部工程项目和内容,按工程部位、性质以及它们的数量、单价、合价等列表表示出来,用于投标报价和中标后计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工程量清单是承包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招标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子目分项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列在清单上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供投标单位逐项填写单价用于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严格的说不单是量的概念,而是已超出了施工设计图纸量的范围,既有量又有完成该工作量相应的具体要求的清单概念。工程量清单必须依据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及计算单位的规定,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情况和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这一阶段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前应对招标图纸、招标文件要求的充分理解和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精准把握。
依据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文件、清单文件,特别是对招标文件中相关总包分包界限划分、专业工程整项暂估及材料设备暂估价的设定、相关的市场涨价风险约定、清单中的分部分项是关键。
招标控制价总价应与细节完全吻合。
控制价应包含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承担的风险内容及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正确全面使用行业定额或地方计价定额以及相关的造价管理规定,同时对编制清单时用到的材料、人工、机械单价充分理解。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采用地方当前定额耗量;
人工、材料单价先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信息价,信息价没有再用市场询价的价格;
企业管理费、利润的费率用当地政府公布的平均费率;
不可竞争的费率必须按政府公布的基数和系数计取,如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税金;
政策允许浮动的费用,用上限;
暂估价、暂估项应计入控制价总价中
措施项按常规施工方案计算,若使用非常规方案需经过相关专家论证;
机械台班费用根据工程具体特点和施工条件,本着经济实用原则确定。
三、评标办法编制规避风险应注意的问题:
措施项费用作为重点,方案与费用应对应,否则为无效标;
清单报价中不平衡报价应严格限制;
依法设置废标条件,不可竞争费用竞争硬盘位废标;
恶意投标,低于成本价报价设定必要条件加以限制。
四、合同条款及招标文件中各章涉及的招标要求设定规避风险应注意之处:
在招标要求中对总包和分包的界面划清界限。
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中,投标人承担的风险范围及内容应明确,不能有无限风险由承包人承担的字样:
政府性的风险由发包人承担;
技术性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
市场因素造成的如涨价、降价风险由承发包双方共担 。
清单错漏项尽可能在答疑中解决,特别是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错漏项问题,解决方案应在招标文件中有不要的说明。
对投标人的不平衡报价有必要的限制。
对开工后的索赔、签证、变更、价款调整等活动程序在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中应有相应约定。
对中标后签订合同企业的履约担保应有约定。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体系
一、资本运营风险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
(1)资本运营风险概念。所谓资本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营运风险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特定的风险,而是包含一系列具体的风险。(2)资本运营风险特征。首先,资本运营风险具有客观性,这是资本运营风险的本质特征。其次,资本运营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第三,资本运营风险虽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资本运营风险还是具有可观测性的。资本运营主体能够捕捉资本运营在运营前、运营中和运营后的风险发生特点和规律,就能把握其发生的必然性,并且可以通过分析预测,累积防范知识,提早进行风险的规避。还有,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运作过程复杂,运作涉及面较广,不同于一般产品生产经营风险,不仅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的操作,而且涉及到体制改革、巨大收益、政策法规的配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国家一系列的宏观配套措施的完善,所以其破坏性比较大。(3)资本运营风险产生原因。。。。还有是运作的方法和体系的问题,如果运作方法其本身就存在不严密性,使得资本运营风险的评估发生偏差甚至错误,就会导致风险的发生。资本运营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是资本运营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体系
(1)评价原则
风险的评价与分析指对风险发生之后的可能性后果极其影响进行评估,估算风险发生之后的危害程度,并且通过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来进行制订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尽量减少资本运营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表1是一种风险评价的案例: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全面性等评价原则。不同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必须要结合不同国有企业的内部情况,进行标准的设定,使得评价标准和现实紧密结合。评价标准也必须具有全面性,涵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对资本运营前的准备、资本运营期间的状况、资本运营后的状况都要有所设定。(2)评价方法。现今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常有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定性定量想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这几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其特点不同,由专家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对评价对象做出直接判断,可以减少数据统计不足造成的片面性,但是也有着随机因素较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缺点。定量评价法用数学和计算机求得评价结果,有较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当评价对象过于复杂时,其评价的内容难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表示。
我国的国有企业要重视资本运营风险的规避,建立合理的资本运营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微观手段和宏观手段并用的方式,采取政策法规、社会手段、经济手段等进行资本运营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分类形成原因规避措施
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规避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成功的必要步骤。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及其规避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指:广告传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国家或地区受众或社会的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风俗和法律相矛盾或不协调,使当地受众或社会对广告主(品牌)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的危险。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通常表现为:品牌美誉度降低;消费者拒绝购买;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退出市场。所以,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实际上是广告传播的文化与受众的文化发生矛盾或者不协调而产生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低效、无效等危害。那么,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有那些呢?。
按文化风险的危害程度划分。负面效果风险:广告伤害了受众或者当地政府的感情、危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违反了相关法规导致反感、愤怒和遭到禁止。“丰田”越野车广告就属于此类。低效或无效风险:广告传递的信息因文化差异不被受众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广告无效或者低效。
根据文化风险的内容划分。观念风险:国际广告传播者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差异导致受众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反感而导致国际广告低效、无效,甚至负面效果。民族风险:广告信息伤害了地区、国家受众的民族自尊、民族感情而导致的危害。“丰田”RAV4多功能运动车2001年在美国广告,因种族歧视惹的麻烦就属于此类风险。风俗与宗教风险:国际广告传达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地受众的风俗和宗教禁忌相违而导致受众抵制和反对的危害。索尼录音机在泰国的广告因亵渎了佛祖而违反了崇敬佛的禁忌遭到泰国人的普遍反对。翻译风险:采取标准化策略的国际广告主在异文化国家广告,因翻译使广告受众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广告低效、无效或者负面效果。“福特”把“Comet”(慧星)汽车引进给墨西哥取名为“Caliente”,此词在墨西哥的行话术语是“streetwalker”(),这必然妨碍人们购买,甚至拒绝购买这样的车。
可见,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风险也是影响国际广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形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文化距离(CulturalDistance)。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文化风险的产生则是广告主体漠视、不尊重广告地的文化差异或者违背广告地文化的主观和客观相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从主客观范畴去探究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成因。
文化风险意识缺乏或者不强
广告主体缺乏文化风险意识或者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是造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广告主体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就不可能事先发现文化风险和规避文化风险,而文化风险意识不强就容易忽视风险,更谈不上防范风险。所以,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或者缺乏是导致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丰田广告风波”后广告公司出来解释道歉,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致歉,也证明此点。从广告主的利益和广告的利益来看,以伤害消费者来做秀品牌知名度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国际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丰田”既不可能如此愚蠢,更没有这个必要。
对异文化认识不够
国际广告是跨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广告主体要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必须迈过两道坎,一道是认识的坎,另一道是表现的坎。认知心理学揭示,人认识新事物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广告主体以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异文化现象和异文化受众。所以,广告主对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客观上存在距离,也容易出现偏差。国际广告商拥有的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偏差,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有限的、特定的文化去认识差异的、多变的和无限的异文化的客观现实。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另外,即使是本土的国际广告,由于自恃对文化的熟悉,在文化风险意识不强的条件下,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倾向,从而丧失了对文化风险的警惕。广告主对本土或国际广告的信任和广告的局限与麻痹心理妨碍了广告主体深入认识异文化。因此,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是易出现的现象,也是导致文化风险的重要原因。广告表现是国际广告沟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由于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深,运用的表现符号容易出现异文化人群不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中国“丰田广告风波”和美国“丰田广告风波”,也证明了这种认知心理倾向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异文化人群受认知心理规律的作用,他们不可能站在广告主体的文化角度,以广告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和与广告主体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国际广告的表现。所以,国际广告主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和心理距离,它增加了广告表现沟通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又一客观原因。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观是现代营销观在广告领域的反映。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从认识论上看,是广告主体该观念不强,“广告主体中心意识”发生支配作用的必然结果。“广告主体中心意识”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对立形态,它是广告主体企业“由内向外”经营观在广告上的反映,它在广告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广告主体对产品考虑得多,对受众考虑得少;对自我目的实现考虑得多,对受众的要求考虑不够;对自我感受考虑得多,对受众的体验考虑得少。正是如此,作为广告主的丰田投资公司才在审查广告时没有发现问题,国际广告商在策划广告时也没有能够发现广告隐藏的风险。所以,广告主体“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是产生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认识原因。
缺乏防止文化风险机制
观念的错误以及认识不深刻必然导致在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广告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从广告策划、制作和实施等环节上,发现并过滤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减少或杜绝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
创意的智慧容易忽视对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好的创意是国际广告沟通的利器,但创意效果的追求不应以增加风险为代价。国际广告创意是产生风险的高发环节。ROI是最有影响的创意哲学之一。。伯恩巴克的ROI没错,但三者的效力都依赖于对广告受众及其文化的深刻把握。国际广告创意仅靠ROI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考虑跨文化问题,自然不会强调规避文化风险。另外,广告主的异文化特点决定了他们了解广告国文化和消费者是有限的,因此对广告创意的文化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就更难。从心理上看,创意时大脑里形成的注意中心是创意,广告文化风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容易被忽视。所以,现行的创意理论容易忽视对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规避
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文化风险应做好如下工作:
牢固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
国际广告的沟通是以跨文化为特点的,广告主体只有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才能从思想上规避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国际广告的受众对广告主体而言是异文化受众。以异文化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就要求广告策划、创意和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异文化受众的需要、价值、情感和习惯特点。树立正确的国际广告沟通观,要求放弃广告“请消费者注意”的倾向,转为“注意消费者”,使国际广告沟通以异文化受众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以他(她)们受尊重和满足为中心。坚持以正确的广告沟通观,广告主体必须从根本上肃清“广告主体中心观念”、“由内向外的观念”、“产品中心观念”和“以创意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坚持和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是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措施。
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
营销的全球化是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特点,国际文化的趋同倾向虽然是一种潮流,但国别文化差异仍然是文化主体和主流。国际广告沟通是以对异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为前提的,是以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直接表现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所以,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的研究是从知识上和认识水平上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措施。深入研究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不同文化差异的特点和对文化刺激反应的不同敏感与激烈程度建立全球国别文化差异分类体系,以便广告主体更好地策划和实施跨文化广告,减少文化风险。第二,建立全球国别文化禁忌和文化风险核对表,为减少和消除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提供方便。第三,建立全球国别文化风险评价体系和确立国别文化风险等级,为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打造预警系统。新晨
建立风险作业和实施上的规避机制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在作业上的规避机制指的是,国际广告在主题和创意表现领域必须设立文化风险的检查环节。检查者按照异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禁忌和民族情感等具体指标进行专项的反思与评估,以便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国际广告制作完成后,必须组织各方代表观看并进行文化风险查找,清查潜在的文化风险;在正式之前,还可以将广告在一定范围试验,对观众进行文化风险的专项检测,在更大的范围查找隐藏的文化风险,把它消除在未发之前。广告正式后,建立风险的适时监控机制,随时检测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在异文化沟通条件下,由文化因素而导致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广告低效、无效;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广告主体错误观念、认识不深、风险意识不强和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的规避文化风险的科学措施,一方面是彻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研究和甄别体系,再者就是建立从广告生产环节到环节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完整的规避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金融形势风云突变,在这轮蔓延全球的金融大动荡中,国有企业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投资的巨额亏损,显得分外触目惊心。国有企业动辄几十亿的亏损,已经严重危及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如何更好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获利,更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无疑将成为国有企业金融投资的必修课
一、中国企业投资衍生工具失利简介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巨亏的消息频频不绝于耳,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买卖,由于澳元的暴跌,损失数百亿港元;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报告显示,由于持有相关外汇结构性存款,两公司汇兑损失巨大,其中中国中铁汇兑损失19.39亿元,中国铁建损失3.2亿元;中国国航因航油套保的亏损已经扩大至18.3亿元,?中国国际航空的航油及燃油套期保值交易亦蚀31亿元;中国远洋所持FFA(远期运费协议)亦出现浮亏40亿元等等,种种例子不胜枚举。
根据国资委初步统计,目前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
二、金融衍生工具介绍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而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互换和金融期权是四种基本类型的衍生工具。金融衍生产品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连接了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具有杠杆性、复杂性、投机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衍生产品不仅具有高收益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高风险性。例如,衍生产品的杠杆性就意味着,在衍生产品的交易中,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数倍于保证金的大宗交易,达到以小搏大的目的,因此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本便能控制大量的资金。但另一方面,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不一致,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是血本无归。而由于衍生产品的虚拟性和定价的复杂性,使得其交易策略远复杂于现货交易,其可投机的特点,又使得风险成倍地扩大。
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锁定成本,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者对冲经营风险。例如利用远期、期货等衍生产品,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原材料和外汇等的价格波动风险,帮助企业锁定成本,保持企业盈利状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若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企业置高风险不顾,盲目从事高收益的衍生产品的投机,结果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导致企业破产。
三、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失利原因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工具,而对许多投资于它的国有企业来说,高收益没有实现,高风险却体验深刻,它俨然成为了一种心有余悸的梦魇。国有企业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1.风险监管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技术落后。
灵活多样和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保障,也是企业投资理财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金融衍生工具固有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天然属性,更需要企业进行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如果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严格控制风险,即便出现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出现损失,也可以把握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而企业一旦违规或员工越权操作,监管又没有发挥作用,尤其是进行大规模投机交易时,失手后的结果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整个企业的倒闭。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存在侥幸心理也导致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时,漠视风险。
2.国有企业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制度缺陷。
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企业资产名义上属于全体国民,归国民所有。而在现实中,模糊的国民所有概念实质上导致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由国家聘任,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管理者存在者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的情况,即其权力大,而承担的责任相对小,国家对其的激励政策,也是一个奖多罚少,片面强调对经营业绩的激励。因此,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道德风险的问题。管理者倾向于利用所掌握的国有资产,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报酬的投资,以期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业绩提升。而又由于企业监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冒险行为能够容易地付诸实施。
3.投资动机不纯,缺乏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近年来,国际市场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粮食等价格波动剧烈,给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风险,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锁定成本。但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衍生工具时,更加注重是它的投机功能,片面强调对可能高收益的追求,忽视其高风险,把其当成了一种快速盈利手段,而不是进行避险和套期保值。从事高风险业务,企业应当树立正确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意识,而对某些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国有企业来说,风险只是一种可忽视的小概率事件,事前就缺乏风险控制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准备,而在投资错误发生,造成损失后,通常又低估错误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从而在风险控制上丧失了主动权,最后小错酿成大错。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损失函数;CVaR完备离散形态;投资组合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191-01
1 基本概念
。它是指投资组合的损失大于某个给定的VaR值的条件下,该投资组合损失的平均值。与VaR相比,CVaR满足次可加性、正齐次性、单调性等,因而CVaR是个一致性的风险计量方法。
在市场风险的规避中,风险损失量可以被构想成一个函数。
损失函数:设Xn代表由各种可行决策组成的约束集,每个x∈X表示由投资于n种备择金融资产数量构成的决策向量(亦是资产组合),y∈nm表示由若干经济变量(譬如资产价格,利率,汇率,通胀,宏观GDP等)未来预期值构成的向量。称实值函数
其中,r是由n种资产期望回报率构成的向量,μ为投资者认定的投资组合的最小期望收益率,为外生的常数,γi非负。
模型。我们假设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他们面对的是递增的、严格凹的效用函数u∶,且E[u(W)]
这里u是递增的、严格凹的函数,比如u=Wa,对于某些a≥1;或者u=lnW。
4 结语
本文在连续CVaR定义下,给出了CVaR, 和 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在一般CVaR定义下,给出了CVaR的完备离散形态的定义,作为该文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几个基于CVaR约束的投资组合模型。重要的是在约束条件中,加入了与CVaR相关的限制条件,如CVaR小于某个确定的值等,做这样的调整,可以使我们的投资决策更具理性。我们还可以优化CVaR的方差,这样能够确保在一定的收益(效用期望约束条件)下,我们的投资决策是最优的,亦即风险或波动是最小的。本文最大的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有效的CVaR,使我们处于投资的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Rockafellar R T, Uryasev S.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for general loss distribution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2, 26:1443-1471.
[2]Uryasev S,Ph.D.Conditional Value-at-Risk: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J].Financial Engineering News,2000,12(4):670-6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