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
4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不明确,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甚至因为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招聘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专业人士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进行有关财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通过在招聘会上请招聘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到1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定位等四个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对以上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如图一所示:
企业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对专业人才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有要求,其中对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2.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财务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图二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问题上,企业更为重视敬业精神(18.21%)、责任心(15.86%)和职业修养(16.56%),以上三个方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远高于对业务素质(19.88%)的重视程度。
3.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
业务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打交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4.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岗位划分
调查数据显示,100家被调查企业中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差别、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差别这一观点的占68.59%;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差别不大,从而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差别不大这一观点的占29.12%;而持财务管理就是会计这一观点,将二者等同的比例为2.29%。基于以上认识的差异,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岗位的设置也存在很大不同,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分开设置的大约占35.12%,在会计机构中设置独立财务岗位的占28.59%,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占36.2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与区分,这就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关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定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调查分析,能够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方向。
1.重财务专业课程,轻相关业务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忽视金融、税务、法律等课程。法律、金融等本就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教学中对以上课程只是停留在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深入学习,有些院校甚至将这些课程作为考察科目,一学期结束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财务管理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极为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
2.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财务管理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最终的失败。财务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相比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看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修养。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基本没有,高校将精力主要放在学生财务业务知识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基本忽略,只是在大一的公修课《思想道德与教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缺乏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特点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缺乏有效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培养,而轻视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实践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仅限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而该课程虽是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有些院校在毕业前安排了实习,但这些实习多以学生自由自愿的形式开展,学校没有相应的监督,也缺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等同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用人企业,更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的教学目标上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最多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财务,而对会计专业学生更偏重于会计学,以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是偏重于会计;二是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学会公式套用,缺乏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差别不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改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仅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欠缺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很难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不懂金融、经济,就很难从微观以及宏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高等院校应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仅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轻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切实加强对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
2.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高危行业,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不仅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注重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令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沙盘模拟等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活动,配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开展案例分析课程,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安排实习机会,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摆脱过去学生实习的管理方式,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实习状况进行反馈计入学分。
4.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
。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9,(12).
一、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的培养。。现在高校所希望的是学生不仅仅限于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还要培养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因此,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应当提高,并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改变,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保障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是教学管理的目标。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为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生发展为理念出发的,管理制度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打击学生对学习和兴趣爱好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本着以教师和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出发,在教育、管理、科学等方面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主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强烈的意识性。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等组织,使得学生有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和管理教学制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调动自我的责任感和行为能力,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管理。同时,要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最佳途径。现代教学管理的基石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管理时,要确立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保障师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权得到很好的分配,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公平,还使得管理者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运作,改变以往的不合理手段,这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为建设和谐校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民主管理和科学教学的层面上讲,没有高校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很难达到统一的目标和成就的。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而产生的,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管理,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影响力,学生的自身利益和学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学管理的改革并没有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这种层层通知的方法可能会引起通知不到位、通知出错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很难去追究责任,不能很好地明确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了许多学生不知情等情况的发生。教学管理者对于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意识浅薄。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为落脚点。然而现在国内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并未真正的重视,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征求和考虑学生的意见。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缺乏,更说明了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些教学管理还是着重于服务和索取上,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状态,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依旧没有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他们的发展空间也很小。
三、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和关心学生和教师的精神追求。学生和教师在不同方面都有很强的需求欲望。。学校的管理者能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下满足各种需要,加强文化元素,给予学生和教师切实的关怀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2.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很好地避免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硬化的数字去约束教师,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校的总体发展速度。教师这份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更富有自尊性,更需要尊重和理解,这种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积极配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地保障,从而促进高校的更加长远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上,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高校的教学管理既要严格、规范的管理,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去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创造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合理公正的管理制度保证下,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3.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升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些发展和进步最终都离不开教师技能的发展和提升。换言之,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同时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为丰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另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更好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体现了优越的有效性。它更加注重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的评定,同时根据学生对于教学管理提出的意见,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技能。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提升。在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提升了教师的技能。4.有效建立学生评教的机制。学生评教是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对教师做出的一种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考量。在评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很好地参与了教学管理工作,感受到了尊重,也让教师感受到个人能力和魅力提升的重要性。学生评教机制很好的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真正需要,而并非在知识上的给以,同时也实现了师生良好互动、互利双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理性客观的分析学生的评教,针对学生的意见做出改进,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实现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稳步地提升。5.有效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保障了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师生之间是相互帮助,互相平等的良好关系。师生关系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是思想交流、情感互通的精神层面上的社会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配合,达到互利双赢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的使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也更加有平台可以说话和提出意见。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是建立教师和学生友好关系的桥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得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融合的同时使得他们各自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满足,使得学生充足的发言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最全面的发挥,实现了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学生是教学管理的实践者和接受者,是体验和感受教学管理过程的人。它不仅可以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以提升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心和全方面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在提高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概念的体现。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体现了极大地有效性。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是体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一面,它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个性的提升,也是学校的良好形象的重要一步。在当今社会,学生和教师、学校之间已经从简单的被动者和主动者发展到了精神层面上的相互作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自身发展上的主导权,同时更加客观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对于教师而言,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使得教师的个人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这很好地体现了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本文将对高校中主要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揭示,并指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特别是新时期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的背景下,学校管理者更需要积极摒除教学管理中的漏洞,使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更好的服务。
1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师对于课本未加任何修改,没有添加任何修改的就复述给学生听,这不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将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现象在刚入职教师中较为普遍,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且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易于胆怯,这就导致了教师照着PPT 念,照着书本念,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习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此种现象没有做出整改意见,也加剧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1.2 教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予以巩固与证明特别是在文科教学中。比如,大学语文在讲授诗歌韵律,对仗时只是讲方法,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己消化与实践,一般讲过就算完,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缺乏完备的教学评价系统
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分为教师互评、领导意见、学生评价,且学生评价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很多学校是缺乏这一步骤的,单纯以教师互评和领导意见得出的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缺少了教学评价就不能对教学管理方向产生重要的指示作用。
1.4 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师资力量欠缺是教学管理中极易出现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其高校的教学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国家明文禁止在职教师在外任教,但也有部分大学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在外授课,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其教学水平自然难以提升。虽然也常见到高校花重金聘请专家名师任教,但是如果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其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太大提高。
2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
2.1 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资源
在教学管理中应该让教师对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积极探讨解决措施和办法。对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将现代的投影技术,多媒体设备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2.2 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史科都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将实践教学渗透入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动手动脑能力相结合,提升学习领悟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正是古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所在。
2.3 建立健全评价系统
随着科技的普及,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在电脑上以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做出评价并写出评价意见。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的评价趋于真实和客观。当然,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学生评价,也要以教师互评、领导意见作为辅助参考,使得教学评价系统更为全面,更加健全,也更符合实际。
2.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增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最终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校应该组织专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加强培训,让这一部分教师也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多媒体,让现代教学设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5 协调学校内部管理部门
首先,要对学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对其进行权责分化,使其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其次,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要充分落实,将其分化为小的部分具体落实到个人。对于管理内部的矛盾进行梳理,并积极解决,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上下一条心,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最为关键的是,要高效的开展工作,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教学问题,并制定相应方案进行解决。
3 结束语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但是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又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国军,李紫琼.浅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现代交际,2012(05):217.
[2]傅瑜慧.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社会学反思: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04):40-43.
[3]张立,滕祥臣.浅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弊端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16-118.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88-02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位,在加强教学管理、维持教学秩序、、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体会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深入思考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一、四大作用:高校教学秘书岗位功能分析
1.辅助、参谋。院系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包括常规教学管理、教学日常管理和教学档案的整理保存,其主要职责在于协助分管教学院长及其他院、系领导做好本学院的教学管理辅助工作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协助分管院长开展教学、教务活动,使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沟通、协调。教学秘书还负责向全院教传达学院及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任务;传达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征求和听取教师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等工作。这既为院系领导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3.监控、督查。教学秘书对领导做出的教学决策,负有检查、监督、催办、落实的职责。这就需要教学秘书了解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协助领导检查教学质量,分析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所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这就需要不仅在教学管理中形成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使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新进步;同时为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意见建议,以确保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管理、育人。。。
二、四个失衡: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调研
1.劳动强度与价值认同失衡。教学秘书的工作大部分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事务,工作繁重、劳累,短期内看不到具体、直接的结果。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教学正常运转,没有教学事故的发生就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成绩,这些方面很难对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因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一直不被认可。在领导看来,教学秘书只是一个服务者,地位、职责远不如专任教师;在普通教师看来,教学秘书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认为教学秘书无非是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只需被动地完成上级的任务,不需要创新,因此,大部分人认为,教学秘书学历层次不需太高,只需能处理日常性的文字和工作即可。
2.人员配置与工作总量失衡。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几乎涵盖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而烦琐。大部分学校,一个院系即使有上百名教师和上千甚至几千名学生,也仅仅配备一名教学秘书,加班加点往往成了工作常态。从工作时间来说,笔者对山东某高校26位教学秘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20位教学秘书,每天的工作量远远超过8小时。虽然整日在这些繁杂具体的事务中忙忙碌碌,但仍然得不到认可,也看不到成效,有时还备受怕出差错的心理煎熬。从心理上来说,大部分教学秘书都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和焦虑症。就拿考试来说,为保证考试的有序进行、不出差错,他们会经常对全院甚至全校的考试安排、监考安排进行详细核实,对长达几十页的安排表一遍又一遍核对,相当机械。由于对考试安排出现差错而引起的教学事故的恐惧,经常会出现明知已经核对过多次,却还要再行核对的现象;存放试卷的房间,明明知道已经锁好,但还会多次查看,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因此长期处于谨小慎微、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从身体状况来说,由于长时间从事电脑相关工作,不少教学秘书虽然很年轻,但已患有严重的腰椎、颈椎疾病。
3.工作投入与薪酬待遇失衡。由于教学秘书在高校不被重视,所承担的工作、责任与所得到的报酬往往不平衡。近年来,由于各高校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教学管理的基础工作都要教学秘书处理,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较高的薪资、职务待遇和发展空间。但现实不是这样,教学秘书的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从工资待遇上看,教学秘书的工资普遍偏低,他们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繁杂事务,成绩难以量化,往往得不到认可和重视,从而造成了与教学科研人员横向比较中的收入差距。
4.业务成绩与发展空间失衡。从自身晋升看,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和职务升级均不占优势,由于忙于事务,工作量比一线教师低,科研成果不如一线教师高,管理系列优秀难以划定。从长远发展看,高校普遍重视一线教师的发展,教学秘书却很难获得业务培训、进修深造的机会,使得原本缺乏系统培训的教学秘书们倍感前途渺茫,与高校一线教师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四条建议:高校教学秘书职业持续发展
为了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健康、更为有序地进行,学校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教学秘书明确和规划一条适合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路径。笔者在此提出了“四条”建议,以期保证高校教学秘书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平稳、健康运行。
1.树立人本理念。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做到尊重教学秘书的人格,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树立“人本”理念。首先,要给予教学秘书以人文关怀,肯定其工作中的成绩,包容其工作中的失误,凸显其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教学秘书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切身感受到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秘书的重要性,重视教学秘书的选拔和培养,充分肯定教学秘书的成绩和作用,制定符合教学秘书的考评体制,提高教学秘书的地位和待遇,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用激励的政策留住人,用支持的政策发展人,从而保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工作热情、积极性。
2.灵活人员配置。目前,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要管理1000~2000名学生,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工作内容杂乱琐碎,因此,配备充足的教学管理人员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二级学院应根据办学规模、师资队伍、专业数量、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院不仅应配备专职的教学秘书,还可以请青年教师兼任助理,或增设各系、各专业的教学秘书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使之更多地加强业务学习的时间,以更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在工作的同时,更好了解了教学管理的各个流程,更快地熟悉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引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配套晋级政策。学校可像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样,出台专门的适合教学管理系列的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以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学校可建立教学管理系列,在实际工作成绩与教学管理研究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下,重点考察工作业绩,合理地评定职称。针对职务晋升难的现状,学校也可根据高校基层教学秘书的任职实际年限及本人工作的表现,确定相应的级别,根据从事工作的年数逐层地确立行政级别,为他们的发展前途开拓一条有效通道。
4.鼓励科研创新。教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值得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改善。高校重视基层教学秘书的研究,第一有利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秘书的个人发展。应该像教师搞科研、抓教学一样,也应鼓励并带动教学秘书在认真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焦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管理水平,将科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
总之,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岗位。要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就必须足够重视教学秘书这支队伍。学校各级领导及学院应正确认识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职能、任务,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且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好这支队伍,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作为教学秘书自身,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学管理素质、信息化管理素质和综合专业能力,以人为本,灵活地运用和理解原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服务,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此来胜任不断提高的岗位要求。学校重视与自身提升相结合,这应该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教学中心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迫切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前途[1,2]。
。
一、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首先,教学管理行政机构和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 专业的发展来进行统一规划。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与特点, 对教学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总结的过程。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的教学管理估体系,也没有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总结,必然会出现发展与管理手段不衔接的问题。
另外,通常出现的问题是,学校对于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重视力度不够。由于没有培养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造成教学过程管理效率低。教学管理工作头绪繁多, 教学管理人员终日忙于事务,缺乏专门的理论培训,许多管理者虽然经验丰富,却由于缺少理论知识,教学管理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使得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此外,在现阶段的高校管理中,往往过于重视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而不重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能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如果只是被动地服从,很难真正发挥创造性,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 新形势下教学管理的实施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核心。新形势下,必须通过运用现代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工作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1、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机制与制度是贯穿教学管理过程始终的制动力。教育和管理理念是前提,管理机制制度和管理运行模式是核心,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在高校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教学工作会议、专题讲座、以及课堂调研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3]。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要规范和稳定教学管理专职人员队伍。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引导着一切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整体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队伍水平建设,有计划的对教学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交流学习。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开展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逐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管理能力。
此外,由于每天需要面对众多的师生,业务范围广、涉及头绪多,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教师与学生服务[4]。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毫无疑问,师资队伍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必须加强现有的师资能力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稳定的师资结构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5]。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及时有效反映学生的意见,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此外,在教研交流中,经常组开展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保持准确的教学目标。最后,在岗位评聘中,应建立相应的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保证教学效果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必须以学生和教师为根本。营造互相尊重的环境,是发挥学校人本主义理论作用的必要条件。通过领导、教师、学生之间彼此的信任,以及沟通与理解,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相互间发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多年来的高校教学管理经验表明,只有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进严格实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创建全面发展的培养环境,才能逐步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倩.探析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1,12:67.
[2] 任淑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管理科学文摘.2012,31.
[3] 屈波,刘拓.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16-120.
[4] 韩月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155-157.
[5] 霍云霞.对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思考[J].攀登,2005,24:135-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