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大自然中的物象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所沿袭下来的艺术概念和艺术规律并不等同于艺术的真理。这些概念和真理对于现当今的艺术只能说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绝不能够说它是艺术家理解艺术真谛的金钥匙。在现实中的绘画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一部分学生面对鲜活的艺术表现对象,他们不是用眼睛去细致的观察,而代之以所谓的“艺术规则”。比如说在油画风景写生中,有些人习惯的认为:远处的物体必须比近处的物体要虚,近处的物体一定要比远处
的暖一些,前景的物体一定要比远处的物体对比强烈一些等等。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东西,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如此强调呢?因为绘画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艺术家内心对艺术表现对象真挚感情的流露,只有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细致的观察,才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表现对象给你的感受。但是,在目前的绘画教育中,这种观察方法已经被很多学习者所摒弃。在他们手中画画完全变成了模式化商品的生产过程,先生产什么部件,后生产什么部件,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都是既定的。所以我们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绘创作过程应该是仔细观察地观察所表现的对象,然后再去表现自己对艺术对象的最真实的理解。其实绘画最难的就是葆蓄最初的真实的的感觉,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融于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意在笔先”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绘画课程,在艺术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绘画中怀有思维定势的人,在他们画画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画面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甚至画面中细节如何地处理他们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但是我们要对他们这种所谓的“意在笔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我们以意识作为我们绘画创作的出发点,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在画面上否认客观事实。对此,戴士和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事先什么都想好了,什么都安排妥当了再下笔,那画画不就成了‘制造’,成了重复‘生产’?‘胸有成竹’,作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当然不等于照方抓药死守套路。。从反面讲,下笔之前的所谓在胸之成竹,也可以并非‘成熟’、‘完成’之竹,而是有个大体的意味、有个初始的动机,即所谓意向、意象。即使是胸有成竹的一路方法,也留有发挥的余地,在正稿上,在落笔之后,还有迁想妙得的余地,还有神来之笔的余地。而‘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精神活动贯穿始终,构思活动直至收笔一直在积极进行。下笔之前,胸中之竹并未生成;落笔之后直至收笔,胸中之竹也一直在生成发育,甚至还有几次大的蜕变。”
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她给我们提供了审美的依据,从自然界到画面上的转化过程体现着不同个性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与之相适应的就是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技法与风格也应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在绘画基础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绘画流派、各个绘画大师的不同绘画技法,探究丰富多彩的美的表现方式,应该尽量避免将自己的审美趣味、艺术表现样式强加于学生,这样有可能导致学生审美取向的狭隘性,只承认某种固定样式的美,只追求单一样式的表现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钻入艺术的死胡同。
结语
关键词: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 小班化 优势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对大学一年级化学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也是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开端,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是后续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在中学所掌握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很多常识性的问题都不知道,在实验中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利用这门实验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对今后的实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普遍是大班教学,即一位老师同时指导超过20位以上的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时也是2―3人一组,独立操作的机会较少,经常出现“能者多劳”的现象,基础差的学生得不到充分训练。改用小班化教学后,有利于每个学生实验亲力亲为,并且具有许多优势。
1.小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实验资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小班教学,指导教师可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操作,从而可以一一规范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如取用试剂,使用试管、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掌握称量、滴定、提纯、分液、蒸馏、回流等基本操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验室资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可以单独操作一套实验设备。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每个学生实验操作和练习的时间。小班化实验教学有助于教师督促学生在开始进实验室时便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基本的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将陪伴学生今后的化学实验学习。
2.小班化实验能更好地及时对实验进行指导和纠正。
小班教学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懂就问,这样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降低,工作量减轻,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来观察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并且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高考没有选考化学的学生,由于他们较长一段时间没有接触化学,基础较差。小班化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可以给这部分学生适当地增加实验操作练习,多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来。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实验难度,增加实验设计的内容,提高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3.小班化实验教学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单独完成实验操作,改变了以往实验课程不公平的现象。
。同组学生实验结果一样,实验报告内容相近,实验成绩几乎相当,造成学生的实验成绩不公平,不能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结果往往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实验没有积极性,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可以“浑水摸鱼”,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实验技能得不到提高,甚至会让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因为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课课程的态度变得认真,课前预习充分。小班化的实验教学增加了学生单独思考与动手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了实验中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改变了以往实验课大家一起来一起走的情况;实验成绩也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情况,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此外,学生无形中加强了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并养成了在实验中思考的习惯。
4.小班化实验有利于实验时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小班化的实验教学,班级人数少了,学生感觉不拘谨,敢于不懂就问,指导老师也有充分时间做到有问就答,师生关系融洽。在小班化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实验中遇到不会做或是解释不了的地方,必须与指导老师沟通,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得到了锻炼。对于目前大部分理论课还不能实现小班化授课的情况,实验课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课大班化教学的不足。实验指导老师很多时候也是理论课的授课老师,通过实验课构建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有助于学生理论课的学习,从而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使实验课和理论课相得益彰。
5.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的实验模式,促使学生树立实验的积极态度。
传统实验教学中班级学生多,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听完指导教师的实验流程讲解后便开始分组做实验,没有太多提问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状态。而几个学生同组合作的模式也会让很多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不愿主动分析思考,不想自己动手解决。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验主动性较差,实验能力的差异性也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验就会厌倦,觉得做实验没意思,更谈不上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实验中。而小班化实验中,每个学生单独做自己的实验,遇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也参与到分析思考中,实验完成后,学生会有成就感,激发了做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继而愿意去思考,甚至有的学生要求尝试新的实验方法。
小班化的实验教学让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愿意在实验中思考,创造性能力有所提高,自信心也有所增强。小班化教学使得师生关系融洽,相关的理论教学课也受到了正面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构建建体系、完善制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努力营造全员德育体系。动员全校建设积极参与德育工作,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氛围。首先动员全校行政干部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来,然后制定《徐东路学校教师德育规范》,鼓励并督促教师参与德育工作。
2.完善制度。首先着手修改《班级考核方案》,将考核时间向考核效果转变,鼓励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创新。增加对班级日常效果的考核。制定《文明班级评比规定》,每月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评比,促进学校整体校风的好转。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论坛、参加校外培训、听报告等方式,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对班主任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工作方法的交流。本学期尽量组织一次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通过主题班会比赛等形式加强德育竞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4.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感。通过人文关怀、感情交流,构建班主任队伍的和谐氛围;通过制度倾斜,如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搭建平台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二、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1.以班级为阵地,以班主任为核心,情理并重,认真细致地搞好班级常规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在校不得迟到、早退、不能无故旷课,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戴校牌,不得佩带手机,不得佩带戒指、耳环、项链等装饰品,不得染发、烫发、染指甲、留长指甲等,男生不得留长发,任何时候学生不准抽烟、喝酒,不能进行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室。
2.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班会主题,充分发挥班会课的教育作用,使班会课成为学生人格心理和首先情操教育的主阵地。
3.组织行政干部和年级组长加强常规检查,并做到及时反馈,客观评价,使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稳健开展。
4.开展系列月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感恩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和爱好公物教育。
5.继续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好入团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发展工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育人环境
1.发出《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开展校园文明标语征集活动、寻找不文明行为投稿活动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
2.继续办好学部广播站,使之成为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和学生展示才华的一个平台,从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3.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努力实现阳光一小时。
4.重视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局教育网以及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让学生热爱学校,让社会了解学校,形成人人关心徐东路学校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
1、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以个别谈心和专题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后进学生和违纪学生的个别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最主要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但化学教师却不能将备课活动只限制在对教材的分析上。 的化学教师。要做“有心” 。针对教材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社会生活、设计典型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午餐时小丽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们告诉她不要菠菜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宜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 a 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 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c草酸钙是一种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分钟,取出1――2毫升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草酸钙生成
②在步骤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的醋酸。 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
【发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③将步骤②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
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
【反思与应用】
(1) 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2)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关于食用菠菜的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用化学知识来解读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打开由教材到生活的通道
。例如:有关燃烧、燃料、溶液、酸、碱、盐等的教学资源都需要教师深入生活去挖掘。然后将其充实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思考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架起教材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打开教材到生活的通道。
例如:在讲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时,我列举了下面问题:
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此前,贵州木冲沟煤矿,山西孟南庄煤矿,辽宁孟家沟煤矿等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⑴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以上,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⑵淮北芦岭矿难发生后,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探测仪器(完好)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没有发生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
⑶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既复习了一氧化碳、可燃物等有关的化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强防范意识。
3、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寻找生活与化学知识的契合点,把化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
例如:在讲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我们大多同学都来自于农村,在建房子时,当师傅们往生石灰堆里倒水时,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产生大量的白雾,那堆里的水好像在沸腾一样。
师:观察很仔细。这时如果将一个生鸡蛋放入里面,过一会儿取出,你把外壳去掉就可以吃了。
生:呀…。生的变成了熟的。为什么?
师:是的。为什么生鸡蛋会变熟呢?这里面又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呢?原来是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板书)。生的变成了熟的,说明这一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呢?
让学生在活动场景与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然后发挥他们好奇的天性,对问题进行追根究底,从而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
4、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化的课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化学探究性实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和生活,借助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收集信息,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尝试着各种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引导他们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他们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看法。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送到相关管理部门,从而参与社会的管理,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家庭小实验:用两只锅煮花生,观察加盐煮和不加盐煮,先浸泡后煮和不浸泡煮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盐煮和不加盐煮的花生,在外观上有何差异?在硬度上有何差异?
⑵ 先浸泡后煮和不浸泡煮的花生口感如何?
⑶加盐煮和不加盐煮的花生为什么会有区别?
⑷浸泡对花生有何影响?
这一教学的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半透膜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与半透膜有关的现象。
“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呢?
1.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基本问题――材料、能源、环境以及健康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人类健康与某些元素在人体中是否平衡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 维生素等化学物质是人体的六大营养要素,如何正确合理地摄取?现在市售加碘食盐、及使用铁锅就是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补充碘、铁,有效防止碘缺乏病、缺铁性 贫血等病,因为这些病是缺少碘、铁元素而导致的。现代装饰工程中新兴合成材料越来越多,居室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毒气体超标或者产品本身的毒性比率超标,如何减少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研究、设计或重新设计、变换、更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物质,降低对人类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 境的真正绿色化等。通过化学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环境离不开化学,要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就要认识化学物质对我们的益处和危 害,更好地利用它和减少、防止它对我们的危害,从而产生自主学习化学的意识,更加刻苦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化学的有关书籍。
2. 在情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我们化学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而使师生关系融洽,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师生感情的融恰是化学课堂教学成功,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条件。首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通过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学艺术才能、语言的感染力及吸引力给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以启迪和引导,再通过化学实验、小故事、环境、能源、污染等化学知识深深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其次,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激励措施,会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积极鼓励进步,特别是后进生和中等生,哪怕有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给 予称赞和表扬,哪怕是教师给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慈祥的微笑和关怀,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并期待他们向更高境界迈进。再次,教师以高度的热情与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会使学生以百倍的自信和热情,付出百倍的努力学习、探究化学知识。这样,一旦学生深深地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教师也就会被学生所热爱,则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如有源之水,永不衰竭。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化学知识,大胆地、主动地与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3. 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化学科技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家的化学工业实力逐渐的增强。随着我国在农林牧渔方面化学实力的加强,实践性质的化学实验教授逐渐成为了培养化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做好化学课程的集中性传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传授,成为了困扰很多教育者的难题,立足于多维化的化学理论的传达,就如何做好化学理论基础的课堂的创新化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理论基础;课堂创新化教授;问题研究;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93-02
化学作为现代实用性最强的领域学科;对于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化学还有着基础使用性,理论实际性的特点,可以说现代化学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学习理论来进行实验的引导性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原理,达到实际化运用知识的基本目的。
一、化学课的创新化知识传授模式
1、讲:是指教师的精讲,所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要根据基本的教育需求教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在讲课时做到有的放矢;重点难点、考点热点要重点讲,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帮助学生掌握双基知识、规范化学用语,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如复习“烃”这一部分时就可以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串成线,以它们的结构、性质、制法的异同织成网。这样上挂下联便于有序存储、准确记忆。
2、练: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练是讲的深化和检验,学生练习要注意双基知识系统练、难点知识分解练、热点知识重要题型强化练、错题过关题反复练。要精选习题,既要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习题,又要选择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题目,同时还要选择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收获。
3、评:是使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点拨解题思路,提高审题、解题技巧能力的过程。通过讲评,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要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一题多解、多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学会发散思维,让学生掌握科学地分析方法和思维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讲评课授课模式
对于基础化学理论进行讲评课的综合诱因分析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所在。在教学中要注意:讲错例、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变化,要防止“满堂灌”和“放羊式”的讲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养成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和初步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错因分析:教师批阅完试卷后,逐一统计失分情况,分析错误原因,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初步明确矫正方案。对于平时的练习题,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情信息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错情况进行填写,教师进行汇总,从而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再根据阅卷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
2、自查自纠:对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通过学生对错因的自查自纠,使每位学生都能较深层次的认识错因,向更高思维层次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分组讨论:以讨论自查不能纠正的问题为主,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共同探讨解题策略,探讨解决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更简便的方法。这样集集体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释疑解难:教师根据学生自查自纠、分组讨论的情况,找出共性和差异,对于非共性问题,力求学生自我解决;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学生思维缺陷,再通过变式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通过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维视野,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活化学习过程。
。
三、互动主体的知识传授方式
。实验探究法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其基本程序为:问题―实验―结论。其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显然,这种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学习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知识时可用“问题―实验发现―结论”的模式;。
1、设立问题情景: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设立什么样的化学知识传授情景;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亮点所在。
如学习“丙烯”这一节内容时,就可设置下列问题情景:
(1)丙烯的含炭量是多少?(2)丙烯与丙烷的结构有什么异同?(3)甲烷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丙烯也不能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
3、知识构建: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4、随堂检测:紧扣所学知识点设置部分练习题,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评价,使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原理,能够以微观的眼光观察物质世界,获得真正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现代化学理论是一个横跨众多学术领域的交叉性的学科;可以说化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的带动基础生产力的提高,有效的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构建创新化的教学课堂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所在,所以树立创新化的教育眼光,促进人才的培养,带动技术的进步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芝玲. 谈技校焊工专业的《化学》课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04年04期
[2] 聂国山.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07期
[3] 彭翠红,王少玲. 试论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 广东化工 2004年0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