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阅读 朗读 主线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 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 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深深地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的孩子都上三年级了,真的是非常感谢这三年来在坐的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特别差,主要是书写,然后即使是交来的同学完成情况也不好,有的是没做完,有的是字迹潦草、作业不整洁,还有的是错误太多(语文的抄写作业都是照着书写,交来却是错字连篇) ,这次就是想让家长多多帮助,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孩子们学得更好,更快乐地成长!
一、 升入三年级后的变化以及原因
1主要变化:
孩子进入三年级,一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升入三年级以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我的孩子一、二年级时都挺优秀的,也很听话,为什么上了三年级,总也不听话了呢?是老师教得有问题?还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三年级是一个关键年段,一切都有较大变化,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无论是学习观、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在这个学龄段都会发生,有些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个年段成为了学困生。有人将学生的小学六年学习成绩,比喻为“u”字行,低年级起点较高,中间的三年级是处于最低点,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成绩又会慢慢地升起,直至最高点。
2 了解孩子
为了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孩子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将要学习的语文内容都明显区别于一二年级,是低中段的一个大跳跃。。作为家长与老师,我们都要掌握孩子的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而您的孩子,现在正处在低段跨到中段的适应期。能否顺利地通过这一时期,更好的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顺利的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到底有哪些变化:
第一、学习方面
首先,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三年级的语文,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更多的是句与片段的训练,都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该读的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但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
第二、心理方面。
其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变了。人大心也大。。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首先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不过你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可以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也可以询问父母亲。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才会得到满足。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你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应该从方法、过程、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他学会处理事情。就这样“不放手——放一半手——完全放手”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处理事情,才能让孩子平稳地渡过这个非常时期。
3、思想意识。
再次,孩子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了复杂。其实,也就是孩子们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打算。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很倔,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应该说,三年级正好是他们的一个心理反叛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心理矛盾:孩子们的辨别力比较弱,但又很想吸收新鲜知识。他们还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能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特别是有些家庭,一定要注意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否则学校老师再怎么严格,对正逐步想要走向独立、正拥有反叛意识的孩子来说,将绝对出现效果为“零”的教育,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负数。
二、造成学生差异的原因。
有的家长不禁要问:既然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而有的孩子却直线下降?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在三年级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的。
首先,每个家庭智力背景有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爱看书、强烈的事业心、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其次,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差异。
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哪怕只有一道题目,也能举着笔玩上半天拖拉到放学,哪怕只是抄五个词语,他可以边讲边玩抄上一个小时。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非常罗嗦。有时为了等这些同学,我一边催一遍一遍地问,一遍遍的提醒,每天体育课、中午的时间就在办公室里补作业,天天如此。结果是当天的作业没补起,第二天又有了新的作业,家庭作业回家没做第二天到校了补,而第二天的课堂作业又没有时间做了,旧债未了,又添新债,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孩子不仅耽误了班级一些表现好的同学学习时间,也浪费了我的休息时间,开学至今,每天中午都没有时间休息。
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就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关于效率,我想,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作业了。接受能力强、速度快的学生完成作业速度非常快,而有些速度慢的、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完。但是,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而有些家长说孩子要做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这就要问问孩子的学习效率了,我想那不是在写字,而是在“造字”了。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字就是写不好,可为什么整个班级就你的孩子写字没有一点进步呢?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大时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上有问题。
第三,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在生活上,没有父母不对自己的孩子是关怀备至。。也许是一些家长还不了解孩子中年级学习的要求,也许是最近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关心不是很到位。开学来,我还是在很多布置的回家任务的反馈中感受到各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确实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孩子记录本上明明记下了要做什么作业,家长也在后面打了钩,签了名,可我每天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却总会发现孩子少做、漏做,甚至不做,还有的孩子作业乱七八糟,字写得可以飞起来,有的家长也看到了,并且在本子上签字说字很乱,但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明知乱,为什么不让孩子重写直到写好为止呢?其实我们家长何尝不是在给孩子潜移默化中透露着“敷衍了事、只要写几个字了也没关系”这样一个信息呢?诚信教育又怎么会不是一纸空谈呢?其实我在这里讲重视,还不如说是在请各位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隐性的教育因素,是我们学校教育无法涉及的,但给孩子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但是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们觉得,一些孩子成绩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接受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造成了“输在起跑线上”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工作很忙,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将来我只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丰盈的物质基础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禁要想:您在工作岗位上辛苦打拼,想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条件。殊不知,长此以往地下去,您会“谈起业绩兴高采烈,谈起孩子遗憾苦笑”的。。这种“情商”,包括我们对待事情的责任,包括意志品质,也就是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一种能够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我记得有专门帮孩子解除网瘾的教育专家说过:决心+毅力=100,决心加毅力等于成功。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浮夸、没有钻劲,常常会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那么我想他今后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有较理想的结果。反之,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这股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走上哪一行,相信总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份广阔天地的。
三、减少差异的方法。
差异已经存在,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视差异,并且想方设想地减少这个差异,使48个孩子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究竟怎么减少,怎么教育,我们共同来探讨。
首先,我先从语文学习方面来谈。
中年级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基本技能的学习阶段,方法习惯的掌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丰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三抓”。
一是“抓阅读”。
由于电脑、电视的出现,很多孩子不太爱看书。因为看电视有趣刺激,不要动脑筋,是被动接受。虽然表面上看学到了不少知识,思维能力却是退化的。还有些孩子看的净是些漫画,打打杀杀,嘿嘿哈哈,而且没有几个字,实在是有害无益。举个例子,《西游记》孩子都知道,是个很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但是如果你能去读原文,就知道这不止是一部神话故事。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思想,其中都有,一般人还领会不到其中奥妙。
语文学习讲究积淀,阅读欣赏能力、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古人的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大量记诵,还不求甚解,现在的语文教学分析来分析去,其实没多少东西可嚼。古代的小学毕业生能写得一手有思想的好文章,还能吟诗作对。中国的旧式教育带有强制性、被动性,但是出了很多人才。绝大多数成功学者回忆小时所受教育时,并不怨恨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现在更多的人怨恨的是小时侯学得还太少。
孩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学习能力最强,最擅长背诵。多读多背多写,语文不会差。班里写作水平不高、阅读短文不会做、经常写莫名其妙病句的肯定不爱看书。所以我鼓励孩子每天在家中有阅读时间。但是有些孩子作业速度较慢,也就只好算了。挑选好的课外书,做完作业后看二十分钟左右。而且希望孩子下一阶段开始在家中要有5-10分钟的晨读时间,读得朗朗有声。读课文,也可读优秀作文中精彩片段。天天读,绝对有起色。假期可以在市图书馆给孩子办张图书证,星期天节假日常让孩子去书的海洋中熏陶熏陶。总而言之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爱读书的孩子有良好的语感,语文不会差。
在教学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在课余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抽出半小时读书,不必规定孩子一定要读作文书或者学科类书,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都可以让孩子去涉及。如果您有条件,最好是能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这样孩子们读了什么,读到什么程度,你都可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孩子阅读以后可以与你交流,你们的共同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新一轮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增进你与孩子之间情感。“
第二“抓作文”。
写作是语文的灵魂,但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一是无话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阅读量少),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久而久之,学生便怕写,不愿意写。三是懒惰的孩子只愿讲不愿意写。长此以往,他本来可以达到优秀的习作水平就退步了。面对这三大难题,作为家长,首先要消除“速战速决”,“一劳永逸”的念头。作文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耐心地陪同孩子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行走。
第三“抓写字”。
中年级是孩子最能练出字,也是最有时间练字的一个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从铅笔字向钢笔过渡,能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相信是每个家长的乐事。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的是:别老是专门让孩子在某一个时间练字,而应该让孩子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每一次作业,甚至留个便条,都应该认认真真写好它。
在英语学习上,三年级之后也是一个关键的学科,初中高中英语非常关键。如果小学打下基础,那么初中后的英语学习又会相应的简单了许多。家长也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和老师也特别重视英语的学习。我今年就教二三四年级的英语。开学这一个月来,我感觉各班的英语学习劲头很足,尤其是我们班。老师布置的听、写的任务可以较好的完成。每天不管我是否布置作业,每天都有读英语的作业,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我们很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每周只有2节英语课,再加上我还有三年级语文、班主任、二年级、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还有其他的工作,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体谅,学生的英语学起来会很费劲。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英语很高,有的就是不行,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孩子上课听的认真,学的就快,家长回家检查孩子的英语朗读,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能考高分。再有检查签字的家长孩子的英语也没问题,因为老师重视了、家长重视,学生也就会重视。只要你签字,我就签字,因为我知道签字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建议:有能力的家长可以买磁带点读机。自己选择。
四、培养孩子的习惯很重要
下面我在讲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1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我们帮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建议家长提醒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相关学习工具与资料,而不是包办。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做,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我也是这样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的,做错了事情我就会要求孩子用实事来弥补,而不只是留于口头教育,在实际的行动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对待生活和学习都有一定的责任。
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有些家长认为三年级了,他该自觉了不要管了。如果你这样想,那苦恼的日子在后头。你现在帮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今后可以轻松,反之,你现在放手不管,那后面有更多让你手足无措的地方。刚刚我们也谈到了孩子的差异造成,主要是习惯、态度的差异。接下来,我就专门从培养孩子“抓紧时间不拖欠”这个方面来谈一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让孩子迅速开始。有些同学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瞄瞄电视,一会儿听听大人们闲聊,一会儿又插话……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第一,请你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而其他事情,如看闲书、喝茶、聊天、吃点心什么的都必须到别的地方去。长此以往,就给自己一个定势,一坐到熟悉的桌前,就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其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做到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高了。第三,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若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小学生就易分心,而不肯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做。
第三,做作业时一定要排除外界物质诱惑,使内心安静下来。。若来了客人,又无法避开的,宁可先放下作业等客人走了再做,或对客人说明原因,请求谅解。一边聊天一边做,得不偿失。。
在平时的学习中,其实我们老师的要求不是很高,不要求家长回家出题目更不要求家长批改等。我只希望家长配合的是:
1、督促孩子细致及时完成作业,并请家长检查孩子的字是否已经认真书写。
2、督促孩子完成口头作业。语文和数学不一样,没有厚积是不可能有薄发。靠平时多读多积累。该读的书,该背的背,一定要一丝不苟地让孩子读、背,毫不马虎和随意
3、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然百科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等等)我自己本身比较喜欢看书,也比较喜欢文学,深有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五、最后,想给家长朋友们提一点儿要求:
1、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 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尤其主要不要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打骂自己的孩子。
2、教会孩子善于与人沟通。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要教会孩子用语言去化解矛盾,学会和别人沟通,并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好了奖励多少钱,考差了恨铁不成钢,回家狠狠揍一顿。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看到孩子试卷的时候,别光盯着分数,希望你能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薄弱环节,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4注意几个时间:
早上7点40-50就可以入校,值日生需要7点半入校,中午1点20才进校但有些学生来的太早,请家长早中午安排好孩子的入校时间,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准时到就行。不要太早。
周一到周五原则上要求穿校服入校,请在周六周日,提醒孩子让他们自己洗干净校服,洗好红领巾。
送孩子的家长送到家长止步线就可以。每天的任何作业要签字。
【关键词】构建 学的活动 语文课堂 风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1-02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如何教、教什么,都要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目标。。课堂从“教的活动”转变为“学的活动”,研究了教师的教,改善了学生的学,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l展了课堂教学的活力,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为例,简要阐述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堂。
只有建立在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学的活动”。那么,应当如何优化课堂目标呢?笔者认为,目标优化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需求,应紧紧围绕三个重点:践行课程标准、结合文本内容、贴近学生需求。;2.了解围绕风筝发生的故事,体会“我们”的心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字词、自主朗读的能力,课文教学目标1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2的设计主要抓童心,根据童心去体会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立足学生发展,撷取活动内容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就是要符合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而学生素质发展又需要通过活动内容去实现。不同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容的设定不尽相同,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更体现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情的全面了解与掌控上。教师应将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风筝》文本内容取材于童年素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叙写童年趣事,读者对象又是儿童,对于本文活动内容设计不宜过难、过繁,过难就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目的;过繁又不能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千头万绪,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笔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抓住一条主线: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这条主线既抓住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又能够有效突破情感思想。本文重点叙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心里萌发更深层次的快乐,也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播种生活的希望。笔者抓住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一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实践的快乐,这种体验将被强化,看似简单的活动内容就有了深度,其广度也将得到有效拓展,教师抓住导引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发展学生语文素质就水到渠成了。
三、巧设活动环节,强化学生体验
活动内容确定以后,如何实践活动内容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活动内容的设定往往是粗线条,需要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加以细化。具体来说,活动内容要细化在活动环节中,而影响活动环节质量的往往又是活动细节。学生的体验离不开朗读,丰富的朗读形式将为生本互动以及学生的活动奠定基础。为了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笔者重点抓住做风筝、放风筝、寻风筝三个活动环节进行教学,以期带给学生三重阅读体验。
环节一:做风筝
当前,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做风筝的重要材料,即苇塘的细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借助网络,通过画图等形式展示苇塘的风景,跨越时空去感受细苇,寻找到生活中细苇“替代物”。一个个做风筝的环节紧紧相扣,学生通过做出蝴蝶样、写名字,再到“什么也不像”的“幸福鸟”诞生,深化了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的过程。
环节二:放风筝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具有开放性,笔者在做风筝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课堂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去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他们在“托”“牵”“放”“跑”“喊叫”等活动中升华情感,进一步优化“学的活动”,推动了生本互动过程。
环节三:寻风筝
针对课文中风筝断线的情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设在风筝线上做“手脚”,制造风筝断线的“小波折”。当风筝线“嘣地断了”“在空中抖动了一下”“风筝越来越小”“没了踪影”时,这些体验以活动实践的形式呈现,学生自然表现出“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四处寻找”神情,与文本主人公实现角色互换,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创新作业形式,促进活动感悟
传统课堂上,语文教师将教学与作业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作业应当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延伸。由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发展期,在该阶段培养学生“学”的意识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不必过于追求作业的规范性,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乐于去体验,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培养情感体验。
在上述三个环节活动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笔者将作业环节设计成“说风筝”“写风筝”两个模块。
说风筝:“碰碰车”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风筝”“放风筝”两个部分,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回忆做风筝的过程,说说你在做风筝时的心情和文中“我们”的心情一样吗?
3.文中的“我们”本来要做一个蝴蝶形状的风筝,最后做出一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但是他们“依然快活”,结合你做风筝的体验,能说说原因吗?
“说风筝”模块的作业设计将朗读纳入作业中,是将自身体验与文本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将学生体验与“我们”的体验相比较的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风筝”的内涵。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到风筝凝聚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写风筝:“寻找幸福鸟”
4.文中的“我们”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在风筝断线的情况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在“我们”心中,原来风筝是一只“幸福鸟”。拿出你的笔,结合做风筝、放风筝的体验,发挥想象写一写风筝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如果哪一天你的风筝也断了线,你会怎么做呢?
“写风筝”环节是将学生通过“学的活动”获得的体验进行内化,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回归自我,从文本中的风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风筝,这样将深刻的思想有机渗透于作业中,促进学生进行活动感悟,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引导 观察 比较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全面地走进课堂,再加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增强,办公学习都倡导无纸化,在许多学生看来未来能否写好字并不重要。翻开学生的作业,人们总不免感叹:孩子们的字写得太潦草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写字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啊!我觉得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在加强朗读、积累、作文等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写字教学,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上。
一、引导正确的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包括端正坐姿与握笔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形成,要求教师在指导时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反复纠正,每次练习写字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动笔,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要把字写端正,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采用看、析、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以“斑”字为例:看,即看清字形,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斑”字,使这个字在脑海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有一个完整的轮廓,引导学生看清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由“王”、“文”、“王”三个部分组成。析,即引导学生分析,像医学中的解剖一样,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进行分析。“斑”中间的部件小,两边的部件大,左右两边都是“王”,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要写成提,这样可防止学生写错笔画。记,即引导学生记住笔画或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斑”左边的部件让右边,写在竖中线左边,中间的部件比较窄小,写在竖中线上,右边的部件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三个部件相互连贯、呼应。学生记住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的字就比较规范、匀称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1.与笔画比。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与字帖比。写好一个字,还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看是否把卧钩的弧度写得太大、是否写成了竖弯钩,在“比”中取得进步。
3.与同学比。同学之间相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年龄想仿,榜样就在身边,互相比得越仔细,竞争意识就越强,写字能力就越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老师也参与评价,给予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汉字的构造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在引导学生写字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如三年级上学期是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进行学习,识字教学进入了自主识字的转轨期。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接触的是大量的合体字,因此字的结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渐渐习得字的结构规律,本册教材不论是生字练习还是词语练习,都重视体现字形在结构上的共同性。譬如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按照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顺序,将“坪、坝、招、蝴、蝶、铜、粗、孔、雀、舞、尾、戴”这12个生字有序排列。对于同一结构的字,则按照偏旁大小比例加以区分。譬如“坪、坝、招、铜、蝶、粗、孔、蝴”,虽然都属于左右结构,但前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而第六、七两个字“粗、孔”仍有不同,左右均等;第八个字可拆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根据宽窄的不同将这八个字分为三个小的序列。就在同是“左窄右宽”的前五个字中,其安排顺序兼顾到了笔画的多少、是否具有同样的偏旁、偏旁的复杂程度、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笔画数少、偏旁简单、和其他字具有同样偏旁的字,会被优先考虑排在前面。对于偏旁简单与复杂的认定,则是根据偏旁的笔画数目、除横和竖之外的其他笔画数目、有无折笔、折笔数目的多少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上下结构的汉字有的是上压下,有的是下托上,有的上下不相让;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右相向的,有左右相背的。只有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生字编排特点,然后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比如同样是半包围的字――“庆、厚、屋”,它们共同的书写规律是上面的横要短,竖撇要长,被包围的部分要稍微露出框外。学生掌握了书写规律,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为他们日后自己临帖习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辛勤耕耘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背透教材,并从各种渠道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查找信息)争取每节课都“师生双丰收”、做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并且,下功夫钻研教材及教法。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在作公开课。至今想来收获颇为丰厚。因为每一节课后我都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我驾驭语文课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环节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读书使我扩大了知识面,更丰富了自己的综合知识。利用一年时间我广泛涉猎了《中国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等书籍,并又一次重新阅读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今中外名著,这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讲课语言,使语文课变的更加生动。总之,以上所有的努力虽然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却是值得的,因为它印证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本学年我又承担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三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丝毫不敢懈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每天中午坚持为学生辅导半小时,并且每节课后总要进行小测试,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建立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三中考中,我班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中等水平跃居到年级普通班的第二位。同时我还针对本班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特点,进一步改善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多向领导和我的班主任师傅请教班级管理的经验即方法,并坚持听教学师傅高丽雅和彭景凯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学习她们身上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另外我还针对三年一班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们彼此适应。并逐渐融于一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二、班主任工作水平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数字化课堂与高近视率
2014年底,教育部称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均已全面应用信息化教学。由此看来,从国家层面,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基层学校,学校也热衷于这种数字化的网络教学。与此同时,教育部数据显示,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从1985年到2010年,7岁至18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尤以7岁至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速度最快,各学段在2012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另外,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放缓,农村学生增长加快。
有关部门统计了江苏学生近4年的近视率,2010年,该省6岁至22岁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61.5%,仅比2005年上升了1.1%。2010年后学生近视率直线上升,7岁至22岁学生的近视率为67.8%,初中生(12岁至14岁)的近视率为76.9%,高中生的近视率为89.4%。17岁年龄组男女生的近视率则分别高达90.5%和92.3%,其中苏南女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95.1%。2012年,7岁至22岁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73.8%,比2010年的63.5%上升了10.3%。2013年,江苏7岁至22岁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为75.5%,其中,大学生近视率比2010年上升了26.4%。从2010年到2013年,该省7岁至22岁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上升了14%。
江苏学生的高近视率,或许和该省课堂的高度现代化有一定关系。2014年10月,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正式启用新建成的“未来教室”。教室里,讲台前方的黑板也由两块巨大的电子液晶显示屏取代,老师依托STARC双板系统制作课件授课。教室四周还总共摆放了6块触摸式一体机。每个学生座位上1部平板电脑。。”据介绍,这样的一个教室,总共投资约100万元。
“云课堂”抹杀孩子想象力?
目前,“云课堂”走进学校教学。一些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充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而且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含量,尤其是不能让信息技术强大的展示功能“淹没”学生的想象空间。
上海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指出,“云课堂”要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上,许多老师都教得很辛苦,都想通过讲解、演示,把知识讲透,说重一点,其实是把知识“喂”给学生。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完全正确。“教师把学生不明白的讲明白,是可以的;但教师讲得太明白,反而不如‘不明白’。”该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认为,对“云课堂”等的信息技术了解较多,展示过多,可能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该负责人表示,不是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需要“一刀切”地运用信息技术,应当有所选择。他说:“技术没有错,但执教者要有清醒的头脑。”
书写竟成了问题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拨动了“键盘化社会”人们的神经。。而随着课堂教学的高度信息化,这种现象已经有向下蔓延的趋势。
“电脑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使用工具,小学生写作业有时候也会用电子版,造成了写字时间大大减少,自然写不好字。。家住泉州市幸福街的李爱英说:“我孙女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四年级的时候已学会打字,到六年级时打字比写字快多了。现在念初中,字迹七扭八歪。”家长宋佳佳说,现在的孩子,越到高年级,使用电脑的频率就越高。。”
重庆市棋院做过一个测试:随机找到10多个小学生,根据不同年级的大纲要求,进行现场听写。每人考查约10个词语,只有一个孩子全对。结果显示,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低年级孩子的错字率似乎要更低一些。棋院的老师认为,低年级孩子错字率低可能是因为电脑用得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