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当堂检测分层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2023-02-26 来源:钮旅网
初中语文当堂检测分层教学法的策略探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持续的推动,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凸显学生主体,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使得课程教学的开展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这样的要求下,初中教师在语文当堂检测的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分层理念,使得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全身心参与。

关键词:初中语文;当堂检测;分层教学法;策略运用

前言: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当堂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在课后以检测的方式实现学情调查的一种方式,通常以“练习题”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有节奏的完成,便于对学情的掌握,为后续教学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当前,为了使得当堂检测的环节得到优化,教师也应该加大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其中锻炼和参与。

1.

分层学生情况,实现分层检测

在当堂检测的过程中,要想使得分层教学得到顺利的实施,教师首先就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应该对班级当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成为分层教学在开展中非常重要的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中对学生的观察,使得班级中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可以积极的参与,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

例如,在当堂检测之前,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以及之前在当堂检测中的表现情况划分为几个标准。比如听课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而在当堂检测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可以从高到低的为学生划分成ABC三个

不同的层次。C层次的学生是班级当中的学困生,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B层次的学生是班级中的中等生,可以在当堂检测中基本的回答问题的答案,但是在拓展能力方面较差。A层次的学生是班级当中的优等生,思维灵活,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举一反三。使得学生的层次得到明确,为后续分层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1.

分层检测目标,实现分层检测

要想使得分层教学的效果更好,在当堂检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检测的目标进行确定。保障当堂检测的开展能够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得当堂检测环节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展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课堂检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使得每位学生都在原本的基础上获取到一定的成长和发展,使得理想的当堂检测的效果得到实现。

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划分,使得分层检测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达成。比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应该在检测的过程中对全文进行了解,对其中作者的情感及表达的思想进行掌握,对省略句和古今异义词进行掌握。对于B层次的学生,在前者的基础上应该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细化,如应该将渔人行踪作为线索对文章的叙事表现手法进行掌握,站在辩证角度对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社会理想进行明确......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更加开放对一些问题进行看待,比如作者为何要塑造“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桃花源”和现实世界的对比?“世界上存在桃花源这样的地方吗?”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到发展,将当堂检测的作用和价值展现出来。

1.

分层检测内容,实现分层检测

在目标明确后,教师就应该对检测内容进行分层。在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以口语描述和笔答两个部分组成,教师需要在分层理念下精心的设计,使得分层检测得到实现。

[3]

[2]

[1]

例如,在讲解《爱莲说》一课完毕后,在检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在笔试部分可以按照难易程度设计三种卷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口语表达部分,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比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问题:“《爱莲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作者将自己比喻成哪种花?”对于B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莲’的品质进行赞颂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立足实际生活,莲、菊、牡丹分别代表怎样的人群呢?”等,使得学生积极的探讨,使得分层检测得到实现。使得每位学生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使得分层理念在其中得到凸显。

结论: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在进行当堂检测时,教师对分层教学这样的方法有效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使得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检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使得理想的当堂检测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分层学生情况、分层检测目标、分层检测内容等,使得分层教学在检测中的价值得到展现。

参考文献:

[1]苏乔明. 在“让学”中焕发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探微[J]. 华人时刊(校长),2019,(05):54-55.

[2]林金福. 浅析初中语文有效循环教学的开展[J]. 新课程(中),2019,(04):76-77.

[3]顾瑛.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 中学教学参考,2019,(10):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