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流动人口工作,是各级计生协组织
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玉学
最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与中国计生协会即将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是在总结多年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流动人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经过半年多来的反复沟通协商,反复修改,征求意见,才形成的。这个文件,对于做好流动人口的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计生协会发展壮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理解和贯彻执行好这个指导意见,我谈几点认识,以期和大家统一一下思想。
第一点,流动人口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但这个文件之前的协会流动人口工作和文件之后的协会流动人口工作是不一样的,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之前,各地计生协的流动人口工作,多少还带有一点儿自发的性质,是“自选动作”,但是在这个文件之后,计生协的流动人口工作就不是自发的了,我们是在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向我们转移过来的一部分政府职能。过去我们在流动人口工作中缺少统一安
排、统一要求,不作为硬性任务,对于有些基层协会组织来说,做也行、不做也行,管多了也行、管少了也行。但现在,这个文件对各级计生协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上,要做的工作和内容,达到的目标要求、方式方法、相关条件、责任和分工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就是说,今后的流动人口工作有了“规定性的动作”,有了刚性的要求,不仅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不行了。而是要学习好这个文件,以文件为指导,联系本地的实际,提出工作方案和项目实施的设计规划,对流动人口工作实行项目化的管理,一项一项地有重点地抓好落实,要做到规范、科学、统一。
第二点,做好流动人口工作,对计生协今后的长远发展,对计生协组织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有的同志问,这么艰巨的任务,是不是政府强加给我们的呢?不是。是不是我们自己多事呢?也不是。做好这项工作,作为计生协组织来说,我们不仅有优势、有特长,而且我们有这个需要。就是说,在当前形势下,不仅流动人口工作需要计生协会,更重要的是计生协会需要流动人口工作。现在,各种群团组织,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竞争是很激烈的。争什么呢?就是在党委和政府那儿争事情做,争支持、争重视、争项目、争资金。谁做的事情多,争到的事情大,谁能把这些事情办好,谁就有
优势,在竞争中就有活力;谁争不到,谁就被动,就等于被打入“冷宫”。就像植物一样,争到养分、水分、空气和阳光就茂盛;争不到,就枯萎,就凋谢,就自生自灭。现在卫生计生委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把2.4亿流动人口和他们家庭的计划生育和生育关怀工作交给我们了,把相关条件交给我们了,这对我们是最大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在这项任务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要感到欢欣鼓舞。拿到了这项任务,就等于拿到了实力,我们就成了党委政府的“嫡系”,各种各样的资源——政治资源、人财物资源都会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计生协倾斜。如果我们做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工作,那我们协会组织在党委、政府那里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如果我们做的是党委、政府非常希望做好,而托付给别人又不放心的工作,我们在党委、政府那里就是“红人”。而流动人口工作就是这样的工作。当前,协会发展总体上很顺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组织建设问题。在推进各级计生协入序、参公、三定的工作上困难重重,但是现在出现转机了。佛家有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把计生协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做好了,把少数民族生殖健康项目做好了,把失独家庭帮扶工作做好了,把青少年生殖健康项目做好了,现在再把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的流动人口工作做好了,还怕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不重视吗?还用愁入序、参公、三定的问题解决不了吗?
第三点,政府部门把这项任务布置给我们不是割让,不是大撒把。我们也不是孤军作战,也不是单干,而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各级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在更高层次上的分工合作。政府管宏观,而我们是面对流动人口群体中的每个家庭、每个人,做好微观工作;政府管政策,我们在基层管落实。总之,是上面以政府为主导,我们在下面做好大量的、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服务工作。所以,在流动人口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大局意识、政府意识、政策意识、组织纪律意识。既要创造性地工作,又不能特立独行,自作主张。大的主意政府拿,艰苦琐碎的工作协会做。不能在政策把握上出现纰漏,要保证这项工作步步为营地、准确无误地开展起来。
第四点,这项工作不是一项临时的、短期的、应急性的工作,而是一项越做越深、越做前景越广阔的、长期的、带有战略性质的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指出:到2020年,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那么2020年后呢?虽然在总量上增加的势头减缓,但会长期存在。有的同志说,随着农民工群体逐步融入城镇,农民工都市民化了,是不是这项工作就没有了呢?不是。因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不是一张户口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其次,人口的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的、内在的需要,只要生产力在
不断发展着,只要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着,人口流动就会永远地继续下去。人口流动是什么呢?人口的流动其实就是生产要素在流动中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合理的组合,否则就形不成规模经济。但今后的流动会呈现多样化形式,由现在的以农村向城镇流动为主,逐步形成城际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而且甚至会出现逆向流动,就是城市向农村、东部向中西部的流动等多样化的人口流动方式。只有这种流动,生产力的各种要素才能实现最科学、最合理的快速搭配,才能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所以,人口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常态。而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也应形成一种常态,我们要有长期的、固定的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准备,不管是谁做协会的负责人,不管你情愿不情愿,这项工作都会长久的、责无旁贷的落到协会头上。可以说,今后几代协会人都与流动人口脱不了干系。有了这一点认识,我们工作才能自觉主动,遇到困难也不会动摇、不会退缩,而是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一是搞好业务培训,为试点和面上铺开做准备;二是扩大宣传,宣传即将下发的这个文件,宣传我们光荣地接受的这项任务,毕竟是政府正式转移过来的第一项管理服务职能,第一个“大单”。三是在流动人口中抓紧扩大协会工作覆盖面,可以在企业、综合市场单独建立协
会组织,也可以加入社区协会组织,依托社区开展工作。但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突出党的领导,推广“支部+协会”的模式,保证基层协会工作不致偏离方向。
(根据杨玉学常务副会长在流动人口计生协建设暨项目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