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1分)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2分)
(3)《使至塞上》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2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
(2)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yú dùn( )和压抑。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u(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bái shǒu qǐ jiā( );一切从零开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不能悲观泄气。 ..
B.这意外的打击;使他非常懊丧;他凄然地走下月台;泪珠从两颊滚落下来。 ..C.在这叱咤风云、雷电交加的夜晚;没有特别的事情的话;没人愿意出门。 ....D.跑完了五千米;同学们个个都筋疲力尽!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 6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
二、阅读(46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10分)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 (3)盖竹柏影也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2 / 6
C.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水中藻、荇比喻成松柏影。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三)(10分)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晴;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2.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文所写的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B.“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具有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的特点。
C.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3 / 6
D.选段部分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准确的。
(四)雪山窃贼(17分)
毕淑敏
①女孩子的胃比男孩子的要小;所以;她们正餐时吃得很少;但经常要吃零食。
②西藏能供给女孩子打牙祭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们每天馋得思来想去;只好“精神会餐”。有一天;果平对我们说:“喂!想不想吃烤羊肉啊?”
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还用问?当然想吃啦。”连我也跟着一块儿喊;虽然我不吃羊肉;但我喜欢凑热闹。
④果平说:“那我们先筹集原料。”大家就分头活动;很快就搞到了孜然、辣椒面和盐。但烤羊肉最主要的材料——羊肉;还在羊身上长着呢。
⑤大家很着急;果平如此这般地把她的计划说了一遍;我们就只好耐心地等待一个日子。
⑥西藏的羊群经过了一个夏秋的游牧放养;冬初的时候最肥了;要是不杀;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到了来年春天;就骨瘦如柴了。在第一场暴风雪来临之前;炊事班长带领人在操场上把预备整个冬季吃的羊都杀完了。然后;把羊堆积起来;拎来水桶往剥了皮的羊肚子里灌水。这样经过一个严寒的夜晚;水就结成巨大的冰坨;羊像琥珀中的昆虫一般;保存得很新鲜。
⑦羊肉暴露在室外;一年只有这么一个晚上。天一亮;班长就会把冻好的羊搬进库房。再想偷出羊肉;比登天还难。
⑧那天;我们每个女孩子手里都捏了一把手术刀;静静地躲在屋里;盼望黑夜降临。半夜时分;我们身穿皮大衣;偷偷地溜出房门。
⑨我们手持利刃;纷纷持刀而上。手术刀倒是很锋利;但它太小了;好像一片银色的柳树叶;面对着骨骼完整的冻羊;简直是杀牛用鸡刀;实在力不从心;再加上羊身上结满了冰;好像披了水晶盔甲;又硬又滑;刀尖儿根本插不进去。
⑩大伙儿忙活了半天;没有一点儿战果。果平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扳住羊身子;另一个人用刀切羊腿上的肉;那儿的肉最好吃了。”
⑪调整部署果然奏效;我们割了几块羊腿肉;得胜回朝。牙齿冻得直打架;但心里得意极了。
⑫到了屋里;把羊肉摊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上;切成樱桃大的块;蘸着作料腌好;这才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还没有烤羊肉的铁签子哪!
⑬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⑭我们用酒精棉球给毛衣针消了毒;然后;串上羊肉块;撒上辣椒面;开始在炉子上烤。
⑮那一瞬间;屋子里很静很静;听得见屋外狂风的呼啸;听得见羊油滴落在火焰上的吱吱声。袅袅的热气在女孩子们的头顶蒸腾着;有一种家的气氛在我们心中涌动。
4 / 6
⑯那一夜;我们房间的灯很晚才熄灭。
⑰第二天一大早;炊事班长吃惊地说:“我的羊腿被谁挖去了几大块肉?雪山上出了窃贼;看来还是个老手;把羊身上最好的肉割走了。”
⑱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作声。
⑲炊事班长又说:“其实;我巴不得大家多吃些肉呢;吃了肉身体好;只是这种冻了冰的肉;没有高压锅;谁能把它炖熟?可别吃坏了肚子。”女孩子们得意地交换了个眼色;大家还是不说话。
⑳让炊事班长永远蒙在鼓里吧!他绝对想不到这些柔弱的女孩子;吃起烤羊肉来;个个像绿林好汉呢!
15.梳理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提议烤肉→筹集原料→( )→( )→( )→保守秘密
16.你觉得文中的炊事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17.按要求答题。(4分)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为什么要写灌水冻肉这一细节。
(2)品析下面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18.本文以“雪山窃贼”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一千四百个铜圆;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十六岁。
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另外一件事值得一提;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他戴着假辫子。
5 / 6
很容易看出他的辫子是假的。大家都笑他;叫他“假洋鬼子”。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有农民供得起子弟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学生是不穿大褂的;只有教员才穿;而洋服只有“洋鬼子”才穿。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特别有两个是我的好同志。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人家不喜欢我也因为我不是湘乡人。在这个学堂;是不是湘乡本地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看是湘乡哪一乡来的。湘乡有上、中、下三里;而上下两里;纯粹出于地域观念而殴斗不休;彼此势不两立。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我根本不是本地人。结果三派都看不起我。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
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编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当时我以为他是很进步的;但是他后来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1.选文出自《 》一书;文中的“我”指的是 。(2分)
2.“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联系作品;说说“这些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4分)
3.作者笔下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