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2-01-17 来源:钮旅网
2018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模拟试题及

答案(三)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2018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文人墨客,为什么对红叶有着说不尽的情愫呢?并且都带有褒义?因为他们由此想到了人生,红叶在上,人生有何可叹?原

本人世间美好的赞誉,往往是世人赠予的或是追认的,而不是绞尽脑汁去讨要的,明抢暗夺的。

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很可悲的。

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望,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是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着,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夜晚,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了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还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

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清晨五时,我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上,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场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了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9.本文第一段中,我读到的“枫叶内心的独白”是什么?如何理解文末“读到了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枫叶飘落的情景,请对这一段作简要的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四段描写一群水鹿有什么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探究作者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的深层意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9.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第一问,理解“枫叶内心的独白”,实际上是讲作者对枫叶飘落的认识。作答时,需要特别注意文中描写枫叶的语句,如“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来概括“独白”的内涵。第二问,“我”的灵魂由灰变红,实际上是我的思想认识升华,需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认识本文的主旨。

答案第一问:枫叶坦然面对凛冽的秋风时,视下落为天律而欣然接受,无留恋,无所求。第二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受自然之理的感染而产生的灵魂的变化,“灰色”是指“我”为红叶的飘落而忧伤,更深层的是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红色”是指“我”受自然的洗礼,看淡了生死,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10.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寻找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语段运用艺术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不带一丝忧伤”等几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枫叶人格化,刻画出枫叶的睿智深沉及飘落时的安然快乐的形象,生动传神,表现出“我”对枫叶肃然起敬,为下文“我”的灵魂变色作了铺垫。

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枫叶飘落时安然、

不带一丝忧伤的神态,并把它比喻成欣然归来的行僧和一袭袈裟,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这段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下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1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概括水鹿出现时的具体情景,然后考虑其在内容和结构方面与上下文的联系。

答案①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植物,也有美丽的动物,环境优美,令人陶醉。②“我”纵情演唱,水鹿竖耳聆听,这一场景为作者说明“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还怀有一腔慈悲之心”这一观点提供了依据。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了铺垫。

1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清文中两处“万物之灵”的含义,并联系作者提供的语境,思考作者说法变化背后的原因。

答案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由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思想是可贵的。②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是以帝王将相为代表,贪生恶死,无视自然规律,在作者看来,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杰出睿智,这是可悲的。③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

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人自视为万物之灵,但结果却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红叶落得安然,飘得诗意,无半点忧伤,这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及启示。

高考语文真题高考数学真题高考英语真题高考文综真题高考理综真题高考语文答案高考数学答案高考英语答案高考文综答案高考理综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