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届安阳市模拟试题中考数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0-08-28 来源:钮旅网
2024届安阳市模拟试题中考数学模拟精编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x﹣x=1 C.(m﹣n)2=m2﹣n2

B.x2•x3=x6 D.(﹣xy3)2=x2y6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k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则k的值为( ) A.26 B.6 C.2或3

D.2或3 3.在Rt△ABC中,∠ACB=90°,AC=12,BC=9,D是AB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如果以点D为圆心DG为半径的圆和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相交,那么r的取值范围是( ) A.r<5

B.r>5

C.r<10

D.5<r<1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5a+2b=5(a+b) C.2a3•3a2=6a5

B.a+a2=a3 D.(a3)2=a5

5.某体育用品商店一天中卖出某种品牌的运动鞋15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 鞋的尺码/cm 销售量/双 23 1 23.5 3 24 3 24.5 6 25 2 则这15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24.5,24.5

B.24.5,24

C.24,24

D.23.5,24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3•a3=a9 B.(a+b)2=a2+b2 C.a2÷a2=0 D.(a2)3=a6

7.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B.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C.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D.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B=5,BC=7,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上一动点,把△ABE沿AE折叠,当点B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时,则点B′到BC的距离为( )

A.1或2 B.2或3 C.3或4 D.4或5

9.如下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A. B. C. D.

10.一元一次不等式2(1+x)>1+3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11.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下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12.如图,两个转盘A,B都被分成了3个全等的扇形,在每一扇形内均标有不同的自然数,固定指针,同时转动转盘A,B,两个转盘停止后观察两个指针所指扇形内的数字(若指针停在扇形的边线上,当作指向上边的扇形).小明每转动一次就记录数据,并算出两数之和,其中“和为7”的频数及频率如下表:

转盘总次数 “和为7”出现频数 “和为7”出现频率 10 2 0.20 20 7 0.35 30 10 0.33 50 16 0.32 100 30 0.30 150 46 0.30 180 59 0.33 240 81 0.34 330 110 0.33 450 150 0.33 如果实验继续进行下去,根据上表数据,出现“和为7”的频率将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估计出现“和为7”的概率为( )A.0.33

B.0.34

C.0.20

D.0.3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在函数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4.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前3次都正面朝上,第4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________.

15.如图所示,某办公大楼正前力有一根高度是15米的旗杆ED,从办公楼顶点A测得族杆顶端E的俯角α是45°,旗杆底端D到大楼前梯坎底端C的距离DC是20米,梯坎坡长BC是13米,梯坎坡度i=1:2.4,则大楼AB的高度的为_____米.

16.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17.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4,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8.已知Rt△ABC中,∠C=90°,AC=3,BC=7,CD⊥AB,垂足为点D,以点D为圆心作⊙D,使得点A在⊙D外,且点B在⊙D内.设⊙D的半径为r,那么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x1x26x9)÷19.(6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 2x1x1 20.(6分)如图,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边AB、BC上,ED∥BC,EF∥AC.求证:BE=CF.

1x221.(6分)先化简,再求值:(1+2)÷2,其中x=2+1.

x1x2x123x4x41x122.(8分)计算:|13|2sin60(2016)38.先化简,再求值:,

x1x131其中x22.

23.(8分)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学习体能状况,从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请根据两幅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

(2)求测试结果为C等级的学生数,并补全条形图;

(3)若该中学八年级共有7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中学八年级学生中体能测试结果为D等级的学生有多少名. 24.(10分)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20名学生,对每人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单位:min)进行调查,过程如下: 收集数据: 30 60 60 81 81 120 50 140 40 70 110 81 130 10 146 20 90 100 100 81 整理数据: 课外阅读平均时间x0≤x<40 (min) 等级 人数 D 3 C a B 8 A b 40≤x<80 80≤x<120 120≤x<160 分析数据: 平均数 80 中位数 m 众数 n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a= ,b= ;m= ,n= ;

(2)已知该校学生500人,若每人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不少于80min为达标,请估计达标的学生数; (3)设阅读一本课外书的平均时间为260min,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估计该校学生每人一年(按52周计)平均阅读多少本课外书?

25.(10分)如图,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x2+2mx(m>0)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过点P(1,m)作直线PA⊥x轴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B.记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点B、C不重合),连接CB、CP. (I)当m=3时,求点A的坐标及BC的长;

(II)当m>1时,连接CA,若CA⊥CP,求m的值;

(III)过点P作PE⊥PC,且PE=PC,当点E落在坐标轴上时,求m的值,并确定相对应的点E的坐标.

26.(12分)如图,以D为顶点的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在直线BC上有一点P,使PO+PA的值最小,求点P的坐标;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12分)某商城销售A,B两种自行车.A型自行车售价为2 100元/辆,B型自行车售价为1 750元/辆,每辆A型自行车的进价比每辆B型自行车的进价多400元,商城用80 000元购进A型自行车的数量与用64 000元购进B型自行车的数量相等.

1求每辆A,B两种自行车的进价分别是多少?

2现在商城准备一次购进这两种自行车共100辆,设购进A型自行车m辆,这100辆自行车的销售总利润为y元,

要求购进B型自行车数量不超过A型自行车数量的2倍,总利润不低于13 000元,求获利最大的方案以及最大利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题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题目详解】

解:A、2x-x=x,错误; B、x2•x3=x5,错误;

C、(m-n)2=m2-2mn+n2,错误; D、(-xy3)2=x2y6,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考查了整式的运算能力,对于相关的整式运算法则要求学生很熟练,才能正确求出结果. 2、A 【解题分析】

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k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题目详解】

∵方程2x2k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k2-4×2×3=k2-24=0, 解得:k=26.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题分析】

延长CD交⊙D于点E,

∵∠ACB=90°,AC=12,BC=9,∴AB=∵D是AB中点,∴CD=

AC2BC2=15,

115AB=, 222∵G是△ABC的重心,∴CG=CD=5,DG=2.5,

3∴CE=CD+DE=CD+DF=10, ∵⊙C与⊙D相交,⊙C的半径为r, ∴ 5r10, 故选D.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两圆相交等,根据知求出CG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题分析】

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题目详解】

A、5a+2b,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 B、a+a2,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 C、2a3•3a2=6a5,故此选项正确; D、(a3)2=a6,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幂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5、A 【解题分析】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

【题目详解】这组数据中,24.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4.5,

这组数据一共有15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第8个数是24.5,所以中位数为24.5, 故选A.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原式=a6,不符合题意;B、原式=a2+2ab+b2,不符合题意; C、原式=1,不符合题意;D、原式=a6,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7、B 【解题分析】

本题要根据过平面上的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难度适中. 8、A 【解题分析】

连接B′D,过点B′作B′M⊥AD于M.设DM=B′M=x,则AM=7-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到:(7-x)2=25-x2,通过解方程求得x的值,易得点B′到BC的距离. 【题目详解】

解:如图,连接B′D,过点B′作B′M⊥AD于M, ∵点B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

∴设DM=B′M=x,则AM=7﹣x, 又由折叠的性质知AB=AB′=5,

∴在直角△AMB′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M2AB'2B'M2, 即(7x)225x2, 解得x=3或x=4,

则点B′到BC的距离为2或1.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掌握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题分析】

根据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解答即可. 【题目详解】

从上面看是三个长方形,故B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三视图的知识,解决此类图的关键是由三视图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是正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左视图,能看到的线画实线,被遮挡的线画虚线. 10、B 【解题分析】

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求解即可. 【题目详解】

去括号,得2+2x>1+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所以选B. 【题目点拨】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1、C 【解题分析】

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地呈现出来. 【题目详解】

根据题意知,剪去的纸片一定是一个四边形,且对角线互相垂直.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 12、A 【解题分析】

根据上表数据,出现“和为7”的频率将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估计出现“和为7”的概率即可. 【题目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出现“和为7”的概率为0.33.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x≥4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号下的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才有意义. 由题意得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14、

1 2【解题分析】

根据概率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题目详解】

∵第4次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

∴第4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1. 21. 2【题目点拨】

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计算方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15、42 【解题分析】

延长AB交DC于H,作EG⊥AB于G,则GH=DE=15米,EG=DH,设BH=x米,则CH=2.4x米,在Rt△BCH中,BC=13米,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H=5米,CH=12米,得出BG、EG的长度,证明△A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G=EG=12+20=32(米),即可得出大楼AB的高度. 【题目详解】

延长AB交DC于H,作EG⊥AB于G,如图所示:

m. n

则GH=DE=15米,EG=DH, ∵梯坎坡度i=1:2.4, ∴BH:CH=1:2.4,

设BH=x米,则CH=2.4x米, 在Rt△BCH中,BC=13米, 由勾股定理得:x2+(2.4x)2=132, 解得:x=5,

∴BH=5米,CH=12米,

∴BG=GH-BH=15-5=10(米),EG=DH=CH+CD=12+20=32(米), ∵∠α=45°,

∴∠EAG=90°-45°=45°, ∴△A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G=EG=32(米),

∴AB=AG+BG=32+10=42(米); 故答案为42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俯角问题;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勾股定理求出BH,得出EG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1. 【解题分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1,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 考点:平移的性质. 17、m≥1. 【解题分析】 ∵不等式组∴m≥1, 故答案为m≥1. 18、

的解集是x<1,

74x9. 4【解题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进而得出CD的长,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题目详解】

解:∵Rt△ABC中,∠ACB=90,AC=3,BC=7, ∴AB=32(7)2=1. ∵CD⊥AB, ∴CD=

37. 4∵AD•BD=CD2, 设AD=x,BD=1-x. 解得x=

9, 4∴点A在圆外,点B在圆内,

79x, 4479故答案为x.

44r的范围是【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熟知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1. 5【解题分析】

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题目详解】 原式=

2x2x1(x1)(x1)x3(x1)(x1)x1=

x1(x3)2x1(x3)2x3211=. 235当x=1时,原式【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证明见解析.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DE=CF,再证明EB=ED,即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ED∥BC,EF∥AC,∴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DE=CF,∵BD平分∠ABC,∴∠EBD=∠DBC,∵DE∥BC,∴∠EDB=∠DBC,∴∠EBD=∠EDB,∴EB=ED,∴EB=CF.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1、

x1,1+2 x1【解题分析】

运用公式化简,再代入求值. 【题目详解】

x211(x1)2 原式=(2)?x1x21x2x2(x1)2• =

(x1)(x1)x2=

x1 , x1当x=2+1时, 原式=2212. 2【题目点拨】

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整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 22、 (1)1;(2)22-1. 【解题分析】

(1)分别计算负指数幂、绝对值、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立方根;

(2)先把括号内通分相减,再计算分式的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题目详解】

(1)原式=3+3﹣1﹣2×3+1﹣2=3+3﹣1﹣3+1﹣2=1. 2(2)原式=[

x13(x1)(x1)]•﹣2 (x2)x1x1=

x1(x2)(x2)• (x2)2x12x, x2=

当x=2﹣2时,原式=【题目点拨】

22242 ==22-1. 2222本题考查负指数幂、绝对值、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立方根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性质和分式的混合运算.

23、(1)50名;(2)16名;见解析;(3)56名.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A等级的人数和百分比求出总人数;根据总人数和A、B、D三个等级的人数求出C等级的人数;利用总人数乘以D等级人数的百分比得出答案.

20%=50(名)答:本次抽样共抽取了50名学生. 试题解析:(1)10÷

(2)50-10-20-4=16(名)答:测试结果为C等级的学生有16名. 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50)=56(名) (3)700×(4÷

答:估计该中学八年级700名学生中体能测试为D等级的学生有56名. 考点:统计图.

24、(1)a=5,b=4;m=81,n=81;(2)300人;(3)16本 【解题分析】

(1)根据统计表收集数据可求a,b,再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可求m,n; (2)达标的学生人数=总人数×达标率,依此即可求解;

(3)本题需先求出阅读课外书的总时间,再除以平均阅读一本课外书的时间即可得出结果. 【题目详解】

解:(1)由统计表收集数据可知a=5,b=4,m=81,n=81; (2)50084300(人). 20答:估计达标的学生有300人; 52÷260=16(本)(3)80×.

答:估计该校学生每人一年(按52周计算)平均阅读16本课外书.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以及中位数,众数,估计达标人数等,能够从统计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5、(I)4;(II)【解题分析】

(I)当m=3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x2+6x,解方程-x2+6x=0得A(6,0),利用对称性得到C(5,5),从而得到BC的长;

(II)解方程-x2+2mx=0得A(2m,0),利用对称性得到C(2m-1,2m-1),再根据勾股定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2m-2)2+(m-1)2+12+(2m-1)2=(2m-1)2+m2,然后解方程即可;

(III)如图,利用△PME≌△CBP得到PM=BC=2m-2,ME=BP=m-1,则根据P点坐标得到2m-2=m,解得m=2,HE′=BC=2m-2,再计算出ME=1得到此时E点坐标;作PH⊥y轴于H,如图,利用△PHE′≌△PBC得到PH=PB=m-1,

3 (III)(2,0)或(0,4) 2利用P(1,m)得到m-1=1,解得m=2,然后计算出HE′得到E′点坐标. 【题目详解】

解:(I)当m=3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x2+6x, 当y=0时,﹣x2+6x=0,解得x1=0,x2=6,则A(6,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 ∵P(1,3), ∴B(1,5),

∵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C(5,5), ∴BC=5﹣1=4;

(II)当y=0时,﹣x2+2mx=0,解得x1=0,x2=2m,则A(2m,0), B(1,2m﹣1),

∵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m, ∴C(2m﹣1,2m﹣1), ∵PC⊥PA, ∴PC2+AC2=PA2,

∴(2m﹣2)2+(m﹣1)2+12+(2m﹣1)2=(2m﹣1)2+m2, 整理得2m2﹣5m+3=0,解得m1=1,m2=即m的值为

3, 23; 2(III)如图, ∵PE⊥PC,PE=PC, ∴△PME≌△CBP,

∴PM=BC=2m﹣2,ME=BP=2m﹣1﹣m=m﹣1, 而P(1,m)

∴2m﹣2=m,解得m=2, ∴ME=m﹣1=1, ∴E(2,0);

作PH⊥y轴于H,如图, 易得△PHE′≌△PBC,

∴PH=PB=m﹣1,HE′=BC=2m﹣2,

而P(1,m)

∴m﹣1=1,解得m=2, ∴HE′=2m﹣2=2, ∴E′(0,4);

综上所述,m的值为2,点E的坐标为(2,0)或(0,4).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线段相等的问题;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6、(1)y=﹣x2+2x+1;(2)P (△BCD相似. 【解题分析】

c的方程,(1)先求得点B和点C的坐标,然后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关于b、从而可求得b、c的值;(2)作点O关于BC的对称点O′,则O′(1,1),则OP+AP的最小值为AO′的长,然后求得AO′的解析式,最后可求得点P的坐标;(1)先求得点D的坐标,然后求得CD、BC、BD的长,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CD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分为△AQC∽△DCB和△ACQ∽△DCB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题目详解】

(1)把x=0代入y=﹣x+1,得:y=1, ∴C(0,1).

把y=0代入y=﹣x+1得:x=1, ∴B(1,0),A(﹣1,0).

将C(0,1)、B(1,0)代入y=﹣x2+bx+c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

(2)如图所示:作点O关于BC的对称点O′,则O′(1,1).

912 ,);(1)当Q的坐标为(0,0)或(9,0)时,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7793bc0 ,解得b=2,c=1.

c3

∵O′与O关于BC对称, ∴PO=PO′.

∴OP+AP=O′P+AP≤AO′. ∴OP+AP的最小值=O′A=O′A的方程为y=

133022=2.

33x 44933xyx7P点满足 44解得:12yy﹣x37所以P (

912 ,) 77(1)y=﹣x2+2x+1=﹣(x﹣1)2+4, ∴D(1,4).

又∵C(0,1,B(1,0),

∴CD=2,BC=12,DB=25. ∴CD2+CB2=BD2, ∴∠DCB=90°.

∵A(﹣1,0),C(0,1), ∴OA=1,CO=1. ∴

AOCD1. COBC3又∵∠AOC=DCB=90°, ∴△AOC∽△DCB.

∴当Q的坐标为(0,0)时,△AQC∽△DCB.

如图所示:连接AC,过点C作CQ⊥AC,交x轴与点Q.

∵△ACQ为直角三角形,CO⊥AQ, ∴△ACQ∽△AOC. 又∵△AOC∽△DCB, ∴△ACQ∽△DCB. ∴

CDAC210,即,解得:AQ=3. BDAQ25AQ∴Q(9,0).

综上所述,当Q的坐标为(0,0)或(9,0)时,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分类讨论的思想.

27、(1)每辆A型自行车的进价为2 000元,每辆B型自行车的进价为1 600元;(2)当购进A型自行车34辆,B型自行车66辆时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13300元. 【解题分析】

(1)设每辆B型自行车的进价为x元,则每辆A型自行车的进价为(x+10)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2)由总利润=单辆利润×辆数,列出y与x的关系式,利用一次函数性质确定出所求即可. 【题目详解】

(1)设每辆B型自行车的进价为x元,则每辆A型自行车的进价为(x+10)元, 根据题意,得解得x=1600,

经检验,x=1600是原方程的解, x+10=1 600+10=2 000,

答:每辆A型自行车的进价为2 000元,每辆B型自行车的进价为1 600元; (2)由题意,得y=(2100﹣2000)m+(1750﹣1600)(100﹣m)=﹣50m+15000,

=

根据题意,得解得:33≤m≤1, ∵m为正整数,

∴m=34,35,36,37,38,39,1. ∵y=﹣50m+15000,k=﹣50<0,

∴y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34时,y有最大值, 34+15000=13300(元)最大值为:﹣50×.

答:当购进A型自行车34辆,B型自行车66辆时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13300元.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