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完整版

2020-02-27 来源:钮旅网


XXXX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关系 分校(站、点):

年级、专业: 2015(春)

教育层次: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06月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I Abstract and Key words……………………………………………………………I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1

(一)可持续发展背景及发展………………………………………………………1

(二)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内涵………………………………………………………1

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2

(一)相互影响的关系………………………………………………………………2

(二)共同发展的关系………………………………………………………………3

(三)执行层面的关系………………………………………………………………5

三、结束语……………………………………………………………………………6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内 容 摘 要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社会,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资源短缺、白色垃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人类的经济安全个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环境资源保护作为一项新兴的伟大事业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环境问题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我们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着眼于长远利益,能够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则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为首要选择。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可持续发展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研究;并且结合中国以及世界的现状系统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与环境法的关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法

Abstract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1

economy, human beings are commit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city modernization and society, enriching their spiritual and mater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energy crisis problems are deteriorating. The economy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under threa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s a great cause of emerging call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te and societ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issue. For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rategic height, focus on the future and long-term interests, in a number of options,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rrect choice for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environment law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First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Chinese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law.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blem environment law

2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现,环境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瓶颈【1】。面对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法规。环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防治环境进一步恶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还需做进一步的改进,为保证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环境保护事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影响和促进了全球环境治理结构和各国环境立法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在许多重要的历史国际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确认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谋求共同发展和美好未来的唯一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次产业革命顺利完成,在基因工程、计算机领域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生产力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停滞不前,卫生医疗落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的时期,全球贫富差距加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域性局部战争却是此起彼伏,危机重重。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艰苦的斗争,政治舞台斗争尖锐复杂。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淡水污染、酸雨加剧等现象 。自然可为人类提供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在

3

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0年国际自然与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文件《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中【3】。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它包括需要和限制的概念,即在满足人类需要和环境供给能力间要协调处理。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在政府编制的《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体现的,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地位。

(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及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历史上提出的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其重点突出了可持续的重要性。具体来讲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其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量的加大,出现了能源危机,因此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保证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二是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即是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能超过自然承受范围,而延续经济增长过程,争取利用较少的资源来创最大的经济价值;三是社会的可持续性,即是社会形式正确发展的方向,促进知识和技术效率的增进,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还包括公平性原则,首先是国家范围内的公平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太过悬殊,造成两极 分化。其次是要满足全体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

4

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利。最后是在当代人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为下一代人考虑,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当代人对资源的索取不能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二、 我国2014年《环境保护法》的功能

(一)保护和改善环境

在“保护”与“改善”同时使用时,“保护”一般指维持环境现状不使其恶化,“改善”一般指治理、改进环境现状。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指人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要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包括从源头抓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加大力度治理污染严重的地区,防治其进一步恶化,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排污量大的企业和单位更是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头。罗伯特•哈恩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侵犯中最值得警惕的是使用危险甚至致命物质对空气、土壤、河流及海洋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大部分是不可逆的

(三)保障公众健康

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最基本人权,国家需颁布政策和法规为人们创造条件,能够使人们健康生活,其中包括医疗保健、住房等基本的物质需求。健康权记载于诸多国际人权条约以及世界各地的国家宪法之中。适宜的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有效工作,保证人们身

5

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人们拥有幸福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而现在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沙尘暴、甲醛污染和大气雾霾等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已经对人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这些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后一代人的生活与发展。与此同时,公众健康受到损害,就是生产力的破坏,也会影响和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环境法首先要保障有一个安全、无害、健康、卫生、适宜的生活环境,把环境质量保持在有利于公众健康的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舒适度。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现在我国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自我恢复能力减弱的严峻形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需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造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资源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切身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人们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重要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各项环境资源法律均有规定。在《土地管理法》(1998

6

年修订)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后,《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改)等法律均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可见其重要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源泉,环境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损害;保护环境资源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反过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为其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帮助。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久的、稳定的发展,是站在长远角度考虑的发展战略,要求既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又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环境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法律支撑,保障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家立法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只有依靠国家宪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有条不紊的进行,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才能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环境法的影响下,要求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对待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两者的关系。而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影响,表现为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完善环境法律法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

7

足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应该加大环境立法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强调将发展与环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协调起来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正使得环境法从以人类利益为核心向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核心转变。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影响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为环境法提供全新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即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也来源于人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与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世界观,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利己主义为代表。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提倡人对自然的无条件统治、征服、剥削、掠夺和获取,不重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和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利己主义只重视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直接利益、当代利益、经济效益和其他狭隘利益,不重视公共利益、长远利益、间接利益、后代利益、环境利益和其他合理利益。可持续发展则相反,它要求人们改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形成全新的观念。

2.可持续发展为环境法提供全新的法律观

法律观是人们对于法律的根本认识和基本看法,也是法律的价值目标。可持续发展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的全新世界观,这些观念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法律的根本认识。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法律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法律的公平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与传统法律的主体公平或者形式公平具有根本差异。可

8

持续发展可以直接审查和谴责传统的法的灵魂。世界上存在许多法律导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公平观。因此,环境资源法上的公平观是不同于传统法律的,环境公平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价值目标。

(2)对法律效益和价值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原则是为达到更高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及保证“人—自然—人”的和谐共处为核心,这一原则对于传统法律追求“最大化”和单纯以人作为一切价值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法的作用、效益和价值重新评估。有些法律为了适应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这些法律便成为了人们污染和破坏环境、走不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帮凶。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法律效益观与价值观,并将这些观念直接贯穿于整个环境资源法的原则和制度之中去。

(3)对权利义务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样性,要求法律赋予人们多种权利和义务。传统的环境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重视公民的环境权,未合理地解决由于人的自然属性需要(环境权)与人的社会属性需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而引发的权利冲突的合理机制,从而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恶化乃至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严重局面。为此,环境资源法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可能的利益冲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3.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观念对环境法的制度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观念,对于环境法的制度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反映

9

在两个方面:

(1)对环境立法机制的影响

要改变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就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从立法层面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我们的立法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的环境立法和决策机制,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法学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立法和决策机制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探讨 。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法部门、法文件、法规范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

(2)对环境法实施和监督的影响

对于法律制定而言,法律实施和监督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为此,在立法上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执法和法律适用。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的运用,使可持续发展的实体法得到落实,在执法与司法过程中,使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判断人们行为的价值标准。为此,必须对执法者和司法人员加强环境资源法专门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懂得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程序,通过培训将可持续发展观植入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执法与司法行为的一部分。

(二)共同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理论的确立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利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人类提供一个符合生态系统健全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之前所提出的保护环境政策和保

10

护环境的措施,都只着重人类眼前利益,单纯强调保护目前环境。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环境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要求以实际出发,兼顾长远利益。环境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可循环经济和环境审计得到法律保障,采用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科学的环境立法准则也大大提高了环境执法效率。随着环境法的逐渐完善,我国环境、经济、社会出现的发展失调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环境资源污染、破坏和浪费问题都得到了改善,为此也保证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向前推进,实现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发展。

(三)执行层面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法强化执法力度,要求各地区设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度,将环境法细化、地区化,切实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我国2014年环境法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目的之一写了进去,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中国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执法状况正在好转。政府部门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开始转向注重环境执法,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普及,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为严峻,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国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法相结合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法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环境法的提供了指导思想,环境法为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二者的紧密结合能够使我国环境恶化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有利于我国生态的保护,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

参考文献

1.王宏卫, 贡璐, 刘志辉.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4(5):16-18

2.陈海嵩. 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 (3):1-4

3.马军卫. 浅谈国外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立法概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J]. 山东环境, 2003, (2):24-25.

4.吕迎春. 可持续发展--当前状况下中国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J]. 辽宁财专学报, 2004, 6(2):27-28.

5.侯国跃.环境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制度保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龚微.朱嫣然.刘美麟.论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龚翼. 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D]. 江西师范大学, 2008.

8.丁愉棽.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环境法[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