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留守儿童问题
调 查 报 告
委托方:重庆师范大学
调查方: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二○一一年七月
院
学
关于武胜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
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有近20万外出打工的农民,有留守儿童超过5000名,占全县儿童50%左右。为了解武胜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重庆市师范大学组织了一次针对武胜县飞龙镇关于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活动。该活动采用了针对性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县6——16周岁300名留守儿童情况展开调查。在团县委,镇领导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数量、教育状况、生存发展状况和心理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胜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县4个乡镇,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20万人,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有24512人,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有8673人,占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的16%。全县共有0——16岁儿童100000人以上,留守儿童50365人,占全县儿童总数的50%左右。学校留守儿童3167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2%。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11634人,占留守儿童的23.1%,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37270人,占留守儿童的74%,其他亲人照顾的有1461。人,占留守儿童的2.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80706050403020100爷爷奶奶留守儿童监管对象其它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留守儿童喜欢上学,32.4% 的留守儿童不喜欢上学,还有1.6%处于中间状态。74%由爷爷奶奶监管,23.1%是由父母一方监管,2.9%是由其他亲人监管。分析原因:一、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隔代教育溺爱盛行,不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致使孩子们想学无处问,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出现厌学、逃课、成绩不理想等不良状况。
表1-1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调查项目 优秀 中等 很差 合计 人数 116 120 64 300
表1-2 父母亲外出打工的年限 调查项目 一年以内 一到两年 两年至三年 三年以上 合 计 人数 38 112 100 50 300
百分比(%) 38.8 40.4 21.8 100.0 百分比(%) 13.0 37.0 33.3 16.7 100.0
表1-3 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喜欢程度
调查项目 非常喜欢 有点喜欢 不喜欢 合计
表1-4 学习上的困难向谁请教
调查项目 老师 同学 监护人 自己解决 合计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6--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查结果显示:69.7%的留守儿童比较喜欢集体爱和同学交往,20.3%的留守儿童
不喜欢集体,而剩余的10%只
706050403020100非常喜欢喜欢集体的程度不喜欢人数 198 5 97 300 百分比(%) 66 1.6 32.4 100.0 人数 103 133 17 47 300 百分比(%) 34.6 44.6 5.7 15.1 100.0 是喜欢集体。67%的留守儿童表示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但希望常回家看看。33%的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分析原因:一、父母长
期在外打工,不能够和孩子经常联系,不能直接沟通,只能够通过电话联络,孩子们无法直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偏差。二、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监管人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照顾,忽视教育管理,不能在孩子心理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沟通,致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三、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如:飞龙镇观音阁村一个12岁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一直跟着她的阿姨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阿姨也不懂和她交流沟通,致使她的心理出现偏差,心理变得孤僻,不愿和外界交流,就连隔壁家的婆婆也从未听她说过一句话。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频率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与父母在身边亲自监管相比,留守儿童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为46%,不满意占38%,前后落差不大的占16%。分析原因:由于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而多数又属于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对孩子们身体发育不够重视,忽视了卫生状况,营养均衡,没能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表1-5 父母监护与其他人监护的生活满意度
调查项目 满意 不满意 差不多
人数 138 114 48 父母监护前后的落差百分比 0.37
4、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被火烧、被水烫、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 该群体面临十面埋伏的安全隐患 。据调查显示:5.8%的留守儿童意外伤亡。分析原因:一、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二、留守儿童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三、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和家长没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表1-6是否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调查项目 抽烟 喝酒 夜不归宿 打架斗殴 合计
5、缺乏远大的目标。调查显示:17%的留守儿童有远大的目标,83%的留守儿童目前没有确切的目标,模棱两可。分析原因:一、留守儿童自我认识不准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二、有些则目光短浅,无远大志向,玩得开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
人数 143 99 23 35 300 百分比(%) 47.7 32.9 7.8 11.6 100
17%44%有理想模棱两可从未想过39%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一、农民工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当农民工面临种种生存压力时,就不得不留守孩子,外出打工。农民工居住、工作条件恶劣,闲暇时间少,精神生活匮乏;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上把他们排除在外,致使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脆弱的群体的产生。三、农村基层干部组织的素质以及组织能力偏低,直接影响了国家对于留守儿童某些政策的实施。
2、家庭原因。一、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拼,希望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也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富裕的生活。但是,一旦赚钱与孩子的教育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虽然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但也有教育意识不够的问题。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二、从家长自身来看,一般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低下,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督促。更不要说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了,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他们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所遇到的问题,就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
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一、课程设臵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在家里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二、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三、家长方面和学校方面的沟通不够。即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据调查显示:只有4.8%的老师能够定期家访,17.8%的老师偶尔会家访而已。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就不能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对策和建议
大家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之中逐步加以解决,力求标本兼治,逐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1、从社会职能上,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一、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全机制。二、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三、加强新闻宣传,引起全社会重视,呼吁更多的人,凝聚更大的力量,参与解决在这一问题。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此,一、父母外出打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二、父母都外出,需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加强交流的频率和质量,不能仅局限于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
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三、采用多种沟通交流方式,电话、书信都行,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四、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经常联系,了解孩子的最新状况,以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做到挣钱与教育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办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三、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四、老师应经常与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五、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六、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