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林业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
吴 辉 邓玉林 李春艳 郭朝霞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3
摘要:近年来,有关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理论和实践、局部和全面、宏观和微观多层面建立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于湿地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其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我国是世界湿地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同时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文中在充分总结国际国内湿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价我国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特征,分析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湿地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研究开发的前景。关键词:湿地,分类,现状,进展中图分类号:F307.234,P9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7)06-0042-08
ApproachonUtilizationandConservationofWetlandsinChina
WuHui DengYulin LiChunyan GuoZhaoxia
(CollegeofForestryandHorticulture,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Sichuan,China)
Abstract:Wetlandisreferredasoneofthemostimportantecologicalsystems,whichembracesmul2tiplefunctionsinresourcescapacity,ecologicalconservation,economicsupportandculturalendow2ments.Wetlandcontributesmostsignificantlyinwater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carbonstorageandbiodiversityprotection.Sofar,approachesonwetlandprotectionanddevelop2menthavebeenworldwideemphasized,eitherintheoryorinpractice,oronthemacroscopicandonthemicrocosmiclevel.Achievementscanbesummarizedonitsdefinition,classification,func2tion,functionalevaluation,utilizationandconservation.Chinaistypicalofandrichinwetlandre2sources,butsomehavebeenextremelydisturbedbycomplicatedmanpower.Focusingonsustain2abledevelopmentofwetlandsinChina,theauthorsconductedintegratedreviewsonwetlandresear2ches,evaluatedtheirdistributionand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analyzedtheirrelationshiptona2tional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andaccordinglyillustratedthetendencybothonresearchesandutilizations.
Keywords:wetland,classification,currentsituation,progress
USCorpsofEngineers)则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
1 湿地概念辨析
有关湿地的定义,仅学术界便有50种之
多,但迄今尚无定论。Wilen(1993)认为,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的水深不超过6m)均可视为湿地。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1]
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
[5]
润的地区。Mitsch(1994)认为,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
[6]
貌系统。Pearson等(1994)认为湿地是一个半
3收稿日期:2007-03-24
基金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助项目(CD20060701)
作者简介:吴辉(1982-),女,四川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相关研究,E-mail:1982wuhui@163.com;通讯作者:邓玉林(1967-),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林业生态与水土保持,E-mail:yulindeng66@126.com
第6期吴 辉 邓玉林 李春艳等: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
[5]
43
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它是一个较独立的
生态系统,有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它又不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景系统,和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比较而言,Cowardin等给出的定义更具代表性,即“湿地是陆生系统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土地,在这些土地上,水位经常在或接近地表,或为浅水所覆盖者给出的定义和学者给出的定义[7-10]
系和Brinson提出的水文地貌学分类方法。前
者将湿地划分为系统、亚系统、类、亚类和优势种5个层次,首先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分为海成、海湾成因、河成、湖泊成因和沼生湿地系统,再将每一系统分成亚系统,对每一个亚系统按照基底物质组成的不同分成湿地类,湿地类又分成更细的亚类;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利用4级特征不能
[5]
完全描述的湿地,还可用附加特征描述。Brinson的分类法则主要根据湿地的功能划分,把地貌、水文和水动力特征看成是湿地的3个同等重要的基本属性,分析湿地的第一步就是将这3个特征归入相应的功能湿地类中。澳大利亚湿地分类选用Paijmans分类系统,采用简单和松散的分级结构,根据水文、植被特征划分为类、级和亚级3个层次。《湿地公约》根据各国湿地的一些共性部分,提出了一个大框架式的分类系统。其第1级天然湿地分为海洋/海岸湿地12类和内陆湿地20类,第2级人工湿地分为10类。
唐小平、黄桂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湿地资源清查数据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中国湿地分级式分类系统,共分6级68类。陈华芳等对香格里拉县湿地采用了成因分类法,分为湿地系统、湿地亚系统、湿地类和湿地亚类4个等级。余明、李慧探讨了基于SPOT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的方法,以及在湿地分类中的应用,将福建省闽江河口湿地分为3级19类。同年,杨爱民等提出了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将中国湿地分为5大类,第1类沼泽湿地分8个小类,第2类湖泊湿地分4个小类,第3类河流湿地分3个小类,第4类滨海湿地分6个小类,第5类沼泽湿地分5个小类。
从上述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不同目的、不同地域,湿地的分类各有不同,但均是基于首先从天然和人工予以区分,再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小类。由于湿地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要制定一套完整而科学的定量分类指标和分类系统是较为困难的,至今国际上的湿地分类系统仍无法统一。2.2 湿地功能
湿地功能是通过发生在湿地物理、生物、化学组分之间的一般或特征化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完成的,它可以提供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和
[18]
”。
概而论之,湿地的定义可分为2类,即管理[3]
。同时,湿地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湿地泛指地表过湿或有积水的地区,包括水下和水面已无植物生长的明水面(水库与湖泊)和大型江河的主河道;狭义上,湿地则指有喜湿生物栖息活动、地表常年或季节积水、土层严重潜育化3个条件并存的地域。1971年通过的《拉姆萨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定义则属于管理者给出的广义定义,即“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
[3]
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此外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沿岸带水区
[11]
[37]
。笔者认为,该定义概念清晰、界定明确、
外延广泛,较能表达我国湿地的特点。
2 湿地研究进展
2.1 湿地分类
湿地分类是湿地研究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湿地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的湿地分类法包括成因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等
[1]
。最早的湿地分类开始于1900年左右。
从20世纪初至今,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其研究实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湿地分类系统。大多数为区域性的分类系统。Martin的湿地分类系统将湿地分为20种类型,被1954年的美国重要水禽调查所采用,在最有影响力的《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第39号通告》中发表(Shaw,
[2]
1956)。加拿大国家湿地工作组1987年从Je2glen等
[4]
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分级结构形式的
[18]
分类系统,共3个水平。在众多湿地分类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是Cowardin等提出的分类体
44
[23-24]
世 界 林 业 研 究第20卷
发展的条件和过程,可分为三大类:水文功
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湿地为多功能共存的生态体系,内在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
[25]
割,某种功能的丧失会导致其他功能的退化。对于湿地功能的研究集中于3个层面,其一是描述性研究层面,主要是对湿地功能的作用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阐述,此类研究多集中在对缺乏前期研究的湿地进行描述;其二是评价性研究层面,它通过对湿地功能计量评价为各级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其三是机理研究层面,主要研究湿地功能的实现机理。但由于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难以进入、观测和采样,人们对湿地的认识的千差万别,此类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够深入。2.2.1 湿地功能作用机理近年,湿地的环境保育功能倍受关注,包括净化与过滤、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生物栖息地等。对于湿地的净化与过滤功能,可通过在典型湿地区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选择实验地,分别在不同的水文期调查采样,对水、土及生物样本进行分析,考查湿地的净化作用强度,在试验室模拟湿地处理污水和净化过滤过程,提出利用湿地进行区域污染控制,缓冲环境变化的可持续管理技术。目前,对于湿地净化和过滤功能的研究较多,主要侧重于研究营养元素循环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湿地净化水质的过程与机理等,如王起超等对于汞在湿地环境中的迁
[28]
移转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于湿地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等功能,则可通过实地调查、遥感图像解译、历史与现实资料分析、研讨访谈以及定位观测试验,了解水情时空动态特征,研究湿地在区域水循环中的作用,分析湿地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等服务功能的作用强度、作用条件与作用过程,以及减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机理。湿地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一方面取决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另外也和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有关。对于作为重要的越冬候鸟以及洄游鱼类的栖息地的湿地类型,可以着重分析其吸引候鸟等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存在的内在机制
[26-27]
和外在条件。然而,湿地功能众多,不同功能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功能类别中,其作用机理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湿
[26]
地功能作用机理尚需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系统的信息流及其内部与界面干扰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且深入的研究。2.2.2 湿地功能评价
湿地功能评价是对目标湿地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行研究,评估其是否运转正常,需要预先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再通过一定步骤确定湿地单项功能或综合功能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从而对湿地功
[29]
能的优劣程度做出定量或定性评估。针对湿地本身内部过程的分析,以此来评价湿地的作用
[30]
与特性,研究生物系统中的决定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了解控制和调节湿地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对于湿地的影响是整个系统功能评价中最基本的内容。湿地功能评价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初步的发展,美国、欧盟与有关国际机构在湿地功能评价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开发了诸如水文地貌法、生境评估法、湿地评价技术
[15]
和快速评价法等湿地功能评价方法。1990年,英国、法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的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启动了“欧洲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
(简称FAEWE)项目,目的就是在科学基础价”
上建立欧洲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的评价方[29]
法。Kent等开发了一种宏观层次上的湿地功能评价技术,用以评估那些广为人知的湿地功
[33]
能,它适用于不同的湿地类型,重复性好。近几年来影响较大的是以美国RobertConstanza为首的研究组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自然资本的价值所做的估算。其他还有Barbier等在尼日利亚的热带洪泛平原运用生产力损失法、市场价格法对哈代贾-恩古鲁湿地的农林效益的净现
[24]
值的评价。汉雷和克拉依格对高原泥潭沼泽的保存和转化为人工林的保存效益价值进行了
[26]
评价。
我国对湿地功能的研究与评价工作刚刚起步。陈克林等在理论上建立了湿地效益评价指
[24]
标体系与等级划分方案;沈德贤利用有关统计数据对洞庭湖区湿地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行了分析;吴炳方等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模拟、统计分析和空间计算等方法,定量分
[31]
第6期吴 辉 邓玉林 李春艳等: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
[34]
45
析评价东洞庭湖湿地的防洪功能,提出了湿地防
洪功能的评价方法。崔丽娟等对湿地的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体系作了研究。严承高等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指标及方法作了研究。许健民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方面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了评价。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湿地或湿地中某一具体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价,迄今为止尚未建立起能广泛应用的评价指标、理论和方法体系。
(1)评价方法。湿地功能评价的方法主要包[20]
括3种类型:一是市场价值法;二是把湿地功能划分成不同层次,评价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评价的着眼层次,并考虑其他层次的功能特点;三是定性标准定量打分方法,对湿地的功能及特征的各要素和因子进行打分,然后评定湿地功能的等级。Brinson等在其湿地水文地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方法,分为5个步[21]
骤。Ainslie在Brinson的HGM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湿地功能评价方法。许多学者致力于湿地价值的定量化评价研究,但由于湿地功能及环境影响存在着迟效性,因而常出现一些变通手段。奥地利的Kosz使用费用-效益分析来确定建立“DonauAuen”国家公园的不同方案的经济影响,其中保存湿地的环境效益
[2]
使用自愿付费调查的方法。在实际评价中,用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TCM)及条件价值法(CW)评价非实物价值,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等进行评估。此外,人们还将生物指标方法作为湿地功能评价的
[32-33]
一种有效方法。在欧洲,以Murphy为首的科学家们,利用生物学标志评价多国间河岸湿地
[30]
生态系统功能。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对湿地功能的评价有了长足进展。但诸多方法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湿地及不同的湿地功能与评价目标,以长期定位观测为基础,采用主导因素结合综合因素原则,进行计量评价,应当是今后湿地功能评价的趋势所在。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满足评价尺度转换的需求,同时应具代表性,评价结果
[16-17]
[20]
[22]
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湿地评价方法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1980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提出的栖息地评价程序(HEP)。它采用非货币化的栖息地适宜指数(HSI)和栖息地单元值(HUS)就生境对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其后,许多湿地评价方法得到发展,如栖息地评估
[23]
技术和湿地评估技术等。然而,各类评价方法指标的选取差异迥然。北美的湿地评价选取指标时把指标体系设计得小而精练,实用性强。而欧洲的湿地评价则更注重严谨性,选取一些可以准确反映湿地本质特征的指标,如选取有机指示物作为评价指标。Robert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研究,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养分循环、休闲娱乐和文化服务等17大类,根据效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值理论对每一种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最后
[23]
得出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价值,目前使用得较为广泛。崔保山等以三江平原挠力河域湿地为例,分析闭合流域内的湿地,确定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环境三大指标,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方法,进行评价与比较排序,再
[14]
通过红绿灯信号系统对各区健康进行预警。俞小明等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反映生态特征和功能的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5项和三级指标13项。张峥等借鉴有关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的理论,选取多样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指标并进行分级化处理,制定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总之,在对具体湿地进行功能评价时,必须分析当地的特殊地理和生态条件,不同的湿地类型,遴选相应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标准。2.3 湿地保护与开发
过去,由于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开发和污染等破坏活动,使得世界范围的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截至1999年l0月,已有114个国家加入了《湿地公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于1992年7月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并将“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列人《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发展领域。国务院17个部委合作编制了《中国
46
[20]
世 界 林 业 研 究第20卷
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近十几年来,我国颁布
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
[11]
法规。2.3.1 湿地恢复与重建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恢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34]
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在受损湿地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瑞典、瑞士、丹麦、荷兰等在湿地恢复研究方面也有很大进展。例如,在西班牙的Donana国家公园,安装水泵来充斥沼泽,补偿减少的河流和地下水流;瑞典30%的地表由湿地组成,由于湿地的不断退化,有些学者已经建议通过提高水平面、降低湖底面或结合这2种方法来恢复浅湖湿地。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荷兰、瑞士、英国等
[34,36-37]
已经将恢复项目集中在泛滥平原。
对于湿地恢复的研究,我国开展较晚。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首次进行湿地恢复的研究,之后相继对江苏太湖、安徽巢湖、武汉东湖以及沿海滩涂进行了恢复。田军(2000)提出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的措施:沿湖恢复与重建湿地的植被;做好滇池沿岸带的规划;开源节流,发展“节水型”农业;科学改造防浪防洪堤。刘桃菊等(2001)在对鄱阳湖进行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围垦”、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湿地资源管理等措施。由于各区域湿地退化的原因及湿地自身特点不同,恢复与重建技术亦有较大差别。但我国对湿地的恢复主要侧重于湖泊,关于
[3]
河流、海湾、河口湿地的恢复研究甚少。在湿地恢复的实践中,必须遵循恢复原则,将现有技术整合应用,才能使湿地恢复满足自然性、科学性和持续性的要求。
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1)东北湿地。主要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及内蒙古东北部,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还
2
包括河流和人工湿地,总面积约750万hm。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均为沼泽湿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保持水分能力强,泥炭沼泽较少;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该区气候冷湿,是我国贫营养型藓类沼泽植被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的地区。
(2)黄河中下游湿地。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海河流域,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7省(市)。该区天然湿地以河流为主,伴随分布着许多沼泽、洼淀、古河道、河间带、河口三角洲等湿地,黄河是本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水源。
(3)长江中下游湿地。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涉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浙江7省(市),是长江及其众多支流泛滥而成的河湖湿地区,也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我国5大淡水湖中大部分都位于该区。该区是人工湿地中稻田面积最集中的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4)云贵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省的高山与高原冰(雪)蚀湖盆、高原断陷湖盆、河谷盆地及山麓缓坡等地区,湿地数量多、类型丰富、分布不均匀、水生植被类型多样。另有金沙江、南盘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构成云贵高原湿地的基础。面积大
2
于1km的湖泊有60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均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高原湖泊多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层陷落湖,也有一些是由于地质构造岩溶和构造侵蚀面形成。
(5)西北干旱半干旱湿地。该区湿地分2个区:一是新疆高原干旱湿地区,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海拔1000m以上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及山麓平原-冲击扇缘潜水溢出地带;二是内蒙
3 我国湿地的区域分布及特征
据初步统计,世界湿地面积为700万~900
2
万km,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6%。我国湿
2
地总面积6594万hm,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
[35]
10%,从寒温带到热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山区均有分布,而且还表现出同一地区内有
第6期吴 辉 邓玉林 李春艳等: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47
古中西部、甘肃、宁夏的干旱湿地区,主要以黄河
上游及沿岸湿地为主。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
2
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该区面积大于1km的湖泊724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1.5%,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新疆湿地独具特色,山地和平原中的湖泊、河流作为荒漠中的湿岛,与山地草甸、沙丘、低地形成了特殊的岛屿生物学现象。
(6)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分布于西藏自治区、青海和四川省西部等。长江、黄河、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河源区都是湿地集中分布区。其中,长江、黄河作为江河源头地区的重要湿地,在储水,并使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栖息繁衍方面意义重大。青藏高原东半部主要为草本沼泽;西半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分布有大
[19]
面积的盐沼;在藏南谷地、怒江河源区是草丛沼泽;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
2
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该区面积大于1km的湖泊有1091个,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湖泊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
(7)滨海湿地。涉及我国滨海地区的11个省(区、市)。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前者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海滩外,多为沙质型海滩。江苏滨海湿地主要有盐城地区湿地、南通地区湿地和连云港地区湿地。环渤海滨海湿地总面积约
2
600万hm,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其重要区域。辽河三角洲有集中分布的世界第2大苇田。杭州湾以南的湿地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口-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河口湾和北部湾等,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台湾、海南沿海的北缘分布有热带珊瑚礁。
(8)东南华南湿地。包括珠江流域绝大部分、东南及台湾诸河流域、两广流域的内陆湿地,涉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5省(区)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为河流、水库等。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
2
的红树林面积约1.5万hm。它是湿地生态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海岸带中生产力高和生物量巨大的系统。该区域湿地在防浪护岸、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等方面功能显著。
此外,我国人工湿地丰富,稻田广布于亚热
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
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北方稻田面积也有所扩大。全国现有大型水库和池塘面积228.5
2
万hm,其中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
3
1805亿m。此外,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塘堰和养鱼池等。总体而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征是:东部、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湖泊河流湿地多,东北部沼泽湿地多;湿地生境类型丰富,物种多样,且许多为中国特有;湿地在空间上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交接的过渡带和生态交错区,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区域相关联,在维护周边和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12-13,19,35]
4 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
作用
目前,我国湿地范围的界定明显增大,部分海湾、海峡等都划入湿地的范畴,这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紧密相关。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理应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沼泽、河湖湿地。地表植被的遗体沉积而形成的泥炭是沼泽湿地的特有产物,它有较强的持水和吸气性能。沼泽湿地在水质净化、调节径流、碳的循环和固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小湖泊、河流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如滇池、太湖、杭州西湖等,因其自然景色秀丽而成为旅游和疗养圣地。但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
(2)高原及干旱区湿地。高原湿地,尤其是江河源区湿地涉及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是黑颈鹤、赤麻鸭等多种珍稀鸟类的迁徙走
[19]
廊和繁殖地。国家相关部门指出要重点在三江源头、青海湖和若尔盖沼泽地区进行湿地保护和生态示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干旱区湿地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的人类活动使得干旱区的湿地游移、萎缩,乃至消失,严重影响了干旱区人民生存空间(主要是绿洲)的
48世 界 林 业 研 究第20卷
质量和容量。干旱区湿地是干旱区生态景观格
局安全的关键区域,对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滨海湿地。滨海湿地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地表和地下淡水水源被咸化,咸水入侵也使城市排污和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剧了湿地环境
[7]
的污染,进而造成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部分滨海湿地是国际重要的鸟类栖息繁殖地,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以及国际重要性等特征。滨海湿地的损失,使得它在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大降低。(4)城市湿地。国内外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保护和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及其生境。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所提出的加强城市湿地保护,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用地,划分城市湿地禁建区、建设人工湿地等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充分发挥湿地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类型、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来物种引进安全性评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湿地评价研究较多地对湿地资源、湿地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未实现湿地功能现状或变化趋势的量化,使湿地功能评价方法难以在湿地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我国湿地功能的定量表示方法、湿地功能与湿地生态系统内在结构的相互关系,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量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5.3 加强湿地应用研究
结合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恢复重建模型及其综合评价体系、持续利用及管理技术、生态受损过程与相互作用机理、恢复演替规律、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使湿地充分发挥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如我国红树林湿地普查和动态监测、红树林造林多年保存率的提高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建立、红树林环境功能的定量经济评价等,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5.4 改进湿地研究方法
5 湿地研究的趋势及前景
5.1 完善湿地研究领域
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作用,利用RS观测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和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及GPS的定位功能对湿地空间上的规划、决策以及湿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系列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炳玺,谢应忠.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宁夏农学院学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湿地的一些概念和分类,但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
繁多,相互之间差别大等客观因素,很难给湿地一个确切的定义;同时,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研究方向和目的不同,会产生多种湿地分类指标和分类系统。随着对湿地范围界定的扩大,区域的划分及特征的描述更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对湿地的研究多处在定性、生态学研究阶段,而对湿地的定量、动态变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多把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进行内部过程的研究,对湿地与周边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强湿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并对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以及评估其变化对周边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5.2 加强湿地功能与评价研究
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与否,与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湿地脆弱性评价、外
报,2002,23(3):61-67.
[2]陈建伟,黄桂林.中国湿地分类系统及其划分指标的探讨
[J].林业资源管理,1995(5):65-71.
[3]牛明香,赵庚星,李尊英.湿地研究浅探[J].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3,34(4):586-589.
[4]GlooschenkoWA.WetlandsofCanadaandGreeland[M]//
WhighanDF(ed).Wetlandsofworld:inventory,ecologyandmanagement.USA: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3:415-514.
[5]WilenBO,etal.WetlandsoftheU.S.[M]//Whigjam(ed).
WetlandsoftheworldI.Netherlands:KuverAcademicPublish2ers,1993.
[6]MitschWJ,etal.Wetlandoftheoldandnewworld:ecologyand
management[M]//MitschWJ(ed).Globalwetlands:oldworldandnew.Netherlands:Elsevier,1994.
[7]张晓龙,李培英.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第6期吴 辉 邓玉林 李春艳等: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
1995.
49
[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159-164.
[8]PearsonSM.Landscape-levelprocessesandwetlandconserva2
tioninthesouthernAppalachianMountains[J].Water,Air&Soilpollution,1994,(3/4):321-332.
[9]HubbardRK,etal.Riparianforestbuffersystemresearchatthe
coastalplainexperimentstation,Tifton,GA[J].Water,Air&SoilPollution,1994,(3/4):213-236.
[10]ChampionM.Ontariowetlands:anevaluationofadjacentlands
[J].GlobalBiodiversity,1995(4):12-14.
[11]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行动保护计划[M].北京:中国林[23]童春富,陆健健,何文珊,等.湿地功能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研究[J].生态经济,2002(11):31-33.
[24]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湿地经济评价[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9.
[25]GerakosA,KiriakiK.Agriculturalactivitiesaffectingthefunc2
tionsandvaluesofRamsarwetlandsitesofGreek[J].Agricul2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1998,70:119-128.[26]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
研究,2006,19(3):19-21.
[27]李青山,张华鹏,崔勇,等.湿地功能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
业出版社,2O00.
[12]杜春英,王育光,高永刚,等.黑龙江省湿地资源遥感信息解与工程,2004,4(11):973-976.
[28]王起超,刘汝海,吕宪国,等.湿地汞环境过程研究进展[J].
译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3(3):1-3.[13]钱芳.论湿地功能及其保护[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
(9):54-59.[14]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Ⅱ.方法
地球科学进展,2002,7(6):881-885.
[29]袁军,吕宪国.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04,
2(2):154-160.
[30]崔丽娟,张明祥.湿地评价研究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2,15(6):46-53.
[31]LemlyAD.Riskassessmentintheregulatoryprocessforwet2
lands[J].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1996,35(1):41-56.
[32]WhighamDF.Ecologicalissuesrelatedtowetlandpreservation
restoration,creationandassessment[J].TheScienceoftheTo2talEnvironment,1999,240(1/3):31-40.
[33]AmezagaJM,SantamariaL,GreenAJ.Bioticwetlandconnec2
tivity-supportinganewapproachforwetlandpolicy[J].ActaOecologica,2002,23:213-222.
[34]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
1999,14(4):358-363.
[35]吕宪国,刘红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M].北京:化学
与案例[J].生态学报,2002,22(8):1231-1239.
[15]袁军,吕宪国.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
及应用[J].林业科学,2005,41(4):1-6.
[16]ChenJenhwua,KanChun’e,TanChihhung,etal.Useofspectral
informationforwetlandevapotranspirationassessment[J].Agri2culturalWaterManagement,2002,55(3):239-248.
[17]ChapmanHP,CheethamJL.Monitoringandmodelingsatura2
tionasaproxyindicatorforinsitupreservationinwetlandsaGIS-basedapproach[J].JournalofArchaeologicalScience,2002,29:277-289.
[18]刘子刚,马学慧.湿地的分类[J].WetlandScience&Man2
agement,2006,2(1).
[19]曹生奎,谭红兵,王小梅,等.青藏高原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模式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4):109-113.
[20]余国营.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22(3):61-65.
[21]AinslieWB.Rapidwetlandfunctionalassessment:itsroleand
utilityintheregulatoryarena[J].Water,Air&SoilPollution,1994,(314):237-248.
[22]MaltbyE.Buildinganewapproachtotheinvestigationandas2
sessmentofwetlandecosystemfunctioning[M]//Mitsch(ed).Globalwetlands:oldworldandnew.Netherlands:Elsevier,
工业出版社,2004.
[36]HenryCP,AmorosC.Restorationecologyofriverswetlands
(I):Ascientificbase[J].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5,(6):891-902.
[37]HenryCP,AmorosC,GiutianiY.Restorationecologyofrivers
wetlands(I):anexampleinaformerchanneloftheRhoneRiv2er[J].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5,19(6):903-9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