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段层次划分的一般方法

2022-04-27 来源:钮旅网
 语段层次划分的一般方法

中考语文试题中有关语段层次划分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段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能力,着眼点主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因此语段内层次划分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

从内容上揣摩,确定切分点

1.抓句子意义归类。需要划分层次的语段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点结合在一起的,划公层次要将各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层次。例如:

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粉,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昧和花蜜。如桃、杏、梨、苹果的花都是虫媒花。

这是一个说明语段,共六个句子,前三个句子介绍风媒花及其特点,后三个句子介绍虫媒花及其特点。根据句子意思的归类,全段分二层。

2.抓中心句,把中心句与支撑句切分开来。中心句是表现语段中心的句子,它一般需要支撑句对它进行支撑。支撑的方式主要有诠释、举例、分析三种。例如:

花粉还能供药用和食用。/松树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的功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的功用。/松花粉还可以酿酒和食用。有一种用糯米粉做的点心松花团子,上面沾上层黄粉,爽胃可口,有一股清香,这层逗人喜爱的黄粉,就是马尾松的花粉。美洲印第安人还喜欢用玉蜀黍的花粉做菜做汤。花粉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矿物质,富于营养。

这是一个说明语段,首句是中心句,后面四个句子是支撑句。它们通过举例的方式分别从“药用”和“食用”两方面对中心句进行支撑,因而这个语段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二个层次中根据句子意义的归类又可分为两小层。

3.抓表达角度。有的语段多角度写一事物,对这样的语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确定切分点。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这个语段,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春风。①句从触觉写春风的和煦,②句从嗅觉上写春风的芳香:③④句从听觉上写春风吹送的悦耳声响。据此,我们可以把本段划分三个层欠。

从形式入手,寻找切分点

1. 抓语言标志。段内层次之间往往有一些过渡性的词、短语的句子, 抓住这些言标志,就能很快地找到层次间的切分点,如: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言,就硬读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办法,拿出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也是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这一语段从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角度,论述了学生应当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会动脑筋的必要性。两个层次间,用“除了学习功课以外”这个短语来衔接,其中课内学习部分又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展开论述,二者之间用“另外”一词连接。

2.抓语段内的表达方式。有些语段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记叙与议论,说明与议论交错使用,对这样的语段,可以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交接处断开层次。例如:

①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②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 ③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④这

1

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遗产。⑤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本语段由五个句子组成。前三句是对竺可桢临终前仍坚持科学研究记录的细节描写,后两句是议论,赞扬竺可桢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提示他的科研成果的价值。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本语段分为二个层次。

3.了解一些语段的常见结构模式,有利于划分语段的层次,如记叙语段,常用承接式结构来叙述事件的先后顺序:说明文语段常用总分式结构式空间并列结构来说明事物:议论文语段常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以及因果总分式,问答解说式,递进式,举例论说式结构来论说道理。如:

例一:站在前面的中央负责同志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跟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怀和鼓舞之情。/然后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着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这个记叙型语段前三句写主席与中央负责同志道别,末句写挥手离别。按时间顺序写了先后两件事。 例二:人民大会堂的北翼是宴会厅,面临长安街。/从大会堂北门进去,穿过大理石柱廊、风门厅、衣帽厅,就进入宴会厅底层大厅。这是宴前休息的场所。/往前走,是五组六十二级的汉白玉大台阶,迎面墙壁上镶嵌着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主题的巨幅国画。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边,在云海苍茫是旭日东升,照耀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从这里经过东西两侧的走马廊,就时入宴会厅。

这是个说明语段,按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宴会厅的方位,进入宴会厅底层大厅的通道,迎面墙上的巨幅图画以及进入宴会厅的通道走廊。据此分为四层。

例三:⑴人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要有基础,要有深厚的根底。/⑵“九层之台,起于垒土。”⑶在体育运动中,成套技术动作,由每个的基本技术动作组成。⑷高难动作,往往是基本技术动作的综合和提高。⑸战术,也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⑹如果体力不够,则什么技术也发挥不了。⑺因此,运动员要攀高峰,凌绝顶,破前人纪录,夺世界冠军,必须首先掌握牢固扎实的基本功。//⑻同样,古今中外大凡有突出成就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基本功。⑼优秀的售货员要熟悉商品知识,懂得顾客心理,学会礼貌营业。⑽文学家要深入社会生活,锤炼文字技巧。⑾表演艺术家要天天吊嗓子,练身段。/⑿从基本功起步,在苦练基本功中成长,也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这就是培养造就各类人才的共同规律。

这是一个议论语段,共十二句,第⑪句提出问题(论点),第⑫—⑾句讲道理,摆事实,展开论证,第⑿句得出结论,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全段分为三层,其中,论证部分又分二层。

上面介绍的只是语段层次划分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可能比上面的复杂的多,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同一语段中层次划分的标准必须统一,只有这样,我们划分的层次才会单纯晰,言之成理。

语段层次划分练习 1、 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②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③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④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⑤只要来自生活,发诸其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⑥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说,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给上面的文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①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冰”。②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

2

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③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地来往不绝。④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现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⑤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⑥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⑦这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⑧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船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⑨“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艇,翘着头尾,由船大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⑩据说历史上鼎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给选段划分层次较恰当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11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 (1)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2)举例来说,容易明白。(3)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4)但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得逐渐养成。(5)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6)直到“习惯成自然”,不 待强制和警觉,也能自然而然地做,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7)如果在先没有强制和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8)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根了。(9)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10)为什么最要不得? (11)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叶圣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对这段话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