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在当代中职教育中实行美育渗透

2022-04-17 来源:钮旅网


浅谈在当代中职教育中实行美育渗透

【摘要】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与德育、智育、体育相并列美育,就其本质,应是以美育人为宗旨的教育。在重知识重技能的今天,美育教育作为中职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某些中职学校却常常被忽视,从而制约了中职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本文旨在根据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的一些具体做法,并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对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提出一点粗浅看法。即要搞好美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康的完美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把这些任务分解为适合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特点的具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还必须认真贯彻和遵循美育教育的实施原则,把美育教育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渗透;美育任务;全面发展

当代中专生由于文化基础差所造成知行不统一,缺少审美意识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教育也面临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严峻的考验。中职学生作为各行业生产和服务一线的生力军,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在新形势下,如何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搞好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多个环节中。”并且强调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深化,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因此特别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将美育融入学校全过程。然而,很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只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智育的建设,却淡化了审美教育,即美育的建设,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即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就其实质说来,是通过艺术手段来陶冶人们的心灵、行为、语言和体态,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审美文化修养的目的的手段。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一定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毋庸置疑,美育对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完美人格的优秀中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1.1 对教师进行审美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以自已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还要以自己的思想、情趣、态度、作风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高为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和主体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贯穿美的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行为,美的一切。只有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学生美的思想,使学生具备美的衣着,美的言行,美的心灵,美的情操。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德育和美育的薄弱状况,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并要努力提高教育与影响力。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由部队转交地方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传统,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从教师平时的衣着装束行为做派,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姿态,板书都有严格的要求,即时刻要给学生以美感。同时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美,对学生中美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如日常生活中谁做了好人好事,宿舍里谁的内务整洁,做操时谁的动作规范等,学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除此以外,学校还有意识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提高的各项活动。如开展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及各种体育活动。结合专业教育,还定期将本校师生参加省和国家各项技能大赛的获奖作品定期在校内橱窗展出,展示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接受美,向往美。

1.2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审美观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的总称。过去,我们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强调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几方面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但我认为仅此还不够,还应该加上“实践审美观”这一重要内容。审美观正确与否,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之一。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使之能在审美活动中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审美判断,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尤其注重实践美育教育,这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

1.2.1 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判断与选择。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才能真正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社会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认识和实践。发现、认识美固然取决于每个人的感官条件,但真正认识美的根本条件则是要有正确的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观,在对美丑判断的标准上也是大相径庭的。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入学时的文化素质越来越差,很多人对事物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甚至美丑不分。比如男身留长发、染发等,女生涂指甲、抹口红、烫发等。有的学生还染上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不良习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一旦走出校门,是很难融入现实社会环境的。不是他们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严格

要求而自动离职,就是因违反纪律被用人单位辞退,最终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物。我们进行审美教育就必须适应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最低层面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在管理形式上,我们沿用了部队的一些管理方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常年聘用部队转业干部担任军事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学生军事化管理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结合军训,就从发型、衣着、仪容仪表到坐、立、走、集队等方面进行严格训练和规范。这种强制性要求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受到了较好效果,但却不可能完全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因此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我们在贯彻军事化管理和纪律作风养成教育的同时,恰当的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

作为学生在校二年学习和生活的区域,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从房屋建筑、道路、广场、校区绿化到教室、宿舍及报廊橱窗等的布置都做了精心的规划,并有专人负责,时刻保持整洁有序。整个校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美,注重用美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同时更注意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和爱护这种美。

美的环境,更需要美的语言和美的行为与之匹配,这才能构成和谐。现在的学生出口粗话脏话已不是的个别现象,穿着打扮怪异也不少见。有了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自觉放弃和抵制和美相违背的言行。主题班会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我们曾经在学生中开展了“向粗话告别”、“校园就是我的家”、“黄皮肤黑头发是我们的骄傲”等为题目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发表看法,然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与丑逐步有了较正确的认识。

1.2.2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审美教育,顺利地接收、处理、吸收、转换与输出美的信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接收美的信息需要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起码的审美能力。

要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必须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只有树立了高尚的审美观,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才能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用无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分辨美丑、善恶和是非,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水平。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促进将来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作为美育渗透 ,在课程设置时,我们把礼仪课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审美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演示一些模拟社交活动的情景教学片,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短剧,以模拟现场招聘、会议主持、来宾接待等为主题,由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而后大家进行评价、讨论,形成共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2.3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关于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实际上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应包括审美素质的内容,而且还必须看到,美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是提高审美素质的核心,也是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教育层次的关系,还不能建立独立的美育课程体系,美育教育大多是通过把各种活动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来实现的。中职学生大多处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正是活泼好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开展恰当有益的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学期学校都围绕时代主旋律开展系列活动。如弘扬时代精神的演讲比赛 、继承优良传统的红歌演唱赛和体现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拔河比赛。在

活动中请学生自己当评委,表演者展现了美,评委和观众欣赏了美,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3 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对中职学校而言,要提高审美能力首先离不开美的形象。如引导阅读鉴赏具有某种美的特征的形象;体现着中国文化底蕴民族形象;体现世界审美文化价值西方形象,配以音像画面激起学生的审美感知。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一些更能直接体现美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提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活动,以及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开设以诗歌、音乐鉴赏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对于满足部分学生深层审美需求和普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1.4 塑造完美人格。

美学教育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核心的任务。现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十分重视研究人的需要、人的潜能、人的价值的同时,还提出了“健康人格”的概念。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人的诸种心理机能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具有充沛的活力与丰富的情感,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具有自我实现的追求和完美的人生。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审美教育的最佳成果应当是造成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基于此,我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职学生,首先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美与真善是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

完美人格作为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仅靠说教是无法实现的。中职学生在读期间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教育引导对于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向学生进行诚实、正直、善良、勇于承担责任和同情弱者、关注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向生活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等活动,具体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

2.美育工作的实施原则

在中职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实施美育工作,方法、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我认为,贯彻和落实好美育工作的实施原则是一个前提和关键。下面,仅提出以下四个实施的原则。

2.1 美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紧密联系。

美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美育手段的艺术教育首先应该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华民族经过批判继承的美育特点;把我国的美育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学校美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接触政治上进步的艺术作品,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政治上无害而精神上愉快的作品,以适应中专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至于有害的作品,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析和判断,还可请美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2.2 注重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的正确结合。审美活动是情感与思维交织的过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阶段或在鉴赏美和表达美的深入阶段都包含有情绪体验和思维活动,而在理解美的内容时要特别运用逻辑的思维;因此,美育在重视情感陶冶的同时,必须注重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只有通过形象方能表现,学生接受这种思想性也只有通过形象方能感知,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 。

2.3 引导学生知行一致,审美教育与学生实践密切结合。学生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受、鉴赏和表达,无处不需要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人的审美能力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审美能力本身也是一种认识能力。我们应将认识转变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职学生审美教育应从小事做起,教育引导他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力戒空谈,言行一致,规范言行,文明处事,根据中职学生自律性差的特点,最好建立“知行”监督机智,教育引导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增强对生活审美的感悟力,努力按社会所需培养塑造自己。

2.4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美育应使中专生的审美才能都得到发展,也应使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都得到发展。美育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并对于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可通过视觉的艺术(造型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等去发展与学生心灵能力有关的艺术才能,而每个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艺术的感受、鉴赏和表达也有不同的天赋素质;因此在注意全体学生才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个人的特殊才能。这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组织多种的艺术活动,随时注意和发现学生在一项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和指导。

作为中职学校的工作者,每人都应成为美育教师。我们深知,要想搞好中职学生的审美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完美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用之才,仅靠我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毋庸置疑,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它既需要学校的重视和美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探索,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的态势,让美育工作深入人心,我们热切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美学教程》(彭吉象、郭青春著),第222页,中央电大出版社

[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 《美学教程》(彭吉象、郭青春著),第246页,中央电大出版社

[4]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