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复习专题37

2023-05-17 来源:钮旅网
3、中法两国都曾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在近代史上针对三农问题,两国各采取了哪些措施,比较近代中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的三农政策的异同点;

法国大革命时期,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财产,取消关卡,规定一切公民和财产都应纳税,这使得大批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都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君主立宪派雅各宾派专政摧毁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当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革命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来说,法国对农民的土地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这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在法国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法国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

太平天国运动、民生主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世界各国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二 《战国策•秦策》:(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人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

(2)简要评论材料一中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指出材料二对商鞅变法所持的态度及其所说明的问题。

2、1958~1961年出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次大倒退,粮食总产量比1951年的1.437亿吨还少了0.2亿吨。从社会因素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次大倒退的原因。1978年后,农村实行了何种改革?

3、20世纪以来,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扩大趋势,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则相对缩小,分析上述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4、“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成都附近的水利工程 的作用的高度评价。唐宋时期,成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中心,明朝时候,成都地区则是我国著名的 市场。

5、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造成直接后果是 ① 浪费了自然资源 ② 破坏了产业结构 ③ 激化了社会矛盾 ④ 破坏了生态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提出:“湖北省红安县土质贫瘠,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843公斤,比1952年增长一倍以上……当时中央发展农业道路探索的目的和措施是什么? 7、“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其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1)请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概括中国水稻种植的发展历史。(2)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请简要说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明初的农业政策的共同点及实质。(3)中国历史上,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扩大耕地面积,今天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8、材料一:汉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农,……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自《汉书》

材料二 (太宗)谓诗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

(1)促使汉唐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 征收赋税 B 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的教训

C 阶级矛盾尖锐 D 两朝皇帝都是农民起义领袖

(2)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提出者是

A 汉武帝 B 汉高祖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3)下列各级农作物和经济林木,原产于中国的是

A 谷子、大豆、桑、茶树 B 水稻、大豆、玉米、茶树

C 水稻、谷子、小麦、桑 D 水稻、大豆、棉花、谷子

(4)上述三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思想?

9、中国的服装史可以上溯至山顶洞人时期,距今已有18000年的历史。山顶洞人利用骨针将兽皮缝制成衣服,可以避丑御寒;半坡氏族开始种植麻,他们纺麻织布;传说黄帝的妻子螺祖教人们养蚕缫丝。西汉时,中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质地精美。公元前73年,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的丝绸出现在元老院,引起轰动。南宋时,棉花在中国开始引种,明朝时,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

专题二十四:杰出帝王将相的政绩与评价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改革弊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社会的进步。

一、列举帝王将相的政绩

1、秦始皇:

灭六国,成统一,建秦朝;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2、汉高祖:

起兵灭秦,建立西汉;

与民休息,经济发展,和亲匈奴,友好边关,改善民族关系;

分封诸王,影响集权。

3、汉武帝:

(1)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颁布推 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军事方面:

派卫青、霍去病出兵匈奴,大胜而还;

派张骞出使西域。

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设郡县。

(3)经济方面:

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盐铁官营,实行国家垄断;

开凿六输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4)对外关系:

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晋见汉武帝;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5)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 儒学,提倡大一统。

(6)文化方面:

制订\"大初历\";

创建中央大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出现大思想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等。

4、文帝、景帝;

减轻田祖;

企倡节俭,减轻刑罚,形成盛世。

5、光武帝:

参加农民起义,建立东汉;

实行宽舒政策,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日本倭奴国王派使来汉,光武赐之金印。

6、汉明帝:

王景治黄,派人去西域求佛法。

7、曹操:

善于用人,拥立汉献帝,实行屯田,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后,在北方重视农业。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8、诸葛亮:

向刘备献\"隆中对策\"。

运筹指挥赤壁之战。

助刘备取得荆州、益州。

在蜀汉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多次进行北伐;

封建社会为相的典范。

9、唐太宗:

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功劳最大。

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

即位后善于总结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勇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

加强和密切同少数民族的关系,设安西都护府,派文成公主人藏。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法,多次接待来华的日本遣唐使,玄奘西游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在位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10、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奖励农业,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

11、唐玄宗: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人选,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合格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王景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 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

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12、元世祖:

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

调整统治政策: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依据,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发《农桑辑要》书,指导农业生产。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今天的新疆、西 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

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

13、明太祖:

参加红巾军起义,建立明朝。

北伐灭元,实现统一。

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和厂卫特务;实行八股取士,兴文字狱,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实行屯田,清丈田亩,兴修水利,推广植棉,改革工匠服役制度。

14、明成祖:

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营建北京,迁都北平,改元永乐。

设置奴儿干都司。

派郑和出使西洋。

15、康熙:

(1)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2)康熙帝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我国的疆域有功。

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打败了侵占我国雅克萨城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曾亲自带兵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于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天山南北。

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康熙帝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从康熙帝统治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固定丁数。

(4)康熙帝大兴文字狱,严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戴名世著《南山集》,书里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事实,触怒了康熙帝。清政府杀掉戴名世,被株连的多达几百人。在清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I have three things in my life

--- the sun、the moon and you. The sun is for the day, the moon i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