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SANG 贵州省普定具农地承包经营权琉转研究 史先达宋山梅 摘要本文对贵州省普定县农地流转规模、流转形式进行分析,对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当地农地流转的 因素进行探讨,并就如何促进普定农地流转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普定县农地承包 农地流转 规模经营 率为5.12%,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为1950元。可见农地流转对 蠢j 。 -_I、蓝定县农 转现 瀛转 效应 | : 农民收入的效应,农民收入与农地流转规模成正方向变动。 表1.1:普定县农民年收入与农地流转规模的关系 1.普定县农地流转现状。 年份 2001年 2002焦 2006疰 2007年 (1)流转规模小。贵州省普定县有5镇6乡,2007年末共有 农地流转规模(流转率) 1.72% 2.21% 3.27% 3_32% 人口4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09万人,占总人口的92. 农民人均年收入(元) 1258.4 l3l2.6 1553.3 l745.3 96%。全县农户共承包面积229970亩,实行家庭承包户数72412 资料来源:张庆元《普定县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2001、 户,已签订二轮农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的有71265户,已发放承包 2002、2006、2007年》 经营权证书71031户。共流转面积7631.27亩,流转面积比重为 3.32%。而我国西部的流转面积比重为5.9%,全国农地平均流转 囊 I__、普定县农她瀛转年蒋在的 题 蕊l l面积比重是15.7%,而中部更是达到了30.5%。 (2)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普定县农地的流转还处于起步时 1.农地商品率较低。 期,规模很小。但是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中,在2001年全县农户共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作为一种生产资 承包面积229636亩,到2001年底共流转面积3955亩。农地流 料,应逐步实行商品化。但由于中国农地的所有权属于村组集体 转率为1.72%。6年的时间共增加流转面积3676.27亩。2006年 所有,农民只享有农地经营权,而村组农民的农地经营权是通过 末全县农户共承包面积229970亩,流转面积7511.65亩,农地 承包获得。农户的农地商品意识比较淡薄,表现为在农地流转中 流转率为3.27%。 的价格补偿问题上,无偿转让占去很大一部分。 (3)流转的自发性。2007年该县农户自发流转的农地面积 可见,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还没有被作为一种商 是7148.67亩,乡镇集体组织的流转面积是482.6亩。在全县中 品性的生产资料对待,其经济价值就难以体现,自然也会影响流 流转最高的猫场乡,流转其耕地总面积18763亩中的1465亩, 转的规模。 流转率达到7.81%。流转率最低的坪上乡是0.03%。 2.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4)流转形式多样。普定县农地流转的形式有:(1)转包。 长期以来,由于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存在,商家对农产品往往 2007年转包的面积达到3364.88亩,占农地流转面积的44.1%, 以低于价值的价格收购,而对农用工业品则往往以高于价值的 在所有流转形式中为最大的一项;(2)转让。到2007年末普定县 价格售出。近几年虽然农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资料 转让的面积达到890.24亩,占总流转的11.7%;(3)互换。2007 价格的上涨却远远超过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增产难增收, 年普定县互换的农地面积达到770.47亩,占农地流转的10.1%; 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而且效益不稳。按理说“高风险,必有高收 (4)人股。在普定入股面积只有8亩,发生在化处镇,其他乡镇都 益”,但是,从事农地经营却有悖常理,与从事二、三产业相比,农 还没有;(5)出租。这种方式是农村最主要的农地流转方式之一, 业生产经营风险大,风脸成本高。此外.,农业生产还受外界环境 普定县在2007年农地流转中有2164.73亩是出租,占总流转面 影响,生产呈现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农业生产 积的28.37%;(6)反租倒包。普定县这种形式流转只有21亩,占 经营的影响很大,决定着农业生产经营优劣成败。这在很大程度 流转面积的0.28%,其全部发生在白岩镇;(7)其他的流转形式。 上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对农地使用权转让,对农地规模经 除了以上的流转方式外,还有其他的流转形式,比如:托管、退 营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包、代耕等形式,全县形式流转的面积达到411.95亩,占流转面 3.农民依恋农地的意识仍然相当浓重。 积的5.4%。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农地制度的主要 2.农地流转的效应。 特征是农地的地主私有制和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因而平均 农地流转是农户人口的变动和劳动力增减的要求,实现规 地权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虽 模经营的要求,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 然没有得到农地所有权,但是农民却以集体的名义获得农地所 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农地的效益和农地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普 有权和经营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市场 定县这些年来,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快 经济逐渐深入农村,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日益增多。一些 速的增加(普定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与农地流转规模的关系如表 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经济收入迅速增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1.1)。普定县城关镇下大坝村2007年农地流转率为2.56%,其全 农民对农地仍然十分依恋,视农地为命根子。其主要原因是担心 村农民人均收人为1550元,而在普定县城关镇朝阳村农地流转 粮价上涨,担 在非农领域失业后无事可干。所以有一些农户宁 ・谗 ・2009・1 一51— CANGSANG 愿抛荒或粗放式耕种也不愿转让农地使用权,从而严重影响农 2.培育和发展农地市场,完善流转机制。 培育和发展农地市场,应该做到:第一,要改革现行户籍制 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度,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第二,要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向 4.农地流转软环境不够完善。 农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缺乏农地合理流动的机制。在 和流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第三,扩大劳动力流动 现行农地制度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动除由国家依法征用外, 的范围。第四,需要建立专门的农地流转交易场所,解决信息传 以提高农地流转机制的运作效果。 其所有权缺少其他合法的流转渠道。目前流动形态主要在农户 递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农地使用权流转与其它物权一样, 间以转包、出租的形式进行,集体对农地的调整也只是在局部少 量上。这种农地流动机制,显然同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和生产要 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其流转必 素商品化是不相适应的。应当明确建立农地有偿使用和合理的 须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只有将农地流转制度建立在市场机制基 农地流转机制是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关键。因为流转机制 础上,农民才能自主地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扩大或缩小农地经营 不健全,难以做到农地公平和有序流转。没有完善农地流转条 规模的决策,从而最充分地实现农地的使用效率。具体可以采用 规,农地流转缺乏制度安排,流转失序。具体表现在:(1)相关的 以下方式:(1)科学测算农地流转价格;(2)推行农地使用权证券 法律、法规不健全;(2)农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或)组织匮乏;(3) 化,加速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进程;(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农地流转的监督主体缺位;(4)农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不规范。 (4)加强对农地流转行为的规范管理。 5.农地分散经营难转让,为农服务难落实。 3.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由于目前农地承包经营采用的是两田制,并且由于一家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决于农村经济,特别是二、三产业的 户的承包经营,一些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愿意转让的农地多是零 发展等方方面面,不能只靠农民群众自发地进行,当地政府和有 星分散的;同时,该地区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农机、农技、农资服务 关部门要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推 跟不一h,农民需要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得到,这些都影响了农地 动。一是加大科技力度,找出适宜当地经营的项目。二是把剩余劳 的规模经营。特别是这里农地坡度太大,农地极为不规则,在习惯 动力的组织转移和培训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职能。加快对剩余劳动 亩和丈量亩上出现问题,农地的流转因面积的问题而出现纠纷。 力的组织转移和培训。三是加快农村经营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创 据三块田村的村干部介绍:因为以前公粮的存在,村集体和农户 新,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 都会减少农地上报面积,大概是本有1.5亩就报1亩,但是政府 化经营。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流转农地后创造足 也没有办法监督。在现在如果按上报面积流转农民的农地,农民 够的就业空间。五是深化改革,从体制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 不愿意。而又不能实际地去丈量,因此阻碍了农地的流转。 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集中力量搞好小城镇建设;逐步建立 流转农地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把长期以来农民主 三、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思考和建议t《0 要依靠农地作为唯一社会保障的现象逐步转向依靠基金式的社 会保险和保障上来。减少农民对农地的依赖,弱化农地的经济功 针对普定县农村流转农地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我们应 能,以提高农地的产出效率,从而促进农村的农地流转。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并在政策 4.规模经营适度。 上、体制上及操作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起有利于农地有效流 农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鉴于普定县 转的运行机制。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喀斯特地貌发育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产 1.加强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力落后,基础设施较差,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阶段的实际 加强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第一,完善和强化国 情况,在通过农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时,经营规模的大小要坚持 家农地法,进一步明确集体农地所有权主体、承包经营权主体、 以农地的产出率优先,兼顾劳动生产率的原则。而在既定资源利 经营管理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集体农地流转的范围、 用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往往 主体,明确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集体农地流转中的地位、职 会导致农地产出率的下降,因此经营规模要适度,这对保证粮食 责、作用;修订和完善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要将农民集体成 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普定要注意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 员作为集体农地流转主体凸现在这些法规中,并对集体农地受 让主体、权利义务以及用途方向等加以严格规定和限制。第二, 参考文献: 在有关财产法尤其是物权法中应确立集体农地承包权及使用权 [1】南京地政研究所.中国农地问题研究[M1.合肥:中国科学 是一种财产权、他物权,而且应明确集体农地流转是一种物权行 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8.179~196. 为,均须同时具备登记和交付,使农民以及全社会确立集体农地 [2】张慎霞,王环.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UJ_山东理 承包经营的财产意识,这种财产受法律保护。科学界定产权的根 .Y-大学学报,2006,(3). 本要求是要在农地的产权关系上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 【31马牧云.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缺陷与完善 科技文 护严格,流转顺畅。”即在农地财产权利的划分上要“归属清晰”、 化,2002,(12). 在财产权利运用过程中要“权责明确”、在维护产权关系上要“保 f41邱子平.农地流转的现状与思考卟农村经济,2001,(11). 护严格”、在财产权利配置上要“流转顺畅”。第三,由国家统一制 订和颁发集体农地流转合同,集体农地流转合同应纳入合同法 史先达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范畴,使之深化为有名合同、定型化合同,且在性质、基本条款程 宋山梅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 序方面定型化,集体农地流转合同既要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 副教授 权利、义务,又耍重点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连带责任。 (责编高生记) ・ 一52一 算・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