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资源的生成性

2024-09-15 来源:钮旅网


课程资源的生成性:现实和挑战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中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生成性的现实,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中学教师能否通过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的课程素养来应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挑战,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实施质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效果。

1课程资源生成的现实

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素材及必要条件,中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着它是否能真正改善现有的中学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生成性是中学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所有空间场所和时间序列中,潜在着各式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以活动化的方式而不是对答的机械灌输式的教学展开的。在活动化的课程实施中,学生是以完整的人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回忆和识记,不可能完全处于预设的控制之中。

伴随着这次新课程改革,课程决策权力的转移和下放使各中学在课程管理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学校开始成为课程活动的多极主体中的一员。许多中学纷纷进行了课程的自主研发,尝试建构适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学教育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基于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从而充分利用学校可以挖掘的一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宏观的国家课程政策背景和具体的中学阶段的课程发展规划促使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2.面临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挑战

新世纪的中学教育要求教师不再只要给定课程的被动的接受者和忠实的执行者,更是生成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自身的价值,鲜有参与课程活动的愿望和机会。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成为了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否忠实地执行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成为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显著标准。

3.校本培训提升中学教师的课程素养

面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现实和自身角色和应然追求,中学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其中尤以课程素养为重。目前正在中学如火如荼开展的校本培训,是提升中学教师课程素养的有效的途径,因为生成性课程资源带给中学教师的挑战,来源于具体的中学教育情境中,校本培训也是在具体的学校中基于实际问题开展的,两者实践旨趣的结合能够帮助教师解答课程资源的生成性引发的困惑。

具体而言,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对中学教师现状和需要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己规划和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校内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校本培训不是行政模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文件政策行为,而是在具体的中学教学场景中,植根于现实问题并指向改善教育的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和大规模的师资培训相比,校本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基于中学教学切实的发展需要,是为了解决中学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在接受培训的中学教师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认可。其实,它具有实

效性,它不是理论取向的研究,必须严格遵循知识系统间的逻辑演绎,而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诊断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另外,校本培训方式灵活,可以采用师徒结合制、导师制、课题研究法等,能够充分考虑中学教师工作实际情况,不至于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负担,实现教师的日常工作和培训活动的良性互动。

中学应该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课程知识的丰富、课程开发的参与、课程实践的改善和反思,从而提升中学教师整体的课程素养。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让教师参与到中学的课程开发中来,在现实的课程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校本培训为中学教师课程素养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在校本培训中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结合日常工作的实践和行动中的反思,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来应对中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生成性带来的挑战。

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是去年由一所镇中心小学所属的村小直接升格为县直学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与县直学校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提高教师素质迫在眉睫,那怎样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呢?

一、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职业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作为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忠诚党

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四个用心: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做事、用心做人。

2、率先垂范的行为规范素质

教师的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小学教师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不忽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学生面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要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人生。我们的着装,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注重仪表,一个是过于时髦。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3、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教师精通所代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应体现在“实”、“深”、“活“、“新”四个方面。“实”就是教师应全面系统地钻研掌握所代学科的知识,对所代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要有一股“抠劲”,决不放过一个疑点、难点,一丝不苟,融会贯通。“深”就是教师对学科知识不

仅要广泛涉猎,而且应深入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常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教师的知识要如同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源源不断,清新鲜活。“活”就是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消化了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把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用老师的语言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新”就是教师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吸取先进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了解、跟踪当今社会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力求把最新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富有新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才。

教师还应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教师除了“一专”,也要“多能”,仅仅了解和掌握所代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及时吸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了解校本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和拓宽学生知识面。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素质

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指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的新颖性和求异性。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逐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品质。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一般表现以下方面

① 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教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由于其语言表达的不同,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上语言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不要拖泥带水,车轱辘话来回说,说了半天也不知说什么。

上课前就应该认真备课,不仅要备讲什么,还要备怎么讲。由于课堂上偶尔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或与实际课堂教学与原来构思的教案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可反应迟钝或惊慌失措。当今的老师,被学生问住的事情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知识进步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广,再多的知识也难于满足需要,这时我们就要本着实事求是,教学相长的原则,处理好这些事情,处理的好,就会把问题变成教学资源。直面意外,成就无法预约的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意外,欣赏美丽。这时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准确判断课堂上的生成是什么样的生成,有无利用价值,有无放大处理的必要,如何放大,放大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教育机智会变意外为美丽。

记得一位老师教学《找规律》时,在“智力大比拼”环节,他出了这样一道题:1 2 4 ( ) ( ) ( ) 要求学生按规律填数。一个学生说:“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老师很满意,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可以填7、11、16……老师有些吃惊,但很快明白学生说的是对的,微笑着对他说:“你真了不起!能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吗?”学生说:“我认为规律还可以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孩子说的多好呀!老师也禁不住为他鼓掌,为他的勇气加分。这时,又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又偷偷地放下。看来是平时表现很一般的学生,或许是班里的气氛感染了他,但他还会有别的答案吗?我不太相信!老师也稍微犹豫后,请他站了起来。“李超,你想说什么?”“我想填1、2、4……”他话音刚落,大家就议论纷纷。“这也叫规律?”“傻子才这么说呢!”……李超的脸红得像一块红布,显得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老师走上前去,握着他的手说:“你这么填,肯定有你的理由。把你的理由大声说出来,好吗?”他眼里噙着泪说:“老师,我觉得重复也是一

种规律。”老师说:“孩子,你说得对,重复也是一种规律!你真的很棒!”大概是受到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的热情又突然高涨起来,由此引发了许多联想。

意外成就了无法预约的精彩!虽然李超的想法太简单了,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这时教师别忙着完成自己的预设,蹲下身子多听听孩子的分析,给孩子的思维一片发展的天空。也许从那次后,李超会特别喜爱数学,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让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在心中播下了学好数学的种子。

老师还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它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对于“错误”带来的教育机遇,每个教师都能够碰到,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我们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宽容心”去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能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俗话说,没有遗憾,就不是生活。同样,没有错误,那就不是课堂!

在一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题:把下列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999、1080、1000、2100、1290 这道题并不难,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学生没举手,就直接站起来说:“999、1000、1080、1290、2100”其余的同学大喊“错啦!错啦!”大家的喊叫声让刚才还在兴奋之中的他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老师没有大声地呵斥他或直接找别的同学回答,而是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微笑着说:“这道题是我出错了吗?”他摇了摇头, “那你能再说出正确答案吗?”他迅速说出了正确答案“2100、1290、1080、1000、999”,老师表扬了他,继而又问大家:“他刚才错在哪儿了?如果要使这位小朋友第一次的回答正确,这道题可以怎么改?”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一会儿得出了结论:他太粗心了,没认真读题。要使他第一次的回答正确,只要把

老师题目中的从大到小改为从小到大就可以了。

这一环节,教师面对学生因一时冲动粗心而造成的错误,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用微笑来呵护一颗脆弱的心灵,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韵!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它们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一般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但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抓彩,随机应变,让生成性教学资源“临场闪光”。这样,我们的教学课堂一定能走进更加灿烂的天地,让我们留住每一堂课的精彩瞬间!

②.具有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讲课再好,没有学生听是没用的,教师要善于计划安排,上课时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课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认真自觉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与学达成统一,教学才能更有效。但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的难度,往往是教与学的不统一。教师如何做到课堂教学有收有放,放的活,收的拢。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调空能力。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你教师讲的有多好,是要看学生学的好坏,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③.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上课切忌照本宣科,应把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加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艰深的问题明了化,把枯燥呆板的内容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思想得到升华。教师授课一定要面对学生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因材施教。

④、教育科研素质

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由教育者变成研究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自身成果的创造者,同时,一名合格教师决不仅仅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教学实践者,他应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科研作为主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以达到教与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科研是必经之路。

⑤、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未来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广泛的爱好、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宽广的胸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做到自信、乐观向上、宽仁博爱。教师除了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各方

面的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只能更趋于激烈。我们应树立宽容、大度、勤奋、进取的良好心态。教师还要承受来自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尤其是我们附小的学生及家长,他们的教育要求不尽相同,对教师的态度也往往差异很大。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承受,学会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善待身边的人和事。

二、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教育改革浪潮的发展,发达国家普遍拓宽了师范教育的范围,引进了“教师教育”的概念。

教师的教育,它包括教师的职前专业预备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育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三个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教育生涯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来,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摆在了重要位置。将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使教师教育终身化,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1、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专业是与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专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但职业不等于都是专业。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更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2、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说过去教师的工作还只是一种职业,只要具备各门学科知识就可以的话,那么,今天仅仅具备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算符合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专业,要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一样作为专业工作者来对待和要求,实行教师专业资格制度。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育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将教师的职业状态分为:以此谋生的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从教师职业的角度分析,“发展型”教师可能具有的基本特点: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发展型”教师应是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且重视个人隐性素质的发展,并以终身教育的观念促进和达到教师专业成长。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是个特殊的角色,他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研究者、学习者,一定环境下又必须充当学生,需要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今天的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的你将生活在过去。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进则退。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发掘自身的潜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进取,不断拚搏,将成为竞争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从哪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学习。对于一名教师,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是一种生命状态。”

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今后的工作都面临着全新的课题,我们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要胜任这份工作,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

2.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依靠教师投身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去体会,去感悟,教学实践才是成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教师要想把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投身于教学实践。

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要具备纯熟的专业技能,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的培养和形成,要靠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不断的反复的尝试、实施和改正,教师才会逐步熟练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提高各种技巧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大力开展教育科研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崇高的事业;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智能和智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教师: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良性互动、开展合作、自我反思与独立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去学习、去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

一提起研究,不少教师认为很神秘,其实不然。什么是研究?教学研究就是在教学中寻找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于成功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与推广;对于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分析其弊端,加以克服,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一个名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优秀的教学成绩,这是立师之本;二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优质课(特别是公开课),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映;三是科研成果,这是教师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反映。纵观全国的名师,基本不存在没有科研成果的“名师”。可以说,没有科研成果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4、在思考中成长

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等工作说到底是一种脑力劳动,主要靠思考。有人这样强调教师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在宁静中寻找智慧,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

在思考中要特别重视对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

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是结合教学实践,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意义,没有反思,教学就只能在原地徘徊。让反思与教学相依相伴,伴你教学生涯。

专家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它有助于教师提炼教学经验。一个教师只有成为反思型实践者,经常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反思的对象,深入思索,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改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的质量。

(下面我就重点讲一讲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我们教师应该增强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的目标。那么,教师反思的问题从哪来呢?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中来;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中来;从教师行为、学生表现中来;从学生热情、主动参与的效度中来;从作业质量、评定中来;从教学阶段小结、试卷分析中来。总之,既要重视反思教学中的大问题,又要重视反思自己或学生身上“针头线脑”的小问题。无论问题大小,只要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有反思的价值。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想一下”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合作进行。此外,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

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找出过程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填补漏洞,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过程。具体对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天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注意点等问题做一探讨。

1、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总的要求,就是要从“对已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向“对将要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过渡。即:首先要重视教学设计之前的反思,然后才是教学完成后的反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等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课前反思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有效利用上。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教师要研究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学科教材特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补充拓展学科教学内容;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剖析新教材,统筹设计学科需开发的内容专题,

确保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前反思还体现在备课上。在备课时以课标为依据,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综合研究,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本册教材系统,乃至整个小学教材系统去理解、去把握、去定位,做到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依据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一道开发、丰富和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生成和转化。

(2)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①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课堂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是否忽视科学学习活动的内核------科学探究思维?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世界如何?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猜想论证、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②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

③对课堂环境的营造

你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教学?你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还是比较注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处于专制、服从、沉默、压抑的状态?

④对教育技术的运用

你是否能科学地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并艺术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⑤在课堂教学中你是否还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废除,即废除指责性语言,批评讲究艺术;二允许,即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回答的问题,允许学生相互评价,质疑教材,超越教师;三开放,即开放课堂的评价空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四带进,即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把尊重信任带进课堂、把随机鼓励评价带进课堂,把成功的喜悦带进课堂;五转变,即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六种状态,即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评价教学课堂;七个让,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索,实践让学生去操作,规律让学生去揭示,学法让学生去归纳,道理让学生去感悟,效果让学生去评价。

(3)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然后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怎样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呢?每个单元或每节课教学后,要从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反思。首先,要从经验、成功方面进行反思:哪些方面设计得好,为什么好?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为什么?这样,以便从中提取经验,今后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然后,是从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反思,从中吸取并总结教训,以便今后再犯重复性错误,少走弯路。

教学后的反思应注意什么呢?一要注意倾听,加强同事间的横向交流。同事之间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横向交流,这是自我反思、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随意讲的几句话,只要与自己的困惑、内心深处的反思相联系,往往会给我们自己很大触动,让自己有“柳暗花明”之感。二是要真诚地反思教师自己,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反思怎样改变自己以适应学生,力戒动辄就埋怨学生如何如何的反思。三是要抓“点”,可以是一点或几点,最好不要泛泛而谈。四要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五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5、勤于交流,善于合作

我们强调个体学习、个人反思,更重视集体交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两种思想。”

合作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合作的互惠性,教师们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同伴互助,可以分享经验,分享智慧。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形式:1、互动式——以沟通对话为主,交换看法,交流资源,协商对策等松散合作。2、研究式——以研究学习为目的,专题讨论、听课评课等组织的活动。3、互助式——以具体突破某一关键问题而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4、媒体式——通过参与平面媒体或网络平台参与合作,如博客、论坛等。5、同伴交流式—— 在研究性的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高质量的与同伴交流。可以与同伴研究教学中的某个具体问题,也可以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是带着袋子去,还是带着脑子去,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反思自己的想法,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提高。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搞一个研究性的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我们的交流要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师要创建自己的成长博客,要广交同行朋友,特别是同学科的朋友,吸取他们的经验,与他们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人教论坛专门有职业教育专栏,我们都应该借助这一平台。

一个学校的发展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般说来,高质量的学校都有一个团结向上、善于合作的教师群体。“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对于我们学校优为重要,第一,学校的课程是多门类、多专业的。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门课程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相互的合作来实现。第二,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必须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及每个管理人员的

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纪律、生活等要齐抓共管,这样效果才更好。第三,根据我们学校的背景,较高的硬件平台,更高的目标要求,良好的招生势头。下面的工作就是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学校已经把“打造品牌”作为重点工作,也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全校员工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通过合作,实现师与师、师与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不断的总结与积累

总结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思考的基础上,从中输理提炼出那些能够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的做法、措施、方案以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的认识、体会、启示等。然后经过分析整合,上升到理性高度,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在总结中成长,在积累中提升。

四、学校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设平台

走进附小,让每一个人都享受成功,这是李校长的办学理念,也是治学方略。所谓每一个人,理所当然包括我们教师。学校的发展与老师的发展同步,学校的发展依赖于老师的发展,老师在学校的发展中得以成长。教师要自觉的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学校将努力的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总之,从以上四大方面来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发展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为我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