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一、填空题:(22分) 1、( )24=38 =24:( ) =( ) %
2、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在2、3、4、6、9中选四个写出一个比例式:(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12 ,其中一个内项是23 ,则另一个内项是( )。
4、一瓶50克的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4∶1,盐有( )克,将这瓶盐水搅拌均匀后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的含盐率是( )%。
5、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5 ,这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0以内相邻的两个质数,这个比例式是( )。 6、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成( )比例,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 )比例。
7、小圆半径是2厘米,大圆半径是3厘米,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8、一件上衣七五折后售价是135元,这件上衣的原价是( )元
9、六年级一班有50人参加数学考试,结果2人不达标,达标率是( )%。
10、把一个棱长6cm的正方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
第1页/共8页
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
1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一辆车往返甲乙,去时用4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 ,回来时用( )小时。
13、早上8时,小华在操场上量得1米长的竹竿的影长1.5米。同时,他还量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18米,操场上旗杆有( )米。
14、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做服装生意的王叔叔上月营业额是600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王叔叔上月应缴营业税( )元?
15、如果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2/3,那么甲数:乙数=( : ) 16、一圆柱,半径与高的比是4︰5,将这个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小扇形,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长比宽多8.56cm,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17、小亮练习投篮160次,命中率是60%,他有( )次命中。 二、判断题:(5分)
1、 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 )
2、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
3、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
第2页/共8页
4、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 ) 5、 吨等于40%吨。 ( ) 三、选择题:(7分)
1、将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体积不变,高要缩小到原来的( )。A. B. C. D.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1∶3,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
A 1∶3 B 3∶1 C 1∶9 D 9∶1
3、下面四个等式中表示x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xy=6 B. =y C.6x=y D.6x=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6厘米,则圆锥的高是( )。
A、2厘米 B、3厘米 C、6厘米 D、18厘米 5、在下面各比中,能与13 :14 组成比例的比是( )。 A、4:3 B、3:4 C、14 :3 D、14 :13
6、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A、10:8 B、5:4 C、8:10 D、4:5 7、下面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C、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 D、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第3页/共8页
四、计算:(38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149 = 13 +0.5= 811 8= (16 +19 )36= 38 49 = 512 -15 = 45 80%= 4-135 -0.4= 2.计算:(15分)
1.6[1(2.1-2.09)] 36[(56 -13 )3] (256 -13 )(58 34 ) 1[(8.5-478 )0.125] 2.85515 +5.23.15+5.2 3.解比例:(9分)
3:x=9:15 x25 =1.275 11 ︰8 = 4.看图按要求计算。(6分)
(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求圆锥的体积。 五、应用题:(28分)
1.学校用方砖铺地,铺56平方米的教室用地面方砖350块,照这样计算,铺80平方米的练功房的地面,需用方砖多少块?(用比例的知识解答)4分
2.小明从图书室借了一本书,每天看8页,12天看完这本书的一半,后来他每天多看4页,看完这本书还需多少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4分
3.往一个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8cm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水,里面浸没一个底面直径6cm,高7.5cm的圆锥形铅锤,当铅锤取出后,杯里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4分
4.光明小学举行迎六一书画比赛,参加比赛的女生比男生多
第4页/共8页
15人。比赛结果是:男生全部获奖,女生有75%的人获奖,男、女生获奖人数相等。参加比赛的男生有多少人?4分 5.超市货架上有一批饼干,卖出25 后,营业员又加进了12包,这时货架上饼干的包数恰好比原来的80%。货架上原有饼干多少包? 4分
某商店将冰箱按进价提高50%后打出八折酬宾,结果每台冰箱仍可获利420元,每台冰箱的进价是多少元?4分 7.李强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返回时乘车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共用3.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分 答案:
一、1 9、64、37.5 2 不固定 3 3/4 4 48 96 5 0.8:2=3;7.5 6 反 正 7 2:3=6:9 8 180 9 96
10 56.52立方厘米 11 18
第5页/共8页
12 3.5 13 12 14 300 15 5:6
16 2512.2立方厘米 17 96
二、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三、1C2C3C4D5A6D7C 四、1. 9/4 5/6 1/11 10 1/6 5.3 1 2 2. 160 24 25/12 1/40 36.4
3. 1.X=5 2.X=0.4 3. X=10/11 4. S=351.68 V=1256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第6页/共8页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五、1. 500 2. 8 3. 0.9 4. 45 5. 60 6. 2100 7. 15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第7页/共8页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