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航信息化

2023-01-09 来源:钮旅网


空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计算机产业发展与计算机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计算机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空管的、雷达的、导航的、通信的、气象情报的等等),面对各个地区空管局投入几百万资金建设却局限在小范围使用的信息系统,空管部门应该如何深入发展呢?

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并不仅仅是机场上的塔台指挥那么简单,准确地说,机场地面塔台指挥只是整个空中交通管理过程的“终端部分”之一,贯穿整个飞机起飞到降落过程的管理才真正称为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的宗旨是:实现航班的安全、有序和正常。

今天,传统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航空业快速增长的需求。不断拥挤的天空,更多的空中盘旋等待和地面滑行等待,正在增加航空业的安全风险、航班延误、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

在欧洲,据SESAR(Single European Sky ATM Research)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称,不断拥挤的天空导致了更多的航班延误,使欧洲的航空公司每年损失13亿至19亿欧元。

如何提高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防止因航空器在某一空域或机场过于集中或出现超负荷流量,而危及飞行安全,影响航班正常,已成为世界航空业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

我们通信部门就如同管制员的眼睛、耳朵和向导,其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准确的了解飞行器的位置,确保地空通信畅通,及时纠正飞行器非正常飞行现象。

在民航总局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空管系统已经建成了包括民航专用转报网、分组数据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在内的三大通信网,初步实现了航行情报、气象等专业信息的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的雷达数据交换得到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实现管制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部门提供了空中交通信息服务。

目前的空管信息化系统,存在着“重视原始数据的采集和网络传输,轻视关联业务信息的挖掘整合,缺少智能化的辅助决策能力”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降低的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目前在空管系统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往往互不相通、同一种业务在不同地区的信息系统之间也常常互不相通。例如,目前空管的气象系统、雷达监视系统、飞行服务系统等,只是把各自的专业信息传送到管制岗位的计算机终端上进行显示,供管制员作为进行决策的参考。现有ATC系统,仅仅将几部雷达信号综合显示在管制岗位的计算机终端,给管制员决策进行参考。相邻管制区ATC系统互不相连,所有指挥压力全部集中于几名当班管制员,飞行员只能被动接受指挥,对相关飞行信息了解不及时,充分。信息化系统不互通,必然带来信息交流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沟通过程繁琐,信息和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低的严重不足,最终将影响到管制员、飞行员、签派员进行决策的及时性、

预见性和有效性。

当前信息化建设应当开发出一种信息化系统,结合新的空管技术,如PBN、ADS-B、AIDC等技术,实现将来自各子系统的原始信息进行整合,将接收到的信息放到进行综合处理,快速地为管制员提出决策参考建议,同时,将当前空域内飞行动态、导航信息、天气信息等提供给飞机信息处理系统,让飞行员了解周围环境,合理安排航线,由目前管制员一人决策,变为空地一体联动,由于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具有高速地采集和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并且不会像人类那样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疲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适于成为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辅助决策系统。这样将大大降低管制员压力,更合理利用空域,减少错忘漏事件发生。

例如,新的信息化系统结合天气变化信息和当时的空中交通流量、空域限制规定、待执行的飞行计划、备降机场的保障能力等相关联信息,预测出将有那些航班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那些空域的流量将因此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备降机场的地面服务压力程度如何等,然后提出建议性的决策方案,供空管、航空公司、机场、旅客等参考,如改变航线、改变航空器起飞时刻、调整航空器速度等。

如何整合现有系统,提高空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 统一规划各空管现有系统

美国的联邦航空局有专门的航空运行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以及航空信息办公室,专门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政策制定,也就是考虑怎么做信息化才是合理的。我们空管现有系统系统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专业化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现有空管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结构薄弱、通信资源利用率低、接入系统刚起步、信息化整体观念比较落后,现有的生产

运行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力差。空管系统信息化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强调服务,加速空管信息化建设。

二、继续加大硬件投资,提高各系统冗余备份能力

近年来,空管局在硬件投入上力度越来越大,各种通信导航雷达设备投入生产,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但硬件投入上的力度远远赶不上飞行流量增长速度,一些薄弱环节时时体现。北京区域管制中心在山西境内有两个VHF遥控台,随着电磁环境的恶化,两个VHF遥控台经常受到干扰,无法使用,给管制指挥带来极大困扰。特别是2011年8月17日因供电原因导致云中山VHF遥控台无法提供使用,民航华北空管局副局长多次指示尽快处理。虽然未对管制工作造成影响,但一个小小的遥控台依然让民航华北空管局十分紧张,突显出硬件投入的不足。虽然设备可靠性越来越高,但供电、传输上的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我们没有办法让联通和供电局保证万无一失,只有提高各系统冗余备份能力,才是保证安全的基石。

三、提高软件应用能力,融合各种信息搭建新的信息化平台

四、

信息化具有知识和经验更新快的特点。而目前在空管基层单位中,信息化还属于非主流业务,被认为与安全生产无关。由于网络的规划与管理、信息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多是阶段性的兼职工作,导致出现了信息化水平不高与信息化人才水平不高,互为因果的现象。信息化专业人员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近几年,由于缺乏人才激励政策,分配机制不合理,很多人才无法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空管行业中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空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IT技术、资金等不是紧缺的资源,而最短缺的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才,人才外流倾向不可忽视,广泛吸纳适应空管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已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提高全员使用计算机水平,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落实和完善系统安全措施等也是民航空管系统信息化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网络信息化系统具有开放性、互联性、远程互操作性的特点。网络在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共享和高速的处理能力的同时,也为黑客提供了远程入侵和隐匿身份的能力。目前,任何由人开发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入侵就可能窃取机密信息、篡改重要数据、伪造业务内容、篡改业务流程、中断系统服务,甚至接管理整个信息系统。因此,空管信息安全是民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需确保空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