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居环境评价

2021-03-04 来源:钮旅网
题目: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 级:土管1402 学 号: 学生姓名:郭宏伟 指导教师:王莉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目录 ............................................................................................................................................................................ 1.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

1.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 1.2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 1.3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实例研究 ................................................................................................................

2.1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评价 ................................................................................................................... 2.2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计算 ....................................................................................................................... 3.对统计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与建议 .........................................................................................................

3.1各指标重要性比较................................................................................................................................. 3.2综合评价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然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似乎已经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大连的市长夏德仁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宜居型城市将是大连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奋斗目标。尽力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向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分布合理

的生态型城市的转型。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一直以风景秀丽而着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研究杭州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1996年在杭州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城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有效样本计1000份,受访者占杭州市民总数的0.7‰。

1.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1.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分为传统型和综合型。

传统型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这一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重要聚落形式为研究对象,历来是各种学科尤其是建筑学和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建筑学角度把握的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偏重于小尺度操作,具体表现为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探讨。

而综合型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最激烈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存在形式,既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非线性和多因素性决定了它既非居住区的放大,也非区域地理系统的缩影,而应是一个综合型概念,一个兼容建筑学中人的尺度和地理学中社会经济空间的尺度的新概念。

1.2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层次上可划分为近接居住环境(微观城市人居环境)、社区环境(中观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宏观城市人居环境)。以住宅为核心的近接居住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情感和活动,这一圈域是人──自然环境和人──社会环境结合的基点,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住宅和邻里环境。社区环境为居民社会活动的主要环境,活动内容包括通学、通勤、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及常见病的治疗,其地域范围相当于一个居住区,居住区的建成和使用同时促使具有地域性和社会群体性的社区形成。城市环境相当于整个城市系统环境,这一环境的功能是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承担城市总体环境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职能。

1.3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相互交织并与各种地域结合而成的地域综合体。因此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地域层次划分,以城市人居环境的住宅、邻里、社区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应急能力5个评价方面为基础,充分考虑到评价指标选择的代表性、不可替代性和多层次性,选择了18项指标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下表)。

住宅: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邻里: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墙, 城市 院子内的绿化;

人居 社区服务: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实例研究

2.1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指标的分级采用五分法,即很满足、满足、稍有不满、很不满与不知道。结果如下:

指标 很满足 满足 宽适度 8.8 47.3 给排水状况 10.5 54.8 住宅 日照通风条件 15.4 47.4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8.3 48.5 安静程度 6.8 42.3 邻里 交流或接触程度 7.8 59.8 绿化 5.5 42.9 购物 16.6 55.8 娱乐 9.9 52.8 医疗 6.0 48.7 社区服务 银行、邮局 21.6 60.4 小孩的教育环境 9.9 54.6 文化环境 7.6 45.8 治安状况 4.2 34.5 城市的噪音 2.8 25.9 生态环境 城市的空气质量 1.6 21.9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13.8 54.9 服务应急能力 度 防灾抗灾能力 5.7 47.4 稍有不满 很不满 不知道 25.4 17.4 1.1 23.8 9.1 1.8 23.7 12.5 1.0 27.3 13.8 2.1 30.0 20.5 0.4 17.7 10.1 4.6 27.2 20.5 3.9 19.3 7.5 0.8 20.9 8.9 7.5 29.8 12.1 3.4 12.2 4.6 1.2 16.5 6.5 12.5 26.4 14.4 5.8 31.9 26.8 2.6 36.5 33.2 1.6 35.7 38.5 2.3 20.8 21.6 9.3 8.5 1.2 16.8 为了方便计算和统计,我们将满意程度转化为数字的形式,即很满足、满足、稍有不满、很不满、不知道分别定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2.2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计算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它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提前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成为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成份而不至于损失太多信息,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 下表即是通过SPSS的降维因子分析得出的相关矩阵,由于版面的问题我将其以图片的形式展现。

以下是SPSS自行分析出的“公因子方差”以及“解释的总方差”。

公因子方差 宽适度 给排水状况 日照通风条件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安静程度 交流或接触程度 绿化 购物 娱乐 医疗 银行、邮局 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 治安状况 城市的噪音 城市的空气质量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防灾抗灾能力 初始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提取 0.929 0.913 0.923 0.933 0.884 0.897 0.897 0.869 0.927 0.914 0.797 0.913 0.931 0.838 0.807 0.786 0.898 0.999

初始特征值 解释的总方差 提取平方和载入 累积 % 83.627 89.189 92.242 94.370 95.579 96.756 97.327 97.829 98.219 98.559 98.825 99.072 99.309 99.505 99.654 99.791 99.920 100.000 合计 15.053 1.001 方差的 % 83.627 5.562 累积 % 83.627 89.189 主成数提则为份对特征于1,成分贡献85%m个份,表释的差”

分个取原主成应的值大且主累计率≥的前主成通过“解总方

成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合计 15.053 1.001 0.550 0.383 0.218 0.212 0.103 0.090 0.070 0.061 0.048 0.045 0.043 0.035 0.027 0.025 0.023 0.014 方差的 % 83.627 5.562 3.053 2.128 1.209 1.177 0.570 0.502 0.390 0.340 0.265 0.248 0.237 0.196 0.150 0.137 0.128 0.080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可知,提取2个主成分,即m=2。所以可以用提取出的2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18个变量。

从下表“成分矩阵”可以知道“防灾抗灾能力”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应了“防灾抗灾能力”的信息;其余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除“防灾抗灾能力”外的其他指标的信息;根据上表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189%>85%,从这也可看出提取两个主成分是可以基本反应全部指标的信息。为了方便列式以及计算,我们将18个指标分别设为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X13、X14、X15、X16、X17、X18 。再用下表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根开平方根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的两个主成分如下: F1=0.248X1+0.246X2+0.248X3+0.249X4+0.242X5+0.244X6+0.244X7+0.240X8+0.248X9+0.246X10+0.230X11+0.246X12+0.249X13+0.236X14+0.231X15+0.226X16+0.244X17+0.008X18

F2=0.018X1+0.006X2-0.003X3+0.02X4+0.002X5+0.001X6-0.007X7-0.017X8-0.000X9

-0.002X10-0.040X11-0.008X12-0.003X13+0.010X14-0.004X15+0.000X16-0.011X17+0.999X18

成份矩阵 a 宽适度 给排水状况 日照通风条件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安静程度 交流或接触程度 绿化 购物 娱乐 医疗 银行、邮局 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 治安状况 城市的噪音 城市的空气质量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防灾抗灾能力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a. 已提取了 2 个成份。 1 成份 2 0.018 0.006 -0.003 0.020 0.002 0.001 -0.007 -0.017 0.000 -0.002 -0.040 -0.008 -0.003 0.010 -0.004 0.000 -0.011 0.999 0.964 0.955 0.961 0.966 0.940 0.947 0.947 0.932 0.963 0.956 0.892 0.955 0.965 0.915 0.898 0.887 0.947 0.032 我们已经得出了两个新变量也就是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用第一主成分F1 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乘上第一主成分F1 所对应的贡献率再除以所提取两个主成分的两个贡献率之和, 然后加上第二主成分F2 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系数乘

上第二主成分F2 所对应的贡献率再除以所提取两个主成分的两个贡献率之和, 即可得到综合得分模型:

Y=0.244X1+0.245X2+0.249X3+0.244X4+0.241X5+0.244X6+0.246X7+0.245X8+0.248X9+0.247X10+0.243X11+0.248X12+0.250X13+0.233X14-0.232X15+0.226X16+0.245X17+0.968X18

3.对统计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与建议

3.1各指标重要性比较

·

从上表可知,通过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比较,发现除了X18 ,其余的指标权重都十分接近都十分接近,而X18的比重却十分重要。

而根据原始数据我们可以算得每个指标满意度的平均分,原先是打算用约翰·马蒂拉和约翰·詹姆斯推荐的象限图的形式来表现出各个指标的满意度以及其他影响,但由于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权重都相差无几(除了X18)。所以此处我们不做分析。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X1X1X1X1X1X1X1X10 3.457 3.631 3.637 3.471 3.346 3.561 3.256 3.799 3.487 3.418 1 3.966 2 3.429 3 3.35 4 3.189 5 2.951 6 2.82 7 3.708 8 3.167 3.2综合评价和建议

通过这次并不十分全面的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浅显的结论:

⑴ 大多数人认为住宅标准在上升。 ⑵ 数人认为邻里环境状况在下降。

⑶ 之,居住硬指标上去了,但软指标(如人情味等) 下降了,绿化也没有得到

明显改善。

⑷ 对于社区绿化,一方面是点的绿化──公园、学校的绿化状况在改善,另

一方面则是清澈水域正从生活中消失。

⑸ 对于社区空间,现状的公共空间比以前小,广场被用作堆场等,另外多数

人认为街景比以前美,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设计加强有关。 ⑹ 社区服务水平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正不断上升,尤其是银行、邮局(72.

6 %) ,但治安状况变坏,这需要社区提高保障能力,增强居民的安全感。 ⑺ 城市的公共交通比以前便利,整体应急能力比以前好,但由于城市防灾、

减灾系统较少启动以及平时宣传不多,有许多人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住宅不仅是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将是生产(工作) 场所,人们将在以邻里为范围的生态圈里度过大部分时间,住宅标准和邻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大大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在住宅设计中倡导交流的、富有人情味的居住文化,另一方面是促进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从总体上提高邻里的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建设开敞分布、自然生态的新型社区形态是将社区纳入城市有机体的重要条件。社区环境规划要改变过于注重硬件物质环境塑

造的传统,倡导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功能,把社区建设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等的需要纳入规划过程。

但是纵观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自从工业化发展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走上了一条对人居环境从忽视到重视的曲折之路。当今城市的适居性程度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竞争新的主题内容。中国也正在摸索着转型的道路和前进方向。理查德·瑞吉斯特在着作《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中写道,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中国城市要么按照美国的“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的模式去发展经济,重蹈美国破坏世界环境的覆辙;要么就必须利用这个人类历史的重要实际,正视汽车时代固有缺陷的挑战,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就像美国一位伟大的环境学家多弗·布劳尔所说的,去改变现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和这么大的资源潜力去建设一个比当今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好得多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1999 2. 理查德·瑞吉斯特.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 2001

3. 吴良镛. 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 城市规划,1996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