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二氧化碳 科目 初中科学 教材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 空气和生命,第四节二氧化碳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氧气,并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 这是他们系统探究的第二种物质。本节课既探究了CO2的性质,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等知识进行了铺垫。本节总体难度不大,大多数探究内容都源于生活,因为旨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思维认识CO2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教学重点: 了解CO2及其物化性质,体验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 CO2生成碳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认识CO2,了解其理化性质及用途,掌握部分重要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物质的性质,并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归纳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展示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CO2的性质并亲手操作,掌握CO2的性质,提高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层面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思考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切实感受到CO2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在本课之前学生学习过氧气的相关知识,对物质探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CO2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需要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出发探究,如汽水里的气泡、呼气吐出的气体等。本课涉及到较多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原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帮助理解知识并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致。 2.心理特点 初二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正旺盛的阶段,对实验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往往会主动要求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图像引入法:视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图片:碳酸饮料、干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2.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前后的现象 3.合作学习法:实验过程中,让同学们小组讨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的准备: 装有CO2的集气瓶、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浸过石蕊的紫色小花、食醋、盐酸、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夹、喷瓶。 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
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石蕊试剂、试管若干。 学生准备: 分好6人合作的学习小组预习讨论有关CO2的性质并完成学案相关任务。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页PPT,展示图片,碳酸饮料、干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有一种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含量不大,观察图片,回答:约占空气的0.03%,却和我们的呼吸生存都息可乐冒出的气泡息相关,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没错,它就是我等。 们今天的主角——CO2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碰到CO2? 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对CO2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引入 让学生自己从观看视频。 整理从视频中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回答:二氧化碳学到的内容,观友——CO2,播放视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 是无色、无味的察实际物质,并取出一瓶CO2气体置于讲桌。 气体,密度大于结合以前学习提问:同学们对CO2性质有多少了解? 水,能溶于水等。 的知识进行作答 切换PPT,总结复述学生回答的性质。 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2能变成无色液体,聆听、思考 甚至雪状固体,通常称为“干冰”。 简单介绍干冰:舞台白雾、人工降雨。 强化记忆 讲授 提问:刚才提到CO2含量不大,但如果它的含量提高到1%甚至更多,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切换PPT,CO2含量分1%、4~5%、10%以上三档,分别配以头晕胸闷等图片。 切换PPT,冬天虽然寒冷但仍要开窗,以保证学习效率。 回答:会感到气闷、头晕,甚至死亡。 让学生意识到CO2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实验 1.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让学学生可能的猜生体验科学探想:蜡烛会熄灭,究的一般过程,而后假而且是下面的先先猜想,提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你是如何知道熄灭上面的后熄设,进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的?怎么设计实验证明。 灭。 【演示1】老师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学生观察实验现学生对科学探(蜡烛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会影响室象并思考回答。究的情感。 内空气,因此该实验由教师完成) 结论:说明二氧2.培养学生的【现象】下层蜡烛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化碳的密度比空观察能力和表培养学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气大(物理性达能力。有什么性质? 质),不能燃烧一生的实验分析通过小组般情况下也不能能力,支持燃烧(化学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性质)。 完善自己所学知识。 3.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增加课堂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探究1】让学生操作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学生亲手操作,握将更为深刻。料瓶内倒入少量水盖紧瓶盖,振荡。 体会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对已【现象】瓶子变扁。 思考并解释原有知识的归纳能力和思考能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CO2,升温会使溶解因。 将化学与生度降低,要使CO2溶解度升高可通过加压的办结论:二氧化碳力。活联系起来。加法。 能溶于水。 深学生对知识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前面我们刚做完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除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之外,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既不燃烧又不支持燃烧,这是其化学性质之一。那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有那些呢? 学生开始回忆总结:一般状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不支持呼吸作用。 让学生总结从前面的两个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回答:灯火实验 热情。 过渡 提问:进入菜窖、山洞之前要怎样验证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
为什么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饮料不叫做二氧化碳水溶液而叫做碳酸饮料?让我们来设计实验探究。 介绍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演示2】老师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和盐酸。 【现象】紫花变红。 【探究2】让学生验证塑料瓶内的液体能否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现象】石蕊变红。 提问:是什么让石蕊变色?设计实验支持你的观点。 实验 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那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 【演示3】老师分别把干燥的紫色花和喷水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现象】只有湿润的花变色了。 和醋酸、盐酸一样,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产生了一种能使石蕊变红的酸性物质,名叫碳酸。 汽水放久了,里面的二氧化碳跑掉了,味道就不如之前的好了,碳酸是否不稳定,溶解分解? 【探究3】老师将变红的紫色石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热。 【现象】石蕊变回紫色。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纸花又变回紫色? 讲授 板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即将进入本课时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第一次接触酸碱指示剂,用直观现象让他们更好的联系上述得出结感知指示剂的论:说明二氧化作用。 碳溶的水溶液中3.亲自动手实存在酸性物质。 验,通过变色反提出对比试验进应自然的引出行验证。 碳酸。 思考提出的问题并观察老师操作,思考其中原理。并进行探究2。 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和改进实验,并通过验证实验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1.初步了解重要化学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性记忆本课时重点。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回答:石蕊变回紫色,说明酸性物质不见了,则碳酸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 思考、记忆、笔记 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根据CO2的性质,它有哪些应用?小组讨论总结 总结 PPT呈现知识框架表,PPT呈现问题: 问题1: 下列关于CO2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 B、CO2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C、干冰就是冰 回答问题: 1、B 2、C 回顾课堂内容,强化记忆。
D、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问题2: CO2灭火是利用了CO2的()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D、都不对 这节课我们讲了二氧化碳和碳酸的性质,下节收拾实验用具 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制备。
小结、预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