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024-02-06 来源:钮旅网
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宫慧萍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4期

【摘要】目的 探究在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中药应用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24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接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62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中药加西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1年内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更有优势,且1年内复发率21.0%明显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药;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24例,根据就诊次序将其纳入对照组(n=62)、观察组(n=62)。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4~74岁,平均47.3岁,患者的胃炎病程0.5~9年,平均3.3年;观察组中男33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24~74岁,平均47.5岁,患者的胃炎病程0.5~10年,平均3.5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应用奥美拉唑每次剂量为20 mg,每日2次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阿莫西林1 g/次,早晚餐后口服,每日2次,三联药物持续口服四周[2]。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中药加西药治疗,结合患者为脾胃虚寒型,中药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主方为黄芪20 g,党参20 g,桂枝、白芍、半夏、陈皮、茯苓、干姜、炙甘草各10 g,并随症加减,烧心反酸者,加浙贝母、海螵蛸或左金丸制酸;大便不通者加枳实、厚朴、莱菔子等以行气通便;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者,酌加神曲、鸡内金、砂仁等消食化滞等。日1剂,早晚分温服,持续服用四周;西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与碳13呼气试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停药1年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改善,复查胃镜和碳13正常;显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的改善,同时症候评分超过70%,复查胃镜和碳13正常;有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复查胃镜和碳13正常;无效则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有加重情况,复查胃镜和碳13异常无改善。治疗效果为治愈、显效和有效的比率和。复发率以电话回访形式统计1年内患者临床症状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行t检验与x2检验,P 2 结 果

两组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慢性胃炎与患者的自身免疫、环境和饮食习惯等都密切相关,其发病率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幽门螺杆菌是其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对幽门螺杆菌并没有明确概念,只是将其相关性胃炎归为胃脘痛范畴,其发病与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饮食不节、疲倦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邪气,属外因,中焦虚寒属内因,脾胃运化失司、气机阻滞是病机所在。目前认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可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既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还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本研究对比单纯西药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更具优势,且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梁艺钟,林德荣,郭绍举,李 健.中药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

[2] 王洪展,李 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04):46-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