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 22 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X、Y、Z 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 一定都是非金属单质 B. X、Y、Z 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C. 如果 X、Y 都为金属单质,则 Z 必为非金属单质 D. 如果 X、Y 都为非金属单质,则 Z 必为金属单质
2、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Fe2O3 在反应中显氧化性
C. Na2FeO4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3molNa2O2 发生反应,有 12mol 电子转移3、下列关于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⑤浊液均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④⑤
4、配位化合物的数量巨大,组成和结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请指出配合物[Cu(NH3)4](OH)2 的中心离子、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 A.Cu2+、NH3、2+、2
)
B.Cu+、NH3、1+、4
C.Cu2+、OH-、2+、2
D.Cu2+、NH3、2+、4
5、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常温下S2Cl2 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均是 Cl > S
B.S2Cl2 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C.S2Br2 与 S2Cl2 结构相似,由于 S—Cl 键键能更大,S2Cl2 熔沸点更高D.S2Cl2 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6、2016 年 7 月 22 日京ft泄洪,天门市黄潭镇多处村落被洪水淹没,灾情发生后天门市防疫站紧急组织救援小队开展消毒防疫工作,下列消毒采用的药品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漂白粉
B.碘水
C.双氧水
D.生石灰
7、将11.9g 由 Mg、Al、Fe 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 NaOH 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 6.72 L 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A.19.4g
B.27.2g
C.30g
D.无法计算
8、分子式为 C3H2Cl6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9、下列有关电子排布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可表示单核 10 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 此图错误,违背了泡利原理
表示基态 N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表示处于激发态的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B.
C.
D.
10、下列能够获得有机物所含官能团信息的方法是
A.红外光谱 B.质谱法 C.色谱法 D.核磁共振氢谱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D.测试某溶液的 pH 时,先用水润湿pH 试纸,再将待测液滴到pH 试纸上
12、化合物 X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B.能与饱和 NaHCO 溶液反应产生CO 气体
3 2
C.1mol 化合物 X 最多能与 3mol NaOH 反应 D.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13、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1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石油的分馏 B.灼烧干海带
C.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D.冶炼铁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酯类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B.淀粉水解液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可检测是否水解完全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饱和 Na2SO4 溶液或硫酸铜溶液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16、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后,溶液变浑浊的是(
)
A. 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CH 3 COOH D.C H OH 2 5 A.很多零食包装袋上印有“精炼植物油”,这里使用的“精炼植物油”是将液态植物油通过加氢硬化而成的固态油 B.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因为摄入的纤维素能在人体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糖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C.将溴乙烷与 NaOH 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将逸出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将气体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可得纯净干燥的乙烷气体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
)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10-7m 之间 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
用平行光照射 NaCl 溶液和Fe(OH)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3
D .
19、由 Li、Al、Si 构成的某三元化合物固态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晶体中 Al 和 Si 构成金刚石型骨架 B.该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LiAlSi
D.晶体中 Al 和 Li 构成 CsCl 型骨架
C.晶体中与每个 Al 距离最近的 Li 为 6 个 20、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iO 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2
B.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
C.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 D.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21、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现 象 无白色沉淀出现
结 论
生成的 Ca(HCO ) 可溶于水
3 2
选项
实验操作
将过量的 CO 通入 CaCl 溶液中
2 2 A
B C D
常温下将铁片插入浓硫酸中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向澄清石灰水加入某试剂的溶液少许
无明显现象试纸变蓝色 产生白色沉淀
铁片和浓硫酸不反应浓氨水呈碱性
2— 该试剂中一定含有 CO
3
A.A
B.B
C.C
D.D
22、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Robert Ettinger)在 1962 年写出《不朽的前景》(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冷冻复活的可能。比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 春天又自动复活。下列结论中与上述信 息相关的是
A.温度越低,化学反应越慢 C.温度降低,化学反应停止 二、非选择题(共 84 分)
B.低温下分子无法运动 D.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3、(14 分)盐酸多巴胺可用作选择性血管扩张药,是临床上常有的抗休克药。某研究小组按如下路线合成盐酸多巴胺。
已知:
H NOCH CHNO a. CHO C
3 2
2
Cl OH b. OCH H
3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结构简式 。
。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NaHCO 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有机物 A 能与 3
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
有机物 F 既能与 HCl 反应,也能与 NaOH 反应
D.盐酸多巴胺的分子式为C8H11NO2Cl
(3) 盐酸多巴胺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多巴胺( )强的原因是 。
(4) 写出多巴胺(分子式为C H
8 NO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1 2
。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
②H–NMR 谱和 IR 谱显示分子中有 4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没有-N-O-键
(5) 设计以CH CHO 和CH NO 为原料制备CH CH CH NH 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3
。
3 2 3 2 2 2
24、(12 分)1,4-环己二醇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
(1) 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
④
; 。
(填反应序号),A 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⑦
(2) 上述七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3)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25、(12 分)某Na2CO3 样品中混有一定量的 Na2SO4(设均不含结晶水),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方案测定样品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
(1) 甲同学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图:
①主要实验步骤有:a.向装置中通入空气;b.称量干燥管B 与装入碱石灰的总质量;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稀硫酸与样品充分反应。合理的步骤是
(可重复)。
,干燥管 C 的作用是
。
②按气体从左向右的流向,干燥管A 的作用是
(2) 乙同学利用图ⅰ、ⅱ、ⅲ三个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完成Na2CO3 质量分数的测定,其中样品已称量完毕,ⅲ中装有
CO2 难溶于其中的液体。
①ⅱ中盛装的是 A.浓硫酸
(填代号)。
C.10mol·L−1 盐酸
D.2mol·L−1 硫酸
B.饱和 NaHCO3 溶液
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的方式是:A 接 ,B 接 ,C 接 (填各接口的编号)。 ③在测量气体体积时,组合仪器与ⅳ装置相比更为准确,主要原因是
。组合仪器相对于ⅳ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
。
26、(10 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 50mL0.50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 50mL0.55mol/L NaOH 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生成l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为-57.3kJ/mol)
。
1
(2) 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 1L1mol/L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 、
∆H 、∆H ,则∆H 、∆H 、∆H 的大小关系为
2
。
3 1 2 3
(3)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 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
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终止温度 混合溶液
1 2 3 4
20.0
20.2
20.4
20.1
20.2
20.4
20.6
20.3
23.2
23.4
23.6
26.9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填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
(4) 如果用 60mL0.50mol/L 盐酸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
(5) 利用简易量热计测量室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实验精度的是(
A.利用移液管(精确至 0.01 mL)代替量筒(精确至 0.1 mL)量取反应液B.快速将两溶液混合,匀速搅拌并记录最高温度 C.在内、外筒之间填充隔热物质,防止热量损失 D.用量程为 500℃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 100℃的温度
27、(12 分)某化学小组需要 480 mL 0.1000 mol/L 的 NaOH 溶液。欲在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实验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的质量为 (2) 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
g。
。
e.漏斗
f.胶头滴管 、
。
a.烧杯
b.冷凝管 c.玻璃棒 d.1000 mL 容量瓶
(3) 根据实验需要和(2)所列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有药匙、
(4)请说出本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
。 (6)
。
(填代号)。
(5)将上图中的实验步骤 A~F 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请用恰当的文字描述上图A 操作的过程
(7)若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能引起浓度偏高的有
①用来溶解 NaOH 的烧杯里面有少许水
②未等稀释后的 NaOH 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 NaOH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小心撒到了外面少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28、(14 分)钛的化合物如 TiO2、Ti(NO3)4、TiCl4、Ti(BH4)2 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 写出 Ti 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
BH4﹣中 B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晶体;。
136.4℃,CCl4,沸点 可溶于苯或 该晶体属于 (2) TiCl4 熔点是﹣25℃,
CNO﹣,进而得到N2。与 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只写一种) (3) 在 TiO2 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
。
(4) 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绿色晶体中配体是 。
(5) TiO2 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
其结构形式如图 1,化学式为 。
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 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6) 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 则该晶胞的边长为 cm。
29、(10 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A.Na2O 与水反应 B.甲烷的燃烧反应 C.CaCO3 受热分解 D.锌与盐酸反应
(2) 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
① 通过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已知:
化学键种类
H—H
O=O
O—H
键能(kJ/mol)
计算可得:2H2(g)+ O2(g) =2H2O(g)
∆H= 436
kJ·mol-1
498 463.4
E A、EB、 EC、 ED,该② 通过物质所含能量计算。已知反应中A+B=C+D 中 A、B、C、D 所含能量依次可表示为 反应△H=
。
③ 通过盖斯定律可计算。已知在 25℃、101kPa 时:
1
Ⅰ.2Na(s)+ O2 (g) =Na2O(s)
2
△H=-414kJ·mol-1 △H=-511kJ·mol-1
。
Ⅱ.2Na(s)+O2(g) =Na2O2(s)
写出 Na2O2 与 Na 反应生成Na2O 的热化学方程式 ④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测量盐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热量变化的过程中,若取 50 mL 0.50 mol·L-1 的盐酸,则还需加入
(填序号)。
A.50 mL 0.50 mol·L-1 NaOH 溶液 B.50 mL 0.55 mol·L-1NaOH 溶液 C.1.0 g NaOH 固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 22 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点燃
A. X、Y、Z 不一定都是非金属单质,如2Mg+CO C+2MgO ,A 项错误;
2
高温 B. X、Y、Z 可以都是非金属单质,如2C+SiO Si+2CO ,B 项错误;
2
C. 如果 X、Y 都为金属单质,则甲中含有Y 的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Z 一定是非金属单质,C
项正确;
高温
Si+2CO ,D 项错误; D. 如果 X、Y 都为非金属单质,则 Z 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如2C+SiO
2
答案选 C。2、C 【解析】
A、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B. Fe2O3 在反应中铁元素由+3 价变为+6 价被氧化,显还原性; C、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氧化剂对应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D、根据反应过程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来计算回答。 【详解】
A、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 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Na2O2 是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Fe2O3 是还原剂,选项 A 错误;
B、 Fe2O3 在反应中铁元素由+3 价变为+6 价被氧化,显还原性,选项B 错误;
C、还原剂Fe2O3 对应的产物Na2FeO4 是氧化产物,氧化剂Na2O2 对应的产物Na2FeO4 和Na2O是还原产物,所以Na2FeO4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选项C 正确;
D、在反应 Fe2O3+3Na2O2=2Na2FeO4+Na2O 中,铁元素化合价共升高 6 价,所以反应过程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 6mol, 消耗 3molNa2O2,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子转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3、B 【解析】
①不一定,如 Mn2O7,②不一定,如 CO、NO 既不能跟酸反应也不能和碱反应,⑤乳浊液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4、D 【解析】
[Cu(NH3)4](OH)2 的中心离子是Cu2+,配体是NH3,因此,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为 2 个单位的正电荷,配位数为 4,综上所述,[Cu(NH3)4](OH)2 的中心离子、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分别为Cu2+、NH3、2+、4。 答案选 D。5、C 【解析】
A.同同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ⅡA 和ⅤA 异常,因此第一电离能Cl > S,同同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Cl > S,故 A 正确;
B.S2Cl2 分子中 S-S 为非极性键,S-Cl 键为极性键,S2Cl2 是展开书页型结构,Cl-S 位于两个书页面内,该物质结构不
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 正确;
C.S2Br2 与 S2Cl2 均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S2Br2>S2Cl2,故 C 错误; D.S2Cl2 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4 价(生成 SO2),一部分需要降低到 0 价(生成 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结合题干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6、D 【解析】
强电解质为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详解】
A. 漂白粉为混合物,A 错误; B. 碘水为混合物,B 错误; C. 双氧水为混合物,C 错误;
D. 生石灰为纯净物、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D 正确; 答案为 D 7、A
【解析】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Fe3+、Mg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和 氮原子得电子的量是相等的,生成了 6.72L NO,物质的量是 6.72L÷22.4L/mol=0.3mol,其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 量是 0.3mol×(5-2)=0.9mol,根据前后发生的整个过程的反应可判断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0.9mol,从金属单质转化为其氢氧化物,增加的是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反应 后沉淀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铝)等于 11.9g+0.9mol×17g/mol=27.2g,但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开始合金质量减少了 2.7g,即铝是 0.1mol,所以沉淀氢氧化铝的量是 7.8g,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27.2g-7.8g=19.4g, 答案选 A。 8、B 【解析】
分子式为 C3H2Cl6 的有机物可以看作 C3Cl8 中的两个Cl 原子被两个 H 原子取代,碳链上的3 个碳中,两个氢原子取代一个碳上的氯原子,有两种,CCl3-CCl2-CClH2 (取代那面甲基上的氢原子时一样)、CCl3-CH2 -CCl3;分别取代两个碳上的氯原子,有两种:CCl2H-CCl2-CCl2H(两个边上的),CCl2H-CHCl-CCl3 (一中间一边上),故 C3H2Cl6 共有四种,答案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掌握书写方法。分子式为C3H2Cl6 的有机物可以看作 C3Cl8 中的两个 Cl 原子被两个 H 原子取代,两个 H 原子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的 2 个Cl 原子,也可以取代不同C 原子上的 Cl 原子,据此书写解答。 9、A 【解析】
A. 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表示单核 10 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故 A 正确;
B. 根据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则
违背了洪特规则,故B 错误;
,故 C 错误;
C. N 原子的价电子数为 5,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D.
表示处于基态的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故D 错误。
故选 A。10、A
【解析】A. 红外光谱可测定有机物的共价键以及官能团,故A 正确;B. 质谱法可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官能团信息无关,故 B 错误;C.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 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故C 错误;D. 核磁共振氢谱法可测定 H 原子种类,可测定碳骨架信息,故D 错误;本题选A。 11、D 【解析】
A、给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时,应防止爆沸; B、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爆炸; C、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 D、测定液的 pH 时,无需用水润湿pH 试纸。 【详解】
A、给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时,应防止爆沸,故应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选项A 正确; B、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爆炸,选项B 正确;
C、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出现灯内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选项C 正确;
D、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无需用水润湿pH 试纸,选项 D 不正确; 答案选 D。12、D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X 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酯化反应。 【详解】
A 项、化合物 X 是含有酯基的环状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A 正确;
B 项、化合物 X 含有羧基,酸性强于碳酸,可与饱和NaHCO 3 溶液反应产生CO 气体,故 B 正确; 2 C 项、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为酯基和羧基,化合物X 的酯基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则 1mol 化合物 X 最多能与 3 molNaOH 反应,故 C 正确;
D 项、分子中两个苯环与同一个饱和碳原子相连,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两个苯环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理解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明确羧基和酯基的性质是解答关键。13、A 【解析】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例如水中氧原子形成 2 个 H-O 键,但氧原子的价电子是 6 个,A 错误;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B 正确;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例如氯化铵等,C 正确; D、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D 正确; 答案选 A。14、A 【解析】
A. 石油分馏应使用温度计测量气体温度,即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齐,A 错误; B. 灼烧固体在坩埚中进行,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B 正确;
C.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CCl 提取碘水中的碘,萃取分液在分液漏斗中进行,C 正确; 4 D. 铝比铁活泼,可用铝热法冶炼铁,用氯酸钾和镁条引发,D 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 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实验装置及操作的考查,要求学生对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装置能否达到实验要求能快速分析出来,要有一定分析、评价能力。 15、D
【解析】
A.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A 错误;
B. 淀粉水解液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可检测淀粉是否水解,但要检测淀粉是否完全水解,需要取淀粉水解液,加入碘水观察是否变蓝,B 错误;
C. 人体内没有能水解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故纤维素不能做人类的能源,C 错误; D. 饱和 Na SO 2 4 溶液或硫酸铜溶液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前者为蛋白质盐析,后者为蛋白质变性, D 正 确 ; 答案选 D。 【点睛】
如何检测淀粉水解程度?这个是学生的易错点。前提是:淀粉水解是硫酸溶液作催化剂在加热下进行,要检测淀粉是 否开始水解,是检测水解液中有没有葡萄糖生成?如果取少量水解液,直接加少量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则它们均会与硫酸反应而消耗,那么通常出现的情况是——不管是否有葡萄糖存在,都不出现预期现象,因此必须在 水解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使得它呈碱性,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有光亮的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则证明淀粉已水解;若无光亮的银镜或没有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淀粉没有水解;如果要判断淀粉还有没有剩余?则要 取少量淀粉水解液,直接加碘水,水解液酸性,硫酸和碘水不反应,如果不变色,则淀粉无剩余,淀粉已完全水解, 如果呈现特殊的蓝色,则有淀粉剩余。 16、B 【解析】
A. 苯与 CO2 不能发生反应,A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 H CO 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气体,发生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 ,由于室温下苯
2
3
2
3
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会看到溶液变浑浊,B 符合题意; C.CH 3 COOH 与 CO 在溶液中不反应,无现象,C 不符合题意; 2 D.乙醇与 CO 2在溶液中不反应,无现象,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 B。17、A 【解析】
A. 很多零食包装袋上印有“精炼植物油”,这里使用的“精炼植物油”是将液态植物油通过加氢硬化而成的固态油,A 正确;
B. 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因为摄入的纤维素能粗纤维能够增加粪便的体积,减少肠中食物残渣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让排便的频率加快,纤维素能在人体不能水解,人体不含纤维素酶,B 错误;
C. 将溴乙烷与 NaOH 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将逸出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可与乙醇气体反应而褪色,故不能证明发生的是消去反应,C 错误;
D.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将气体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杂质,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无法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气体,D 错误; 答案为 A 【点睛】
乙烯、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8、A
【解析】分析: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10-7m 之间;B、托盘天平精确度一般为 0.1g;C、液体的量取应该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详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浑液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10-7m 之间,A 选项正确;托盘天平精确度一般为 0.1g,不能够称取 21.20 g NaCl,只能够称取 21.2g,B 选项错误;100 mL 量筒的最低刻度为 1mL,误差较大,无法正确读取 1.2mL, 应该选择和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 10ml 量筒,否则误差会很大,C 选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即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溶液没有此现象,D 选项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计量仪器有量筒,精确度是 0.1ml,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它们的精确度是 0.01ml, 托盘天平,精确度是 0.1g,温度计,精确度是 0.1 摄氏度,熟悉这些仪器的精确度,可以准确判断题干实验数据的正误,也可以正确表达这些仪器的读数,如选项B。 19、D 【解析】
A、金刚石型为正四面体型,晶体中Al 和 Si 构成刚好为正四面体型,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该晶胞中,Li 个数=12×1/4+1=4,Al 的个数=8×1/8+6×1/2=4,Si 的个数=4,所以原子个数比为 1:1:1,所以其化学式为 LiAlSi,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C、晶体中与每个 Al 距离最近的 Li 为 1/2 边长,所以一共是 6 个,故 C 选项是正确的; D、CsCl 型为体心结构,所以晶体中Al 和 Li 构成NaCl 型骨架,故 D 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晶胞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均摊法的应用,注意选项中各物质的骨架形状。20、D 【解析】
试题分析:A.SiO2 不能和水反应,当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A 错误;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B 错误;C.溶于水或在仍然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则烧碱、冰醋酸均为电解质,石墨是单质,属于混合物,C 错误;D.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D 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21、C 【解析】
分析: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将过量的CO 通入 CaCl 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B.常温下将 Al 片插入浓硫酸中, 发2 2 生钝化;C.显碱性的溶液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 也可能是亚硫酸钙,氢氧化镁等。
详解: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将过量的CO 通入 CaCl 2 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结论错误,故A 错误;B.常温下将 2 Al 片插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结论不合理,故B 错误;C.显碱性的溶液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说明氨水显碱性,故C 正确;D.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亚硫酸钙,氢氧化镁等,结论不正确,故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钝化属于化学变化。22、A 【解析】
试题分析:冬天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慢。春天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据此可知选项A 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设计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温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 84 分)
23、
BC
盐酸多巴胺为多巴胺中NH2 与盐酸反应生成更易溶于水的-NH
+ (即生成了更3
易溶于水的铵盐)
、 、 、
H NO HCH CHO CCH CH CHNO CH CH CH NH 3 2 2
3
3
2
3
2
2
2
【解析】
甲烷与 HNO 反应生成 D 为 CH NO ,D 与 C 发生信息a 中反应生成 E,故C 中含有醛基,E 中含有-CH=CHNO ,
3
3
2
2
E 与氢气反应中-CH=CHNO 转化为-CH CH NH 。由信息b 可知 F 中-OCH 转化为-OH 且-NH
2
与 HCl 成盐。结合
2
2 2 2 3
盐酸多巴胺的结构可知A 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为
,B 与 CH 反应生成C 为 3OH
,
则 E 为 ,F 为 ,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 A 中含有酚羟基,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结合B 的分子式可推出 B 的结构简式为
;
(2)A.由于碳酸的酸性比酚羟基的酸性强,所以酚羟基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A 项错误; B.根据流程图中各个物质得分子式推断,每个分子式都有被替换的部分,所以推断出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 B 项正确;
C.F 中含有氨基和酚羟基,有机物F 既能与 HCl 反应,也能与 NaOH 反应,C 项正确; D.盐酸多巴胺的氢原子数目为 12 个,D 项错误;
(3) 由于盐酸多巴胺为多巴胺中NH 与盐酸反应生成更易溶于水的-NH + (即生成了更易溶于水的铵盐),所以盐
2
3
酸多巴胺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多巴胺( )强;
(4) 根据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说明结构式中应该含有酚羟基,再根据②H–NMR 谱和 IR 谱显
示分子中有 4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没有-N-O-键,得出同分异构体有四种:
、
、
、
;
H3NO2(5) CH CH CHNO ,而这反应生成CH CH CHNO ,与目标产物 根据已知方程式得出CH CHO C
3
3
2
3
2
只相差双键,于是接下来用氢气加成,所以合成过程为
H NO CH CHO CCH CH CHNO HCH CH CH NH 。
3
3 2 3 2
2
3 2 2 2
24、 +NaOH
+2NaCl+2H2O
+2NaOH +2NaBr
③⑤⑥
碳碳双键
【解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 NaOH/醇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生成 A 为
,反应③为 A
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为
,B 在 NaOH/醇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 ,反应⑤为溴与 的 1,4—
加成反应,反应⑥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生成C 为 ,反应⑦为C 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
反应生成 1,4-环己二醇,据此解答。 【详解】
(1) 一氯环己烷与 NaOH 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A:环己烯
;环己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B:
1,2 二氯环己烷 , 与 NaOH 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环己二烯 ,故反应④的
化学方程式为
;
⑦环己二烯
与溴水按照 1:1 发生 1,4 加成反应产生
;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产生 C:
;C 与 NaOH 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产生
。故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
是:
。
(2) 在上述七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③⑤⑥,A 为 ,所含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
(3) 二烯烃可能发生 1,2 加成,也可能发生 1,4 加成反应,还可能完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
的副产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25、abcab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被干燥管B 吸收 DDEFⅳ将滴下酸的体积也计入气体体积,而组合仪器没有液体可以顺利滴下 【解析】
(1) 稀硫酸与样品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然后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 B 的碱石灰中,称量其质量变化,据此进行
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要减少误差,需要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B 中,因此要鼓入空气,同时还要防 止装置内和外界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 B 中,经过 A 通一段时间空气,除去装置内的 CO2和水蒸气,最后继续通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装置 B 中,C 防止装置内和外界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 B 中;
(2) ⅰ、ⅱ、ⅲ三个仪器的连接方式如下:
ⅱ中盛装的应该是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液体,应从酸中选择,不选C 是由于盐酸浓度太大,易挥发;在测量气体体积时,ⅰ、ⅱ、ⅲ组合仪器装置与ⅳ相比更为准确,是由于组合仪器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相当于一个恒压装 置,液体可以顺利滴下,并且滴下的酸的体积没有计入气体体积,减小了实验误差。 【详解】
(1) ①反应前先向装置中通入空气,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此时要测出干燥管B 与所盛碱石灰的总质量,然后才能
使样品与酸开始反应。充分反应后,再通入空气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干燥管B 充分吸收,最后称量一下干燥管 B 的总质量,可求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操作顺序为: abcab。 ②按气体从左向右的流向,干燥管 A 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燥管 C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被干燥管 B 吸收。
(2) ⅰ、ⅱ、ⅲ三个仪器的连接方式如下:
①ⅱ中盛装的应该是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液体,应从酸中选择,不选C 是由于盐酸浓度太大,易挥发, 故选 D;
②根据实验原理的分析,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的方式是:A 接 D,B 接 E,C 接 F。
③在测量气体体积时,ⅰ、ⅱ、ⅲ组合仪器装置与ⅳ相比更为准确,是由于组合仪器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相当于一个恒压装置,液体可以顺利滴下,并且滴下的酸的体积没有计入气体体积,减小了实验误差。 26、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 等
相等
D
△H1=△H2<△H3
-51.8kJ/mol
不相
【解析】
(1)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 1mol 液态水时放出 57.3kJ 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 =NaCl(aq)+H2O(l)△H=-57.3kJ/mol;
(2) NaOH、Ca(OH)2 都属于强碱,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放热 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的,稀氨水和1L 1mol•L-1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 57.3kJ,放热反应的∆H<0,所以△H1=△H2<△H3;
(3) 第 1 次实验盐酸和 NaOH 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1℃,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 2 次
实验盐酸和 NaOH 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 3 次实验盐酸和 NaOH 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 4 次实验盐酸和NaOH 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2℃,反应后温度为:26.9℃,反应前后温度差为:6.7℃,误差太大,舍去;则实验中平均温度差为 3.1℃,50mL 的 0.50mol/L 盐酸与 50mL 的 0.55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 m=100mL×1g/cm3=100g, c=4.18J/(g•℃),代入公式 Q=cm△t 得生成 0.025mol 的水放出热量 Q=4.18J/(g•℃)×100g×3.1℃=12958J=1.2958kJ,即生
1mol
成 0.025mol 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 的水放出热量为 1.2958kJ× 的中和热△H=-51.8kJ/mol;
(4) 如果用 60mL0.50mol/L 盐酸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
0.025mol
=51.8kJ,即该实验测得
的热量增多,但是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5) A、提高所用试剂量的准确度可提高测量反应热的精确度;
B、能减少热量散失,可提高实验精度; C、能减少热量散失,可提高实验精度;
D、温度计用 500℃量程,最小刻度变大,测定温度不准确,使实验精度降低。答案选 D。 【点睛】
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27、2.0 bde 托盘天平
②⑦
500mL 容量瓶 搅拌、引流 CBDFAE 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
切时停止加水 【解析】
(1) 配制 0.1mol•L-1 的 NaOH 溶液 480mL,应选择 500mL 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0.1mol•L-1×0.5L×40g/mol=2.0g;(2)配制0.1mol•L-1 的 NaOH 溶液 480mL,所以需选用500mL 的容量瓶;称量需用药匙取 NaOH,溶解需要用烧杯,玻璃棒搅拌,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故不需要的仪器是冷凝管、1000mL 容量瓶和漏斗,答案选nde;(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还缺少托盘天平和500mL 容量瓶;(4)在溶解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在转移时起引流作用;(5)根据溶液的配制原理可知,用固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FAE;(6)A 是定容,操作为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时停止加水;(7)①用来溶解NaOH 的烧杯里面有少许水不影响;②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溶液热胀冷缩,恢复到室温后溶液体积小于 500mL,所配溶液浓度偏高;③将NaOH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小心撒到了外面少许,溶质减少,浓度偏低;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溶质 减少,浓度偏低;⑤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由于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⑥定容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⑦定容时俯视刻度,导致溶 液的体积偏小,根据 c=n/V 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答案选②⑦。
sp3CO2(或 N2O、CS2、BeCl2 等)Cl﹣、H2O[TiO] 2n+28、3d24s2 分子 n
【解析】分析:(1)Ti 的原子序数为 22,Ti 原子核外有 22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2) TiCl4 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 等非极性溶剂,TiCl4 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 -中中心原子 B 上的孤电子4
对数= (3+1-4 1)=0,成键电子对数为 4,价层电子对数为 0+4=4,B 原子为 sp3 杂化。
(3) 用“替换法”书写等电子体。
(4) 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 Cl-和 H2O。
(5) 根据结构,其中Ti 与 O 之比为 1:1,Ti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O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
[TiO] 2n+ 。
n
(6) 由晶体的密度和 1mol 晶体的质量计算 1mol 晶体的体积,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粒子的个数,计算晶胞的体积,
应用几何知识计算晶胞的边长。
详解:(1)Ti 的原子序数为 22,Ti 原子核外有 22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基态Ti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Ti 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24s2。
(2) TiCl4 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 等非极性溶剂,TiCl4 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 -4中中心原子 B 上的孤电子
对数= (3+1-4 1)=0,成键电子对数为 4,价层电子对数为 0+4=4,B 原子为 sp3 杂化。
(3) 用“替换法”,与 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CO2、N2O、CS2、BeCl2 等。 (4) 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 Cl-和 H2O。
(5) 根据结构,其中Ti 与 O 之比为 1:1,Ti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O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
[TiO] 2n+ 。
n
(6)1mol 金属 Ti 的质量为 48g,1mol 金属 Ti 的体积为 48g ρg/cm3= cm3;用“均摊法”,1 个晶胞中含 Ti 的个数为
8
+6
=4;晶胞的体积为 cm3 NA 4= -483.6
cm3;晶胞的边长为 cm。
B
29、C 【解析】
EC+ ED—(EA+EB) Na2O2(s)+2Na(s)====2Na2O(s)△H=-317 kJ·mol-1
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根据△H=断键键能总和-成键键能总和或者△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进行解答; 【详解】
(1)A.Na2O 与水反应 属于放热反应,故 A 不符合; B.甲烷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 不符合; C.CaCO3 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故C 符合; D.锌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 不符合; 所以,属于吸热反应的是C;
(2)①根据 2H2(g)+ O2(g) =2H2O(g)方程式可知,△H=断键键能总和-成键键能总和,即∆H=2H—H+ O=O- 4O—H =2×436+498-463.4×4=-483.6 kJ·mol-1;
② 通过物质所含能量计算△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所以反应 A+B=C+D 中△H= EC+ED-(EA+EB); ③ 通过盖斯定律可 I×2-II:2Na(s)+ Na2O2(s)= 2Na2O(s)
△H =-414kJ·mol-1×2-(-511kJ·mol-1)=-317 kJ·mol-1;所
△H=-317 kJ·mol-1;
以 Na2O2 与 Na 反应生成Na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2O2(s)+2Na(s) ==2Na2O(s)
④测量盐酸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热量变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保证一方过量,所以
若取 50 mL 0.50 mol·L-1 的盐酸,还需加入 50 mL 0.55 mol·L-1NaOH 溶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