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材料

2024-03-20 来源:钮旅网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注意:

  “三分诗,七分读”。这堂课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会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 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4、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

  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6、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7、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3、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4、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6、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

  3、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4、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朋友,在和朋友分别之时,那份伤感,那份痛心,在很长时间也很难恢复,让我们来看这首诗。

  5、(出示幻灯片)师深情地读:

  在清音雅声中

  邂逅了你

  把美好的感觉

  深藏在心灵的一隅

  用歌声散一路的芬芳

  待蓦然回首时

  却不管是怎样的曾经

  认识你的日子里

  我心快乐过

  不奢望天长地久的永恒

  只想说

  认识你真好……

  师:谁能听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记得有人说过能读懂诗的孩子是一个超常的孩子。希望你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诗人。)

  6、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8、放音乐。学生写,师巡视。

  9、展示读。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六、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劝更

  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