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2024-04-21 来源:钮旅网

  教学内容(课时) 《春日偶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调整修改 一、复习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江南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你们最想干什么?(春游去、放风筝、……) 3、师:热情的春姑娘向大家发出了这么多邀请,北宋有一位大诗人程颢也加入了春游的队伍,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日偶成》。 4、这位大诗人就是程颢。出示: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大分为两类,一类是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5、这首《春日偶成》应该是属于——描写山水闲居生活的。齐读诗题,解题:春日就是春天里的一天,偶我们可以组一个词——偶然,成在这里的意思是?(写成)诗人为什么会偶然写成这首诗呢?(诗人看到美丽的春色,偶然生出灵感,诗兴大发,写成了这首诗歌。) 那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春天里的一天,诗人看到美丽的春色,偶然生出灵感,诗兴大发,写成了这首诗歌。) 二、范读正音,读出韵律。 1、 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通读准,这首诗里的字都是熟面孔,相信这难不倒大家。其次,诗歌诗歌,就像唱歌一样,还得读出节奏韵律。(板书:读出韵律)下面听课文录音来读一读,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朗读来试着画画节奏。 2、 听录音读,自由朗读。 3、 指名读,相机正音。 4、齐读。 三、读出画面。 过渡:诗人究竟看到些什么美景才会偶然有了灵感而诗兴大发呢?我们读诗还得读出画面。(板书:读出画面)我们首先来读读诗的一二两句。 1、品读一、二句 可以紧扣诗句中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字词,试着展开联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如果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出示学习目标:细细品读前两句诗:1、紧扣诗句中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字词,试着展开联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2、圈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更能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描述一下。 (2)、来到郊外,你只看到了这些景物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远处的连绵起伏的山穿上了青色的外衣,清澈见底的小河中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玩嬉戏,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树上的黄鹂鸟在欢快地歌唱……) (3)、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解词:傍:靠近。 随:沿着。 过:到。前川:前面的小河。川字一看就知道是“河”,这是一个象形字。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描绘吗? (春光明媚、姹紫嫣红、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5)、能把这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接近中午,我走出了家门,天上的云淡淡的,风轻轻的,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穿行于花丛绿柳之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前面河边了。) (6)、看着大家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老师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进了古诗,展现了你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并融进了自己的深切感受。是呀,淡淡的白云,轻轻的春风,鲜艳的花朵,依依的绿柳,都在近午的暖融融的日光里,营造成了一种大好春色,怎不令人怡然生爱?真美,把诗句读一读,能读美吗? 四、读出情感 1、品读三、四句 (1)、读诗除了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还要读出情感来。(板书:读出情感)请你细细品读三四两句诗,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当时心情的一个字。(乐) 大诗人程颢整天忙着研究学问,就像我们整天学习一样,今天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看书上的插图,他笑得那么灿烂,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你理解吗? (他看到景色很美丽,所以微笑!、他感到难得的轻松愉悦,所以笑。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内心快乐,偷着乐。) (评价:你们可真是他的知音。揣摩的很有见地,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进了自己的理解。) (2)、但是 ,当时的人们理解他的心情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 解词:时人:当时的人。 识:知道、理解。 余:我。(你知道“我”在古代还有哪几种称谓吗?台、吾、余、印) 谓:认为。 偷闲:忙里偷闲。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人们不知道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是呀,因为诗人平时忙于讲学,整个心思用在了传经布道上,哪有闲暇赏花观柳、沉醉于春光之中呢?今天,偶然出门散散心,适逢风和日丽,花香柳眉。作者这份痴迷的模样,如痴如醉,简直返老还童一般,别人怎么不认为他是一个老孩童——将谓偷闲学少年。 (3)、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这首诗一、二两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表现了内心读后的欢乐情怀,有景有情,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写诗如此,我们平时写作文也是如此,在写景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心情。 2、对比感悟。 编写教材的学者对于每一篇课文的选择和编排都有着独特的用意,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回顾一下我们上学期所学的24课《古诗两首》:《元日》和《江雪》。它们有着相同点,那就是都是描写冬日的景象,但又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元日》在热闹中蕴含着王安石对于推行新政的一种理想与期盼;《江雪》在孤独寂寞中寄托着柳宗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与《春日偶成》编排在一起的是《江南春》,那么你觉得这两首诗又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 请小组四个人合作讨论,然后请一位代表来表达你们一组的意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总结:是呀,一样的春景,两样的心境,同样是将春景描写得如此美丽,但前者流露着对南朝灭亡的惋惜,一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者则将自己的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一次痛痛快快地读出诗人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今天老师也从中撷取了我自己喜欢的两首描绘春天的诗,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参照学习古诗的步骤,看看你们能从中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出示:《春夜洛城闻笛》和《送元二使安西》)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所以第一首应是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首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六、课后作业: 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诗、用画、用歌来表达你心中的春天。       教后反思 一看到这首诗就很是喜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的我。“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这首诗让我深深地沉醉在了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有着无限魅力的春天。 一直没有上过古诗的公开课,这次也算是个挑战吧。结合学校“互动课堂,学成导航”的教学模式,我在此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一是通过品读一二两句诗,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在这两句中,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稍做点染,就勾勒出风和日丽,色调和谐的春日美景,使人心领神会,入其境中。 我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紧扣其中的关键词,用文字描绘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确实不能低估学生的实力,他们所描绘的画面让我非常惊叹,这也就为体会诗人的“乐”铺设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是让学生由景入境,揣摩诗人内心的快乐。让学生紧扣一个“乐”字,用“时人”的误解来映衬内心的欢乐,用“偷闲”来体会诗人望白云,迎轻风,流连花柳,徜徉河畔,悠然自得之态,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吟诵,读出了一个如顽童的老人,读出了一份悠然自得。 三是让对比读诗。借鉴上学期学过的《元日》与《江雪》两首诗的对比,让学生揣摩编者将《江南春》与《春日偶成》归于一课的用意。由于有了前两首诗异同之处的范例,学生们自然就比较容易地读出了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不仅更深刻地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更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顺利地完成了40分钟的教学,但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觉得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遗憾。 1、忽略了学习诗歌比较重要的“明诗意”这一环节。诗歌不是白话文,其中总有较多的词语是学生不能明确理解的,如果让他们共同探讨也不一定能得出答案。作为一节公开课,总想让每个环节都顺利地“走过场”,于是索性就将这一环节淡化了。想在想来,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学生虽然粗略地明白的诗歌的意思,但是对于其中几个生僻的字还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学会这首诗。其实,当学生出现迷茫时,我应该给予他们正确地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效率。 2、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学习环节中出现的错误。当学生把“傍”理解为“傍晚”时,我应该让学生再去读“近午天”这几个字,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出现这种理解的错误。其实,课堂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的过程,而作为一堂公开课,我更追求的是表面的“流畅”,忽略了学生是一个个有着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知识的“探索者”,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与学生的角色。 3、“导航学习”流于形式。四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努力地牵着他们的手在走,特意设计的几个环节也避免不了“牵”的套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是努力地引着他们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走,并没有真正放手让他们自主学,自主探究。 其实,要真正做到“互动课堂,学成导航”,感觉教师要做的前期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正确的引导学生预习就是一个很大的前提,否则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还是比较迷茫的。其次,还要对班上的学生恰到好处地分成学习小组,选好组长。同一学习层次的学生分成一小组利于他们的交流,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但不利于后进生的进步。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成一小组有利于后进生的前进,但他们几乎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容易造成小组内的“一言堂”。而且,如何来检查既定目标是否实现,当课堂上出现不同的见解时,我们老师会不会让他们 真正地畅所欲言,会不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想,短短的40分钟够吗?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到实践中探索,不断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