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 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
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
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
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附一: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