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

2024-02-19 来源:钮旅网

  教材简析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应该“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据此,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应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情境导入——朗读感悟——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读一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静夜思》,谈话:李白在思念谁?(家乡、亲人、朋友……)

  2、是啊,“月是故乡明”,所以,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吟诵起——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谁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公元744年,一位86岁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经有50年了。五十年了,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回乡偶书》。

  4、简介作者,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板块二:朗读感悟

  1.范读。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书写“客”、“何”。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板块三:情感升华

  1. “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又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二)。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块四: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李白的心里,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

  热爱家乡

  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伊始,我用了耳熟能详的、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静夜思》创设了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思乡的氛围之中。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重点在于读,所以,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