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练习题

2021-09-01 来源:钮旅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读边想:你感到高尔基和他儿子的之间的感情怎样?(用一个字概括)你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此时我们何以想象到怎样的一幅劳动画面呢?

  (6)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7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想说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文中另外一个“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呢?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              写

  花              信

  赏              教

  花              子

  “ 给”永远比“拿”愉快

  六、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一、以“爱”切入,体会父子深情。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字概括父子之间的感情,学生大都会选择“爱”字,接着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轨迹,圈画描写父子情深的有关语句,交流后整体上初步感受“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双向的浓浓亲情。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好栽花、春景、赏花等片段,并相机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的语言训练和闭目听朗诵的春天花开情景在头脑中熟记精彩片段的训练。师生及时点评学生的朗读,赞扬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最后教师深情引读“栽花赏花”的整体故事情节,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和高尔基见花如见子的深情。

  二、以“给”突破,体悟奉献快乐。

  作为大作家的高尔基赏花想着种花人——儿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长的工具——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不仅言谢、言思子之情,更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这种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启发学生理解两个“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深入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和含义。然后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

  学生围绕板书上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谈“给”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